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Advertisements

补 血 补血剂, 适用于血虚的病证。血虚与心、肝、 脾最为密切。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 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 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常 用补血药如熟地、 当归、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根据病证的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适当地配伍活血祛瘀、补气、 或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病历摘要 病例一 病例一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 呈绞痛样,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 便呈糊状,疼痛于夜间明显,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健康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鐘 75 次。正常 範圍為每分鐘 次。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 100 次 / 分 鐘,為心動過速;低於 60 次 / 分鐘者,為心動過緩。心 率可因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而變化,比如體溫每升高 1 ℃,心率可加快 次 / 分鐘,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江苏省消化专科护士 结业报告 镇江三院 黄菊 指导老师 卞秋桂. 第一部分:个案护理 一例丙肝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的护理.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 1. 详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 施。 2. 说出泌尿系结石病人存在的护理诊断 3. 概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 价。 4.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能应 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5.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 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处理。
汕头市疾控中心 张旭彬. 一、晨检 二、缺勤登记 三、校医室诊疗情况 四、老师仔细观察 发现后怎样处置?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八章 临 床 免 疫 学. 一、教学目的 熟悉: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 II 型、 III 型、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应用: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 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 七 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六章 前列腺液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 二节 一般性状检验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返 回 第一节 概 述 精液主要由精子和精浆两部分组成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约占精液的 5% 精浆是运送精子的载体,约占精液的 95% 返 回.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新生儿黄疸. 概 念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又 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 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 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 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 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 重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
杜曾庆 主任医师 1983年8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市儿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现任内一科主任。
闽医堂 名流之家 三 伏 灸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闽医堂名流之家推拿中心.
风 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组成细胞的分子 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邹承鲁.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中药鉴定学实验.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中医类专业本科专用课件 补 益 剂 方剂学教研室.
情境3.3(4)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疗护理.
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丹参、川芎、延胡索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益母草、莪术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国内外输血指南及临床应用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章 血 液.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体检和健康检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10年6月9日 北京.
有人说我笨, 其实我不笨, 脱去竹笠戴草帽, 化工生产逞英豪。.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blood group & blood transfusion
新生儿黄疸.
第三节: 周围神经疾病 吴小婉 李 春.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封面.
流动的组织 血液.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外一科 王鹏浩.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软骨和骨.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食道癌术后护理查房 主讲人:刘晓芬.
妊娠合并贫血 Pregnancy Combined With Anemia Taught by Professor Shang Tao.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芜湖市 芜湖县第一中学 吴志强 安徽省远程教育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门静脉高压 外科学教研室.
第二章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
血液生理 体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止血和血液凝固.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59.68.183.144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59.68.183.144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血 细 胞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59.68.183.144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无机盐 (见表3-1)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四)其它 59.68.183.144 (二)无机盐   (见表3-1)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二)酸碱度(pH值)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59.68.183.144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59.68.183.144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59.68.183.144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59.68.183.144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59.68.183.144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数值:男子为0~5mm,女子为0~0mm  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59.68.183.144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 0.3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59.68.183.144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叶酸: ●VitB12: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 59.68.183.144 ●叶酸: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 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 ●VitB12: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内因子+B12=复合物:Ⅰ.防B12被蛋白酶水解; Ⅱ.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 临 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贮存量:每天生成所需量=1000∶1 ∴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Hb有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 59.68.183.144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骨 髓 干 细 胞 ↓ 缺氧、RBC↓或Hb↓ 早期红系祖细胞 ↓ (BFU-E)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晚期红系祖细胞 肝细胞(次) 59.68.183.144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 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骨 髓 缺氧、RBC↓或Hb↓ ↓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T3、生长素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 雄激素 T3 生长素 肝细胞(次)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59.68.183.144 三、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30% 单核细胞占2~8% 嗜酸性粒细胞占0~7%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WBC数↑。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59.68.183.144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4.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 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 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 ↓ 59.68.183.144 (三)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 骨 髓 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 ↓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集落刺激因子(CFS) 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直接抑制或抑制CFS释放)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㈠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59.68.183.144 四、血小板 ㈠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㈡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㈢功能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㈣血小板生理功能: ① 凝血和止血作用:  ↓ 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 59.68.183.144 ㈣血小板生理功能: ① 凝血和止血作用:  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 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 ↓ →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  ② 纤溶作用: 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59.68.183.144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⑴粘附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主要GPIb)、内皮下组织(胶原纤维)、血浆成分(Willebrand因子) ⑵影响粘附因素:Ca2+促进;蛋白激酶C抑制。 ⑶粘附过程: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松软血栓 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⑴ 聚集过程:NO.1聚集时相=可逆聚集时相; NO.2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是一种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且与血小板释放同时发生。 Ⅱ.TXA2 Ⅰ.ADP与凝血酶 ADP与剂量 呈依赖关系 血小板表面激活 ⑵影响聚集因素: ① 致聚(诱导)剂: 59.68.183.144 Ⅲ.胶原 是一种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且与血小板释放同时发生。 Ⅱ.TXA2 Ⅰ.ADP与凝血酶 ADP与剂量 呈依赖关系 注:ADP必须有Ca2+和纤维蛋白原的存在,且耗能。 