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药材成分与疗效 有效成分 辅助成分 无效成分 组织物质
有效成分:是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黄芩苷 “有效部位”: 总生物碱、总甙、总黄酮、总挥发油等 黄芩苷提取物 丹参多糖 甘草总黄铜
辅助成分:指本身无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或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或增强制剂稳定性的物质 大黄鞣质: 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 洋地黄皂甙:帮助洋地黄甙溶解和促进其吸收 黄连流浸膏:小檗碱的含量大大超过小檗碱的溶解限度
无效成分:指无生物活性,不起药效的物质。 例如蛋白质、鞣质、脂肪、树脂、糖类、淀粉、粘液质、果胶等。 组织物质:指一些构成药材细胞或其他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栓皮、石细胞等。
常用提取溶剂 (一)常用的溶剂 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脂肪油、甘油、丙二醇、脂肪油 (二)浸提辅助剂 酸、碱、甘油、表面活性剂
1、水 经济易得 极性大,溶解范围广 生物碱盐类、甙、苦味质、有机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酶和少量的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 1、水 经济易得 极性大,溶解范围广 生物碱盐类、甙、苦味质、有机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酶和少量的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 其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 能引起一些有效成分(如某些甙类)的水解,或促进某些化学变化。
2、乙醇 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 各种中药材化学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乙醇的浓度而变化 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价格较贵
浸提辅助剂 浸提辅助剂:指为提高浸提效能,增加浸提成分的溶解度,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以及去除或减少某些杂质,特加于浸提溶剂中的物质。 品种:酸,碱、甘油及表面活性剂等。
1、酸 目的: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高部分生物碱的稳定性;使有机酸游离,便于用有机溶剂浸提;除去酸不溶性杂质等。 操作:将酸一次加于最初的少量浸提溶剂中,能较好地控制其用量。 常用的酸:硫酸、盐酸、醋酸、酒石酸、枸橼酸等。 酸的用量不宜过多
2、碱 目的:增加特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浸提甘草:保证甘草酸的完全浸出 碱性水溶液可溶解内酯、蒽醌及其甙、香豆精、有机酸、某些酚性成分 操作:与加酸相同 常用:氢氧化铵(氨水)
3、表面活性剂 目的:能降低药材与溶剂间的界面张力,使润湿角变小,促进药材表面的润湿性,利于某些药材成分的提取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助于生物碱的浸出
(一) 煎煮法 1.特点 用水作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的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一) 煎煮法 1.特点 用水作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的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杂质较多,精制不利,易霉败变质。
2、操作方法 过程:浸泡 煎煮 滤过 合并煎出液 方法: 常压煎煮法:一般性药材 加压煎煮法:高温下不易被破坏,或在常压下不易煎透的药材
2、常用设备 (1)一般提取器: 敞口倾斜式夹层锅, 搪瓷玻璃罐或不锈钢罐
(2)多功能提取罐: 可常压常温、加压高温、减压低温、 水提、醇提、提油、蒸制 回收药渣中溶剂等 气压自动排渣,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提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集中控制台,控制各项操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利于流水线生产,
(3)球形煎煮罐
二、实验内容 薏仁营养面膜 聚乙烯吡咯烷酮 0.2g 羧甲基纤维素钠 0.3g 聚乙烯醇 1.5g 甘油 0.5g 乙醇 1.0ml 香精、防腐剂 适量 薏苡仁 5.0g 蒸馏水 适量
薏苡仁提取液的制法: 称取薏苡仁5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煮沸30分钟,第二次煮沸15分钟,过滤,合并煎液并浓缩至1:1,备用。
(二)浸渍法 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 类型 冷浸渍法 热浸渍法 重浸渍法
3、常用设备 (1)浸渍器
(2)压榨器:
(三)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
2、应用特点 动态浸出,溶剂的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 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的提取 新鲜的及易膨胀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不宜选用
(四)回流法 回流法是用乙醇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被加热,挥发性溶剂溜出后又被冷凝,重复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的方法。 (五)水蒸气蒸馏法 此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香精的制备等。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1、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超临界流体: 性质: 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性质 粘度小,渗透性好, 物质的溶解度大 扩散系数大,传质快。
