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RN12) 组员:胡朝斌 雷振军 彭晓燕 冉 霄 郑亚玲 胃募穴,腑会,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的交会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 脾.
第七节胃肠痉挛 胃肠痉挛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突发的一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 胃痛、腹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痛。属于中医学 “ 胃脘痛 ” 、 “ 腹痛 ” 范 畴。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好发于儿童,有反复发作史。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饮食积滞、寒积胃肠引起。其病在胃、肠,病.
任脉 (the Ren Meridian, RN) 循行 功能 病候 腧穴. 任脉循行 《素问 · 骨空论》: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 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 《难经 · 二十八难》: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 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 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手太阴经脉循行图示 中焦 络大肠 沿胃口 上膈 属肺 出腋下 上肢内侧前沿 列缺 鱼 鱼际 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 : 肺 、大肠、胃、 膈、咽喉、气道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吸、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五專醫護類科介紹 樹人醫專 職業教育組 李天豪 組長.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腹 膜.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 一.肝脏解剖 (一)   肝形态:.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内 脏 学 第十章 腹 膜 Peritoneum 一、腹膜概述 二、腹膜的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刺“天枢”穴缓解小鼠腹痛作用的研究 第四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腹股沟疝 (Inguinal hernia)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第二章 腧穴总论.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月经不调.
任 脉 Ren Meridian.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大 纲 要 求 了解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了解上腔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汇集范围; 掌握上肢、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和汇入部位
我班最喜愛的零食 黃行杰.
痛 经.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t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手厥阴心包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项目九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消 食 剂.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第五节 颈区.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阑尾切除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X-射线荧光分析.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肝脏分段 北京医院 常志刚 2019/5/18.
眼球的肌肉結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脘(RN12) 组员:胡朝斌 雷振军 彭晓燕 冉 霄 郑亚玲 胃募穴,腑会,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的交会穴。

基本知识 腧穴解剖 针刺要点 主治运用 特色疗法

经脉循行: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以上毛际,循腹里,上 关元,至咽喉,上颐循 面入目。 《素问 · 骨空 论》论》

基本知识点 别名 : 上际,胃脘《素问》 大仓《灵枢》 胃管,三管《脉经》 出处 : 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灵枢 · 根结》 穴名释义 : 中脘者 …… 当于上中下胃脘之中,故 名中脘。《会元针灸学》 类属 : 胃募穴,腑会穴

定位 1 、《素问》:中脘去上脘一寸。 2 、《针灸甲乙经》: 中脘,在上脘 下一寸,脐上四寸,脐居心蔽骨 与脐之中。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上 4 寸. 古籍定位:

层次解剖 剑突 脐中 4寸4寸 中脘 表面解剖

层次解剖 2 、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主要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穴位深部,腹腔 内相应器官有肝、胃。椎体前有下腔静脉(右)和腹 主动脉(左)。 1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层次解剖 剑突 肋弓 肋间神经 腹横肌 腹白线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直肌 中脘

断面层次解剖 (横切面) 皮肤 皮下组织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十二指肠升部 胃 胰 结肠 空肠 腹直肌 中脘

断面层次解剖 肝动脉 主动脉腹部 下腔静脉 肠系膜上动、静脉 中脘(任脉) 阴都(肾经) 梁门(胃经)

层次解剖 深层解剖 胃 胃 小肠 大肠 肝脏 胆囊

常规刺法 1 、直刺 1.0—1.5 寸,局部酸胀沉 重,胃部有收缩感 2 、胃气上逆病症,略向下斜刺, 务使针感由上而下走达为佳 3 、食道患疾,针略向上斜刺。

不宜深刺,如深刺入腹腔,针下出现落空感,再深则刺中胃 壁,针下有柔软的阻力,腹中可有烘热或疼痛感散至胸咽及 两侧季肋部,应立即退针,否则针尖穿过胃壁而至胰和大血 管,造成意外。瘦弱病人尤宜谨慎。如果针刺透过壁腹膜, 可能刺入横结肠或胃内。 若病人有肝脾肿大,则不能向左右侧上 方透刺。 注意事项:

特色疗法 临床应用:有温通经脉,行气降逆 的作用,用于胃脘痛、 腹痛、腹泻等。 温针灸 温针灸的操作 方 法

特色疗法 隔姜灸 临床应用:有温中,祛寒,止呕,解 表作用,用于呕吐,腹痛 泄泻,不孕,痛经及风寒 湿痹等。 麦粒灸 临床应用:虚寒轻证,气血虚弱,及 小儿消化不良等。 中脘灸法的操作方法 中脘灸法的操作方法

针罐法 特色疗法 操作方法:于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拔留罐 分钟后启罐、出针。 临床应用:施加于胃部,则可治疗由于外受风寒引起的胃部痉挛和 寒痛。同时具有疏导胃气的功能。 注意事项:不宜用于胸背部,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会引起 气胸。

特色疗法 中脘针罐法的操作方法

神志疾患:中暑,尸厥,癫狂,头痛,脏躁 《扁鹊心书》: “ 黄帝灸法气厥、尸厥中脘五百壮。 ” 其他:喘息不止,月经不调,经闭,妊娠恶阻 主治 脾胃疾患:胃痛,呕吐, 腹胀,食不化,泄泻. 《针灸甲乙经》: “ 胃胀者,中脘主之。 ”

2 、配天枢,有和胃理肠之功。主治霍乱吐泻、肠鸣腹 痛。 3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有安神宁心之功,主治失 眠、脏躁。 腧穴配伍 1 、配胃俞,属 “ 俞募 ” 配穴,有调中和胃,宽中理气之功。 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证。

中脘为腑之会穴,是六腑之气聚会之处。 六腑病,特别是肠、胃、胆配本穴施治更为 合适。具有健脾和胃,温中化湿,理气降逆, 消食化滞的功效。 此外,六腑为传化之府,泻而不藏,以通 降下行为顺,滞塞上逆为病。胃腑多实证或 虚中夹实之证,中焦气机易于滞塞不畅,患 病取穴的病症多为实证,因此,中脘穴多采 用泻法。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