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专业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授课老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高泳涛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提 纲 基本概念 外阴及阴道炎症 宫颈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 生殖道结核 小结:诊断要点
基本概念 下生殖道炎症 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 上生殖道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 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 组织炎 生殖道结核
基本概念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生殖道自然防御功能 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 免疫功能下降 内源性菌群发生变化 外源性致病菌侵入 } 导致炎症
外阴及阴道炎症 非特异性外阴炎 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囊肿 滴虫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萎缩性阴道炎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外阴及阴道炎症 阴道微生态的变化 雌、孕激素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对阴道 pH 的影响 对阴道上皮的作用 对阴道内假丝酵母菌的影响 对阴道菌群的影响
外阴及阴道炎症 不同时期,雌激素通过调节阴道内的糖原 、机体免疫功能、阴道菌群变化发挥作用 孕激素加快上皮脱落、降低局部免疫力。 雌激素可促进或协同孕激素,诱导白假丝 酵母菌感染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病原体: 80%-90% 白假丝酵母菌 10%-20% 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 酵母菌等 多发: 75% 妇女一生至少 1 次 易复发: 40%-50% 有过 1 次复发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适宜环境:酸性, pH 双相菌: 酵母相(芽生孢子,无症状寄居、传播) 菌丝相(成假菌丝,侵袭能力强) 条件致病菌, 10%-20% 非孕妇女、 30% 孕妇阴道中寄生,呈酵母相,不引起症状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主要诱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 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其他诱因:胃肠道带菌、肥胖、紧身化纤内 裤 传播途径:内源性(主要)、性生活(少) 、衣物间接(极少)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 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凝乳或豆腐渣样) 妇科检查:外阴红斑、水肿、阴道黏膜红 肿,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黏膜糜烂、浅 表溃疡 实验室检查:见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 假菌丝;培养法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 主情况分为: 单纯性 复杂性 根据临床表现按评分标准分为: 重度 中度 轻度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临床分类 单纯性 复杂性 发生频率 散发 复发 临床表现 轻 - 中度 重度 真菌种类 白假丝 非白假丝 宿主情况 免疫功能正常 低下、免疫抑制剂、 糖尿病未控、妊娠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VVC 临床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瘙痒 无 偶有 引起重视 持续发作 疼痛 无 轻 中 重 黏膜充血水肿 无 轻 中 重 抓痕、皲裂、糜烂 无 / / 有 分泌物量 无 稍多 多、无溢出 多、溢出 < 7 轻、中度 ≥7 分 重度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治疗 消除病因 单纯性 VVC 的治疗 复杂性 VVC 的治疗 性伴侣治疗 随访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 复杂性 VVC 的治疗 1 、严重 VVC :延长治疗时间 2 、复发性 VVC ( RVVC ): 1 年内发作 4 次或以上 发生率 5% 以上 初始治疗 + 巩固治疗 3 、妊娠合并 VVC :局部为主
外阴及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 BV ) 病因及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外阴及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 BV ) 病因及病理机制 : 乳酸杆菌 ↓ ,阴道菌群发生变化 加德纳菌、厌氧菌、人型支原体大量繁殖 pH 升高,胺类物质、有机酸、酶类 ↑ 破坏宿主防御机制,溶解宫颈粘液,微生 物进入
外阴及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 BV ) 临床表现 性活跃期, 10%-40% 无症状。鱼腥臭分泌 物 诊断 Amsel 临床诊断标准( 4 项中 3 项) 1 、匀质、稀薄、白色 2 、 pH > 、胺臭味试验( + ) 4 、线索细胞( + )
外阴及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 BV ) 治疗 抗厌氧菌药物 口服:甲硝唑 400mg Bid,7d 局部:甲硝唑栓 200mg Qn,7d 随访: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者,需随访
宫颈炎症 急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 “ 宫颈糜烂 ”≠ 慢性宫颈炎 生理性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盆腔炎性疾病 定义及病原体 感染途径 病理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腔炎性疾病 定义及病原体 (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 上生殖道感染引起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 (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多见: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外源 性) 其他:寄居阴道内微生物群:需氧菌、厌氧菌( 内源性如: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多见
盆腔炎性疾病 感染途径 上行蔓延:非妊娠期、非产褥期 淋巴循环:产褥、流产后、放环术后感染 血循环:结核 直接蔓延:阑尾炎
盆腔炎性疾病 高危因素 年龄 性活动 下生殖道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 性卫生不良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再次急性发作
盆腔炎性疾病 病理及发病机制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急性输卵管炎 / 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急性盆腔腹膜炎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肝周围炎
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痛:腹痛(下腹、全腹、右上腹)、尿痛 热:低热或高热 多:阴道分泌物多 变:月经量、周期改变 全身症状
盆腔炎性疾病 美国 CDC 2010 年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盆腔炎性疾病 附加标准 T > 38.3 ℃ 异常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检查白细胞 ↑ 红细胞沉降率 ↑ C 反应蛋白水平 ↑ 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 眼衣原体感染
盆腔炎性疾病 特异标准 活检显示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 MRI :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 液,可伴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 腹腔镜: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 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脓性渗出物等
盆腔炎性疾病 治疗 一般治疗:支持治疗、半卧位 抗生素治疗:敏感、广谱、联合用药 手术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 1 、药物治疗无效 2 、脓肿持续存在 3 、脓肿破裂 中药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不孕: 20%-30% 异位妊娠: ↑8-10 倍 慢性盆腔痛: 20% 反复发作: 25%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 ( chronic pelvic pain , CPP) 各种功能性或 ( 和 ) 器质性原因引起,以骨盆 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 与月经、性生活和妊娠无关,间断或持续 的下腹部或盆腔疼痛 时间超过 6 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 还包括排尿痛、排便痛、性交痛等;局限 性、放射性或牵涉性疼痛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 诊断性腹腔镜是评价 CPP 原因的最有效方 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盆腔疼痛持续时间> 6 个月且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者 鉴别诊断:内异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 治疗:手术、药物、物理治疗
生殖器结核 传染途径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小结:诊断要点 病史:现病史、个人史、婚育史等 临床特征:部位、性质、伴随症状 实验室检查:分泌物、血液 特殊检查:超声、腹腔镜 正确诊断 个体化、规范治疗 预防:高危人群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