2、超临界提取的特点 操作周期短、效率高。 适用于含量低、产值高、高质量成分的提取 适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可防止其氧化和降解
精制
蛋白质、糊化淀粉、粘液质、油脂、脂溶性色素、树脂、树胶、部分醣类 一、水提醇沉淀法 1、工艺依据 ①根据药材中各种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不同 ②成本低,安全性高 蛋白质、糊化淀粉、粘液质、油脂、脂溶性色素、树脂、树胶、部分醣类 苷类 氨基酸 生物碱盐类 有机酸等 水提 浸膏 中药材 醇沉
2、操作 中药材 水提液 浓缩液 混合液 澄清溶液 煎煮 浓缩 加醇,静置,冷藏 过滤
皂角洗发精 皂角5.0g,加水煎煮两次,滤取煎液,合并浓缩至1:1,加入适量95%乙醇,使乙醇含量达60%,放置使沉淀,过滤,滤液挥去乙醇,加水至10ml,备用
二、醇提水沉淀法 先以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药材成分,再用水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 适于蛋白质、粘液质、多糖等杂质较多的药材的提取和精制 树脂、油脂、色素等杂质可溶于乙醇加水搅拌去除
三、液—液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液—液萃取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各成分在二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速度越快,效率越高。常用的溶剂有:水—氯仿、水—正丁醇。
四、酸碱法 酸碱法利用中药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与酸碱度有关的性质,在溶液中加入适量酸或碱,调节pH值至一定范围,使这些成分溶解或析出,以达到提取分离的方法。
四、酸碱法 一般酸性或中性成分在碱性水溶液中都比较容易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可沉淀析出,如黄酮苷、香豆精、芳香酸、树脂、多元酸等。某些碱性成分在酸性水溶液中较易溶解,加碱则产生沉淀析出,如多数生物碱、有机胺等。 本法适用于多数生物碱、有机酸、苷类、葸醌等化合物的分离。如甘草酸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黄酮苷也是用碱液提取,酸液析出的方法提取。
五、盐析法 l、基本原理 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 使蛋白质胶体的水化层脱水,使之易于凝聚沉淀
六、透析法 1、基本原理 多糖、蛋白质、鞣质、树脂等高分子物质 2、常用透析膜 ①动物膀胱膜:经水洗涤,乙醚脱脂处理 ②火棉胶膜:将火棉胶加无水乙醇溶解,铺板,干燥 ③羊皮纸膜:将优质滤纸酸浸,铺板水洗净。 ④再生纤维素膜:玻璃纸铺板,60%ZnCl2溶液浸泡再生 ⑤玻璃纸膜:市售的玻璃纸可直接使用。 ⑥蛋白胶膜:用20%明胶溶液涂于细布上,阴干后固化。
七、柱层析法 大孔树脂吸附层析 聚酰胺层析 离子交换树脂层析 硅胶层析 凝胶层析
中药化妆品的配方与成型工艺
《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2006.6.1. 第十九条 产品配方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标明全部成份的名称、使用目的、百分含量,并按含量递减顺序排列;各成份有效物含量均以百分之百计,特殊情况(如有效物含量非百分之百、含结晶水及存在多种分子结构等)应详细标明;
《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2006.6.1. (二)成份命名应使用INCI名,国产产品可使用规范的INCI中文译名,无INCI名的可使用化学名,但不得使用商品名、俗名; (三)着色剂应提供《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CI号;
《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2006.6.1. (四)成份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等原料的,应提供拉丁文学名; (五)含有动物脏器提取物的,应提供原料的来源、质量规格和原料生产国允许使用的证明; (六)分装组配的产品(如染发、烫发类产品等)应将各部分配方分别列出;
《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2006.6.1. (七)含有复配限用物质的,应申报各物质的比例; (八)《化妆品卫生规范》对限用物质原料有规格要求的,申报单位还应提供由原料供应商出具的该原料的质量规格证明。
(一) 乳剂类中药化妆品 乳化剂类化妆品为化妆品的主体产品。 乳状液是油和水的乳化体,既含有油,又含有水;既可以给皮肤补充水分,又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膜,防止水分的过快蒸发,又不致过分油腻,且配制乳化体时,添加有表面活性剂,易于冲洗。
包括各类膏霜和乳液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互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般由水和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液体(统称为油)所组成。 液珠称分散相,另一种连成一片的液体称分散介质(也称外相或连续相)。
乳状液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的不同,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复合乳状液 O/W,如牛奶,雪花膏等; W/O,如原油、香脂等。 复合乳状液是指一种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乳状液共存的复杂体系,通常为双重乳化液,即W/O/W型和O/W/O型。
膏 霜
3) 美容产品 ②喷雾功能 喷雾泵的吸管长度适中,管端尽量接近瓶底,以便能将所有香水用完。管子不宜过长,以免因顶住瓶底后打折或弯曲过度而影响外观和堵塞。 ③雾点大小及喷雾量 向空中喷出香水,雾滴应均匀细腻,能较好地分散于空气中,距皮肤5~10cm,使用一次应均匀分布且无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