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推翻了滿清
18 世紀工業革命 英國的工業革命,對於人類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瓦特「發明」蒸汽機了嗎? 1712 年紐科門蒸汽機早就已經出現了。 1763 年瓦特在修理蒸汽機的時候,發現它的缺陷改進了它的缺點。 彼得.杜拉克認為:「蒸氣機只是革命的象徵,而鐵路才是工業 革命真正革命性的因素。」
18 世紀工業革命 1838 年柏林到波茨坦鐵路通車,普魯士威廉四世認為鐵路將「終 結人類的貧窮。」
民營鐵路的泡沫之旅 19 世紀人類開始坐上鐵道之途,當時候的蒸汽火車約比馬車快了一倍, 運貨成本減少三分之一。鐵路促成: 1 、工商業發達。 2 、國家市場。 3 、 民族國家。 4 、國家戰略。 1712 年紐科門發明蒸汽機。 1776 年瓦特蒸汽機。 1804 年火車在鐵路試 營運。 1825 年鐵路開始短程行駛 這之間總共花了 113 年的時間
民營鐵路的泡沫之旅 三次英國投資鐵路的金融崩潰: 1825 年 4 月第一條商用鐵路開始營運,馬上引起投資人的注意。(當年 4 月股市 才泡沫化崩盤, 11 月出現金融危機) 1847 年英國鐵路投資崩盤,再度爆發金融 危機。 1866 年英國部份銀行投資鐵路,又再度引發金融危機,延燒到亞洲香港。 1867 年香港第一次金融崩潰。 年間英國投資 19 億英鎊新建鐵路。 這樣的概念是多少呢?甲午戰爭中國借三筆外債共 4300 萬英鎊、英國與俄國克 里米亞戰爭花費 6953 萬英鎊。
民營鐵路的泡沫之旅 黑格爾說:「歷史帶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不會從歷 史學到教訓。」英國的案例,並未帶給其他各為教訓。 美國於 1857 年鐵路再度引發股票崩盤,間接導致南北戰爭。 1873 年鐵路再度引發風暴,甚至延燒至歐 洲。 英、美兩國鐵路問題除了經濟的泡沫化外,民營鐵路往往各公司 各自為政,施工品質濫造,壓低成本,工程偷工減料。這顯示民 營鐵路容易存在問題。
清廷失其路,天下共築之 晚清知識份子對外國的認識莫過於以下幾位人物: 1 、林則徐曾命人翻譯《世界地理大全》編集成《四州志》。 2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 1843 年刻印《海國圖志》,提出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徐繼畬曾任福建巡撫,根據經驗寫 1849 年寫成《瀛寰志略》。兩人的著作都曾提及鐵路的重要性。 但是清廷怎麼反應呢?
清廷失其路,天下共築之 1874 年牡丹社事件後,李鴻章認為日本的近代化不可小覷,建議 設立海軍和建造鐵路,有利於國防。這一直爭論到 1880 年代。 距離第一次提出要建造鐵路的觀念,又過了 40 多年。 1895 年後甲午戰爭的失敗,認清廷認識到鐵路的重要性。 1896 年 設立「南北鐵路公司」,首任總辦大臣便是盛宣懷。盛宣懷採取 借外債,「合股官辦」,利用外國資金、人力、技術。
清廷失其路,天下共築之 年總共興建鐵路 1 萬 3000 公里。引進外資技術的交換條 件則是:管理、用人、稽核、購料的權力,全都外包給外國的借 款公司。甚至附上附近的土地開發權、回扣、經紀費。 中方甚至以整條鐵路產權,抵押所需的一切費用;同時,俄國在 甲午戰後對中國的「服務」,使清廷向俄(東北)、法(雲南) 貸款 4 億法郎,也是用鐵路抵押。
清廷失其路,天下共築之 民間紳商激起愛國情操的同時,開始倡議收回鐵路「以維國格」。 背後的理由是什麼呢?還是一句老話:「有利可圖。」 1903 年四川總督上奏建議「鐵路商辦」,由民間集資不假於外國 人之手。次年成立「川漢鐵路公司」。打著:「拒外債、廢成約、 收路自辦」 請問就英、美投資的歷史經驗,清廷可能會?
