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安 文 学 ——三曹七子
建安与建安文学 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袁崧《后汉书》)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包括“三曹”、“七子”在内的文人,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建安风骨”,并被后人所沿用。
从乐府诗歌到建安文学 继承:乐府传统 发展: 文人化特征的加强 五言诗的持续发展:“五言腾踊” 对现实题材的关注 乐府旧题的大量沿用 文人个性发展带来的风格多元化 文人化的抒情方式 语言的文人化:锤炼之功的日渐加强
三曹的个人风格 曹操:“ 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 敖器之《诗评》 曹丕:“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 沈德潜《古诗源》 曹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曹操、曹丕与曹植 插入《三国演义》之“横槊赋诗”
文心雕龙·时序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历史的曹操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陈寿《三国志·魏书》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作为文学形象的曹操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苏轼《东坡志林》 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 —— 清·顾家相
作为诗人的曹操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 朝携壮士,夜接词人,崇奖风流。(胡应麟《诗薮》) 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千古诗人第一之祖。(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一)
曹操的诗歌 忧生叹世的悲怆、慷慨激昂的情志以及对生命的珍惜之情结合在一起 记叙汉末史实和个人经历。如《蒿里行》(选234)《苦寒行》(237) 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第一章《观沧海》(238);《短歌行》(235) 游仙诗。清醒理性的积极态度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的特点 万民之主的忧生叹世之心 舍我其谁的胸襟气魄 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以叙事为主的表现方式
曹操《存恤令》 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苦寒行》(237)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 建安九年(204),高幹(袁绍之甥)以并州降 建安十年(205),袁潭死,高幹复反。 同年,袁熙、袁尚奔辽西乌桓。攻破幽州,虏汉民十万余户。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征高幹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
北征乌桓
曹操《步出夏门行》(238)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四言诗:对《诗经》的学习与发展。 五言诗:多用汉乐府旧题,风格亦受其影响。 缘事而发,情感慷慨郁勃 语言古质率真,不加修饰 境界苍茫,气韵沉雄 四言诗:对《诗经》的学习与发展。 开阔浑成的艺术境界 郁勃慷慨的情感力度 五言诗:多用汉乐府旧题,风格亦受其影响。
《短歌行》( 背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吴)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孟)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孟)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吴)
曹丕:清丽娟秀的文士气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富人食稻粱。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贫贱亦何伤。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今尔叹息将欲谁怨。上留田。(《上留田行》)
《燕歌行》(257)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特点 现存第一首文人七言诗 女性化的抒情视角 多角度、多侧面的抒情方式 清新自然的抒情语言
曹植其人其诗 插入赵志刚<白马金羁>
后人对曹植的评价 钟嵘: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钟嵘: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谢灵运:“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
前期生活:才高志大,豪纵不羁 才华横溢 抱负远大 《三国志》年10岁余,太祖尝试其文,谓曹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出言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魏武故事》:“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 抱负远大 《三国志》“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曹植《与杨祖德书》:“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辨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曹植《白马篇》(背诵)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插入<白马篇>朗诵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对唐人的影响 卢照邻《长安古意》:“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城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白马篇 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白马篇 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白马篇》的主题
超越平庸,捐躯为国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荣誉) 曹植《与杨祖德书》:“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后期生活 :备受压抑,雄心依旧 曹操时期:争储失败。杨修被杀。 曹丕时期:丁仪兄弟被诛杀;贬爵离洛;曹彰暴毙;甄氏之死。 曹睿时期:每欲求见自试而不得,生活上极度孤寂 。 《求自试表》:“无功而爵厚,无德而禄重,或人以为荣,而壮夫耻之。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盖功德所以垂名也。”
曹丕《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赠白马王彪》序(263)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蕃,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曹彰之死 勇猛无当,战功赫赫。 深得宠信,拥兵长安。 参与政治,支持曹植。
《世说新语·尤悔》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赠白马王彪》 与班彪《北征赋》相比 与曹操《苦寒行》相比 情感的环环相扣与结构的环环相扣 同:恋 异:怨(一怨时世,一怨人情) 悲: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怆慷慨 怨:进退失据、无力回天的悲愤绝望 情感的环环相扣与结构的环环相扣
