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 满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张满,触 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 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概念】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 陷,结于胃腕,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 内伤饮食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损伤脾胃,纳 运无力,食滞内停,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 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 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无力。 气机不畅,发为痞满。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病证鉴别 相关检查
一、诊断依据 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 软,压之不痛,望之无形的特点。 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二、病证鉴别 痞满与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 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 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缓慢,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痞满与鼓胀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张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张大如鼓, 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 外无张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 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则按之柔软。
三、相关检查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可诊断慢性胃炎并排除溃 疡病,胃肿瘤等,病理组织学活检可确定慢性胃炎的 类型以及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X 线钡餐检 查也可以协助诊断慢性胃炎、胃下垂等,胃肠动力检 测可协助诊断胃动力障碍、紊乱等,幽门螺杆菌相关 检测可查是否为 HP 感染,B 超、 CT 检查可鉴别肝胆疾 病及腹水。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一、辨证要点 首辩虚实 外邪犯胃,食滞内停, 痰湿中阻,湿热内蕴,气 机失调等所致之痞皆为有 邪,有邪即为实痞;脾胃 气虚,无力运化,或胃阴 不足,失于濡养所致之 痞,则属虚痞。 次辩寒热 痞满绵绵,得热则 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 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 沉涩者属寒;而痞满势 急,口渴喜冷,舌红苔 黄,脉数者为热。 临证还要辨虚实寒热的 兼 夹。
二、治疗原则 痞满的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 所以,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 原则。根据其虚、实分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 实夹杂者补消并用。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 或养阴益胃。祛邪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 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
实痞 1 、饮食内停 主症:脘腹痞闷而张,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算,恶 食呕吐,或大便不调,失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 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内停,胃腹失和,气机壅塞。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 翘。 三、证治分类
2 、痰湿中阻 主症: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 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证机概要:痰湿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二陈汤。 常用药:半夏、陈皮、藿香、苍术、厚朴、茯苓、甘草。 三、证治分类
3 、湿热阻胃证 主症: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 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代表方:泻心汤和连朴饮。 常用药:大黄、黄连、黄芩、厚朴、石菖蒲、半夏、芦 根、栀子、豆豉。 三、证治分类
4 、肝胃不和证 主症:脘腹痞满,胸胁张满,心烦易怒,善太息, 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越鞠丸和枳术丸 常用药:香附、苍术、神曲、栀子、枳实、白术、 荷叶。 三、证治分类
虚痞 1 、脾胃虚弱证 主症:脘腹痞闷,时轻时重,喜暖喜按,纳呆便溏,神 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 归、陈皮。 三、证治分类
2 、胃阴不足证 主症: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 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代表方:益胃汤。 常用药:生地、麦冬、沙参、玉竹、香橼。 三、证治分类
【预防调护】 患者应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同时饮食宜 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以及生冷之品。 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 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结语】 痞满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以胃脘痞塞,满闷不痛,按之 软而无物,外无张形为主要表现。发于胃脘,责之肝脾, 形成原因有食、气、痰、湿、热、虚等方面,病理改变为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初病多为实证,久病不愈 则耗气伤阴而为虚证,但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寒 热夹杂之证。临证治疗以调和脾胃,行气消痞为基本法则, 遵照 “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 的原则,祛邪扶正,平调寒热。
【临证备要】 治痞应重视醒脾健脾,调畅气机。 久痞虚实夹杂,寒热并见者,治宜温清并 用,辛开苦降。 治痞宜顾及胃阴。
【病例】 张某,男, 32 岁, 1988 年 2 月 13 日初诊。 脘腹满闷半年,近日钡餐透视为胃扭转,建议手术治疗,因惧 怕手术,转求中医。诊见病人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情忧郁,舌 红,边尖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细。自述胃痛烧心 6 年余,半年来 脘张加重,呃逆频作,纳后痞满加重,时呕吐,味酸苦,大便时干 时稀,小便频。证属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枳壳、 甘草、白蔻仁。 此例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升降失司,中阳不振,渐致脏器 维系无力。服上方出现肠鸣失气,张闷消失,食欲增强,经钡餐证 实胃扭转病也随之消失。证明中医补益中气之法,具有改体易形之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