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制作:杨清辉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研究如何 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 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 质体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实验室 条件和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植物材料的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通过器官培养而进行植物快速繁殖的技 术和方法。 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步骤。
三、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学习,使学 生能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可独立完成植物组培的全过程,成为学生 自己的一门熟练的职业技术。同时,通过 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 、组培室及用具的消毒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观念, 增强组织培养的无菌意识; 2 、掌握组培室的消毒及灭菌方法。 3 、掌握培养用具灭菌的一般操作技术。
二、仪器与用具 1 、用具 喷雾器、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2 、药品 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甲醛, 75% 酒精。
三、方法步骤 (一)培养室消毒 1 、地面、墙壁消毒:用 2% 新洁尔灭喷雾。 注意事项: ①墙壁、地面喷雾要均匀,不要遗漏; ②注意安全,防止药液伤着皮肤和眼睛。
三、方法步骤 2 、甲醛熏蒸消毒 原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时产生蒸汽,具有很 好的杀菌效果。 用量: 5-8m1 甲醛 + 5 g 高锰酸钾/ m 3 。 操作:关闭门窗。将甲醛置于广口容器中,加入 高锰酸钾氧化挥发。 甲醛刺激性强,熏蒸后隔 3 天才能使用。
三、方法步骤 (二)、用具的灭菌 1 、灭菌方法的选择 玻璃器皿的灭菌:湿热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 金属器械的灭菌:干热灭菌或火焰灭菌法; 布质制品的灭菌:均用湿热灭菌法。 (注意:布质制品不能干热灭菌!)
三、方法步骤 2 、干热灭菌 将干净的器皿放在烘箱 中, 150 - 160 ℃ , 干热灭菌 1 - 3 小时; 灭菌完毕,待冷却后 取出。
四、作业 1 、将本次实验内容整理成实验报告。 2 、简述组培实验室的灭菌过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二、 MS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 MS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掌握配制培 养基母液的基本技能; 2 、掌握培养基各种母液的保存方法。
二、仪器与用具 1 、仪器 天平、磁力搅拌器、冰箱; 2 、用具 烧杯、容量瓶、量筒、试剂瓶、标签; 3 、试剂 95% 酒精、 NaOH 、 HCl ,配制 MS 培养基 所需的各种无机物、有机物,蒸馏水。
三、方法步骤 母液是欲配制培养基的浓缩液,一般配成 比所需浓度高 10—100 倍。 优点: ( 1 )保证各物质成分的称量准确性; ( 2 )便于配制时快速移取; ( 3 )便于低温保藏。
1 、大量元素母液(扩大 10 倍) 成分 规定量 (mg/L) 称取量 (mg/L) 母液体 积( ml) 配 1 升培 养基用量 ( ml) KNO 3 NH 4 NO 3 MgSO 4.7H 2 O KH 2 PO CaCl 2.2H 2 O 注意: CaCl 2.2H 2 O 需要 单独保存
母液体积 配 1 升培养基用量 = 扩大倍数 三、方法步骤
2 .微量元素母液 铁盐容易形成 Fe(OH) 3 沉淀 硫酸亚铁与 Na 2 -EDTA 混合,形成络合物。 其它微量元素分别充分溶解后混合定容为一 瓶,扩大倍数为 100 倍。
2 、微量元素母液(扩大 100 倍) 成分 规定量 (mg/L) 称取量 (mg/L) 母液体积 ( ml) 配 1 升培 养基用量 ( ml) MnSO 4.4H 2 0 ZnSO 4.7H 2 O H 3 BO 3 KI Na 2 MoO 4.2H 2 O CuSO 4.5H 2 O CoCl 2.6H 2 O
3 、铁盐母液(扩大 100 倍) 成分 规定量 (mg/L) 称取量 (mg/L) 母液体 积( ml) 配 1 升培 养基用量 ( ml) Na 2 -EDTA FeSO 4.4H 2 O
4 、有机物母液(扩大 50 倍) 成分 规定量 (mg/L) 称取量 (mg/L) 母液体 积( ml) 配 1 升培 养基用 量( ml) 甘氨酸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6 烟酸 肌醇
5 .生长调节物质母液 不溶于水,需要先溶于助溶剂。 NAA 、 IAA 、 IBA 、 2,4-D 及赤霉素等,先 溶于少量 95% 酒精,再加水定容; KT 和 BA 等,先溶于少量的 1mol/L 盐酸中, 再加水定容。
