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肇事預防 臺北市汽車駕駛訓練中心 講座 : 鄭軍亮 電話 :(02) 分機 8216
講授大綱 一、騎車、天候與人 二、騎車與科學 三、騎車與道路
一、騎車、天候與人 1. 眼睛的錯覺
一、騎車、天候與人 2. 小朋友的眼睛生理 3. 騎車眼睛生理〈高速〉、眼睛心理生理高速心理
一、騎車、天候與人 4. 騎車橫越道路應注意〈蒸發現象〉 來車遠光燈 己車近光燈 蒸發現象區
5. 夜晚與薄暮時的眼睛 錐體細胞 — 明亮 桿體細胞 — 微暗 一、騎車、天候與人
6. 腳踏車頭盔〈安全帽〉安全帽
一、騎車、天候與人 汽車與腳踏車安全配備之比較 7. 安全帶、空氣袋、鐵包肉與肉包鐵 安全帶空氣袋肉包鐵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腳踏車安全帽合頭型才安全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腳踏車一向扮演國人休閒及短程代步工具 重要角色,不過礙於空間限制,國內無法普遍設置腳踏車專用車道, 加上國人普遍缺乏使用防護用具,統計顯示,國人一年因騎腳踏車受 傷約有 3700 人,其中又以年齡介於 歲的青少年,以及 60 歲以上 老人居多。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邱弘毅昨日 (27 日 ) 呼籲民眾, 應該挑選適合個人身高的腳踏車,以及合適個人頭型的安全帽,可降 低意外傷害的程度!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邱弘毅昨日表示,依據統計資料分析 顯示,國人一年因騎自行車受傷約有 3700 人,其中又以 歲青少 年約佔 36% ,以及 60 歲以上老人約佔 34% ,兩類居多。而統計亦顯示, 交叉路口是騎自行車受傷或死亡最危險的地區;而因沒戴安全帽受傷 的人約有 4.2% 是重度外傷,但有戴安全帽者,則沒有人出現重度外傷 的情形,另據美國兒童安全協會資料顯示,配戴安全帽可以減少 85% 的頭部外傷案件,因此邱弘毅昨日呼籲民眾,應該挑選適合個人身高 的腳踏車,以及合適個人頭型的安全帽。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邱弘毅進而建議,頭型、束帶可否鬆 緊以及頭盔不要過鬆,都是挑選適合個人安全帽的考量要點,邱弘毅 表示,有些媽媽可能因為顧及小孩頭部尚在生長,怕有壓抑,因此挑 選安全帽時總會預留空間,導致小孩頭戴安全帽,老是呈現鬆鬆垮垮 的現象,其實這並不需要,提醒民眾注意。
二、騎車與科學 1. 轉彎中煞車 轉彎中煞車 2. 轉彎中不煞車 轉彎中不煞車 當輪胎鎖死或猛轉方向盤時,物體繼續保持原來同一方向慣性的力量, 就會造成輪胎鎖死與不轉動的現象,車子就產生側滑。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限界速度:
3. 過彎方法錯誤案例:離心力 離心力 台東太麻里遊覽車車禍路徑示意圖 二、騎車與科學
4. 安全的轉彎技巧 二、騎車與科學
5. 騎乘過彎姿勢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二、騎車與科學 5.
