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 功用 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蓄水等。 适应范围 2 二、泻下剂
3 寒下、热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 分类 1. 药力迅猛,易伤胃气,中病即止。 2. 调饮食,忌进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3. 表证未解,里(实)证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 4. 有兼证者,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5. 孕妇、产后、月经期以及年老体弱,病后津伤及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 6. 配伍健脾和胃的药物,攻补兼施,防止攻伐过度。 使用注意
组成:大黄(酒洗) 12 克、厚朴(炙) 24 克、枳实(炙) 12 克、芒硝 9 克。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 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 实。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 4 二、泻下剂
君药: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臣药: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硝、黄配 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 佐药: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 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 “ 大承气 ” 。 方解 5 二、泻下剂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 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兼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 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4 .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 即止,以免耗损正气;煎药先后。 运用 6 二、泻下剂
方歌方歌 大承气汤用芒硝, 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为小承气, 调胃承气硝黄草。 7 二、泻下剂 组成:大黄 12 克、厚朴 6 克、枳实 9 克。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之阳明腑实轻证。 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 12 克、甘草 6 克、芒硝 12 克。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胃肠燥热证。燥实为主之阳明热结证。 调胃承气汤
麻仁丸 【组成】 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 ( 炒 ) 、姜厚朴、炒白芍。辅料为蜂 蜜。 【功效】 润肠通便。 【主治】 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 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6 克(约 33 丸),一日 1 ~ 2 次。 8 二、泻下剂
苁蓉通便口服液 组成:肉苁蓉、何首乌、枳实 ( 麸炒 ) 、蜂蜜。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用法:口服,一次 1-2 支( 毫升),一日 1 次,睡前或清 晨服用。 9 二、泻下剂
1. 试从组成、功用、主治证及用法等方面比较 “ 三承气汤 ” 之异同。 2. 试述麻仁丸的组成、功效和主治证。 10 思考题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