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聰穎主任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急診科 (委託高雄醫學大學經營) 輻射意外事件訓練課程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與急性傷害 林聰穎主任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急診科 (委託高雄醫學大學經營)
輻射的來源 陽光、空氣、土壤、水、食物 醫療應用及放射線治療 核武試爆落塵 (0.6%) 彩色電視、夜光手錶、 煙霧偵檢器 (0.5%) X光機操作員、 焊接檢查員 (0.45%) 鈾礦挖掘與提鍊、 核廢料處理 (0.15%)
輻射的分類 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 能量大的輻射線,可將細胞的電子游離,進而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造成生物體的破壞 如α粒子、 β粒子、中子、X光、γ射線、 非游離輻射 不足以造成原子產生離子化的電磁波 長期照射亦會產生危害,應儘量減少曝露 如紫外線、雷射、紅外線、微波
輻射劑量單位 放射性活度 (居里 Ci) 曝露 (侖琴 R) 吸收劑量 (雷得 rad) 等效劑量 (侖目 rem) 年等效劑量 貝克(Bq):每秒一次衰變 1 Ci = 3.7x1010 Bq 曝露 (侖琴 R) 1 R = 2.58 x 10-4 C/Kg 吸收劑量 (雷得 rad) 格雷(Gy) :1 J/Kg 1 rad = 1 erg/g 1 Gy = 100 rad 等效劑量 (侖目 rem) 吸收劑量 x 等效因子 西弗 (Sv) 1 Sv = 100 rem 年等效劑量 職業相關人員:50毫西弗 (5 侖目) 一般民眾:5毫西弗 (500 毫侖目)
常見輻射劑量 平均背景輻射:0.36侖目(rem)/每年 胸部X光檢查:0.01-0.025侖目(rem) LD50:400侖目(rem) *一般民眾:0.5侖目(rem) /每年
辨識輻射物質 危害物質分類 1 爆炸物 2 氣體 3 可燃性或易燃性氣體 4 可燃性固體 5 氣化劑與有機過氧化物 6 毒性物質 7 輻射活性物質 8 腐蝕性物質
輻射意外事件處理 三級就醫制 現場急救:事故地點之緊急處理 地方醫療機構之治療:鄰近醫院之緊急醫療 特殊設施的治療:後送輻傷中心診療 核三廠醫務室 地方醫療機構之治療:鄰近醫院之緊急醫療 恆春財團法人信義基督教醫院(急救去污) 省立屏東醫院恆春分院(輻傷救護能力) 特殊設施的治療:後送輻傷中心診療 南部輻射傷害防治中心 八十四年二月開始運作
輻射的生物效應 機率效應 非機率效應 誘發疾病嚴重程度與曝露劑量大小無關 誘發疾病的可能性與曝露劑量大小成比例增加 無曝露劑量之低限值 發病潛伏期長 致癌、遺傳基因突變 非機率效應 誘發疾病嚴重程度與曝露劑量大小有關 短時間內曝露於高輻射劑量 超過低限劑量 急性效應 急性輻射徵候群 延遲效應 白內障、不孕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物理效應階段 於10-18秒內完成作用 作用在原子或分子的電子 隨著能量的大小,產生兩種作用 物理化學效應階段 游離 (Ionization) 激發 (Excitation) 物理化學效應階段 化學效應階段 生物效應階段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物理化學效應階段 物理效應階段 於10-10秒內完成作用 藉著游離或激發,造成分子損害或 產生自由基 (Free Radical) 化學效應階段 生物效應階段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化學效應階段 物理效應階段 物理化學效應階段 於10-6秒內完成作用 因輻射所損害的分子或產生的自由基, 以化學反應的方式重新組合配對 生物效應階段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生物效應階段 物理效應階段 物理化學效應階段 化學效應階段 發生期間長短不一,初期作用期間由103秒至106秒不等,長期作用期間可由數年甚至到數代 修補因化學效應對大分子造成的損傷 損傷若不嚴重,且修補完整則可恢復 損傷嚴重,但修補無法完整,則發生突變 損傷嚴重,且無法修補,則造成細胞死亡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直接效應 生物分子 損傷 復原 組 織 成 分 子 發 生 突 變 生殖細胞 基因突變 染色體缺損 無下一代或發生突變 游 離 與 激 體細胞 細胞異常增生 產生腫瘤 細胞退化 急性傷害與死亡 後顯效應 間接效應 生物組織其他分子 ,如水 細胞進化 胎兒畸形 產生 自由基 死亡
