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医学原虫 一、教学目的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致病 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应用:疟疾的发作、复发、再燃及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机制和临床表现;疟原虫的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 :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的 红內期形态。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挂图
医学原虫的概述 一、原虫的概念 属于原生动物门,是单细胞低等动物。 二、原虫的特点 1. 虫体微小 2. 结构简单 4. 分布广泛 细胞膜 外质 内质 细胞核 3. 与人类关系密切 5. 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重点讲解 运动细胞器不同 · · 医学原虫 分类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疾阿米巴) 一、形态 (一)滋养体:活动期 1. 大滋养体 又称组织型滋养体或致病型滋养体 大滋养体 外质 内质 伪足 细胞核 红细胞
2. 小滋养体 又称肠腔型滋养体或非致病型滋养体 伪足 细胞核 细菌 大滋养体 小滋养体 比较
包括 包括 – 单核包囊 – 双核包囊 – 四核包囊 拟染色体 糖原泡 (二)包囊:静止期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基本生活史过程 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包囊 小滋养体 包囊 – 感染期 – 感染期:四核包囊 – 寄生部位 – 寄生部位:回盲部、结肠粘膜皱褶处 – 二分裂法增殖
四核包囊 大滋养体 小滋养体 包囊 (一核、二核 及四核包囊) 致病阶段 感染阶段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 滋养体寄生于人体回盲部、结肠,在 一定条件下可侵入肠壁或其他组织, 引起病变 – 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 四核包囊是感染阶段 – 经口感染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 致病虫期 致病虫期: 组织型大滋养体 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 – 与虫株毒力有关 – 细菌的协同作用 – 宿主的机体抵抗力 – 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
临床类型 – 无症状带虫者( 90% ) – 肠阿米巴病 重症暴发性结肠炎(死亡率 70% ) 急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阿米巴性结肠炎 结肠阿米巴肿 阿米巴性阑尾炎
肠壁阿米巴溃疡 示肠粘组织水肿与溃疡膜
阿米巴性肠组织溃疡
肠壁组织内可见 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类型 – 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性肝脓肿肝脓肿 阿米巴性肺脓肿 阿米巴性脑脓肿 皮肤阿米巴溃疡 其他
阿米巴肝脓肿 示脓肿腔
阿米巴肝脓肿 CT 检查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诊断 病原检查 病原检查 – 粪便检查 – 活组织检查 – 活组织检查 (结肠镜检、脓腔穿刺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主要用于肠外阿米巴病的诊断) – 血清学检查 – 粪抗体检测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流行 流行特征 流行特征 – 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与人群中经济状况、卫生及饮食习惯等有关 – 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 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 – 传染源 – 传染源:包囊排出者 – 传播方式 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蝇、蟑螂等昆虫携带
五、防治原则 1. 加强粪便及水源管理 2.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
第二节 阴道毛滴虫(阴道滴虫) (一)形态 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 前鞭毛 细胞核 轴柱 后鞭毛 波动膜 染色质粒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染色)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未染色)
(二)生活史 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 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或间接接触传播。 滋养体既为感染阶段又为致病阶段。 滋养体主要寄生于阴道、尿道及前列腺。
接触感染 感染阶段 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
(三)致病性 1. 滴虫性阴道炎 症状:外阴搔痒、白带增多并呈黄色泡沫状。 2. 男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流行 流行特点 流行特点 – 以女性感染居多 – 性传播疾病 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 – 传染源 – 传染源:男、女性感染者 – 传染途径 – 传染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滋养体在外界有一定抵抗力
(四)寄生虫学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镜检滋养体。 (五)防治原则 1. 改善公共设施,净化公共浴厕。 2. 注意个人卫生与经期卫生。 3. 注意配偶的检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