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药物 成都大学中职部 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 秦韻
第一节 助消化药 牙齿咀嚼 机械消化 食物 食糜 胃肠蠕动 消化 消化液 化学消化 大分子 小分子 消化酶
促消化药 多潘力酮 机械消化 胃肠动力药 普瑞博思 消化 消化液 稀盐酸 化学消化 消化酶 胃酶、胰酶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造成胃及十二指肠超过粘膜肌层的坏死性病变。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约10%。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一.溃疡的发病机制 攻击因子↑ 胃酶活性增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粘液、粘膜屏障遭受破坏 保护因子↓ 碳酸氢盐分泌减少 前列腺素减少 目前认为是攻击性因子与保护因子失衡所致。 胃酸分泌增加 攻击因子↑ 胃酶活性增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粘液、粘膜屏障遭受破坏 保护因子↓ 碳酸氢盐分泌减少 前列腺素减少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 保护因子 攻击因子 粘膜屏障 碳酸氢盐 前列腺素局部血液循环 胃酸过多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 饮食(辛辣、咖啡、香烟、酒精) 药物(阿司匹林、可的松)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1984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并因此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价说:“HP的发现,使胃溃疡从原先人们眼中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制剂就可治愈的疾病”。
二、抗溃疡药的作用环节 胃酸 攻击因子 胃酶 幽门螺杆菌 粘膜、粘液屏障 保护因子 前列腺素 中和胃酸 抑制胃酸分泌 降低胃酶活性 攻击因子 胃酶 幽门螺杆菌 粘膜、粘液屏障 保护因子 前列腺素 抗幽门螺杆菌药 粘膜保护药 (溃疡隔离) 前列腺素衍生物
三、常用抗溃疡药 ㈠ 抗酸药: Al(OH)3+HCl=AlCl3↓+H2O 作用:减轻胃酸对粘膜的刺激及腐蚀。 ㈠ 抗酸药: Al(OH)3+HCl=AlCl3↓+H2O 作用:减轻胃酸对粘膜的刺激及腐蚀。 降低胃酶活性,减轻自身消化作 用。 形成胶体沉淀,保护溃疡面。 意义: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理想的抗酸药 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持久。 不吸收、不产气。 对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 不影响排便。 目前的药物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常用抗酸药比较 作用 氢氧化镁 三硅酸镁 氧化镁 氢氧化铝 碳酸钙 碳酸氢钠 抗酸强度 强 弱 强 中 较强 强 起效时间 快 慢 慢 慢 较快 快 维持时间 较长 较长 较长 较长 较长 短 粘膜保护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吸收 不 不 不 不 不 要 产气 不 不 不 不 要 要 排便 轻泻 轻泻 轻泻 便秘 便秘 无
抗酸药的复方制剂 由于单一药物很难达到理想抗酸药的要求,故常用复方制剂。 胃舒平:氢氧化铝 、三硅酸镁、颠茄。 盖胃平:海藻酸、氢氧化铝、三硅酸 镁。 胃舒宁:木香、氢氧化铝 、三硅酸镁、 碳酸钙等。
㈡抑制胃酸分泌药 胃酸分泌及调节: H+ H+泵 H+泵抑制药 M受体阻断药 H+ K+ 壁细胞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H2受体阻断药 胃腔内 Ach M1受体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H+ H+ H+泵 胃泌素 G受体 K+ H+泵抑制药 组织胺 H2受体 H2受体阻断药
1.M受体阻断药 经典药物是阿托品,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挛。但在治疗剂量下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则不良反应较多,较少单独应用。 哌仑西平(pirenzepine)与引起胃酸分泌的M1受体亲和力较高,而与唾液腺、平滑肌、心房的M受体亲和力低。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中等,但不良反应较轻。
2.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proglumide)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但临床疗效比H2受体阻断剂差,已少用于治疗溃疡病。
3.H2受体阻断药 药物: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 (-tidine) 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 特点: 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 对十二指肠溃疡效果好。 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不良反应:皮疹、肝损害等。
常用H2受体阻断药比较 药物 西米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抗酸强度 1 10 50 每日次数 q.i.d q.d. b.i.d. 药物 西米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抗酸强度 1 10 50 每日次数 q.i.d q.d. b.i.d. 复发率 80% 50% 30% 不良反应 较多 较少 较少
4.H+泵(质子泵)抑制药 药物: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prazole) 雷贝拉唑 特点: 药物: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prazole) 雷贝拉唑 特点: 为目前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可达胃内无酸状态,有利于溃疡面彻底愈合。 作用强、快、持久,每日只需用药一次。 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较轻。
㈢降低胃酶活性药 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通过减少胃内酸度,可降低胃酶活性。 铋剂通过沉淀蛋白质,也可使胃酶活性丧失。
㈣粘膜保护药
1.铋剂: 酸铋等。 作用: 生成铋-蛋白凝胶,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酶等对胃粘膜的侵袭及自身消化。(溃疡隔离) 药物: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次碳酸铋、次硝 酸铋等。 作用: 生成铋-蛋白凝胶,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酶等对胃粘膜的侵袭及自身消化。(溃疡隔离) Bi++沉淀蛋白质,降低胃酶活性。 Bi++ 作为重金属离子可杀灭幽门螺杆菌。 复发率较低。 不良反应:较轻。但长期应用血铋过高可引起中毒(老年痴呆症),故疗程4~6周。
2.前列腺素衍生物 药物:米索前列醇、恩前列醇、罗沙前列醇等。 作用: 促进胃粘液分泌,增强粘液屏障。 抑制胃酸分泌。 增加粘膜血液循环,促进粘膜修复。 不良反应:腹泻。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孕妇禁用。
㈤抗幽门螺杆菌药 幽门螺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在胃上皮表面生长,能产生多种酶及细胞毒素,损伤粘液层、上皮细胞、胃血流功能。它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根治此菌可明显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
抗幽门螺杆菌药 抗菌药: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等。 铋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 以上药物均能杀灭幽门螺杆菌,以促进溃疡愈合,并降低复发率。但单用疗效较差,常配伍应用。
㈥胃肠解痉药 本类药物主要是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丙胺太林等,通过阻断M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及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疼痛。用于溃疡病的辅助治疗。
四、抗溃疡药的合理应用 溃疡是一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病人的精神因素(紧张、焦虑情绪)、饮食习惯(辛辣食物、过度饮酒、饮食无规律)以及工作压力等,因此对溃疡的治疗应先控制上述因素,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用药目的: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 促进愈合,防止复发。 联合用药: 抑制胃酸药+ 粘膜保护药 + 抗菌药 抑制胃酸药+ 粘膜保护药 + 抗菌药 H2受体阻断药 铋剂 抗G—菌药(庆大霉素) H+泵抑制药 前列腺素衍生物 抗厌氧菌药(甲硝唑)
溃疡类型: 胃溃疡:屏障削弱为主 ——粘膜保护药 十二指肠溃疡:攻击增强为主 ——抑制胃酸药 服药时间:晚餐前或临睡前服用。
综合治疗措施:饮食调节、生活规律、戒烟、限酒等。 疗程: 短程:用药至症状消失。(轻症、偶发) 中程: 4~6周,症状消失,溃疡面彻底愈 合。(大多数患者) 长程:长期小剂量维持。(已发生出血或穿 孔者。) 综合治疗措施:饮食调节、生活规律、戒烟、限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