橡皮炸掉了鐵路 中國各地紳商準備插手鐵路事業,但是「路權」以經讓渡給外國人。 所以第一步便是:必須先收回路權。 有錢能使鬼推磨,用錢能解決的事,都找得到方法。 清廷最後用各式各樣的「租捐」、「米捐股」、「房捐股」以近一倍 的價格買下鐵路。 年開始有一股「贖路」的風潮。 其中四川省「股權分布」最廣,四川的大資本家少,幾乎每個人都納 入鐵路股票的「命運共同體」。
橡皮炸掉了鐵路 經營鐵路或是公共工程的困境: 1 、資金問題:各省鐵路預估資金約 7200 萬兩,實募資金只有 1310 萬兩 ( 16.6 %)。鐵路總里程為 3420 公里,實際完成只有 89 公里( 2.6 %)。 2 、人謀不臧:挪用公款、虧空是常態。 3 、各自為政,鐵路線甚至無法連接。 * 橡膠股票泡沫化。
橡皮炸掉了鐵路 川漢鐵路負責調度財務的專家:「施典章」當時也趕上的橡膠熱, 挪用 350 萬兩公款,交給上海三大錢莊(正元、兆康、謙餘)操 盤。 橡膠股票泡沫化後,隱藏在背後的資金運作爆發。挪用、貪污的 公家民營鐵路崩潰,存款在錢莊的鐵路公司,也跟著倒閉。橡皮 把鐵路炸了。
盛宣懷的白 為什麼清代赫赫有名的官商:盛宣懷在歷史課本一字不提? 試問如果滿清是毀在盛宣懷手上:他挾怨報復搞砸中國金融市場。 又搞砸了鐵路。請問:革命黨人的努力,該情何以堪? 1911 年 5 月鐵路事業一團糟的情形,盛宣懷的策略是:砍掉重練, 「宣佈鐵路國有化政策」,強行重新收歸國有,再回到借洋債築 鐵路的辦法。
盛宣懷的白 要 BOT (官督商辦)還是要國有化?一直到 1909 年 8 月盛宣懷一直 是 BOT 案的支持者。 1903 年宣佈允許民間自辦鐵路。 1908 年任命張之洞兼督湖北境內 川漢鐵路 → 想要以官方力量控制鐵路,遭受抗議後退讓。 年初,允許粵漢、川漢民辦鐵路。 1911 年 5 月鐵路收歸國有 政策。
盛宣懷的白 滿清之所以如此來自於:八國聯軍後《辛丑條約》地方也要負責 分擔賠款,財政負擔變得沈重。許多地方辦起彩券,增加地方財 政收入, 1910 年遭到清廷禁止。 有些地方鑄造「銅銀」。 1908 年清廷一度縣令地方停止鑄造,各 地反而在限期內瘋狂趕鑄。這樣的鑄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民生物價上漲,特別是米價。
盛宣懷的白 1910 年各地發生商人囤積米,藉機哄抬物價。各地發生「搶米運 動」。同時,大清帝國面臨雙面危機:金融泡沫化後,民間嚴重 的通貨膨脹,民生物價高漲;同時要執行貨幣改革,又必須要有 資金。 沒有資金就只能抵押,不過能抵押的資產,已經近幾全無。盛宣 懷想出妙計就是:鐵路國有化,再把路權抵押出去。
盛宣懷的白 1911 年 5 月 9 日滿清宣佈鐵路國有政策,要重新將民間集資贖回的 路權建設鐵路,全部收歸國有,再將川漢、粵漢鐵路路權、湖南、 湖北的鹽稅、厘金收入抵押,與英、美、法、俄四國銀行團借款 600 萬兩,改革幣制、振興東北實業。
保路運動 馬基維利:「殺父之仇易忘,奪財之恨難消。」 湖北、湖南在長沙集結萬人「保路」,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 生罷課抗議,部份築路工人與官兵發生衝突。 廣東粵漢股東也召開萬人大會,提出「鐵路國有,失信天下」。 但是兩湖地區、粵漢地區的抗議,很快得平息了。為什麼?
保路運動 在兩湖地區,政府決定全額退還股本;粵漢地區,政府決定賠付 股本的 6 成。 那為什麼四川反應會最激烈呢?盛宣懷與川漢鐵路督辦端方,只 同意以 400 萬兩的國家保利股票,作為民營鐵路的補償,不退回 現金。川漢鐵路募集 1400 萬兩,只有 700 萬兩用於宜萬鐵路, 350 萬兩投資橡膠失敗,清廷不承認這筆損失。
保路運動 第二個原因是:四川缺乏財源,是以各種租股的方式募集資金, 使得四川人人皆是股民。四川一時結合各個族群,有十多萬人參 加保路運動。 1911 年 6 月 7 日成都團體 2000 多人在鐵路公司開會,成立「四川保 路同志會」,主席羅綸呼喊:「川漢鐵路完了,四川完了,國家 完了。」
保路運動 「四川保路同志會」成員多半來自省諮議會,都是地方有名望的士紳。 在保路運動他們主要以和平示威為主。 1911 年 4 月當時四川總督趙爾豐剛接任,先一改過去鎮壓手段,協助四 川士紳向朝廷上奏,官員聯名要求清廷改變政策。但中央的回覆卻是: 「要求趙爾豐不要待忽職守,速速鎮壓!」 9 月 7 日設計誘捕保路同志,使得衝突更加的激化,成都聚集上萬民重 要求釋放被捕人員。
保路運動 趙卻當場下令槍殺請願群眾 30 餘人,造成「成都血案」。時人將 此事件寫在木板上,從長江順流而下,「水電報」傳遍全省。造 成全省暴動,「保路同志軍」總人數多達 20 萬人。(武昌起義革 命軍,約 2000 人) 清廷立刻以川漢鐵路督辦端方,改任四川總督。端方抽調湖北新 軍前往四川,造成湖北兵力空虛,這使得武昌革命黨人找到成功 的契機。
保路運動 1911 年 9 月 25 日同志軍攻佔榮縣,宣佈榮縣獨立。武昌起義,各 省也紛紛響應, 22 省中有 18 省宣布獨立。 滿清因為橡皮、鐵路,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