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組員姓名
太平清醮簡介
太平清醮主要是一種當地村民 酬謝神恩的盛大儀式。當中最 著名的,就是於香港長洲舉行 的長洲太平清醮。香港人說起 太平清醮,多數就指長洲太平 清醮,每次人潮都擠滿地方不 大的長洲,形成水洩不通之景。
長洲太平清醮 ( 又稱包山節 ) ,是 香港長洲居民舉辦的一個太平 清醮活動,於每年農曆四月舉 行,為當地最大規模的一個傳 統活動,吸引不少人士慕名參 觀。該活動的最大特色,就是 搶包山和飄色巡遊的活動。
在明朝已有人居住的長洲,是理想的漁民 聚居地,曾有「小金山」之稱譽。在百多 年前,沿海一帶常受到海盜侵襲,長洲也 不例外,被海盜殺死的漁民不計其數。有 一年島上曾發生一場嚴重的大瘟疫,死去 不少居民。至疫症戢止後,居民定於每年 農曆四月上旬或中旬擇日舉行「太平清醮」 以謝神恩,以撫慰當年死者的亡魂 。
節目包括有「迎神」、「齋戒日」、 「祭神」、及「會景巡遊」,最後一 天還有驚險刺激的「搶包山」,期內 更有上演大戲,熱鬧而隆重,像西方 嘉年華會一樣,故每次都吸弔不少本 地或外國遊客參觀。在祭祀儀式,大 會都會邀請一些得高望重的大師來港 主持儀式,祈求風調雨順,本港社會 繁榮。還有放生儀式,希望能夠種善 因,得善果。
而會景內容豐富多采,長洲各地區社 團、體育會、商號等都派出表演隊伍, 總數接近三十隊,當中有奇異而特有 的民間「飄色」,有舞獅、舞麒麟、 舞蹈、彩旗等表演,唯獨不能舞龍, 因為水上人最忌龍的。
包山節在每年四月初連續三日三夜舉 行,期間有宗教儀式,所以有人說包山節 是宗教節日。 1777 年,長洲鼠疫橫行,島上漁民遠 自廣東故鄉請來道家的海神北帝神像,鼠 疫隨即絕跡。島上居民感謝北帝眷顧,便 建立廟宇供奉,視北帝為長洲的保護神。
19 世紀,另一次瘟疫為患,居民抬著 北帝神像巡遊全島,疫症消失。居民 於是舉行包山節來酬謝北帝。自 20 世 紀初,島上每年都打醮酬神,期間建 造三個十八米高的巨型「包山」,每 個包經法師禱告後,先用作奉祀鬼神, 然後才分派給村民共享。
據說凡得到「包山」上的包,圴 可受到神靈保祐,而越高的包就 越有神效,相信的人便搶著爭取 最高的包,其後意外發生了,有 人因搶包而受傷,從此便禁止了 「搶」,而改為「派發」。
道士祭神 太平清醮節目主要分為上、下午,上午 是祭神儀式,會由道教師父主持儀式,祈求風調 雨順,本港社會繁榮,另外還有放生儀式。而村 民都穿上潔淨的衣服,開始齋戒,並帶備祭品如 水果肉食,燃點香燭,向鬼神祭祀。太平清醮中 一個項目,便是把所有村民的名字寫在一張名單 上,由道士在神壇前大聲朗讀,據說這些人會得 到神保祐。
飄色巡遊是由小孩穿上顏色奪目 的傳統衣服,站在高竿上巡遊。 長洲村民在打醮期間,也舉行飄 色巡遊,由五至八歲的兒童扮作古代 神話人物,在島上街道巡遊,以增熱 鬧氣氛。
長洲各地區社團、體育會、商號 等都出派出表演隊伍,總數接近三十隊, 有的武動獅子、靈獸,有英歌舞,有著 名的飄色與及各式表演。巡行完成後, 就是送菩薩回宮的節目,名為「走菩 薩」。此項目是將被送往巡行的菩薩極 快的速度送回廟內,警員是要特別欄開 近一百米行人路,給隊員跑回廟宇,情 況有點似接力賽跑。
祭壇附近,多會搭建一個 臨時戲棚,在那裡演劇醮神。 這些戲劇,一般稱為「神功 戲」,以前的伶人,都會巡迴 到各地上演神功戲。 神功戲多以 廣東 和 鶴佬 戲曲為主。
最重要的一個儀式便是焚燒一 個大型紙紮神像,名為大士王。據 說這個神是專捉惡鬼的。在醮期中, 一切 惡鬼都被他捉了,焚燒這個神 像,會為整個社區帶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