5 .生长调节物质母液 母液浓度:用量小,使用的浓度单位是 mg/L ,因此母液一般配制成 0.1mg/ml , 或 1mg/ml 。
6 、母液标签 注明母液名称、配制 1 升培养基时应取的 数量。 大量元素 100 ml/L
7 、母液保存 一般在 2 ~ 4 ℃的 冰箱中保存。 若发现生霉或沉 淀,就不能再使 用。
四、作业 1 、写出实验报告。 2 、配制培养基母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二、仪器与用具 1 、仪器 天平、高压灭菌锅、蒸馏水器; 2 、用具 烧杯、搪瓷烧杯、量筒、试剂瓶、电炉; 3 、试剂 蔗糖、琼脂, MS 培养基母液、蒸馏水。
三、方法步骤 1 、流程图 称量蔗糖、琼脂,加水加热溶化 → 量取母液 → 加入母液,混合定容 → 调 pH 值 → 分装培 养瓶 → 封口 → 灭菌。
三、方法步骤 2 、确定配方 MS+6-BA1.5mg/L+NAA0.2mg/L+3% 蔗糖 +0.8% 琼脂 3 、配方用量计算 大量元素( 扩大 10 倍配 1L ) 微量元素 (扩大 100 倍配 1L ) 有机物 (扩大 50 倍配 500ml ) 铁盐 (扩大 100 倍配 1000ml ) 6-BA(1 mg/ml) NAA(0.1mg/ml) 蔗糖 琼脂 100 ml 10 ml 1.5 ml 2 ml 30 g 8 g
三、方法步骤 4 、 琼脂和蔗糖的溶化 称 8g 琼脂和 30g 的蔗糖放在搪瓷杯里,加入 约 700ml 蒸馏水,电炉上加热溶化。
三、方法步骤 5 .母液的量取和定容 用移液管或量筒将母液依次加入烧杯中。 再与已溶解好的琼脂和蔗糖混合、定容。
三、方法步骤 6 . pH 值的调整 A 、不同植物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 多数培养基的 pH 值为 5.6 ~ 6.0 。 B 、常用 1 mol/L 的 NaOH 和 HCl 调整 pH 值。
三、方法步骤 7 .培养基的分装 分装量:随培养容器大小而异,约 一指厚即可。 注意:不要把培养基粘到瓶口上, 以免染菌。 封口:封好瓶口,准备灭菌。
三、方法步骤 8 .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条件 压强为 0.105MPa ,温度为 121 ℃。 灭菌时间 取决于待消毒液体容积的大小, 15-30min 。
手提式高压锅灭菌步骤 装锅加水盖锅盖通电加热 排冷空气升温保压断电降压 出锅冷却 三、方法步骤
手提式灭菌锅灭菌操作: 将培养瓶放入灭菌锅,盖好锅盖。 压力上升到 0.05 MPa 时( 111 ℃) ,打开 “ 放气阀 ” 将冷空气排尽,关闭 “ 放气阀 ” 。 压力达到 MPa 时( 121 ℃) ,维持足 够时间,关闭电源。 待压力回复到 “0” 时才可以开启灭菌锅。 三、方法步骤
实验四、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一、目的要求 通过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训练, 使学生初步掌握组织培养的无菌操作技 术。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 烟草幼叶或其它培养材料。 2 、仪器与用具 超净工作台、镊子、剪子、酒精灯等。 3 、试剂 75% 酒精, 0.1% 升汞、无菌水等。
三、方法步骤 1 、接种室提前用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以上。 2 、提前 20 分钟开启超净工作台。 3 、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用 70% 酒精喷 雾降尘,并擦拭工作台面。 4 、将接种工具浸泡在 75% 酒精里,然后在酒 精灯火焰上灼烧,放置冷却。
外植体的消毒和接种
三、方法步骤 5 、外植体消毒 ( 1 )水洗,滤纸吸干; ( 2 ) 75% 酒精中浸泡 5-10 秒; ( 3 )在 0.1% 升汞中浸泡 5-10 分钟; ( 4 )无菌水漂洗 3-5 次。
三、方法步骤 6 、接种:将培养材料放到培养基上。 ( 1 )用已灭菌的镊子将外植体转接到培养瓶 中,轻轻插入或放在培养基表面。 ( 2 )接种完毕后,将瓶口在火焰上转动灼烧, 封口。
四、作业 1 、将本次实验内容写成实验报告。 2 、接种一周后,观察接种材料是否污染, 如果污染,试分析污染的原因。
实验五、菊花的茎尖培养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和掌握菊花外植体表面消毒技术 2 、熟练掌握菊花茎尖切割及培养的操作基 本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 菊花嫩茎; 2 、仪器与用具 超净工作台、解剖镜、接种器械、酒精灯等; 3 、试剂 MS 培养基、 0.1% 升汞。
三、方法步骤 1 、剥取茎尖 切取顶芽或腋芽 3-5cm ,去除叶片。 2 、材料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0.1% 升汞溶液对茎 尖消毒 5-10 分钟,无菌水漂洗 3-5 次,放到 无菌的吸水纸吸干水分。
三、方法步骤 3 、茎尖剥离 在解剖镜下,将材料置无菌的 盘子内,剥去端部的嫩苞叶, 露出锥形体,切取带 2-3 个叶 原基,长度为 0.3mm 和 0.5mm 两个不同长度的茎尖。
微茎尖
三、方法步骤 4 、接种 将茎尖迅速接种到培养基上,防止茎尖脱 水。接种时注意茎尖向上,不能倒置。
接种示意图
四、作业 1 、调查外植体表面消毒接种成功率。 2 、分析接种不成功的原因。 3 、调查 0.3mm 和 0.5mm 两个不同长度的茎 尖接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