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倪运超 小组成员:徐悦、曹吕卿、孙浩、徐圣尧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文化 —— 建筑 上海的文化 —— 建筑 上海的文化 —— 美食 上海的文化 —— 美食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文化 —— 建筑 香港的文化 —— 建筑 香港的文化 —— 美食 香港的文化 —— 美食 小结 小结
上海历史悠久, 系 1986 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 38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 6000 年前就已成 陆。市区成陆约在 10 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 纷纷侵入上海, 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 于 1845 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 l 年在上海建立租界 ; 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 “ 公 共租界 ” 。整整一个多世纪, 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 “ 冒 险家的乐园 ” 。 1853 年, 上海 “ 小刀会 ” 响应太平天国革命, 举行武装 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封建王朝, 占领上海城, 坚持斗争十八个月。在 19l9 年的 “ 五四 ” 运动中, 上海 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 市斗争, 充分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 精神。 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 1925 年 1 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 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 1927 年 3 月 29 日上海临 时特别市政府成立。 1930 年 7 月 1 日上海特别市改称 上海市。 1949 年 5 月 28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到 l840 年鸦片战争前夕, 上海县东界川沙, 南邻 南汇, 西接青浦, 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 63 条, 商店 林立, 鲜萃羽集, 地大物博, 被称为 “ 江海之通津, 东南 之都会 ” 。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 年 8 月 29 日, 清政府指令 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 了《南京条约》。 “ 条约 ” 第三款规定 :“ 自今以后, 大 皇帝 ( 清道光皇帝 ) 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 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 接着, 英国又以 “ 理定善后 事宜 ” 为借口,于 l843 年 l0 月 8 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 《虎门条约》。 “ 条约 ” 第九款规定: “ 在万年和约 ( 指《南京条约》 ) 内言明, 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 但中华地 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 用何房屋和基地, 系准英国人租赁。 ” 同年 l1 月 8 日, 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 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 “ 居 留地 ”, 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 居能避免 “ 纠纷 ”, 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 在 11 月 l4 日发出通告, 宣布上海于 1843 年 ll 月 l7 日正 式开埠。
上海老建筑文化之旅 1 、太原路 63 弄,永康新村 建于 1930 年,和永康路 175 弄共同组成永康新村, 上海最大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小区,方向朝南,二层砖 木结构,屋前有小花园,房屋有高有低,错落有致, 墙面爬满了爬山虎。 1994 年,徐汇区房管局将该小区 建筑修葺一新,为上海最大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小区。 两小区现均为民居。 5 、愚园路 361 号,愚谷 村 愚谷村是建筑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属上乘的新式里 弄住宅,它是一种适应当时崇尚西欧生活习惯的富裕 阶层小型家庭 4 、愚园路 395 弄 1-24 号,涌泉坊 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里弄内色调明快,环境优 雅。弄堂口设过街楼,中大两小的券柱式入口, 2 层 设两联平窗, 3 层设券窗 ,顶部有券齿装饰。弄堂的 尽头 24 号是一栋漂亮的花园洋房,粗略看来很像马勒 别墅。房子让厚实的墙头保卫着,茂盛的树木也遮掩 不了洋房的华丽 ——— 这是早年华成烟草公司总经理 陈楚湘的故居,人称陈家花园,而涌泉坊也主要由他 出资建造 。
