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胃腸肝膽科 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許舒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肥胖與癌症肥胖與癌症. 何謂肥胖 ? 如何算肥胖 ? 身體質量指數( BMI ) : 體重 ( 公斤 )/ 身高 ( 公尺 ) 2 BMI 正常 BMI >24-27 體重過重 BMI 輕度肥胖 BMI 中度肥胖 BMI > 35 重度 肥胖.
Advertisement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麻豆區衛生所 關心您 叁、腎臟病防治. 麻豆區衛生所 關心您 ☆什麼是腎臟病 ? ★ 腎臟病 - 腎臟的功能出現問題 腎臟病的症狀並不容易發現, 因為 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 ★腎臟在受損之後 出現血尿、蛋白尿、多尿、少尿等症狀, 隨著腎臟組織受損程度進而影響腎臟功能。 此外高血壓、水腫、腰背痛、疲倦、頭痛、視力.
附件一. 附件二 嚼食檳榔習慣之分佈 Taiwan India Sri-LankaPapua New Guinea South Africa Indonesia Hu-Nan (Modified from Norton, 1997) 附件三.
腸內小世界 健康大關鍵. 93 年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 1. 惡性腫瘤 2. 心臟疾病 3. 腦血管疾病 4. 糖尿病 5. 事故傷害 6. 肺炎 7.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8. 腎炎, 腎徵候群, 腎性病變 9. 自殺 10. 高血壓性疾病.
消化性潰瘍治療與飲食 內容大綱 前言 本文 1. 消化性潰瘍的定義 2. 消化性潰瘍的區分 3. 那些人容易罹患消化性潰瘍 4. 消化性潰瘍會有那些症狀 5. 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關係 6.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式 7. 消化性潰瘍飲食與衛教 結論.
看診小撇部 門診科別 & 健康檢查. 一、門診科別 ( 一 ) 眼科  視力減退  紅腫  痠痛奇癢流淚不止  斜視  角膜炎  眼睛不舒服.
講題 大 綱 認識代謝症候群 認識高血脂症 認識糖尿病 升糖效應與升糖指數 五色蔬果健康飲食 慢性疾病與健康.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常見疼痛保健 頭痛 下背痛 口腔疼痛. 常見疼痛 — 頭痛篇 原因: 疾病:血壓,腦部,眼睛 3C 食物:起司 (cheese), 巧克力 (chocolate), 柑桔類食 物 (citrous fruit) 。因含酪胺酸,會造成血管經孿。 醃製品: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引起偏頭痛。 代糖阿斯巴甜:可能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增加肌.
即 時 看 板 生活小叮嚀~ 國際重要疫情資訊 more 國際旅遊資訊 more 日期:2011/8/5 國際沙門氏菌感染症概況
胃腸生理須知 胃腸潰瘍的殺手:幽門螺旋桿菌 胃腸潰瘍之治療: 藥物三合一治療與保健食品IGY
台灣歷年女性生殖系統癌症 發生率的變化.
民國93暨94年癌症登記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報告人:趙坤郁副局長.
護理人員的小叮嚀 火燒心,怎麼辦? 若有出現以下症狀:覺得口內有苦鹹味、咳嗽、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嘔吐、用餐後、彎身或躺下時,會有症狀出現泛酸、燒心加劇的感覺…等請立即就醫。 依症狀發生的原因,改變習性生活型態有助於症狀的減少。 建議停止抽菸、喝酒,減少刺激。 制定.
認識 菸、酒、檳榔 對身體的危害 一同保護你的身體健康 製作者:楊婉瑄.
主講人 / 三軍總醫院 婦產部 婦科腫瘤研究室 賴鴻政醫師
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之篩選及處理流程 體位評估 BMI ≧ 該年齡、性別過重BMI值者 否 隔年再評估 是 是否符合以下 任一條件:
班級:幼保二甲 學號:499I0004 姓名:鄭惠慈 指導老師:陳韻如
健康體位小常識.
慢性病預防與日常保健 脂肪肝-Fatty Liver
瑞亞衛立補 HEPAGIS.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活動圓滿結束,回收滿意度問卷並發送精美紀念品~
B 型肝炎專題報告 生機一 侯詠德 B
病 毒 性 肝 炎.
胃癌的出現.
Rapid test iFOB及Transferrin的快速檢驗試劑於上、下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
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之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治療前後,Cu/Zn-Superoxide dismutase(SOD) 及Prostaglandin E2(PGE2) 含量與胃炎嚴重度之關係 本實驗是研究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之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治療前後,Cu/Zn-Superoxide dismutase(SOD)
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及復發相關因子的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造成十二指腸潰瘍發生以及復發之相關因子來設計實驗
100年上半年度三高團體健康講座 三高剋星課程 歡迎參加 一律免費 來電預約專線 轉3276 小港醫院關心您 日期 時間 講題
泌尿科案例分享 治療前列腺癌一定要開大刀嗎? 微創手術的新進展: 前列腺冷凍手術 林明鋒 醫師 祝 健康快樂
民國92年癌症登記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報告人:趙坤郁副局長.
指導老師:蕭銘謙 班級:四高二A 學號: 4980G031 姓名:潘怡潔
對大腸直腸癌的認識 從 專 業 醫 療 到 無 限 關 懷 ! 前言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 (1) 腹部不舒服或疼痛。
大腸癌篩檢.
從「頂新」事件談健康飲食 2014/10/13.
性傳染病問答比賽.
民國95年癌症登記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報告人:趙坤郁副局長.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遠離三高健康講座暨篩檢活動 歡迎來參加~~ 遠離三高健康講座暨篩檢活動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長水痘~好癢好癢喔! 原著:Itchy,Itchy Chicken Pox 作者:Grace Maccarone.
健 康 教 育 分 組 報 告 第五組 疾病與健康 組員   陳毅修 楊惠婷 張智堯.
單元內容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 高血壓對健康的危害 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中老年人疾病的防治 衛生署新竹醫院老人內科主任吳泉昌.
急性膽囊炎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外科主治醫師 黃懷毅.
大腸直腸癌 江國彬 醫師 香山衛生所.
常見的傳染病.
關於ORADUR®-Methylphenidate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認識糖尿病,生活更甜蜜 麻豆區衛生所 關心您.
我是捍衛身體的小超人, 向“垃圾食物”說“NO”
腸胃炎,怎麼吃呢 ? 主講人 : 楊翊吟 指導營養師 : 陳盈君營養師. 腸胃炎症狀 止瀉藥 ?
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永康榮民醫院內科主任 柴國樑.
100年度新店區 國小2-6年級學童家屬執行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
Diabete.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Health and Eating Behavior of the People in Hong Kong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慢性病預防與日常保健 脂肪肝-Fatty Liver
Stomachache 肚子疼 dùzi téng
健康生活 林思敏 五禮.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吃飯 ~吃飯皇帝大~ 製作者: 廖國均 郭宏洋.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細胞.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胃腸肝膽科 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許舒淳 10.12.2010 脂肪肝及常見消化道疾病之介紹及保養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胃腸肝膽科 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許舒淳 10.12.2010