曹植诗歌的女性题材 女神题材:《洛神赋》 弃妇题材:《七哀》、《浮萍篇》 怨女题材:《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
《洛神赋》与甄氏(189)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添加《洛神赋》朗诵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七哀》(260)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弃妇诗:中国诗歌母题之一 较早的弃妇诗出现于《诗经》,《氓》与《谷风》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其中《氓》最为典型。 上古弃妇诗的意义 表现夫权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 体现了上古时期尚未完全丧失的女性话语权
弃妇诗的演变:主题 人生莫作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 近代君臣亦如此。 白居易《太行路》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李金发《弃妇》
弃妇诗的演变:人物 摘花不插鬓,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杜甫《佳人》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 悲风来入怀,下泪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曹植《浮萍篇》 摘花不插鬓,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杜甫《佳人》
辛弃疾《祝英台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弃妇与逐臣: 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性别转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刚柔相济、和谐温文的具有一定“女性化”特征的文化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具有一定的女性化特征。 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成了男性的双重角色认定。
政治伦理与家庭伦理 政治领域中的君臣关系在文学中变形为家庭伦理中的夫妻关系,并且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 渴望报效——相思 怀才不遇——美人迟暮 为君王重用——宠幸 受冷落——薄情 遭排挤打击——弃妇
游仙诗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 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 虚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 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 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 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
李白《庐山谣》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曹植诗的艺术独创性 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对自然景物有了较多的描写
从《美女篇》(270) 看汉乐府到文人诗的转化 以抒情为主,而非叙事 形式上 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曹植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文人情感,孤独寂寞又孤芳自赏。“啸” 形式上 辞藻从古朴到华茂。与《陌上桑》相比 结构,用倒置的方法,避免平铺直叙 寄托比兴手法的运用
陌上桑(节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美女篇》 词采富丽,色彩鲜艳,对仗工整 描写细腻,注重人物的动感和神态
建安七子 汉末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
七子之冠冕:王粲 王粲《七哀诗》其一(247) 《登楼赋》(185)
王粲《七哀》(节选)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乱离时代的女性悲歌 蔡琰和『悲愤诗』
蔡琰和蔡邕
丁廙《蔡伯喈女赋》 伊大宗之令女, 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 披邓林之曜鲜。 明六列之尚志, 服女史之箴言; 参过庭之明训, 才朗悟而通玄。
蔡琰的三次婚姻 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 。 被掳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 再嫁董祀,后避居山林。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丁廙《蔡伯喈女赋》) 被掳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 再嫁董祀,后避居山林。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勗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弃。(《悲愤诗》)
蔡琰的文学创作 五言《悲愤诗》(252) 骚体《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
关于《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据说是蔡琰用胡笳十八拍的音调翻入古琴中而创作的乐章,是把汉乐与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溶为一体的经典之作。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
蔡琰《悲愤诗》:对时代动乱的描写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后人评价 沈德潜《古诗源》:“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 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妇女的意义,便在母心。一切的爱,创于此,终于此”。
疑问的产生 蔡文姬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怎么能忍心抛夫别子?
蔡文姬的困境: 人性、母性和女性 外在的伤痛 内心的折磨: 乱离时代的流离颠沛 苦寒之地的艰辛生活 屈身事敌的痛楚耻辱 远处绝域的孤独寂寞 被迫弃子的伤心欲绝 绵绵无尽的思念自责 再嫁新人的惭愧恐惧
被掳匈奴的屈辱 掳掠本身就是对个体生命和尊严的践踏。 文化隔膜加深了这种屈辱。 蔡文姬无法像和亲的刘细君、王昭君那样获得为国献身的心理补偿。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文化隔膜加深了这种屈辱。 五言《悲愤诗》:“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骚体《悲愤诗》:“惟彼方兮远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 蔡文姬无法像和亲的刘细君、王昭君那样获得为国献身的心理补偿。
蔡文姬的矛盾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勗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文姬的抉择:自尊与母性之间 《悲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汉末社会动乱的“诗史”式的展现,更不仅在于对母性和母爱的表现。蔡琰的痛苦在于自我尊严和母爱本能之间的两难选择,她弃子而归的决定是基于对人的起码尊严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