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引 2005 年 7 月 19 日, 湖北咸 宁发生特大食物中毒件 240 人入院。 2010 年 3 月 31 日安 徽某职业技术学院 39 名学生 因食用加入亚硝酸盐的面条 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症状。 “ 民以食为天 ” ,食品安全 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 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些 年来的假冒伪劣奶粉事件、 餐饮业用地沟油烹调事件等 不断向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 的警钟。
第一节 典型案例 第二节 食物中毒的特征 第三节 常见劣质食品的种类与危害 第四节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
第一节 典型案例 案例一:河南 某 大学事物中毒事件 2010年9月16日凌晨两点半开始,河南 某 大 学一名学生出现了肚疼、腹泻的症状并去校医院 就诊,此后陆陆续续有60多位学生的身体出现不 良反应。据了解,这些学生都是昨晚(15号)在河 南工业大学第一餐厅就餐。 案例二:南京江宁13名大学生食物中毒 2010年8月16日,南京江宁区 某 科技学院13名男女大 学生,腹痛、上吐下泻症状越来越严重,不得不报警, 并被送去医院治疗。经检查,初步怀疑他们是食用了不 干净的食物,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事发学校第一餐厅已停业 案例三:广州大学城54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2006年4月11日从广州 某 大学获悉,该大学城校区 和该地区 另 一大学有54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他们是在吃了学校食堂的鸡饭、鸭饭后,出现呕 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的。
菊花台改编版 —— 饭堂篇 " (食堂版) 你的双手 柔弱的颤抖 仅有的几块肉 落入他手 队太漫长 挤成了两行 是谁在队尾冰冷的绝望 我轻靠近 刷饭卡的窗 剩下的几个菜被风吹凉 梦在这里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我的饿样 菜花残,饼过夜,硬的馒头已泛黄 价格人断肠我心愿渐渐亡 六十元,仍未变 并且拖欠一天天 徒留我孤单的寝室泡面
第二节 食物中毒的特征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 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 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 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 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二、化学性菌性食物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 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 的临床表现。 三三、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 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 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 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 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 性。 四四、有毒性动植物食物中毒: 食入有毒的动、植物性食品引起的中毒即为动植物性食物 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食或加工处理方法不合适。
2009年以来,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南 京“口水油”沸腾鱼、双汇的瘦肉精事件、 “苏丹红”鸭蛋、“牛肉膏”、“毒生姜”、 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食品安 全形势依然严峻。
食用发芽的土豆中毒 食用青西红柿中毒 一些有毒的危险食物
食用河豚鱼中毒 一条 500 克左右的河 豚鱼肝脏所含的毒性可使 11 人致命,因 此绝对不可食用。 食用鱼胆中毒 人吞下鱼胆后一般在半小 时到 14 小时内会产生中毒症状。 食用毛鸡蛋中毒 吃了这种既带有病菌又没 有完全加热的鸡蛋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甚 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有毒、不能混吃的食物
蜂蜜和洋葱 同 吃后脸或者身体会出现浮肿, 同时 还会损伤眼睛 菠菜和豆腐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豆腐则含有 钙质,混合后会生成不可融解的草酸 钙,易使人患草酸结石症 菠菜和猪肝 猪肝中含铁、铜等金属元素,一旦与 菠菜中大量的维生素 C 相结合,金属离 子极易被氧化而减弱自身的营养价值 一些不能混吃的食物
豆浆和鸡蛋 鸡蛋中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 蛋白酶结合,不易吸收。 西瓜和羊肉 同食伤元气,出现中毒症状, 猪肉和菱角 同食会引起肚子痛 一些不能混吃的食物
第三节 常见劣质食品的种类与危 害 几种对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添加剂 苏丹红 苏丹红(一号)含有“偶氮苯”,就会产生一 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苯胺”。 吊白块 吊白块的毒性与其分解时产生的甲醛有关。长 期接触甲醛者中鼻腔或鼻咽部发生肿瘤增多。 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的代谢产物比较毒,在人体体内不容 易降解,长期食用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危 险。 发现含有孔雀石绿的鱼罐头 一、食用劣质食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劣质食品通 常是指食品中违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或者是滥用 食品添加剂生产出来的食物。
食品添加剂包括人工色素、香料、调味品、 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多达数千个品种。但是,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 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不少的食 品添加剂能直接致癌或有致癌之嫌,就目前不 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不能排除有食品添加剂 在推波助澜! 常用防腐剂为:硝酸钠、硝酸钾(火 硝)、亚硝酸钠(快硝) 、苯甲酸、苯甲酸 钠、山梨酸等。
第三节 常见劣质食品的种类与危 害 二、常见劣质食品的来源:由于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因素,食品安 全在存在诸多问题:小做饭时的分散生产、流通环节不规范、行 业标准缺失等。劣质食品主要来源于“三无产品”:缺少中文厂 名、厂址、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电话号码等均视为 “三无产品”。 (一)初级农产品源头污 染仍然较重 有的产地环境污染、 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 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 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 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 精”(盐酸克伦特罗); 有的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氯 霉素等抗生素和饲料添加 剂,造成虾、蟹、鱼等水 产品质量下降。
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 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 使用防腐剂、保鲜剂。 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 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 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 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有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 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 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 品,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 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 工食用油等。 (三)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 突出
第三节 常见劣质食品的种类与危 害 三、如何选择卫生健康的食品: (一)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 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 购买三无产品。 QS标识的相关知识 QQS制度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是指 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 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具备规定条件的 食品才允许销售的监管制度. QQS标识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 四个中英文安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食品 市场准入标识的式样,尺寸及颜色都有具体的制 作要求.
(二)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 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 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 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 不能食用。 包装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添加剂, 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根据食品包装上注明的生产日期或保质时间进行推算,就可以判断食 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3、包装便宜味道鲜美的小食品能否经常吃? 价格便宜,糖分高、口味好、口味重的背后:偷工减料,使用糖精、 味精、化学合成食用色素,甚至一些工业原料这些合成色素如果食用 过量,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畸形,甚至致癌等症状。 (三)不到校园周边或医院、车站、码头附近的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 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第四节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 一、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的基本要点 (一)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留食物样品及呕吐物。 (二)立即抠吐,饮水稀释并速去医院就诊。 (三)尽快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和学校医院。 二、几种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一)催吐法 (二)导泻法 (三)解毒法
扁豆中毒怎么办 扁豆中含有皂素等有害物,如果吃了加热不透的扁豆半小时到几小时之内 就可发生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血细胞增高。食用急火炒或凉拌的扁豆发 生 中毒者多。中毒轻者经过休息可自行恢复,用甘草、绿豆适量煎汤当茶 饮,有 一定的解毒作用。 蘑菇中毒怎么办 一旦误食中毒,要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 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然后用 1 : 2000 至 5000 高锰酸钾溶 液 或浓茶水、 0.5% 活性炭混悬液等反复洗胃。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 稀盐水,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细菌性中毒怎么办 食物在制作、储运、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会被细菌污染。吃用这样的食物会 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催吐后如胃内容物已呕完仍恶心呕吐不止,可用生 姜汁 1 匙加糖冲服,以止呕吐。生大蒜 4 至 5 瓣,每天生吃 2 至 3 次。几天内尽量 少吃油腻食物。 亚硝酸盐中毒怎么办 误食亚硝酸盐的人通常会出现胸闷憋气,紫绀的现象。一旦发生亚硝酸盐中 毒应立即抢救,迅速灌肠、洗胃、导泻,让中毒者大量饮水。切记患者一定要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应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坏境中。 食物中毒补救措施 三、确保安全 重在预防 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预防,要严把“病从口 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