二、騎車與科學 6. 過彎技巧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二、騎車與科學 8. 緊急煞車 緊急煞車 9. 正確煞車方法 正確煞車方法 7. 煞車特性 即時新聞 即時新聞
二、騎車與科學 10. 大型車及小型車視野死角影片視野死角
11. 腳踏車視野死角〈案例〉 二、騎車與科學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二、騎車與科學 12. 軌跡〈腳踏車內輪差〉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二、騎車與科學 13. 軌跡〈大型車及小型車的內輪差〉內輪差 14. 內輪差形成的原因
二、騎車與科學 15. 滑倒
三、騎車與道路 1. 碎石路上的技術: 碎石路面的行車,不但操控不易,而且路面阻力增 大,而踩踏費力。此時只要將變速齒輪比變小,踩起來不但輕,而且 易於平衡,輕輕握著手把,順其路面的自然跳動,很自然輕鬆的行駛。 因為前輪有回復直行的功能,所以不必很勉強選擇較好的路面,「順 著它去」這是要訣。後傾角 2. 泥濘地的技術: 因為此種路面易滑倒,只有將速度減慢,檔數變於適 當的位置,「不輕易轉彎」,這是要訣。同時由於輪胎因泥濘地會減 低與路面的抓地力,而造成輪子的空轉。防止方法:儘量往後坐,以 增加後輪荷重,增加後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加抓地力。同時避免 急轉彎與緊急剎車。如遇下坡,下來用推行是最安全。 3. 雨天行駛技術: 穿上雨衣時,要能避免飄盪而被勾進車輪或被行駛中 的汽、機車勾住。雨帽會因掉下來而影響視界,最好套有前緣的帽子。 注意來往的車輛,減速慢行。剎車時,分數次剎車,慢慢減速為要訣。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三、騎車與道路 4. 夜間行駛的技術: 夜間行駛,速度易產生錯覺,速感較白天慢,所以 要注意安全距離。全套反光片以及尾燈的裝置是不可缺的,以利汽機 車發現我們的存在。 5. 夏季郊遊的技術: 夏日運動帶來口渴現象,是平常的事。行駛累時, 咬吸檸檬,及補給少許鹽巴,不但補充鈉,可解渴又提神。飲水勿牛 飲,宜小飲次數多。日正當中,午餐過後,宜適當休息,再繼續行駛, 塗防晒油,以防晒傷。 6. 冬季郊遊的技術: 冬季風勁天寒日又短,行程應較夏季短,黃昏之前 宜到達目的。因單車運動 15 分鐘後,會發熱,所以不必著厚衣,加毛 衣或風衣即可。同時要注意耳朵、手指、腳指等身體露出部份,注意 防凍傷。 7. 發現故障的技術: 行車前的檢查是絕對必要的。將車提昇 15cm ,然後 放手傾聽車身有什麼異聲。如果於行駛途中,發覺有異音,或手腳感 覺不同時,一定要停車,檢查及修護,以避免小毛病的擴大。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三、騎車與道路 8. 團體行動的技術: 經驗少、體力差的人先走前面,車間距離要保持 固 定,平地為 4~5 公尺,下坡為 10~15 公尺。前輪勿與前車的後輪相接 觸,因為前輪是維持平衡的所在,如前輪失去平衡,隨即摔倒。非緊 急剎車不可時,必先出聲通知後者知道,以避免追撞。互相出聲警告, 有前、後來車。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三、騎車與道路 9. 不易疲勞的技術: 正確的姿勢、行駛方式與等速的踩踏板回轉,是不 易疲勞的基本三要素。 〈 1. 參照三點調整法,來調整正確的姿勢。 〈 2. 用變速器、以減低體力的消耗。 〈 3. 配合行駛距離,作適當的休息。 〈 4. 等速行駛是非常重要的,一日 70 公里的旅程是非常輕鬆的。一般 變速車的設計以時速 20 公里為常用速度。為保持等速的踏板回轉,必 須依各種行駛環境而變速。 〈 5. 體力的分配,以上午為 30% ,下午為 50% ,其餘 20% 則是預備 體力。 10. 早期發現疲勞徵候的技術: 疲勞是車禍的前兆,隊友應互相注意,早 期發現而給與適當休息。滿臉通紅,行車歪七扭八的,踩踏不規則, 一下子快一下子慢或臀部發疼,無法安穩坐於座墊上時,均為疲勞的 前兆。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
三、騎車與道路 11. 防止疲勞的技術: 為了防止疲勞,不可太勉強的行駛及空腹行駛。若 時間不允許休息,將變速置於最舒適的檔數,齒輪比切勿太輕以避免 體重加重於座墊,而引起臀部的疼痛。同時少吃多餐 ( 以甜食為最佳 ) , 以持續血糖的補充,迅速能恢復疲勞。 12. 防止車禍的技術: 除一般安全駕駛注意事項外,尚有防止車禍的一般 原則; 〈 1. 行駛時不沉思,累了就休息,不逞強。 〈 2. 遵守交通規則。 〈 3. 不突然轉向改道,轉向時先以手勢打信號給後方。 〈 4. 下坡時不逞快。 〈 5. 不期望緊急剎車。 〈 6. 隨身物捆緊。 〈 7. 不焦急趕路。 〈 8. 夜間應穿白色或淡色衣服,使用白襪。 〈 9. 注意前後方的來車 ( 前方注意力 40% ,後方為 60%) 。 資料來源 : 功學社 KHS 單車學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