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 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 1. 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3. 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 想。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孔子 ( 前 551 — 前 479) , 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作者生平馆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 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注重 “ 学 ”“ 思.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复习专题 文言文 (09 年)一、童趣 二、字词解释 余余  明察秋毫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 私拟作私拟作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以虫蚁为兽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一、相关文学常识,文中注释,全文翻译.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总结与反思 by 张 Andy. 观念转变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期末考试 名言警句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one will be lost in his learning. To think.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主讲人:辛勇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孔 子 游 春.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 育英中学政史教师 许雷玉.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雪地里的小画家.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4.2 证明⑶.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孔子拜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 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依据。南 宋时,朱熹把它列 为 “ 四书 ” 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按时 通 “ 悦 ”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 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却, 表转折 表顺接指学到的知识 复习 从

固定句式 : “ 不亦 …… 乎? ” 译作 “ 不也是 …… 吗? ” 孔子说: “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 复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 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

1、学习之后为什么要复习?为什么会 感到愉悦? 2、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乐? 3、为什么人不知,可是君子却不愠? (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4、此则中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你 有什么收获?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 旧的(知识)领悟 可以 凭借 (这一点) 做 语气词 了 表顺接 孔子说: “ 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 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 在温故时,孔子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 迷惑而无所得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表转折 孔子说: “ 死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 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孔子认为哪二种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

子曰 :“ 由, 诲女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教导,教诲 通“汝”,你通“汝”,你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就是 这 代孔子的话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孔子说: “ 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 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 代事物 这一则孔子又讲了一个什么学习态度? 为什么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

子贡问曰: “ 孔文子何以谓之 ‘ 文 ’ 也? ” 子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 ‘ 文 ’ 也。 ” 以何,凭什么 称为 聪敏聪敏以 …… 为耻 以是,因此表顺接 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语气词,呢 喜欢 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 代孔文子 子贡问道: “ 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 ‘ 文 ’ 的 谥号呢? ” 孔子说: “ 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 他 ‘ 文 ’ 的谥号。 ” 这一则让你在学习态度上又有什么启发?

子曰: “ 默而 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记住 满足 厌倦 于我有何哉 表修饰, 可译为 “ 地 ” 表顺接 指知识 对于什么 孔子说: “ 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 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 了哪些呢? ” 这一则里,讲了哪些学习方法和 哪些学习态度?还讲了什么?

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于之,在里面 他们的 好的方面 表顺接, 相当于 “ 就 ” 跟从, 这里是学习 孔子说: “ 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 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 这里所讲的学习态度与上文 哪句话相照应? 有没有讲学习方法?

子曰: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心里想弄明 白却不能 启发 开导 方角 举出 想说却不能 恰当的表达 启发 答复拿,用类推 孔子说: “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 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 )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 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 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 这一则讲的是教导方法:老师在教导学生时 要注意什么?从学生来说要重视什么?

表示转折 表示修饰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 而 ” 的用法: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厌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 “ 之 ” : 1 .学而时习之 2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4 .孔文子何以谓之 “ 文 ” 也? 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在《 论语》里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 《 八则》的中心可归纳 三方面: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个 人修养。 找出来你感受最深的一则,并联系生 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思考总结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