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人口成長之因 一、農業勞動需求與人口成長 1 、農耕技術進步與新土地的開發 2 、開墾邊區與荒地 3 、新作物的引進 A 、糧食作物 B 、新經濟作物的種植 二、政府政策的影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新聞採訪與編輯 導讀 CH10 電腦輔助新聞報導的功能與效益 CH19 網路新聞編輯與實務 CH20 新聞編輯的未來角色與展望 老師:鄭鼎寶 組長: 01 陳巧宴 組員: 15 陳尹千 69 陳俞樺 70 蔡坤延.
Advertisements

環保燃料 - 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 (Bio-Diesel)─ 廢食用油脂資源化 循環圖 什麼叫做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係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諸如植物或 動物油脂,經合成 ( 交酯化 ) 所得的長鏈脂肪酸 甲脂,可代替柴油的一種 " 環保燃油 " 。經實驗 證明生化柴油可直接作為現有柴油引擎而不需.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DESIGN REINVENTED 張婷. DRAIN COVER + = 百葉窗的構想加上邊邊做成斜的設計 , 讓雨水更容易集中不會 淤積在路邊 , 行人或自行車在靠路邊行走時也不會出現鞋跟或 輪胎卡在水溝蓋的情況 。
第一章 緒論 高中地理(二).  區域地理的重點  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性  臺灣四大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中國自然環境的特色  中國六大地區的概述 學習重點.
福 春 福 福 福 福 福 誰 偷 走 了 們 日 我 節 的 誰偷走了歡樂的傳統節日 ? 小朋友談到過節你想到什麼 ? 聖 誕禮物、聖誕老人、巧克 力、玫瑰花、 康乃馨 ………. 然而,中國許多傳統節日卻逐漸被 人們淡忘和遺失.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 執行單位:彰化縣埤頭鄉崙腳社區發展協會 日期:中華民國100年12月19日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APEC組織架構圖 APEC經濟領袖會議 (AELM) 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 (ABAC) APEC年度部長會議 (AMM) 專業部長會議
習作1-1 題目+解答 秦嶺古棧道 秦嶺.
習作1-1 題目+解答 秦嶺古棧道 秦嶺.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五道永久船閘 洩洪壩段 升船機 右岸電站 左岸電站  長江三峽大壩的現況.
中国的工业.
租庸調,兩稅法,一條鞭制 之比較 6A趙鳳媛,鍾子欣.
Unity3D.

第九章 經濟成長.
地 瓜 特性:基本上沙地產的地瓜水分較少,口感較輕鬆,糖分十足 台農57號(黃皮黃肉)-口感較為鬆軟,煮好後香味較香
第二課 華中地區— 中國經濟核心地帶.
前言 十分感佩何教授「富民經濟的稅改主軸」的讜論,「藏富於民」非「藏富富民」稅改的高見。公平、效率與稅收均能兼籌並顧,靜態的平衡和動態的調和又皆納入考量,稅改的架構極具巧思。下列是一些個人的回嚮,想藉此在紀念劉大中先生的集會上提出,就教於各界先進和高明.
商業概論 第七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六節 國內勞工問題.
香港的經濟發展.
第三章 魏晉到隋唐之文化與經濟 摘要 從魏晉到隋唐五代期間,胡人與新興的漢民族分掌前後半期。在胡人(匈奴、鮮卑、羯、氐、羌)主宰時期,漢民族以莊園經濟自保,以門第社會之尊貴建立自信,以清談玄學自娛,以佛道信仰自救。在新興漢人(隋唐)主宰時期,漢民族以開放、包容精神接納外族,以雄健、歡樂氣氛營造內政,以強大的文化吸引力融合了大江南北與大漠內外的不同族群,此時的中國是亞洲民族大熔爐。
旅遊的勝地-瑞士山水 背景音樂:Gounod的作品 『Soldiers’ chorus.』.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Inner Painting Arts 內畫藝術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Spring, 2005 Microsoft Visio Microsoft Visio B 林宭宇.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小小的夢想】.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越南現況資料.
Cloud Computing –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Inner Painting Arts 內畫藝術
A Rise in Woman’s Right.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作者 : 彭冠偉 ★班級 : 601 ★指導老師 : 潘政宏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明代的版圖.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經濟學 學經濟.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五. 工業革命 作者:劉至情 指導教師:陳寶珠 老師.
第九章 華中地區(一)長江下游地區.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專題研習.
Switzerland.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工作上最常遇到的困難?.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香港中學生國民教育計劃2007 學友社   主辦 教育統籌局 合辦 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慈善信託基金 贊助.
稅知多少 創造美好家園的推手.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春秋戰國工商業的發展概況 中四(上學期).
麵 包 與 米 飯 問題意識: 今日華人在飲食上主要以米飯為主,因此一般人容易產生一種錯覺――漢人自古以來就是以米食為主。但如果考察過去華人飲食文化,恐不盡如此! 因此,本單元主要針對此一問題進行解說。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旅遊的勝地-瑞士山水 背景音樂:Gounod的作品 『Soldiers’ chorus.』.
劇變世代中的教會使命 The Mission of Church at the Age of Radical Changes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近代中國人口成長之因 一、農業勞動需求與人口成長 1 、農耕技術進步與新土地的開發 2 、開墾邊區與荒地 3 、新作物的引進 A 、糧食作物 B 、新經濟作物的種植 二、政府政策的影響