吃飽沒?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 飽暖思淫欲 能吃就是福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消化道疾病 急性 : 胃炎、腸胃炎、霍亂、痢疾、A型肝炎、E型肝炎、寄生蟲感染(生食)… 慢性:脂肪肝、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食道逆流、胃癌、大腸直腸癌… 高血壓、心肌梗塞: 高鹽、多油、少運動 糖尿病:多甜食、少運動 肺癌、慢性肺部疾病:抽煙

今天主題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胃食道逆流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大腸直腸癌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一、什麼是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可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在西方國家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經成為慢性肝炎主要原因之一,台灣由於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脂肪肝是指肝細胞中脂肪含量高於5%。

二、導致脂肪肝的原因 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控制不良、長期飲酒、急慢性肝炎、及藥物(亂服成藥、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傷害肝細胞的藥物)所導致等六大因素,前三者皆與肥胖有關。

三、症狀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都沒有什麼症狀,有些人會覺得右上腹部有點不舒服或疼痛,伴隨肝功能指數(GOT, GPT)升高.會覺得有一點疲倦、食慾不振。

四、診斷方法 腹部超音波檢查,其準確度高達97%。

五、治療方法 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並不需特別做積極治療,只要針對致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亂服不必要的成藥,即可恢復。因體質關係導致的血中三酸甘油酯偏高,則需服用醫師開的降血脂藥物。 重度脂肪肝如果不治療的話﹐脂肪肝的病人有1~3%會肝硬化。所以脂肪肝患者皆應積極治療,並定期檢查肝功能、-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醫師處方的保肝藥(Silymarin)對肝功能指數(GOT, GPT)及肝臟發炎亦有一定的療效。

