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員:袁明郁/柯文婕/楊上永/蔡玉修/陳穎盈/蘇芷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員:袁明郁/柯文婕/楊上永/蔡玉修/陳穎盈/蘇芷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員:袁明郁/柯文婕/楊上永/蔡玉修/陳穎盈/蘇芷瑩
梅毒 班級: 205 組員:袁明郁/柯文婕/楊上永/蔡玉修/陳穎盈/蘇芷瑩 製作:袁明郁

2 什麼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的病菌所引致之一種臨床症狀複雜、變異性大的慢性性傳染病。螺旋菌入侵人體通常在皮膚或黏膜破損處,在該處形成頗具特徵性之原發性病灶。感染後不久,螺旋菌很快散播全身,可以侵犯幾乎全身之器官及組織,產生變化多端之臨床症狀。但梅毒也可以完全無臨床症狀,只能靠梅毒血清檢驗證實其存在,這種潛伏狀態即所謂隱性梅毒。梅毒主要由性交傳染,也可經由輸血感染;或婦女懷孕時罹患梅毒,經由胎盤而感染胎兒,造成先天性梅毒。

3 臨床特徵  根據傳染期程及傳染性之有無,梅毒分為早期及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指感染後兩年內之時期,包括初期梅毒、二期梅毒、復發性梅毒以及早期隱性梅毒,早期梅毒傳染性較強;罹患梅毒超過兩年,通常傳染性較弱,是為晚期梅毒,即三期梅毒;並包括晚期隱性梅毒,以及心臟血管性及神經性梅毒。

4 報告主題 3.隱性梅毒 1.初期梅毒 2.二期梅毒 4.三期梅毒 5.心臟血管性梅毒 6.神經性梅毒 7.先天性梅毒 8.發生情形
9.傳染方式 10.預防方法

5 1.初期梅毒 感染後2~4週或更久在接觸處出現無痛性潰瘍。開始時為丘疹,不久即變為潰瘍,多為單個病灶,潰瘍界限分明,表面呈肉紅色糜爛,不易出血,邊界及底部有浸潤化而呈硬感,觸摸之如感覺皮下埋一鈕扣狀,故有硬性下疳之稱,無壓痛感,但壓之有清澈之滲出液溢出,內含大量之梅毒螺旋菌,故傳染性極高。局部淋巴腺腫大隨硬性下疳出現不久即發生,淋巴腺腫不痛,無壓痛感,堅實似橡皮,各自單獨存在不相結合,不與皮膚或皮下組織沾連。硬性下疳好發於男性陰莖上任何部位,女性則好發於女陰,亦可能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假如硬性下疳併發其他細菌感染,則下疳本身及淋巴腺腫可能有痛或壓痛感。下疳如果發生在生殖器則淋巴腺腫多為兩側性,病灶如發生在非生殖器上則為單側性。如病灶只發生於子宮頸或直腸,淋巴腺腫發生於深部而不容易被摸得到。縱使無治療,硬性下疳經數週後會自動癒合消失。 

6 2、二期梅毒 硬性下疳出現後4至6週會逐漸消失,而梅毒螺旋菌已從淋巴結進入血液並散播全身,以致全身組織器官全受影響,並能出現全性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噁心、發燒、體重減輕,肌肉、骨骼及關節疼痛,尤其在晚上更甚。皮疹是二期梅毒最常見之症狀,常為全身對稱性,多無自覺症狀,可出現於手掌及足蹠,開始時皮疹晦暗不明顯,稍後則異常突顯。皮疹之形態包括斑疹、丘疹、脫屑性丘疹及膿。在身體皺褶處(如肛門)之皮疹,由於濕熱及磨擦產生表淺性潰瘍,稱「扁平濕疣」,內含無數梅毒螺旋菌,故具高傳染性。有時皮疹排列成螺形,造成外形特殊之環形病灶;皮疹發生於毛孔,似毛囊炎。毛髮脫落造成「蟲蝕狀脫毛症」。脫屑性丘疹病灶似乾癬,膿皰性病灶則十分罕見。 二期梅毒之皮疹與多種其他皮膚疾病外觀類似,容易導致誤診,不可不慎。皮疹出現於黏膜,造成表淺性之潰瘍,稱為Mucous patches,常見於口腔、鼻腔及陰道,甚至胃部也曾有報導。全身性淋巴腺腫也是二期梅毒常見症狀之一。腫大之淋巴腺堅實似橡皮,各自分立不相融合,無壓痛,好發於鼠蹊、頸部、枕部、腋部及上髁部之淋巴腫。二期梅毒時神經系統常被侵犯,但症狀輕微不明顯,主要為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等,而腦脊髓液則呈現抗體反應,蛋白及細胞增多。二期梅毒症狀經過數週到1年長短不定之時期會自動消失,而進入隱性梅毒期。在這段時期內,復發性皮疹及黏膜病灶可能再度出現,造成復發性梅毒。 

7 3、隱性梅毒  隱性梅毒是指梅毒進入完全無臨床症狀的時期,可分為早期隱性梅毒及晚期隱性梅毒。早期隱性梅毒為感染後未超過1年之無症狀期病患仍具傳染性;晚期隱性梅毒則指感染超過1年之無症狀期,傳染力較弱。此段時期之腦脊髓液無異常變化。隱性梅毒之診斷端賴過去病史,以及陽性梅毒血清反應。通常乃因病患作婚前、輸血、兵役、移民或其他原因例行梅毒血清篩檢,才發現血液有所謂「不乾淨」。這類病人雖然並無臨床症狀,但體內仍有梅毒螺旋菌存在,對身體組織器官仍有破壞性。