多子多孫多福氣 中國糧食成長與農業關係 1 、中國以農立國,農業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 2 、商鞅變法後,確立小農經濟為主的主要概 念,這使得要有多餘的糧食必須要靠多餘的 生產力 - 人口

一、農耕技術帶動農業長 1 、農耕技術進步 A 、新的農耕技術與田地的開發 a 、農耕技術 龍骨踏車,鞅馬節省人力 b 、田地的開發 湖田圍湖造田長江流域 梯田按照山坡地形開墾東南丘陵 蓰田利用水生植物腐敗之後的淤積層,種植作 物

開墾邊區與荒地 1 、人口的壓力 隨著人口成長,土地不足,人民只好往邊 區開墾,但也帶動邊區的人口成長 2 、政府政策的影響 例如明末張獻忠屠殺四川盆地,使四川盆 地人口為之一空,清政府即鼓勵人民以墾四 川,也帶動人口成長

新作物的引進 1 、糧食作物 原產地傳入時間特色 早熟稻占城 越南南部 南宋 1 、收穫期短,約 90 日 2 、雨量多,土壤黏性高的地方 蕃薯, 馬鈴薯 玉米 美洲明代 1 、適合土地乾旱之地 2 、山坡地也可以種植 3 、口感較佳

經濟作物的栽培 - 棉花 1. 原產地印度,唐代末年隨著海上絲路的興 盛,逐漸傳入中國,最早廣東,福建一帶 種植,並且作為觀賞用 2. 因纖維較細,穿著感覺較舒適,逐漸取代 麻成為人們喜愛的衣服質料 3. 元代初年,黃道婆將棉種植與紡織技術, 傳入長江三角洲一帶,帶動了棉花革命

4. 由蘇常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A. 棉花種植利潤較高,加上長江三角洲一帶土壤為沙 質土壤,適合種植棉花,所以農民紛紛改種棉花 B. 原本宋代的米倉蘇常一帶改種棉花,加上紡棉需要 大量的勞力,此遞糧食漸感不足,商人於是將兩湖 一帶的糧食運往蘇常一帶,這也使得兩湖地區大量 種植糧食作物,形成所謂湖廣熟天下足的情況 5. 棉花與人口成長的關係 棉花的種植與紡織需要大量的勞力,刺激 了人口成長,而兩湖一帶的糧食的供給也 分擔長江下游的人口壓力,帶動了新一波 人口成長

6. 棉花種植的影響 由宋代蘇常熟到明代湖廣熟 人口的需求與成長 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 明清手工,商業市鎮的出現

二、政府政策的影響 - 賦稅 1 、中國傳統賦稅制度 A 、種類:丁稅,田租,力役 B 、徵收依據:主要是以『人』,『戶』

2 、賦稅的改變 - 兩稅法 A 、原因: a 、人口成長:使土地不足,租庸調無 法實施 b 、戰亂 : 安史之亂,人口大量遷移, 政府 無法有效掌握賦稅 B 、改變時間與建議者:唐德宗楊炎 C 、措施 a 、分夏、秋兩季徵收,蓋以錢計 b 、以土地,財產作為課稅依據

徵收依據徵收次數徵收方式土地制度特色 租庸調戶口一次實物均田制賦稅固定,有為民置 產精神 兩稅法財產兩次錢土地私有制保護了無田產之人, 但也造成土地兼併嚴 重

3 、清朝盛世的賦稅政策 A 、康熙 50 年永不加年下令,盛世滋生人丁, 永不加賦 a 、康熙 60 年人口統計數大量成長? b 、埋下清中葉後期財政不足的種子

B 、攤丁入畝 a 、背景:清代初期豪紳地主隱瞞戶口, 使地主無須繳納丁銀與徭役,但佃農卻 需負擔大量的徭役與丁銀 b 、康熙晚期取消人頭稅,改以土地稅為 主,此稱為攤丁入畝,無田者不需繳 稅 C 、雍正時期大規模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