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教研室
第 6 节 CT 检查 CT ( Computed Tomography ) 计算机 X 线体层摄影,是根据人体对 X 光吸收率的不 同,使用计算机重建的方法得到人体二维 横断面及图像的影像设备,目前 CT 已用于 全身各部位疾病的检查,已成为医学影像 检查的重要手段
CT 图像特点: 避免了普通 X 光图像的组织重叠 容积扫描,后处理 密度分辨力高,密度可以量化( CT 值) 可以运用多种窗宽、窗位显示不同组织 (肺窗、纵隔窗、骨窗、脑窗等) CT 局限: 辐射剂量较普通 X 光设备高
CT 值的定义 : 以数值来表示组织影像密度的高低,以水为标准, 其它组织与水比较所得到的相对数值。定义水的 CT 值为 0 ,骨为+ 1000 ,空气为- 1000, 单位 Hu , 公式, CT 值 = 1000 × ( μ 组织 - μ 水 ) / μ 水 μ 水 =1 , μ 骨 =2 , μ 空气 =0
窗技术:窗宽、窗位 窗宽是 CT 图像上显示的 CT 值范围 ,决定 对比度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 ,所显示组织的平均 值,决定明暗度
窗技术是 CT 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的正 常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显示技术。 由于各种组织结构或病变具有不同的 CT 值, 因此欲显示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应选择 适合观察该组织或病变的窗宽和窗位,以 获得最佳显示。
一、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CT 在口腔颌面部主要用于: 颞下窝、翼腭窝、鼻窦、涎腺、颞下颌关节
颞下窝: 位于颧弓平面以下,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 不规则间隙,主要容纳咀嚼肌。窝的内侧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侧壁为下颌支,该窝向前经眶 下裂通眶,向内经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口腔颌面部的常规检查: 检查方法:横断平扫、冠状面平扫 正常图像:横断面正常图像、冠状面正常图像
经眼眶层面 1. 眼球 2. 眼内直肌 3. 眼外直肌 4. 眼下直肌 5. 筛窦 6. 蝶窦 上颌窦平面 1. 上颌窦 2. 鼻腔 3. 翼外板 4. 翼内板 5. 翼外肌 6. 髁状突
鼻窦 CT 检查 检查方法:鼻窦横断,听眦线平行,自额窦顶-上 颌牙槽突,冠状面,若怀疑病变扩展穿过硬腭、眶 底、眶顶、鼻腔、筛窦时需要行冠状面检查 除对碘过敏者外,均应行静脉增强检查,区别肿瘤、 炎症和正常组织。 骨窗、软组织窗观察 鼻窦的正常粘膜均很薄, CT 片上难以显示,只要见 到就是异常,根据强化区分炎症、肿瘤、瘢痕、纤 维化
翼腭窝: 位于蝶骨翼突和上颌骨的裂隙内,是颞下窝 向前向内的延伸,颞下窝内侧,是许多神经血 管的重要通道。外侧借翼上颌裂 通颞下窝,向 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侧借蝶腭孔通鼻腔;向 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 通破裂孔,向下经 腭大管通口腔
翼腭窝 CT 检查 位于上颌窦后壁与翼板之间 沟通: 翼腭管--口腔 蝶腭管--鼻腔 眶下裂--眼眶 翼上颌缝--颞下窝 圆 孔--颅内 主要扫描上颌窦上部及中部平面, 包括病变全部(边缘),补充扫描
3. 翼上颌缝 2. 颧骨眶缘
腮腺 CT 检查 主要用于腮腺肿瘤的检查,显示肿瘤部位、 整体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检查方法: 平扫:横断,听眦线--下颌角 静脉增强:可以有利于鉴别血管与肿瘤, 明确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现代 CT 的发展 主要是多排 CT 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 MIP VR SSD CTA
CT 颌骨全景图
第 7 节、超声检查 基本原理 检查技术 正常图像 临床应用价值
我国超声检查始于 1958 年,属于无创性检 查技术,与 X 线检查互为补充 其优点为 无痛苦、无创伤 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动态观察、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基本原理 超声波的定义: 频率高于 20 千赫的声波称 超声波简称超声,临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 2 ~ 10 MHz 之间
当声源的直径远大于波长时,它是以束状呈直线向前传播 在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界面上发生反射、透射和折射,当第二 个界面的直径小于 1/2 波长时发生绕射和散射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声能逐渐衰减,不同的介质对声能的 吸收和衰减不同 当声源和接收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 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无回声: 超声经过的区域没有反射,为无回声的暗区(黑影) ①液性暗区:均质的液体 ②衰减暗区:肿瘤 ③实质暗区:均质的实质 强回声: ①高回声:实质器官内组织致密或血管增多的肿瘤 ②强回声:例如骨质、结石、钙化,可出现带状或块状强 回声区(白影),透声差,后方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暗 区,即声影 ③极强回声:含气器官如肺、充气的胃肠
根据检查的不同又分为: A 超、 B 超、 M 超、彩色多普勒等
临床应用 软组织急慢性炎症 软组织囊肿 肿瘤 骨组织的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介入性超声
