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1. 化痰药 — 味多苦,辛,苦可泄,燥,辛能散,行。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 化燥痰药:味甘质润 化痰软坚散结药:味多咸 2. 止咳平喘药 — 苦辛甘,多归肺经 二. 性味归经 :
1. 化痰药 — 温化寒痰药: 温肺祛寒,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兼能润燥,散结 2. 止咳平喘药 — 止咳平喘,兼能宣肺,润肺,降肺, 敛肺等 三. 功效 :
1. 化痰药 — 主治痰证 痰的性质: 寒痰, 热痰, 湿痰, 燥痰, 风痰等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痰的部位: “ 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 四. 适应证 :
1. 咳喘痰多 2. 昏厥,癫痫 3. 眩晕 4. 失眠多梦 5. 中风,惊厥 6.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6. 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等 相关病证:
2. 止咳平喘药 — 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各种咳 喘证
除根据痰, 咳, 喘的不同病机而配伍药物之外, 还可配伍以下两类药物: 1. 配伍健脾药, “ 脾为生痰之源 ” 2. 配伍理气药, “ 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 ” 五. 配伍应用 :
1. 痰中带血者,慎用温燥的化痰药。 2. 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用温燥或有收 涩作用的止咳药。 3. 久咳不止当用收敛药。 六. 使用注意 :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功效应用 : 1. 燥湿化痰 ---- 治湿痰,寒痰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 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 治痰浊眩晕,痰厥头痛 半夏 辛, 温 有毒 归脾, 胃, 肺经
2. 降逆止呕 ---- 治呕吐反胃,为止呕要药 3. 消痞散结 ----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 消肿止痛(外用) ---- 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毒蛇咬伤
使用注意: 3—9 克 生半夏 ---- 有不良反应,多外用;制半夏 ---- 多内服 法半夏 / 清半夏 ---- 善于燥湿化痰 姜半夏 ---- 善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 反川乌,草乌,附子 性温燥,阴虚燥咳,热痰,燥痰,血证慎用
功效应用 : 1. 燥湿化痰 — 顽痰咳嗽 2. 祛风止痉 — 眩晕,中风,癫痫,惊风等 3. 散结消肿(外用) ---- 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天南星 苦, 辛, 温 有毒 归肺, 肝, 脾经
使用注意 : 3—9 克;生品需慎用,孕妇慎用 附药: 胆南星:炮制品,味苦,药性微辛,凉,善于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煎服, 3—6 克
功效应用 : 1. 祛风痰,定惊搐 — 中风,惊风癫痫,口眼斜 2. 止痛 — 药性上行,治头面部疾病,如眩晕,偏正头 痛 3. 解毒散结(外用) ---- 瘰疬,毒蛇咬伤 白附子 辛, 温 有毒 归胃, 肝经
使用注意: 煎服, 3—6 克 生品内服宜慎用,宜用炮制品 孕妇慎用
功效应用 : 1. 温肺豁痰利气 — 寒痰咳嗽,悬饮胸胁胀痛 2. 散结通络止痛 ---- 善消 “ 皮里膜外之痰 ” ,治痰滞经络 之流注,关节麻木,阴疽肿毒 3. 外用发泡或穴位注射疗法 芥子 (白芥子) 辛, 温 归肺经
使用注意: 煎服, 3—9 克;外用研末适量 药性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 忌用 消化道溃疡,出血者,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 过大,以免引起腹泻 不宜久煎
功效应用 : 1. 降气消痰,行水 — 苦降辛开,咸能软坚,降气消痰 平喘咳,消痞行水除痞满,治咳嗽痰多,痰饮蓄结, 胸膈痞闷 2. 降逆止呕 — 呕吐噫气,心下痞硬(旋复代赭汤) 旋复花 苦, 辛, 咸, 微温 归脾, 胃, 肺, 大肠经
使用注意: 煎服, 3—9 克,包煎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者慎用
