Chapter 41 Treponema, Borrelia, Leptospira Chun-Keung Yu DVM, PhD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認識愛滋病 台大醫院個案管理師 謝佳吟 UNAIDS report on global AIDS epidemic.
Advertisements

发 热 ( Fever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 36.3 ~ 37.2 ℃, 肠温较口温高 0.3 ~ 0.5 ℃,腋温较口温低 0.2 ~ 0.4 ℃。 一、概念.
微生物及免疫學 主題十四: 螺旋體與放線菌 ( 共 18 題 ). D 01. 有關梅毒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A) 人是 唯一的自然宿主 (B) 可經性接觸、輸血、 胎盤傳染 (C) 青黴素的治療效果好 (D) 第三期的傳染力最高。 ( '01 專高) A 02. 和性傳染疾病有關,且目前仍然無法培養.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狂犬病 致死百分百的瘋狗症. 大綱  何謂狂犬病 ?  傳播方式  潛伏期  發病症狀  預防及治療方法  感想  資料來源.
性病知多少. 經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稱為性傳染病, 又稱性病。 性病的傳染途徑 : 性行為 血液傳染 母子垂直傳染 性病的病原體:細菌、病毒.
Multiple gated ventriculography, MUGA Imaging the blood-pool of the heart by synchronizing scintigraphic recording with electrocardigram Repetitively.
「 梅毒 」 及 「 先天性梅毒 」 通報定義修改與疫調追蹤教育訓練 疾病管制署 慢性傳染病組 愛滋科 1.
微生物及免疫學 主題十三:革蘭氏陰性桿 菌與其他致病菌 (1~22). 01. 下列何種疾病之病原菌可經由「飛沫」 在人與人間傳染?( '01 師檢) (A) 梅毒 (B) 黑死病 (C) 霍亂 (D) 傷寒。
有什麼常見的疾 病呢 ? 課文 小測驗 傷風 流行性感冒 砂眼 頭癬 ( 皮膚病 ) 請按以下的圖形來看其特徵: 上一頁下一頁.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 梅毒 」 及 「 先天性梅毒 」 通報定義修改與疫調追蹤教育訓練 疾病管制署 慢性傳染病組 愛滋科 1.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可怕的類流感 51028胡允婕.
Microbiology /21/2011 Department of Nursing Yu Chun-Keung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胡春秀.
先天梅毒诊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华山医院皮肤科 徐金华.
香港常見的傳染病 4C 9 江淑芳.
焦點 1 病毒的發現與特性 勞福樂 發現口蹄疫病原體 可通過細磁濾器 病毒的特性 1.絕對寄生 缺酵素系統 無代謝,生長 2.具專一性.
禽流感防制 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整理\台中市忠明國小謝青屏 適用年級:低年級.
Microbiology 2007 Department of Nursing Yu Chun-Keung /19/2007
15.4免疫系統與疾病防禦.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16章 螺旋体(spirochete) 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梅毒~~ 二年五班 組長:28 組員:
身體對感染的防禦 (The body’s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防禦作用 -1-.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班級:幼保二甲 學號:499I0004 姓名:鄭惠慈 指導老師:陳韻如
腸病毒 蔡宇恆.
20.疾病預防.
第一章 疾病概论.
性傳染疾病.
性傳染病的 傳播方式 一、經由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如接吻、皮膚黏膜親密接觸等方式傳染。
第22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第19章 螺旋体(spirochete).
組長 :黃玟潔 組員:陳安琪 曾怡瑄 湯閔臻 楊紹云 管子菁
B 型肝炎專題報告 生機一 侯詠德 B
病 毒 性 肝 炎.
第17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病原教研室.
腸病毒 介紹及防治方法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新竹縣衛生局、東元綜合醫院關心您!!.
發 展 Chapter 8 實施團隊與規劃流程 Chapter 9 CRM策略規劃 Chapter 10 CRM需求分析
Q 热 Q热(q fever)是Q热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牛、绵羊、犬、马等家畜,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与病畜密切接触,饮用含病毒的奶或被污染的水等无法可致病。对人可引起一种急性的有时是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高热,并常呈现间质性的非典型肺炎。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性傳染病問答比賽.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單元內容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 高血壓對健康的危害 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第二十一單元.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引起人畜共患病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國際行銷管理 林 建 煌 著.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題目:腮腺炎 指導老師:陳韻如 班級:幼保二甲 姓名:高藝庭 學號:499i0014
常見的傳染病.
哪些細胞是後天型免疫細胞: A.嗜中性顆粒球 B. 淋巴細胞 C. 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D. 以上皆是.
組員:袁明郁/柯文婕/楊上永/蔡玉修/陳穎盈/蘇芷瑩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螺旋体(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下述3个属:
Kazusa DNA Research Institute 見學報告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多为G+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Diabete.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水 痘 Chickenpox Varicella 4/24/2019 麻疹.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細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apter 41 Treponema, Borrelia, Leptospira Chun-Keung Yu DVM, PhD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螺旋菌目 螺旋體:一種細長、彎曲、有運動力的細菌 密螺旋體疏螺旋體 鉤端螺旋體

