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金 城 第四讲 孔子论孝与修身之道. 一、孔子论孝 百善孝为先 孝道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 最大文化特质。 “ 以孝治天下 ” 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 会的治国纲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 明确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了解教育原理的发展概况。 3. 明确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4. 初步了解常用的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
Advertisements

姜堰市图书馆 姜堰市经济开发区陈庄社区 孔夫子论 “ 孝 ” 主讲:潘国良 三水讲坛第 39 期 联办.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 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孔子 ( 前 551 — 前 479) , 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作者生平馆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 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注重 “ 学 ”“ 思.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复习专题 文言文 (09 年)一、童趣 二、字词解释 余余  明察秋毫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 私拟作私拟作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以虫蚁为兽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一、相关文学常识,文中注释,全文翻译.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总结与反思 by 张 Andy. 观念转变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期末考试 名言警句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one will be lost in his learning. To think.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弟 子 规.
论孝.
親子手足之道.
《论语》论君子 钱逊
《论语》精选.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四書報告—為政第二 指導老師:胡瀚平 報告人:S 國一乙 陳譽翔.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 育英中学政史教师 许雷玉.
感恩的心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父母.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精彩记忆.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张 金 城 第四讲 孔子论孝与修身之道

一、孔子论孝

百善孝为先 孝道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 最大文化特质。 “ 以孝治天下 ” 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 会的治国纲领。

1 、孟懿子问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 “ 无违。 ” 樊迟御,子告之曰: “ 孟孙问孝于我,我 对曰 ‘ 无违 ’ 。 ” 樊迟曰: “ 何谓也? ” 子曰: “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 ____ 《为政第二》

孟懿子其人 “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 ‘ 女弗能救 与? ’ 对曰 ‘ 不能 ’ 。子曰 ‘ 呜呼,曾谓泰山 不如林放乎? ’” ____ 《八佾第三》

“ 无违 ” ,不要超越你的本分,不要越礼、 不要违背礼制。 “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

2 、孟武伯问孝。 孟武伯问孝。 子曰: “ 父母唯其疾之忧。 ” ____ 《为政第二》

3 、子游问孝。 子游问孝。 子曰: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____ 《为政第二》

4 、子夏问孝 子夏问孝。 子曰: “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____ 《为政第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养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___ 《诗经 · 小雅 · 蓼莪》

5 、什么是孝? 色难 孝是仁人之心 孝: 一是子女尽孝首先要 “ 无违 ” 。 二是子女尽孝,要既养且敬。

从政的人以孝心来为政 6 、因材施教 将心比心

7 、孝的其它方面 子曰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 《里仁第四》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 《弟子规》

:04 京华时报 : 八旬老太靠卖菜过活走红 30 年仅见国外儿子一面 周奶奶的儿子在国外娶妻生子, “30 多年了我只见 过他一回,就是他爸去世的那年 ” ,老人低着头不断 念叨着, 老人有三个愿望。一是配一副眼镜,能更多地看清 大家的面孔;二是买一个助听器,能听清楚顾客们 说的话;三是想镶几颗牙齿,能把饭菜更好地嚼烂, 吃得更香一些。 “ 果蔬奶奶 ”

子曰: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 《里仁第四》 “ 子欲养而亲不在! ”

子曰: “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 《里仁第四》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 弟子规

子曰: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学而第一》

8 、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孝? 有子曰: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 —— 《学而第一》

二、孔子的修身之道

人生在世,第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学会做人。 “ 读《论语》,学做人 ” 修身即修养身心,就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 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和完善,成 为一个素质优良,精神高尚,对国家和社会 有用的栋梁之才。

1 、知识分子的责任 曾子曰: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 —— 《泰伯第八》

康德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 人生在世,责任是每个人都必须 承担和无法逃避的。

子路问君子。 子曰: “ 修己以敬。 ” 曰: “ 如斯而已乎? ” 曰: “ 修己以安人。 ” 曰: “ 如斯而已乎? 曰: “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 舜其犹病诸? ” —— 《宪问第十四》

修养的层次 敬是个人修己的起点和立足点

2 、立志 子曰: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 《述而第七》

子曰: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 食者,未足与议也。 ” —— 《里仁第四》

子曰: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 ” —— 《子罕第九》

3 、修身的方法 ( 1 )、自省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 《卫灵公第十五》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学而第一》

子曰: “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第四》

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学而第一》 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 《宪问第十四》

子曰: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 ——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 —— 《里仁第四》

子曰: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 《述而第七》

( 2 )、改过 子曰: “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 内自讼者也。 ” —— 《公冶长第五》

子曰: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 “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 《述而第七》

子夏曰: “ 小人之过也必文。 ” —— 《子张第十九》 过则勿惮改 ” —— 《学而第一》

子曰: “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语 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 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 —— 《子罕第九》

子贡曰: “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 《子张第十九》

( 3 )、学习 子曰: “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 —— 《述而第七》

子曰: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 ” —— 《季子第十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 《述而第七》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为政第二》 子曰: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 益,不如学也。 ” ——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 “ 德不孤,必有邻。 ” —— 里仁第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养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___ 《诗经 · 小雅 · 蓼莪》

北大将孝道列入实名推荐生遴选 要求引争议 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副科级干部蔡德强,家庭 条件较好,住着上百平米的屋,却让老母亲 住在底下不足 7 平方米,阴暗潮湿的杂屋。 事件一经披露,引起许多人愤慨。甚至连潢 川县委书记也做出批示,要有关部门调查此 事,并强调 “ 一个不孝者,又怎么能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 搜狐网 2 月 13 日报道 )

南都讯 : 北大硕士毕业生、深圳光明新区发 展和财政局公务员廖某殴打亲生父母一事 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从 4 月 15 日到 8 月 26 日,我被打了 7 次,多次被甩 耳光。 ” 母亲廖惠莲说,她来深圳带孙子,还帮助 儿子做饭做家务,但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被儿 子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