注:凝血酶使血小板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作用较强。 血小板表面激活 小板内磷脂酶A2激活 [低] [中] [高] 小板质膜中的 花生四烯酸分离 聚相1 聚相2 环加氧酶 聚相先1后2 PGG2、PGH2 血栓烷合成酶 血栓烷A2(TXA2) 小板内cAMP↓、游离Ca2+↑ 释放ADP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PGI2 → cAMP↑、游离Ca2+↓→抑聚集。 ⑶聚集机制: 59.68.183.144 ②抑制剂: PGI2 → cAMP↑、游离Ca2+↓→抑聚集。 ⑶聚集机制: 致聚剂+血小板膜受体→血小板内的第二信使(cAMP↓,IP3、Ca2+、cGMP↑)浓度改变→血小板聚集。 3.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释放血小板因子等→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加固血栓。  4.收缩:在Ca2+作用下,血小板微管环状带和骨架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血小板与血栓: ①粘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59.68.183.144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血小板与血栓: ①粘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2.血小板的促凝活性: ①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和凝血酶原的激活; ②结合多种凝血因子,从而加速凝血过程。 3.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二、血液凝固 血凝: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过程称为血凝。 (一)凝血因子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②除因子Ⅱ和Ⅳ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③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59.68.183.144 凝血因子特点: ①除因子Ⅲ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②除因子Ⅱ和Ⅳ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③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④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⑤在维生素K参与下,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⑥因子Ⅷ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凝血过程 59.68.183.144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凝 血 小 结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      59.68.183.144 凝 血 小 结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 激活因子Ⅻ 结合因子Ⅶ 因子X ↓ ↓ 激活因子Ⅺ→ ← 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 凝血酶原 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 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 (形成凝血块)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抗凝系统 1.体液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TFPI和肝素) 59.68.183.144 (三)抗凝系统 正常情况下尽管血液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但血液不会在血管中凝固。原因在于: 1.体液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TFPI和肝素) ①丝氨酸蛋白抑制物:抗凝血酶Ⅲ、C1抑制物、1-抗胰蛋白抑制物、2-纤溶酶、2-球蛋白、肝素辅助因子等。 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Ⅶ、Ⅸa 、Ⅹa失活;与肝素结合后作用↑2000倍 。 ②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 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Ⅹ的催化活性;结合和灭活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③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 蛋白质C是肝脏合成的VitK依赖因子。 59.68.183.144 ③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 蛋白质C是肝脏合成的VitK依赖因子。 作用:灭活凝血因子Ⅴ、Ⅷ;阻碍因子Ⅹ与血小板磷脂膜结合,从而降低因子Ⅹ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④肝 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 作用:与一些体液抗凝物质结合后,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TFPI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能增强蛋白质C的活性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 59.68.183.144 2.细胞抗凝系统: 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 3.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Ⅻ,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Ⅲ,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4. 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5.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1)加钙:Ca2+在凝血过程中,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与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复合物。 59.68.183.144 (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加速凝血  (1)加钙:Ca2+在凝血过程中,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与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复合物。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加速凝血。 (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  维生素K能促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加速凝血。 (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加速凝血。 2.延缓凝血 (1)除钙剂:①柠檬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2+↓;②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血Ca2+↓。 (2)降低血液温度。 (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 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 过程:  59.68.183.144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 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 过程:  抑 制 物 抗活化素 抗纤溶酶 激 活 物 血管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依赖因子Ⅻ激活物 _ + _ + 纤溶酶原 纤 溶 酶 +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概 述: 血型的发现:最初试用输血疗法时,有些人输血后效果良好,但有些人则引起大量溶血和血管堵塞,造成严重的后果。提示:不同人的血液有某些类型差别。后经深入研究,1901年Landsteiner 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RBC的ABO血型系统。  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还有Rh、Kell、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 也发现了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原系统(HAL)在体内分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免役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 59.68.183.144 一、ABO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 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球蛋白构成——IgM)。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注:①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其抗原性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 59.68.183.144 注:①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其抗原性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 ②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 ③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A2型和A2B型误判定为O型或B型。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发生与分布 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 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 59.68.183.144 (二)发生与分布 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 基因型 表现型 OO O AA,AO A BB,BO B AB AB 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 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其产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因某些肠道细菌释放物和食物成分具有与RBC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能够刺激针对自己所缺乏的抗原而产生抗体。抗体——IgM的分子量较大,故难以通过胎盘。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三)血型的鉴定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二、Rh血型系统 (一) 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D、E六种抗原,  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59.68.183.144 二、Rh血型系统 (一) 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D、E六种抗原,  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 Rh-:无D抗原为Rh阴性 (苗族12%,塔塔尔族16%) (二) Rh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 故可通过胎盘。 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 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临床意义: 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2.妊娠:Rh-的母亲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 59.68.183.144 (三)临床意义: 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 2.妊娠:Rh-的母亲 ①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②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59.68.183.144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三、输血原则 结论: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 直接配血(主侧) RBC + 血清 → - - + + 59.68.183.144 三、输血原则 直接配血(主侧) RBC + 血清 → - - +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 RBC → - + - + 输血原则 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 可 慎少 不 不 结论: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复习思考题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含义与生理意义。 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4.熟记下列正常值: 59.68.183.144 复习思考题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含义与生理意义。 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4.熟记下列正常值: 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分类、血小板数 5.简述白细胞的功能。 6.血小板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起何作用? 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 8.什么叫血型?说明输血的基本原则。为何同型血相输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9.将红细胞置于0.9%NaCl和5%葡萄糖的混合液中,其形态与功能有无改变?为什么? 59.68.183.144 9.将红细胞置于0.9%NaCl和5%葡萄糖的混合液中,其形态与功能有无改变?为什么? 10.一次失误将500mL的蒸馏水输给了病人,会引起何后果?为什么? 11.从血液的理化性质和功能考虑,维持离体器官活动需要哪些条件? 12.已知某人血型为A型或B型,能否鉴定他人血型? 13.肝功能严重受损或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时,为何易导致出血倾向? 14.为什么纤溶系统亢进时会出现出血倾向? 15.为什么月经血是不凝固的? 16.为什么用温热生理盐水浸泡纱布按压伤口可促进止血?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