輻射傷害的種類與防護原則 體外曝露 放射性污染 特殊情況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 全身曝露 時間 局部曝露 屏蔽 距離 體外污染 射源 體內污染 綜合型 合併外傷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 時間 屏蔽 距離 射源
體外曝露 全身曝露 局部曝露 > 5000 rad:產生神經系統及循環系統衰竭,立即死亡 < 150 rad:無急性症狀 射源離身體很近,常合併全身曝露或污染 曝露劑量以身體接近射源部位最高(四肢) 臨床症狀類似熱傷害(皮膚紅腫、水腫、起水泡、組織壞死) 傷口脆弱、不易癒合
放射性污染 體外污染 體內污染 放射性污染物附著在皮膚或衣服上 主要是局部與全身曝露 若穿入表層組織或傷口污染,同時有體內污染 吸入、吃入、注射或體表吸收 可散佈全身,有些集中在特定器官,例如碘易聚積於甲狀腺
急性局部曝露 300雷得:17日後開始掉髮 600雷得:皮膚起紅疹 1000-1500雷得:乾性脫皮 2000-5000雷得:濕性脫皮 >5000雷得:潰瘍、壞死
急性局部曝露 第一星期:無症狀或起紅疹 第二星期:紅疹、掉髮、汗腺及皮脂腺功能退化 第三星期:水腫、疼痛 第四星期:脫皮、色素沉著、發癢 第五星期:新皮長出
急性局部曝露 早期延遲反應 晚期延遲反應 數月後發生 漸進性皮膚萎縮 色素脫落、白斑形成 皮膚潰瘍 1-6年後發生,或更久 皮膚萎縮、失去彈性 皮膚變薄、血管擴張 掉髮、指甲脆弱 持續性皮膚潰瘍 產生皮膚惡性腫瘤
急性全身曝露 急性輻射症候群 全身不同器官短時間內受高劑量輻射曝露,於曝露後數小時至數週內,產生臨床症狀
急性輻射症候群 前期 (prodrome phase) 潛伏期 (latent phase) 數分鐘至數天後發生 噁心、嘔吐、腹瀉、低血壓、 冒汗、無力、發燒 自己會好 潛伏期 (latent phase) 劑量越高、潛伏期越短 400 rad:1-3星期 1500 rad:數小時
急性輻射症候群 症狀表現期 (manifested illness) 復原期(recovery phase)或死亡 (death) 依輻射劑量大小而有不同器官表現 100-800 rad:血液系統 > 600 rad:呼吸系統 800-3000 rad:胃腸系統 > 3000 rad: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 復原期(recovery phase)或死亡 (death)
輻射對生殖系統的急性傷害 劑量 男性 女性 10-30 rad 暫時性經蟲過少 30-50 rad 4-12個月無經蟲,2年恢復 劑量 男性 女性 10-30 rad 暫時性經蟲過少 30-50 rad 4-12個月無經蟲,2年恢復 50-100 rad 3-17個月無經蟲,8-38月恢復 100-200 rad 2-15個月無經蟲,11-20月恢復 40歲者排卵暫時抑制 200-300 rad 1-2個月無經蟲,無法恢復 250-500 rad 500-800 rad 60-70%排卵永久抑制 > 800 rad 排卵遭永久抑制
輻射對造血系統的急性傷害 150-200 rad,即產生症狀;以血球缺乏為主 症狀 免疫功能降低 感染併發症機會增加 出血、貧血 傷口癒合不良
輻射對胃腸系統的急性傷害 600-700 rad,即產生症狀 症狀 腸黏膜上皮細胞受損 腹瀉、水便 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營養不良 腸炎、細菌感染、腹膜炎、敗血症 腸壁潰瘍、壞死、穿孔
輻射對心血管系統、 中樞神經的急性傷害 2000-3000 rad,即產生症狀。 症狀 嘔吐、嗜睡、意識不清、步伐不穩、痙攣 低血壓 淋巴球計數接近零 24-72小時內因休克死亡
急性輻射症候群的診斷 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 全血球計數及淋巴球計數 染色體分析
由臨床症狀預估曝露劑量 症狀 方法 時間 劑量 嘔吐 病史詢問 48小時內 150 rads 症狀 方法 時間 劑量 嘔吐 病史詢問 48小時內 150 rads 皮膚紅疹 理學檢查 數小時至數天 300 rads 毛髮掉落 理學檢查 2-3週 300 rads 淋巴球 血球分類計數 24-48小時 100 rads < 1000/mm3 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分析 數小時內 10 r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