上海汤包 的特点,做工精细, 小巧玲珑,皮薄,馅多、虾肉、蟹 肉,不论是哪一种馅,都咸淡适度, 口感极好。每一小笼内一般放汤包 十个,用松针铺底,不粘皮、又清 香,端上桌后,观其形、闻其味, 食欲大增,咬开皮,包内有大量汤 汁,故称 “ 汤包 ” 蟹壳黄 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 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 壳。成品呈褐黄色,吃起来酥、 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 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 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 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 心 —— 蟹壳黄和生煎馒头。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 年发现的 李郑屋古墓,可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 居住。 唐朝时候,青山(屯门)一带,已有很多中国 人居住,当时的青山,是一处颇为繁盛的港埠。并有唐 朝驻军,保卫珠江的入口,外国来的船支,必须经过青 山,才可转去广州。 宋朝时,一位官员邓符协被派到 广东做官,经过青山,很喜欢此地,于是,在任满后, 和家属定居于锦田山谷,建立了一个村落,称为 “ 北围 ” 。 他的子孙后来又建立了 “ 吉庆围 ” 。 清朝时候,清兵于 年派兵到现在的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 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 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 一商埠。 英国在后来的对华贸易中,发现香港的重要 性,认为如能据为已有,将对其扩大对华及其他远东诸 国贸易,有极大好处。因此,在 年,中英鸦片 战争后,要求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割让香港。 在英国占 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 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 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 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 3000 人。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 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 英国。 1860 年 10 月 24 日:中英签订不平 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 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 年 6 月 9 日:英 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 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 附近 262 个岛屿,租期 99 年(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结束)。 1941 年 12 月 25 日: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 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 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 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 “ 日治时期 ” 。 1945 年 9 月 15 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 撤出香港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使 香港在证券街角的过渡期是 及 1997 年以后有了法律依据。 1997 年 7 月 1 日,江泽民率中 国政府代表团出席香港政权 交接仪式,中华人名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香港留给人的最深刻印象,莫过于那一排排高 高耸立、港味十足的建筑群,无论是 50 、 60 年代的 工业大厦, 70 、 80 年代的商住两用大厦,还是 90 年 代的现代化高楼,都逼仄而又混杂地拥挤在一起, 让人喘不过气来。 简 · 雅各布斯在她 1961 年的经典著作《美国大城 市的死与生》里,扼要地列出了一个生机蓬勃的城 市在形态上所需达到的四个要点:用途要混杂、街 区要小、不同年龄建筑物并存、密度要够高。香港 的独特风格正是它高密度重叠在一起的建筑群,然 而雅各布斯可并没有将高密度和过分拥挤划上等号。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形态,是 政府建筑工程规划机制与都市规划方法的产物。而 香港的情况则比较极端,香港的建筑式样、潮流都 不是由建筑学派和政府规划所引导,而是由香港的 几个大地产发展商所左右。在这种大地产商一味注 重建屋速度与数量的建筑文化下,辅之以政府的高 地价政策,最能影响香港建筑的,反倒不再是建筑 设计原则,而是政府的《建筑物条例》。
香港是广东 “ 汤文化 ” 的发扬光大者。到处可见居民 在煲汤,津津乐道,热情备至。更是 “ 茶文化 ” 的开拓 创新者。如今,茶餐厅 食物选择已经非常多元化,但 最出色的港式咖啡奶茶仍只能在茶餐厅尝到。由于生 活节奏过快,喝早茶的习惯已很难满足香港人对 “ 茶文 化 ” 的嗜好,伴着虾饺啜饮功夫茶的情结挥之不去,所 以早茶成了夜宵。广东人吃粥特别讲究,所以在各省 中名气亦最大,港式粥可配任何材料,但基本都离不 开 “ 粥底 ” ,把生米加工,慢熟后的粥才够软绵绵,滋 味非凡。 香港的用餐环境、人文气氛、服务态度都会 让您大开眼界,心满意足。入夜后,庙街有一些特色 小菜,是典型的大众小吃。著名的港式小吃有云吞面、 牛丸、清汤腩、牛杂等。香港还有一些很具特色的熟 食档,又名 “ 大排档 ” 。您可以在那儿品尝一些当地极 具特色的咕噜肉、椒盐濑尿虾等。香港人还特别嗜甜 品,不单因为甜品的大多数材料都有滋补作用,如牛 奶、木瓜、莲子杏仁等,都有润肺及润肤效果,更有 助保留体内水分。
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与上海的 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大的不同。在 1840 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 从那以后,香港发展地非常迅速。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了 今天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尽管香 港已经回归,但仍保留着许多英 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香港,人 们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司机都 是坐在靠右一边的位子上。而且 香港人都喜欢喝奶茶或者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