Double cell wells, adhesion and acquire host proteins. Six axial filaments 梅毒螺旋體:中軸纖維-掌運動,細胞壁外層-似 G(-) 細菌,內層含大量磷脂質 ( 誘發反應素 )

Order Spirochaetales Human diseaseEtiologic agent Treponema 密螺旋體梅毒 Syphilis T. pallidum 貝傑 Bejel T. endemicum 斑病 Yaws T. pertenue 莓疹病 Pinta T. carateum Borrelia 疏螺旋體回歸熱 Relapsing fever B. recurrentis 萊姆氏病 Lyme disease B. burgdorferi Leptospira 鈎端螺旋體 Leptospirosis 鈎端螺旋體症 L. interrogans 2 families, 8 genera; 3 of them cause human diseases

Syphilis : syn - together, philis - love Civilization is syphilization

T. pallidum 梅毒 (syphilis) 人類為唯一天然宿主,無法以人工培養基 培養 經性行為傳播 感染後引起的免疫反應造成組織傷害破壞

臨床表徵 初期梅毒:穿過黏膜或皮膚傷口進入;感染 處形成丘疹 → 硬性下疳 (hard chancre) ;局 部淋巴腫大, 2 個月內自行痊癒;高度傳染 力;抗體為陰性反應 第二期梅毒:全身性梅毒疹、扁平濕疣、腦 炎、肺炎等,高度傳染力;抗體陽性反應。

臨床表徵 潛伏期: 2 至 3 年,無症狀,無傳染力,抗體 陽性反應 第三期梅毒:全身性過敏反應,造成全身梅 毒腫 (gummas) ,主動脈瘤 (80-85 % ) ,中樞 神經變性 (5-10 % ) 30 %病例完全康復; 30 %潛伏 ( 抗體陽性 ) ; 其餘進入第三期。

先天梅毒 螺旋體在懷孕的第五個月入侵 胎盤 造成死產、流產、先天缺陷: 哈氏齒、塌鼻、耳聾

流行病學 在十五世紀在歐洲造成嚴重流行, 1940 年代發現 青黴素後才得控制,目前仍流行世界各地。 美國:淋病>披衣菌>梅毒。 不耐乾燥、熱及消毒劑,不會從接觸物體感染。 傳播力 (contagious) 不強,單一次性接觸感染機 率為 30 %。 菌血症可維持八年,因此可經胎盤傳染或傳輸血 傳染。 雖然第三期梅毒病例大量減少,初期及第二期梅 毒仍然很多。

診斷 直接偵測 暗視野顯微鏡:患部 檢體 → 濕片 → 陰性染 色 → 菌體運動 鍍銀染色: 螢光抗體染色: 培養:無法以人工培養基 培養 ( 可在兔子皮膚或睪 丸生長 )

