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 尿 的 浓 缩 和 稀 释 第五节 尿 生 成 的 调 节 第六节 清 除 率(自学) 第七节 尿 的 排 放
※重点掌握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有效率过压 4.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熟悉 1.球旁器 2.滤过膜的构成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排泄器官:代谢终产物、异物、过剩物质 肾脏 内分泌器官: 肾素→Bp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激肽、前列腺素 水电、体液渗透压、体液量、电解质、酸碱平衡 肾脏 肾素→Bp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25-羟维生素D3 1,25-二羟胆骨化醇 1α-羟化酶 激肽、前列腺素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肾单位 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细段 肾单位
两种肾单位(nephron)比较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肾皮质的外层和中层 近髓层 少(10~15%) 数量 多(80~90%) 体积 较小 较大 髓袢长度 短→外髓层 长→内髓层 A口径 A入∶A出= 2∶1 A入∶A出≈ 1∶ 1 A出后 的毛细血管 分布于 皮质部的肾小管周围 网状小血管 U形的直小血管 球旁器 有,肾素含量多 几乎无 功能 滤过和重吸收 尿的浓缩和稀释
(二)球旁器 1.球旁细胞 内含分泌颗粒→肾素 2.致密斑 能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3.球外系膜细胞 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三)滤过膜的构成 1.组成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1.内层——窗孔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D70~90nm(唾液酸蛋白) 2.中层——网孔 非细胞性的基膜;厚300nm,D2~8nm (硫酸肝素、蛋白聚糖) 3.外层——裂孔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D4~11nm (人肾病蛋白)
不同分子有效半径和带不同电荷右旋糖酐的滤过能力 滤过膜通透性:是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 滤过膜通透性 机械屏障 电学屏障 有效半径内: 带正电荷>中性>带负电荷 3.6 不同分子有效半径和带不同电荷右旋糖酐的滤过能力 滤过膜的面积:1.5m2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1.神经支配:只受交感N支配 2.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 球旁细胞 肾素的释放 肾小管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交感神经 球旁细胞 肾素的释放 肾小管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动脉 NA 2.血管分布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血流量特点: 1、血流量大,主要分布在皮质 2、两套毛细血管网血压差异大 血流量1200ml/min,约为心输出量1/4~1/5 皮质约占94%;外髓约占5%;内髓约占1% 2、两套毛细血管网血压差异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直小血管双向流动——利于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动范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的现象。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动范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的现象。 安静情况下,当肾动脉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80~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GFR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罂粟碱、水合氯醛、氰化钠 机制: 1.肌源性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GFR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2.管-球反馈: 当肾血流量和GFR↑→致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 [Cl-]↑→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肾小球→入、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和GFR恢复。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1)交感N兴奋 → 肾血管平滑肌α受体→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 (2)NA、E、VP、AngⅡ、内皮素分泌↑→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肾组织中的PGI2、PGE2、NO、缓激肽分泌↑→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血浆与原尿成分比较 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 量,平均值为125ml/min。每天达到180L.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FF= 125/660 × 100%≈ 19%
一、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组织液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入球端: EFP=45 –(25+10) = 10mmHg >0) 有滤液生成 滤过平衡: EFP=45 –(35+10) = 0mmHg 无滤液生成
k是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s为滤过膜的面积。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二)囊内压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 (四)肾血浆流量 (五)滤过系数 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 Kf=k×s k是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s为滤过膜的面积。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囊内压 滤过膜的面积 GFR 滤过系数 滤过膜的通透性 机械屏障 滤过膜的通透性 电学屏障 肾血浆流量:滤过平衡
小结: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滤过率的变化 ①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滤过率↓(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 小结: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滤过率的变化 ①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滤过率↓(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囊内压↑ 滤过率↓(结石、肿瘤) ②肾血浆流量↓ 滤过率↓(失血、缺氧、中毒性休克) ③滤过系数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率↑→血尿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膜面积↓ 滤过率↓→少尿
小 结 1.尿液的生成首先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它通过机 械屏障和电学屏障进行选择性滤过。 小 结 1.尿液的生成首先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它通过机 械屏障和电学屏障进行选择性滤过。 3.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4.凡能影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肾血浆流量及 滤过膜通透性的因素均可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
※重点掌握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有效率过压 4.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熟悉 1.球旁器 2.滤过膜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