白前 前胡 白前 前胡 无论寒热, 外感内伤, 新嗽久咳均可 兼能散风清热 ---- 咳嗽痰多 胸闷气喘 降气消痰
皂荚 ---- 有毒,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皂角刺 ----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猫爪草 ----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相同功效应用: 1. 清热化痰 ---- 肺热咳嗽 2. 散结消痈 ---- 瘰疬,瘿瘤,肺痈,乳痈 川贝母 浙贝母
川贝母 浙贝母 川贝母 浙贝母 清热化痰 散结 苦, 甘, 微寒, 兼能润肺止咳 苦寒, 清热力强 阴虚咳嗽 燥咳 风热咳嗽 痰热咳嗽
使用注意: 煎服, 3—10 克;川贝可研末吞服,一次 1—2 克 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功效应用 : 1. 清热涤痰 — 甘寒清润,善于清肺热,治肺热咳嗽, 痰浊黄稠 2. 宽胸散结 — 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治胸痹,痞满 3. 清热散结消肿 ---- 治疗肺痈,肠痈,乳痈 4. 润燥滑肠 — 便秘 瓜蒌 甘, 微苦, 寒 归胃, 肺, 大肠经
瓜蒌皮 ---- 重在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瓜蒌仁 ---- 重在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全瓜蒌 ---- 二者功效兼有
使用注意: 煎服, 9—15 克 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竹茹 竹沥 天竹黄 性味甘寒 清热化痰 药力较弱, 入肺胃经, 兼除烦, 止呕 药力较强, 入心肝经, 兼能定惊 中风, 癫痫, 昏迷, 惊风
功效应用 : 1. 宣肺祛痰 — 咳喘痰多,胸闷不畅 2. 利咽 — 咽喉肿痛,风热犯肺之失音 3. 排脓 — 肺痈吐脓 桔梗 苦, 辛, 平 归肺经
使用注意: 煎服, 3—10 克;用量过大易恶心呕吐 药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眩晕,阴虚火 旺,咳血不宜用
功效应用 : 1. 清热润肺 — 肺热声哑,干咳无痰 2. 利咽开音 — 咽喉干痛,失音 3. 润肠通便 — 热结便秘,头痛目赤 胖大海 甘, 寒 归肺, 大肠经
使用注意: 2—3 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海藻 昆布 海藻 昆布 咸, 寒 归肝, 胃, 肾经 消痰软坚散结 — 二者相须为用, 治疗瘿瘤, 瘰疬 (海藻玉壶汤)
海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海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化痰, 软坚散结 ---- 瘿瘤,痰核 制酸止痛 — 胃溃疡
黄药子 ---- 有毒,不宜过量,化痰散结消瘿, 清热解毒 礞石 ---- 坠痰下气,平肝定惊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紫苏子 苦杏仁 紫苏子 ( 苏子 ) 降肺气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善于宣肺 善于化痰
用法用量: 煎服: 3—10 克,打碎入煎 有毒,不可过量,婴儿慎用 含蛋白质,脂肪油,多种氨基酸 苦杏仁
紫菀 款冬花 百部 ---- 外用杀虫 紫菀 款冬花 百部 润肺化痰止咳 (寒热,虚实咳嗽皆可)
功效应用 : 1. 清肺止咳 —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 2. 降逆止呕 — 胃热呕吐,呃逆 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枇杷叶 苦, 微寒 归肺, 胃经
桑白皮 葶苈子 桑白皮 葶苈子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甘寒,性缓 兼清肺热,降肺火 苦, 大寒,力峻 泻肺中水饮,痰涎
功效应用 : 1. 敛肺定喘 — 喘咳痰多 2. 止带缩尿 — 带下,遗尿,尿频 白果 甘, 苦, 涩, 平 有毒 归肺经
使用注意: 煎服, 5—10 克 有毒,不可过量
主要成分:银杏黄酮 功效: 扩张心脑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等 附药:银杏叶
马兜铃 ----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矮地茶 ---- 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洋金花 ---- 止咳平喘,麻醉镇痛,解痉 华山参 ---- 温肺祛痰,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