8 4、三期梅毒  屬晚期梅毒,三期梅毒通常發生於感染後3到7年,不少病患未曾經過一期或二期梅毒即進入三期梅毒,主要病變為「梅毒腫」,好犯皮膚、上表皮組織以及骨骼肌肉組織。皮膚梅毒腫有三種表現,即結節型、乾癬樣型及表皮下梅毒腫。 

9 5、心臟血管性梅毒 抗生素未發明以前,長期追蹤檢查1,000名未經治療之梅毒病患,約10%會演變心臟血管病變,病發後10~20年發生。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黑種人又較白種人容易發病,其病變主要是主動脈炎、冠狀動脈入口狹窄、動脈瘤等。 

10 6、神經性梅毒  約10%未經治療之梅毒病患於病發後10~30年發生神經性梅毒。男性患者多於女性,而白種人較黑種人容易得病,神經性梅毒分為無症狀之神經性梅毒、腦膜血管性梅毒以及腦實質性梅毒。無症狀之神經性梅毒在臨床上無任何表徵,只有梅毒血清及腦骨髓液檢查異常。腦膜血管性梅毒常在感染後五年發病,臨床表現多變化,依侵犯部位分為腦性、週邊神經性、及腦脊髓性病變。臨床上有頭痛、煩躁不安、複視、記憶力消退、神情面貌淡漠、癲癇、小便失禁、半身不遂等。腦實質性梅毒則分精神錯亂性全身癱瘓及脊髓癆。 

11 7、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非遺傳性疾病,先天性梅毒與後天性梅毒有二點極不相同之處,餘則十分相似。第一、先天性梅毒不出現硬性下疳;第二、先天性梅毒可出現水性病灶。一般認為懷孕頭4個月梅毒螺旋菌不能通過胎盤,所以早期的胎兒不被感染,但也有例外之情形。先天性梅毒分早期和晚期。出生後2年內屬早期先天性梅毒,臨床症狀似後天性二期梅毒。最早出現之皮膚病灶是水,好發於手掌及足蹠,可能出生時即存在,內含大量螺旋菌。其他皮膚黏膜病灶包括老人樣容貌、色素沈著斑、梅毒性禿髮、梅毒性甲床炎及黏膜斑疹等。黏膜斑疹可能生於鼻腔引起所謂梅毒性鼻漏。此外還有極端疼痛性之梅毒性假麻痺,輕觸也會引致嬰兒大哭,超過2年以上的先天性梅毒屬於晚期梅毒,大部分患者已進入潛伏期。梅毒腫仍然為此期之典型病灶,發生於上顎及鼻中膈可造成穿孔及下陷,在骨骼則為骨骼骨膜炎及軍刀狀脛。晚期先天神經性梅毒與後天神經性梅毒之臨床表現差不多,此外尚有許多繁雜之表現、無法一一詳述,值得一提的有:間質性角膜炎、Clutton氏關節,Hutchinson氏三徵,即Hutchinson氏齒、間質性角膜炎及耳聾,以及先天性梅毒瘢痕,如馬鞍鼻、哈巴狗樣臉、皸裂、桑椹樣臼齒、角膜混濁、脈絡膜網膜炎等。

12 發生情形(Occurrence) 全球性,好發於20至35歲之年輕人。一般而言城市較鄉村盛行,男人多於女人。1970年代末期以及1980年代初期,梅毒在男性同性戀人士達到一個高盛行期,1983年以後即降低。但1986年在美國若干地區,報告之梅毒病例數開始上昇,這種趨勢持續到1990年。亂服藥物及嫖妓乃主要之危險因素。近年來梅毒有全球性升高之趨勢,國內也不例外。

13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1、性交及其他性行為之緊密接觸為傳染之主要途徑、傷口直接接觸到皮膚或黏膜病灶之分泌物、體液及其他分泌物(如唾液、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最具傳染性。  2、與早期先天性梅毒之兒童接吻或撫弄偶然會得病。  3、輸血:尤其使用新鮮之早期梅毒病人血液。  4、婦女懷孕感染梅毒可導致胎兒先天性梅毒。  5、醫護人員在檢查及治療病人時,接觸到病人具感染性病灶、分泌物、血液或遭污染之器具(可能性極低)。

14 預防方法 梅毒預防措施,適用於其他各種性傳染。 1、健康之全面性提昇,衛生教育與性教育之推廣。把梅毒血清檢查列為性病科門診及產前檢查之例行篩檢項目。如孕婦有可疑之高危險因素,更應在懷孕前期及後期各驗血1次,甚至臨產時之血清篩檢,俾能有效預防先天性梅毒之發生。 2、有效防止及控制娼妓、特種營業人員、以及與其有性接觸的人所發生之性傳染病;避免多重之性活動,推廣正確之個人預防方法,例如正確使用保險套,不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不胡亂使用藥物。 3、提供夠水準而且方便就診之門診,鼓勵病患多加利用,以達早期診斷與有效治療之效果及取締密醫之醫療行為。

15 問答Q & A 答: A 性交 2.好發於幾歲到幾歲之年輕人? 3.三期梅毒主要發生在感染後幾到幾年? 1.梅毒主要由什麼傳染?
A 性交 B 共用牙刷 C 打噴嚏 答: C 20~35歲 2.好發於幾歲到幾歲之年輕人? A 40~50歲 B 20~35歲 C 15~40歲 3.三期梅毒主要發生在感染後幾到幾年? 答:A 3~7年 A 3~7年 B 5~8年 C 4~7年

16 謝謝觀賞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


Download ppt "組員:袁明郁/柯文婕/楊上永/蔡玉修/陳穎盈/蘇芷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