第 8 节 核素显像 以色列 ADEX-SP-6 型 ECT 扫描仪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是一种以脏器和病变聚集放射性显像剂的量为 基础的显像方法 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引入人体,这些放射 性药物可以发射出穿透组织的核射线 用核医学显像仪器显示其放射性分布、聚集及 代谢情况,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涎腺及颌骨疾病的检查。
核素显像检查的优点 功能性显像,多为病变的早期表现,早诊断 较高的特异性,选用特定的造影剂显示特定 的脏器或病变 提供数字化参数,便于定量测定 安全、可靠、快捷、简便、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无痛苦
常用造影剂: 高锝酸盐离子 99m Tc O 4 — ,常用造影剂,产生 低能 γ 射线,适用于 γ 相机和 ECT (铽) 99m Tc 标记的磷酸盐,用于颌面骨肿瘤的 骨破坏范围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博来霉素( BLM ) 111 In 和 99m Tc 标记抗肿瘤药物 二巯基丁二酸钠 原发头颈部肿瘤 鳞状上皮癌 放射性核素 67 Ga 、 201 Ti 亲肿瘤性
口腔颌面部检查可用于涎腺肿瘤术前定位, 了解肿瘤的深度;确定异位涎腺;了解涎腺功 能状态,导管的通畅及其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 涎腺术后或放疗后了解剩余腺体组织的功能及 颌面骨疾病的诊断 临床应用
涎腺检查 涎腺疾病在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种, 在对它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用到多种核医学的方法。其中常 用的直观的方法就是甲状腺显像 1 当你发现颈部甲状腺处有肿块时,甲状腺显像就可以告 诉你肿块的功能状态,一般有热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等情况, 其中冷结节时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最高 2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3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寻找
正常甲状腺 热结节冷结节
涎腺检查 造影剂:高锝酸盐离子 99m Tc O 4 — ,在正常 涎腺腺体活动分三期:脉管期 、摄取期 排 泄期 适应症 涎腺腺体功能情况检查 腮腺肿物怀疑为腺淋巴瘤者 先天性涎腺缺失或变异者 涎腺造影困难者
颌骨骨肿瘤的核素显像 有些肿瘤很容易转移到骨骼,形成骨癌,如乳腺癌、肺癌、 前列腺癌和鼻咽癌,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对患有这些肿瘤 病人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骨转移的治疗效果的好坏非常重 要。核医学的骨显像是首选的诊断项目,目前在临床上用得 最普遍,它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 比 X 线早发现骨转移病灶 3-6 个月 2. 一次检查可以看到全身是否有病变 3. 检查安全、简便、无创伤性、无痛苦 肿瘤病人自感有什么地方骨痛,应立即做骨显像检查, 看看是否有骨转移
颌骨骨肿瘤的核素显像 造影剂及原理: 99m Tc 标记的磷酸盐。①通过 骨组织中的无机成分进行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 ②通过骨组织中的有机成分相结合 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颌骨疼痛, X 线检查阴性或可疑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疑有颌骨受累,或确定颌 骨的转移瘤 颌骨肿瘤明确病变范围 颌骨肿瘤治疗后随访
第 9 节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氢原子核在磁场中 受到射频脉冲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 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1946 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 1973 年发明 MRI
MRI 设备
三、 MRI 图像特点 1 、多参数、灰阶图像 T1WI 、 T2WI 、 PDWI (同一解剖部位、同一层面) 不同黑白灰度的灰阶图像 --- 信号 高信号 ( 白影)、低信号(黑影)、中等信号、混杂信号 T1WI T2WI PDWI
MRI 图像特点 同一组织在不同加权图像上信号不同 T1WI T2WI
MRI 图像特点 2 、多方位断层成像:直接获得横断面、冠状面 矢状面、任意斜面图像,软组织分辨力高
MRI 图像特点 3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采集不到信号,呈无信号 黑影。血液流空效应使血管腔不用对比剂就可显影
在口腔颌面部主要用于累及范围广泛的肿 瘤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查 对人体无放射损害 可直接显示与身体长轴呈任意角度的断面 图像 显示软组织清晰
磁共振成像检查 颌面部 MRI 检查技术: 常规检查,用头部线圈, SE 序列 颞下颌关节检查,颞下颌关节专用线圈 常规获得 T 1 和 T 2 图像
正常图像 脂肪 肌肉 骨 骨髓 腮腺 颌下腺淋巴结 盘本部 T 1 WI 高 中等 低 高 略高 中等 低 T 2 WI 高 中等 低 高 略高 中等 低
颞下颌关节闭口矢状位 1 、髁突骨髓质 2 、密质 骨 3 、关节盘本体 开口矢状位 1 、髁突骨髓质 2. 密质骨 3. 关 节盘双板区 4. 关节盘本体部
Signa VH/i 3.0T 整形外科成像
MRI 图像
心脏形态学
东软国产开放式 MRI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