六、脂肪肝的預防 1.養成正常生活起居,多吃清淡、少吃油膩食物(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物)。 2.戒酒,以免加重肝臟的傷害。 3.多運動(一週至少三天,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 4.不亂服成藥。

胃食道逆流 症狀 赤酸、火燒心 常見典型的臨床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胸痛、胃酸反流、胸口灼熱、火燒心。另外,一些少見不典型的臨床症狀,包括:慢性咽喉炎、咳嗽、氣喘、聲音嘶啞、慢性氣管炎等。

食道疾病之診斷

正常之食道 胃食道逆流,食道炎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要加上日常生活形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體重的減輕 避免煙、酒、茶、咖啡及過甜、過酸、過油 的食物 三餐不要過飽 睡前兩小時不要吃食物及喝太多的水

若上述作法不能改善可使用臨床的藥物(制酸劑、加速腸胃蠕動藥物)。少數的病患即使用藥物症狀依然無法改善者,可能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胃十二指腸潰瘍 早期致病歸因: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辛辣食物刺激、消炎止痛藥 最近二十年的發現:幽門螺旋桿菌

症狀 上腹疼痛 噁心、嘔吐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解黑便 貧血 吐血 胃穿孔、腹膜炎

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跟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黏膜淋巴瘤有相關,甚至會造成胃癌。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胃癌致癌因子。 但一般而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大部份終其一生呈現無症狀的慢性胃炎,約有10%到15%的人會得到消化性潰瘍,有小於1%的人會得到胃癌。 相對的,約100%的慢性胃炎,大於90%的十二指腸潰瘍,90%的胃癌,75%的胃潰瘍病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發現過程 1875年,第一次在人體胃中發現螺旋菌 1979年,Robin Warren觀察到螺旋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關係 1981年,Barry Marshall與Robin Warren證明這種細菌存在於大多數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和約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1982年4月,Marshall以人體的胃黏液來培植,在過去的體外培養,都只放置48小時,無細菌生長即把培養皿丟棄,此次培養,因經過復活節而多培養了幾天,因此意外的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得出結論,認為胃潰瘍、胃炎等病是因為該種細菌在胃部繁殖造成的。

1984年,《Lancet》刊載了這項報告,但仍有許多醫生不相信這個發現,因為當時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夠長時間在胃部強酸的環境下生存。Marshall和Morris喝下含有十億個幽門螺旋桿菌培養液後,隨即發生急性胃炎。後來以抗生素治癒,醫學界才開始改變對胃病的看法。最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傳染途徑 最可能的方式是經由口腔吃下帶菌的食物而感染,然後再經由口水傳染給他人。有人發現牙斑上也有此菌,可能也會經由口腔和口腔的接觸來傳染。家庭中有人感染此菌時,大部分的家庭成員也會受感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組織團體,感染率也較高。 由於傳染容易,所以臺灣地區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約為五十%。

診斷及治療 由於感染此菌後不一定有症狀,因此目前認為需要治療的對象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又同時合併有潰瘍的人。

