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其连接 解剖学教研室 陈通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 23 块。 1. 脑颅骨: 8 块。 成对 -- 顶骨、颞骨 不成对 -- 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2. 面颅骨: 15 块。 成对 -- 鼻骨、泪骨 、颧骨、 上颌骨、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 -- 下颌骨、舌骨、犁骨
二、部分分离颅骨的形态 下颌骨:一体两支。 下颌体主要结构: 颏隆突、颏孔、颏棘。 下颌支主要结构: 冠突、髁突、下颌切迹、下 颌头、下颌颈、下颌角、下 颌孔、下颌小舌。
1. 颅底内面观、相关孔道及通过的结构: (1) 颅前窝: 鸡冠、筛骨筛孔 ( Ⅰ ) (2) 颅中窝: 垂体窝、鞍结节、交叉沟、 视 N 管 ( Ⅱ及眼 A) ;鞍背、蝶 鞍、颈动脉沟、眶上裂 ( Ⅲ、 Ⅳ、Ⅴ 1 、Ⅵ ) 、破裂孔;前 床突、中床突、后床突; 三、颅骨的整体观
圆孔 ( Ⅴ 2 ) 、卵圆孔 (Ⅴ 3 )、棘孔(脑膜中 A );弓状隆起、鼓室盖、 三叉 N 压迹; (3) 颅后窝: 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Ⅸ、Ⅹ、 Ⅺ 、颈内 V) 。 枕骨大孔、斜坡、舌下 N 管内口(Ⅻ)、内耳门 ( Ⅶ、Ⅷ ) ;
12 对脑神经口诀: 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Ⅹ是迷走Ⅺ副, Ⅻ舌下要记住。
2. 颅底外面观 以两侧下颌窝前缘及两 侧乳突前缘作横线,将其 分为 3 个区。 前区: 骨腭、牙槽突、切牙孔、 腭大孔; 翼突外侧板及内侧板; 鼻后孔、颞下窝;
中间区: 前横线正好通过卵园孔 或破裂孔;后横线则通过 茎乳孔、颈 V 孔后缘及舌 下 N 管外口。 以蝶骨棘为中心,前为 棘孔,后为颈 A 管外口, 内侧为肌咽管沟,外侧为 下颌窝。
后区: 枕骨大孔; 枕髁; 乳突; 枕外隆突及上项线;
3. 侧面观: (1) 颞窝: 颧弓以上,颞线以下,为颞 肌附着点。 翼点: (2) 颞下窝: 颧弓以下,颧弓与翼突外侧板 间。经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3) 外耳门: 后上方-耳上三角; 后下方-乳突。
4. 前面观: ( 1 )额部 额结节、眉弓、眉间、 眶上切迹; ( 2 )眶 呈四面锥体形,眶缘为 底,眶尖约对视 N 管。 眶上裂、眶下裂、眶下 沟、眶下管、眶下孔; 泪腺窝、泪囊窝通鼻泪 管。
1 )骨性鼻腔的构成: 四壁: 上壁-筛骨筛板; 下壁-骨腭; 内侧壁-鼻中隔 ( 筛骨垂直板 + 犁骨 + 软骨 ) ; 外侧壁-筛骨迷路 + 上颌骨一部 + 下鼻甲 + 腭骨垂直板; ( 3 )骨性鼻腔
两孔: 鼻前孔 (1 对,合称梨状孔 ) ; 鼻后孔( 1 对); 2 )鼻旁窦 鼻周围的一些含气骨,骨 质中空,在活体,其内层粘 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且开 口于鼻腔,总称鼻旁窦。
①额窦:位于眉弓深面, 开口于中鼻道。 ②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 口于上鼻甲后方的蝶筛隐窝。 ③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④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 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3 )骨性鼻腔的交通 向前:经鼻前孔通外界; 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 向后上:经蝶筛隐窝通蝶窦; 向外侧: 经上鼻道通后筛窦; 经中鼻道通前、中筛窦、上颌窦、额窦; 经下鼻道-鼻泪管通眼眶; 经蝶腭孔通翼腭窝; 向下:经切牙管-切牙孔通口腔; 向上:经筛孔通颅前窝;
四、颅骨的连结 1. 直接连结: (1) 缝连结: (2) 软骨连结: 颅顶骨之间的连结。 颅底各骨及面颅各骨之间的连结。
2. 间接连结 -- 颞下颌关节 (1) 组成: 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 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2) 特点: ①关节囊松弛,前部较为 薄弱,易向前脱位; ③囊内有 “ S ” 关节盘,把关 节腔分为上、下两部。 ②关节囊有外侧韧带加强;
( 3 )运动 若下颌骨下降在 2CM 以上,则髁状突既有转动运动,又有滑 动运动,活动在上下关节腔同时发生。 在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即为最大开颌运动。使髁状突停止在 关节结节处仅作转动运动而不再向前滑动,开颌运动达到最大 限度。此时,活动只发生在下腔。 1 )开颌运动: 下颌关节为联动关节,主要 有开颌、闭颌,前进、后退及 侧方运动。 下颌骨下降在 2CM 以内,则只有 转动运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
开颌动力源: 翼外肌、二腹肌、舌骨上下 肌群、下颌骨本身重量。 2 )闭颌运动: 大致沿开颌运动原轨迹作 相反方向运动。 参与的主要肌肉:咬肌、 翼内肌、颞肌。
髁状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运动。 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 参与的主要肌肉:两侧翼外肌。 4 )后退运动: 3 )前伸运动: 大致沿前伸运动原轨 迹作相反方向运动。 参与的主要肌肉:两 侧颞肌后分纤维。
5 )侧方运动: 是一种不对称运动。一侧髁状突滑动,另一侧基本 作转动运动。 咀嚼时,工作侧髁状突为转动运动,非工作侧的髁 状突为滑动运动。 参与的主要肌肉: 翼内、外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