非特異性試驗 non-treponemal tests 非特異性抗體 ( 反應素 ) :混合有 IgG 和 IgM 對 抗正常組織抗原的抗體,發病後 2-3 週在血 清中出現; 4-8 週在 CSF 出現。 抗原: Cardiolipin ( 牛心磷脂 ) 與反應素混合後成凝集塊 → 陽性反應 VDRL 試驗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特異性試驗 treponemal tests 抗原:梅毒螺旋菌 偵測患者血液中是否有特異性抗體 螢光抗體吸附試驗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FTA) test 梅毒螺旋菌血球凝集試驗 Micro-hemagglutination for T. pallidum (MHA-TP) test

VDRL : 平宜,容易操作,可大量篩檢 可評估治療效果 ( 有效治療 6-18 個月, VDRL 轉為陰性 ) 偽陽性反應:急性發熱、孕婦、慢性自體免疫疾病、肝 病等 偽陰性反應:第三期梅毒 FTA/TPHA 較昂貴、操作較複雜,專一性及敏感度高 可確認 VDRL 的結果 試驗不受有效治療影響,無法評估療效 偽陽性:自體免疫疾病 嬰兒陽性反應:鑑別為移行抗體或真正感染

預防及治療 青黴素:最有效 過敏者用四黴素或紅黴素 無疫苗

非性病的密螺旋體病 Bejel :高傳染性的皮膚 傷害,好發於非洲、中 東、東南亞等地兒童 斑病 (Yaws) :在兒童慢 性皮膚疾病,人對人接 觸傳染,流行於濕熱的 熱帶國家 莓疹病 (pinta) :一種出 現色素沉著皮膚疾病, 流行於中南美洲 Bejel

Borrelia Borrelia recurrentis ( 回歸熱疏螺旋體 ) Relapsing fever ( 回歸熱 ) Borrelia burgdorferi Lyme disease ( 萊姆病 )

血液感染,導致 3 至 10 次反覆發熱。 潛伏期約七天,菌血症、發高燒、寒顫、 肌肉痛、頭痛。 一週後抗體產生病況好轉。約 4 至 10 天後 再復發,故稱回歸熱。 由於基因重組使外套膜蛋白抗原極易改 變,先前產生之抗體無法中和突變菌株。 Relapsing fever ( 回歸熱 )

軟蜱 硬蜱 體蝨 流行性回歸熱 地區性回歸熱

診斷 血液抹片 → Giemsas 或 Wright 染色 → 菌體 血液 → 小白鼠腹腔 → 血液抹片 → 染 色 四環黴素、紅黴素;避免病媒叮咬; 無疫苗 治療及預防

一種寄生在硬蜱 (Ixodes) 中的疏螺 旋菌 Borrelia burgdorferi ,經蜱叮 咬而感染人體。 也可寄生在野生囓齒類動物和鹿。 萊姆病 Lyme disease

Kenneth Toda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Department of Bacteriology

臨床症狀 早期表徵 潛伏期 3-30 天 在叮咬地方出現典型病徵:游走性紅斑 感冒症狀:虛弱、不適、頭痛、發燒、寒顫。局部淋 巴腫大、約維持 4 週。 晚期表徵 如果不給予治療, 80 %病患出現晚期表徵 第一期:神經性症候 ( 腦炎、腦膜炎...) ;心臟衰竭 第二期:關節痛、關節炎 ( 有少量菌體存在於皮膚病變 中,免疫反應? )

The presentation of erythema migrans in Stage 1 Kenneth Toda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Department of Bacteriology

治療 Relapsing fever: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Lyme disease: doxycycline

鈎端螺旋菌 Leptospira 問號型鉤端螺旋體 Leptospira interrogans 菌體的螺旋緊密,尾端彎曲似鈎;有許多血 清型 野鼠和家畜為自然界宿主。菌體寄生於腎管 並隨尿液排出,污染水源 ( 可存活六週以上 ) , 為人類感染來源。 職業、戶外活動感染,不會由人傳人傳播。 菌體可穿透完整的黏膜或由皮膚小傷口,隨 血流而至全身組織。

90 %為溫和性鈎端螺旋菌病 一種急性、自癒、有兩期發燒疾病 急性期:菌體進入血液後一週造成菌血症。 菌體可從血液和腦髓液分離出。 慢性期:在一短暫無症狀期後出現,因為有 抗體出現菌體只出現於尿液中。 嚴重性鈎端螺旋菌病 黃疸、腎炎、 蛋白尿、腎衰竭死亡 臨床症狀

