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精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之 部. 前言﹕ 「論語」是孔子門人與其再傳弟子集成, 書中輯錄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 行。這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就其內容 而言,應列入子部﹔但後世逐漸重視,至唐 文宗時,被列入經書﹔宋朱熹又把它與「大 學」「中庸」 ( 禮記中的兩篇 ) 「孟子」合為 「四書」,甚至為其作注,成為官定的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701 閱讀心得報告 仁者的叮嚀 孔子說 報告人 : 張宇瑄 指導老師 : 黃國書.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 有教無類 父母在不遠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欲速則不達. 《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 著作,它是 記載了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 《論語》 《論語》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又聞。 《論語.公冶長》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 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 《 論語.雍也 》
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資優教育 人文課程 孔子/四科十哲/論語.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选读》复习 ——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龙山中学 任红燕
《论语》精选.
論語 孔子的為人 (100上,康熙版).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 ﹁可妻也, 雖在縲絏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一.
中國的教育.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論語‧衛靈公篇 國一乙 s 楊毓芸.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論語•憲問》「脛」字釋譯 台文碩三 林婕媮.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千年的文字,千年的温暖 ----《<论语>选读》之《交友之道》选读
高考《论语》专题复习.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形1) 第 七 課 論ㄌㄨㄣ語選 1 ˊ 文體:論說文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形音義 1.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育的精神與精神的教育: 二十一世紀的心靈教育
論語第十七 陽貨篇 後學楊美華.
論語 論學 (100上,康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学而》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四書報告 指導教授:胡瀚平 報告者: 國一乙 傅一航.
聖 哲 典 範.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孔子的一生 許思詠 小五丙 (15)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論語精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之 部

前言﹕ 「論語」是孔子門人與其再傳弟子集成, 書中輯錄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 行。這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就其內容 而言,應列入子部﹔但後世逐漸重視,至唐 文宗時,被列入經書﹔宋朱熹又把它與「大 學」「中庸」 ( 禮記中的兩篇 ) 「孟子」合為 「四書」,甚至為其作注,成為官定的讀 本,論語一書更為世人重視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出身沒 落貴族。他曾在魯國做過官,但主要是從 事學術和教育活動。他是我國古代一位教 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 始人。 論語共有廿篇,包含政治主張、教育原則、 倫理觀念、品德修養等,語言簡易含蓄, 是語錄的典範。

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有朋 自遠方來,不亦 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不亦君子 乎﹖」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為人謀而 不忠乎﹖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傳不習 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 飽,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 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謂好 學也已。」

為政篇 子曰﹕「溫故而知 新,可以為師 矣。」

子曰﹕「學而不 思則罔,思 而不學則 殆。」

子曰﹕「由,誨女 知之乎﹖知之 為知之,不知 為不知,是知 也。」

子曰﹕「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 ( 音尼 ) , 小車無軏 ( 音越 ) , 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篇 子曰﹕「朝聞 道,夕死可 矣。」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 之。」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 已矣。」

子曰﹕「君子喻 於義,小人喻 於利。」

子曰﹕「見賢思 齊焉,見不賢 而內自省也。」

公冶長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 可雕也,糞土之牆不 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 於人也,聽其言而觀 其行。於予與改是。」

子貢問曰﹕「孔文子 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是以 謂之文也。」

季文子三思而 後行,子聞之 曰﹕「再,斯可 矣。」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 各言爾志。」子路曰﹕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 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 施勞。」子路曰﹕「願聞 子之志。」子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懷之。」

庸也篇 哀公問﹕「弟子孰 為好學﹖」孔子對 曰﹕「有顏回者好 學,不遷怒,不 貳過。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則亡﹗ 未聞好學者也。」

子曰﹕「賢哉回 也﹗一簞食,一 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說 子之道,力不足 也。」子曰﹕「力 不足者,中道而 廢,今女畫。」

述而篇 子曰﹕「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誨人 不倦,何有於我 哉﹖」

子曰﹕「德之不 修,學之不講, 聞義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憂也。」

子曰﹕「飯疏食, 飲水,曲肱而枕 之,樂亦在其中 矣。不義而富且 貴,於我如浮 雲。」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 子路不對。子曰﹕ 「其為人也,發 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 至云爾」

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師焉。擇其善 者而從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師焉。擇其善 者而從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子曰﹕「若聖與仁, 則吾豈敢﹖抑為之不 厭,誨人不倦,則 可謂云爾已矣。」 公西華曰﹕「正唯弟 子不能學也。」 子曰﹕「若聖與仁, 則吾豈敢﹖抑為之不 厭,誨人不倦,則 可謂云爾已矣。」 公西華曰﹕「正唯弟 子不能學也。」

泰伯篇 曾子曰﹕「士不可 以不弘毅,任重 而道遠。仁以為 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

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 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 晝夜。」

子曰﹕「三軍可以 奪帥也,匹夫 不可奪志也。」 子曰﹕「三軍可以 奪帥也,匹夫 不可奪志也。」

子曰﹕「歲寒,然 後知松柏之後凋 也。」

鄉黨篇 廄焚,子退朝, 曰﹕「傷人乎﹖」 不問馬。

先進篇 子貢問﹕「師與商也 孰賢﹖」子曰﹕「師 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 子曰﹕「過,猶不及 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 孰賢﹖」子曰﹕「師 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 子曰﹕「過,猶不及 也。」

季氏富於周公, 而求也為之聚斂 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 鳴鼓而攻之可 也。」 季氏富於周公, 而求也為之聚斂 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 鳴鼓而攻之可 也。」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 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 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 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子曰﹕「求 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 退之。」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 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 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 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子曰﹕「求 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 退之。」