診斷 I 侵入性 以內視鏡擷取胃黏膜組織 胃前庭部近幽門處、體部之胃小彎及大彎處 細菌培養 尿素酶試驗 病理組織檢查

診斷 II 非侵入性 酵素免疫分析法 血清抗體 IgG 尿液抗體 糞便抗原等檢體 尿素呼氣法(UBT) C-13 C-14

治療 目前大致是以一至兩種潰瘍治療藥(強力制酸劑),再加上兩種抗生素,即所謂「三合一」療法,即可達到七十五至九十%的殺菌效果。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飲食注意事項 1. 粗纖維含量多的食物,要細嚼慢嚥,才不會傷害胃壁。(莖梗、老菜葉) 2. 老年人咀嚼能力差、或胃潰瘍發作時,以柔軟易消化的蔬果為主。 就是嫩葉菜類、柔軟新鮮瓜果..等,肉類以嫩瘦肉為主。 3. 牛奶遇到胃酸會凝固,造成消化的負擔。平時若不會造成不舒服,一日1~2杯。 過去認為牛奶它可以中和胃酸,現在發現效果有限,反而會刺激胃部分泌更多 的胃酸。若飲用後,會有不適感覺,停止食用。或從少量漸增,至恢復正常。 4. 酸度較高的食物,避免空腹時食用(如鳳梨、柳丁、桔子)可留待飯後吃。 5. 會脹氣的食物(如蕃薯、芋頭、黃豆等),依個人體質自行判斷是否可食。 6. 年糕、粽子、糯米類製品..太硬的食物必須避免。甜點、糕餅 、冰品、汽水、油炸食物,常會導致胃部的不適,必需留意。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飲食注意事項 禁忌食物 1.酒、咖啡、濃茶、辛辣調味品 -絕對禁止物。 它們都能刺激胃黏膜,並增加胃酸的分泌。空腹及大量食用的傷害更大。 2.吸煙會傷害肺臟及心血管,也會增加胃酸的分泌,促成加重潰瘍。  生活調適 1.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細嚼慢嚥、放鬆心情 2.飯後休息後再開始工作、減少壓力,應有充分的休息。

大腸直腸癌 200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初次診斷為結腸及直腸惡性腫瘤者共計10,248,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3.98%,男性、女性發生率的排名均為第1位。而2007年衛生署的死亡統計中顯示當年因結腸及直腸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為4,470,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1.1%;死亡率的排名於男、女性皆為第3位。 2007年發生率亦高居第一位

大腸的功能 食物在經過食道、胃、及小腸之後,所有的養份幾乎都已被身體吸收,只剩下水份、電解質、及沒有用的物質(如纖維質、細菌等),這些剩餘的東西會經由一個肌肉的單向門(迴盲瓣)進入大腸。之後,食物的殘渣藉由肌肉收縮的方式通過結腸,結腸會把其中大部份的水份再吸收回身體,最後剩下的就是要排出的糞便。 糞便會隨著腸道的蠕動向下段的結腸推進到直腸,因而引起直腸壁伸展,並經由神經反射發出要排便的訊號,並適時的放鬆肛門的括約肌,以完成解便。如果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越久,其中的水份便越被吸乾,糞便就會變硬且難以解出。當糞便停留越久,糞便中引發疾病的物質便更容易造成腸道的傷害。

22.1

16.9

結直腸癌發生年齡約40歲就開始攀升,最高峰約在60~65歲。而且男女罹患率約 1:1,這個疾病是不分性別皆須注意的。 早期的結直腸癌治癒率非常高。第一期結直腸癌經手術完全切除者,治癒率可高達90%以上。但相較於美國,台灣的病患在零期或一期發現的病患只佔18.8%(美國佔 28%)。

症狀 大便帶血或黏液 ,肛門出血(可能呈現黑色或紅色) 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或兩者皆有) 頻繁腹脹、脹痛及脹氣 大便總是有排不乾淨的感覺或是有便意卻排不出來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貧血症狀,如頭暈、走路會喘 腹部腫塊

危險因子 年齡在50歲以上 曾經罹患大腸癌、有家族性瘜肉症病史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Crohn’s disease)的患者 有大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瘜肉症 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尤其脂肪來源多屬動物性脂肪者) 缺乏運動 體重過重 飲酒過量 抽菸

診斷 病史、症狀與病徵。 潛血檢查 肛門指診(Digital Exam) 大腸X光檢查(Barium Enema) 內視鏡檢查(Endoscopic Exam)  --乙狀腸鏡及大腸鏡 高階影像診斷(電腦斷層) 腫瘤記號(CEA) 組織切片(Biopsy)及細胞鑑定(Cytology)

治療 主要以外科手術或內視鏡切除為主  化學藥物療法 放射線療 生物製劑療法

預防 飲食 特別要強調低脂、高纖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類,及糙米、燕麥、薏米等全穀類,並少吃肥肉、油炸、燒烤

預防 排便 要多喝水、多運動,以避免便秘,並且養成固定 按時排便習慣 其他 減少抽菸、喝酒 諮詢醫師、定期篩檢

預防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因此,國民健康局自93年起,開始推動50-69歲大腸癌篩檢服務,93年至97年,已篩檢約120萬9千人,發現1,298個大腸癌個案,且約三成以上屬於零期或第一期的個案。

預防 糞便潛血檢查(FOB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

早期診斷(局部癌症) 晚期診斷(遠處轉移) 預防的重要性 定期篩檢 早期診斷(局部癌症) 晚期診斷(遠處轉移) 5年存活率90% 5年存活率10%

平安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