診斷 鏡檢不敏感 培養:檢體,第一週-血液;第一、 二週- CSF ;第一週以後-尿液 血清學:凝集反應、敏感且特異性 高

治療與預防 Penicillin 預防投藥: doxycycline 家畜及寵物:疫苗接種 控制野鼠

Chapter 45 立克次體菌 (Rickettsia) and Orientia Chapter 46 歐立區菌 (Ehrlichia) and 科克斯菌 (Coxiella)

共同特徵 最初被認為是病毒,非常小 (0.3×1~2  m) ,典型 G(-) 桿菌 傳染窩:動物+節肢動物 ( 蜱、蟎、蝨、 蚤 ) 病媒:節肢動物 立克次體和歐立區菌在細胞外迅速死亡; 科克斯菌對乾燥抵抗性強,可活數月至 數年

共同特徵 絕對細胞內寄生 、 需要宿主 的 ATP 立克次體菌- 寄生 細胞質 ( 藉 磷酸酶 A 破壞吞噬體膜 ) 歐立區菌- 寄生 空囊 (phagosoma ) 科克斯菌 - 寄生 phagolysosome 生長週期:進入體、初體、桑 椹體。

立氏立克次體菌( R. rickettsii ) 普氏立克次體菌( R. prowazekii ) 傷寒立克次體菌( R. typhi ) 恙蟲病立克次體菌 1. 立克次體菌( Rickettsia )

致病因 不產生毒素,宿主免疫反應不造成 傷害 細菌在血管內皮繁殖 → 損傷 → 紅 疹 (skin rash) ,血管滲漏 → 血液量減 低、低蛋白血症 → 多重器官衰竭。

立氏立克次體菌( R. rickettsii ) 引起洛磯山斑疹熱 被感染硬蜱叮咬造 成(需 小時 ) 菌體在蜱中藉卵傳 遞維持。

普氏立克次體菌( R. prowazekii ) 引起流行性班疹傷寒,又稱蝨型班疹傷 寒。 人是此菌主要宿主,藉人類體蝨傳播 (體蝨感染 2-3 週死亡) 戰爭、饑荒、天然災害 → 人群擁、衛生 不良

體蝨

傷寒立克次體菌( R. typhi ) 引起地方性或稱鼠類斑疹傷寒 囓齒類動物為傳染窩 鼠蝨為病媒

鼠蝨

恙蟲病立克次體菌 引起叢林斑疹傷寒 傳染窩為蟎,經卵在蟎群傳遞。 東亞、澳洲、日本、台灣。

別來無恙? 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 「齊策‧四」

診斷: IFA 治療、預防、控制: R. rickettsii: 四環黴素、氯黴素,早期 治療。無保護性疫苗,避免蜱的接觸 R. prowazekii: 四環黴素、氯黴素; 控制蝨類;甲醛不活化疫苗 R. typhi: 四環黴素、氯黴素;難控制, 無疫苗

2. 歐立區菌 寄生淋巴球、中 性球、單核球, 不寄生紅血球 蜱-宿主和病媒 doxycycline 及早 治療,避免蜱, 無疫苗 Ehrlichia inclusions (peripheral blood smear, Wright-Giemsa)

3. 蒲奈氏科克斯菌 (Coxiella burnetii) 引起 Q 熱,人畜共同疾病 吸入感染,無節肢動物病媒 宿主範圍廣,可感染多類哺乳動物 (羊、牛、狗、貓等)和脾、乳汁、 胎盤、糞便、尿液、蜱糞 → 土壤 → 存 活數月數年。與動物接觸者為高危險 群

臨床症狀 急性型:引起非典型肺炎、頭痛、高燒、 肌肉痛。一半病患肝 臟有肉芽腫。 慢性型:大多數有心內膜炎,病況不易 察覺,癒後差。 診斷-血清學 急性 Q 熱: IgM 和 IgG 抗體對抗相Ⅱ抗原。 慢性 Q 熱:抗相Ⅰ和抗相Ⅱ抗體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