顏淵篇 司馬牛問君子。子 曰﹕「君子不憂不 懼。」曰﹕「不憂不 懼,斯謂之君子已 乎﹖」子曰﹕「內省 不疚,夫何憂何 懼﹖」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 兄弟,我獨亡。」子 夏曰﹕「商聞之矣﹕﹃生 死有命,富貴在 天。﹄君子敬而無失, 與人恭而有禮,四海 之內皆兄弟也 —— 君 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 兄弟,我獨亡。」子 夏曰﹕「商聞之矣﹕﹃生 死有命,富貴在 天。﹄君子敬而無失, 與人恭而有禮,四海 之內皆兄弟也 —— 君 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 何先﹖」曰﹕「去兵。」子貢 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 何先﹖」曰﹕「去兵。」子貢 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無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 矣,何以文為﹖」子貢 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 也,駟不及舌。文猶質 也,質猶文也。虎豹之 鞟 ( 音闊 ) ,猶犬羊之 鞟。」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 矣,何以文為﹖」子貢 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 也,駟不及舌。文猶質 也,質猶文也。虎豹之 鞟 ( 音闊 ) ,猶犬羊之 鞟。」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 用不足,如之何﹖」有若 對曰﹕「盍徹乎﹖」曰﹕「二, 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 也﹖」對曰﹕「百姓足,君 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與足﹖」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 用不足,如之何﹖」有若 對曰﹕「盍徹乎﹖」曰﹕「二, 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 也﹖」對曰﹕「百姓足,君 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與足﹖」

子曰﹕「聽訟, 吾猶人也。必 也,使無訟乎﹗」

季康子患盜, 問於孔子。孔 子對曰﹕「茍子 之不欲,雖賞 之不竊。

子路篇 子曰﹕「其身 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子適衛,冉有僕。 子曰﹕「庶矣哉﹗」冉 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 加焉﹖」曰﹕「教之﹗」 子適衛,冉有僕。 子曰﹕「庶矣哉﹗」冉 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 加焉﹖」曰﹕「教之﹗」

子夏為莒父宰,問 政。子曰﹕「無欲速, 無見小利。欲速則 不達,見小利則大 事不成。」 子夏為莒父宰,問 政。子曰﹕「無欲速, 無見小利。欲速則 不達,見小利則大 事不成。」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 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鄉人皆惡 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不如鄉人之善 者好之,其不善者惡 之。」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 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鄉人皆惡 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不如鄉人之善 者好之,其不善者惡 之。」

憲問篇 子路曰﹕「桓公殺公 子糾,召忽死之,管 仲不死。」曰﹕「未 仁乎﹖」子曰﹕「桓公 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子路曰﹕「桓公殺公 子糾,召忽死之,管 仲不死。」曰﹕「未 仁乎﹖」子曰﹕「桓公 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 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 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 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 其披髮左袵矣﹗豈若匹夫匹 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 而莫知之也﹖」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 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 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 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 其披髮左袵矣﹗豈若匹夫匹 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 而莫知之也﹖」

子曰﹕「其言之 不怍,則為之 也難。」

子曰﹕「君子道者三, 我無能焉﹕仁者不憂, 知者不惑,勇者不 懼。」子貢曰﹕「夫 子自道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 我無能焉﹕仁者不憂, 知者不惑,勇者不 懼。」子貢曰﹕「夫 子自道也。」

子曰﹕「不患 人之不己知, 患其不能 也。」

子路宿於石門,晨 門曰﹕「奚自﹖」子 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 為而為之者與﹖」 子路宿於石門,晨 門曰﹕「奚自﹖」子 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 為而為之者與﹖」

衛靈公篇 子曰﹕「志士仁 人,無求生以 害仁,有殺身 以成仁。」 子曰﹕「志士仁 人,無求生以 害仁,有殺身 以成仁。」

子曰﹕「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子曰﹕「君子不 以言舉人,不 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不 以言舉人,不 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 言而可以終身行 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曰﹕「有一 言而可以終身行 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

子曰﹕「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子曰﹕「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 食,終夜不寢,以 思,無益﹔不如學 也。」 子曰﹕「吾嘗終日不 食,終夜不寢,以 思,無益﹔不如學 也。」

子曰﹕「當仁,不 讓於師。」 子曰﹕「當仁,不 讓於師。」

季氏篇 子曰﹕「 …… 君子疾夫舍 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 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 患不安。蓋均無貧,和 無寡,安無傾。夫如是,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 以來之。既來之,則安 之 …… 。」 子曰﹕「 …… 君子疾夫舍 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 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 患不安。蓋均無貧,和 無寡,安無傾。夫如是,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 以來之。既來之,則安 之 …… 。」

陽貨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 時其亡也而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 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 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 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微子篇 齊人歸女樂,季 桓子受之,三日 不朝,孔子行。 齊人歸女樂,季 桓子受之,三日 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 子曰﹕「鳳兮﹗鳳兮﹗何 德之衰﹖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從政者殆 矣﹗」孔子下,欲與 之言。趨而避之, 不得與之言。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 子曰﹕「鳳兮﹗鳳兮﹗何 德之衰﹖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從政者殆 矣﹗」孔子下,欲與 之言。趨而避之, 不得與之言。

子張篇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 子張曰﹕「子夏云何﹖」對 曰﹕「子夏曰『可者與之, 其不可者拒之。』」子張 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 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 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 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 子張曰﹕「子夏云何﹖」對 曰﹕「子夏曰『可者與之, 其不可者拒之。』」子張 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 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 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 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貢曰﹕「君子 之過也,如日月 之食焉。過也, 人皆見之﹔更之, 人皆仰之。」 子貢曰﹕「君子 之過也,如日月 之食焉。過也, 人皆見之﹔更之, 人皆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