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强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Advertisements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2013 年 11 月 10 日 (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 的定义 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是 指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 包括阴交、 肛交、口交、接吻、触摸等)而传染的一组 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 “ 花柳病 ” 。性病 不仅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关于艾滋病 —— 从生物学角度看 AIDS.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HIV 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 HIV 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由于没有疫苗,差不多所有的 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公共课教学部教师 全红霞 性与爱是人类精神的一道 最强烈的光辉, 穿越灵与肉 \ 穿越 神圣与世俗, 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______ 佚名.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制作:杨勇勤 问题探讨 : 1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做出反应 吗? 2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 稳态吗?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 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 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 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 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
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 3 、烧伤病人治疗时,一般应尽量用自己的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1 、当流感流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 2 、你知道艾滋病吗?患者可能因小小的感冒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株洲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应急预案(试行)》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庞力娟 2009 年 7 月.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分三科 肿瘤病毒亚科 : 一些动物白血病病 毒、人类嗜 T 细胞病毒等 慢病毒亚科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属之 泡沫病毒亚科 概念:指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 种类 :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 )免疫缺陷病 2 )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3 )自身免疫病等.
女性生殖器官 輸卵管 子 宮子 宮 卵巢 子宮頸. 男性生殖器官 陰莖 包皮 陰囊 輸精管 尿道 睪丸.
第十二章性传播疾病 概念:指通过性行为传染而在社会 上有较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疾病 种类很多,病原体可以是病毒、衣原 体、支原体、真菌、原虫、昆虫等 性 病.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第 2 章 性愛安全護照 第二單元 青春性愛合奏曲. 性是美好的,有時候卻帶來煩惱 …. 性傳染病就是經由性行為所感染的疾病, 症狀大多發生在性器官。 什麼叫做性傳染病? 已存在數十個世紀 簡稱為性病 (或花柳病) 包含非淋病性尿道炎、 淋病、梅毒、菜花、 愛滋病等.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阴道炎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1 、熟知常见阴道炎的种类。 2 、能准确对阴道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3 、能及时正确采取护理措施。 4 、能正确进行阴道炎专科护理操作。 5 、能对阴道炎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性傳染病與我有關嗎? 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教育訓練組 性傳染病與我有關嗎 製作單位: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教育訓練組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青少年与艾滋病 学生:陈晓珊、霍萃婷 谭滨滨、徐文罡.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艾滋病及其皮肤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孙建方.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认识AIDS 远离AIDS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8月28日.
書名:認識毒物的七堂課 作者:田中真知 譯者:陳柏傑 出版社:晨星出版 讀書心得報告 五年一班楊穎丞.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
單元名稱: 致命交叉點.
時間:8:40-9:20 地點:文心國民小學 演講者:四民衛生所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艾滋病 (AIDS).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教授 徐爱娣
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 及高危行为干预.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同志議題與愛滋.
预防艾滋病 关注生命健康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莉 医学课件.
第十一章 海洋天然药物 主讲:吴方评.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愛滋病防治暨反毒宣導 梧棲區 衛生所.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宣導報告 製作人:劉育瑄.
艾滋病与教育.
愛滋病 病徵重温  (10分鐘).
生活事件教案 愛滋風雲.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艾 滋 病.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峰 2014年4月15日.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携手同行 共抗艾滋 --北碚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 北碚区柳荫中学 2017/9/9.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塊(卵)石混凝土施工規範 工程事務組 三科 100 年2 月14 日.
預防愛滋病 六忠 何慧妤 專題研究報告.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强欣

性传播疾病 淋病 尖锐湿疣 梅毒 艾滋病

第一节 淋 病 gonorrhea

淋病(gonorrhea) 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 最常见的性病 主要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生于15-30岁,以20-24岁最常见。 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别的亲和力。

发 病 机 制 ①淋球菌首先侵入前尿道或宫颈粘膜,借助菌毛与上皮粘连。 ②淋球菌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饮→进入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损伤裂解→粘膜下层→淋球菌内毒素及细菌表面的脂多糖与补体结合形成的毒素作用→中性白细胞聚集和吞噬→急性化脓性炎→局部充血、水肿、粘膜糜烂、脱落→形成脓性分泌物和引起疼痛。

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男性:在受染约2-7天后,尿道及其附属腺体发生急性化脓性卡他性炎,脓性渗出物自尿道口外溢(故此病又称白浊)。约60% 以上的患者病变可上行波及前列腺,附睾和精囊。 女性:病变累及外阴和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输卵管及尿道。少数可经血行播散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如关节炎-皮炎综合征,心内膜炎和脑膜炎)。

诊 断 1、有不洁性行为史,性伴感染史,与淋病患者间接接触史或新生儿母亲有淋病史等。淋病潜伏期为1-10日,平均3-5日。 诊 断 1、有不洁性行为史,性伴感染史,与淋病患者间接接触史或新生儿母亲有淋病史等。淋病潜伏期为1-10日,平均3-5日。 2、有各种类型淋病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①涂片:中性粒细胞内G-双球菌 ②细菌培养:可见G-双球菌

中性粒细胞内 见淋球菌 尿道口滴脓

第二节 尖 锐 湿 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尖 锐 湿 疣 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疣状疾病,多见于20-40岁。居性病中第二位。 病原体: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及11型最常见,人类是其唯一自然宿主。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带菌者。 传播途径:性传播(60%),其它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3W-8M,平均3M。

病 理 改 变 好发部位: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部位 男:冠状沟龟头、包皮、包皮系带尿道口、肛门附近  病 理 改 变 好发部位: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部位 男:冠状沟龟头、包皮、包皮系带尿道口、肛门附近 女:阴唇、阴蒂、宫颈、阴道、会阴、肛周 大体:初为散在小而尖的突起,淡红或暗红,逐渐扩大,表面凹凸不平,疣状、颗粒状,可互融合成鸡冠状或菜花状团块,质软、湿润,顶端可有感染溃烂,触之易出血。

镜下: 1.上皮呈疣状增生或乳头状增生; 2.表皮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常见细胞的非典型增生; 3.棘细胞层增生肥厚,棘层的中上部可见散在或群集的凹空细胞,为特征性病变。 4.真皮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有不等量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5.电镜下凹空细胞可见核内病毒颗粒。

凹空细胞:较正常细胞大,胞浆空泡状,细胞边缘常残存带状胞浆。核增大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可见双核或多核。

结 局 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临床有局部搔痒、烧灼感。1/3可自行消退。有癌变可能。   结 局 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临床有局部搔痒、烧灼感。1/3可自行消退。有癌变可能。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HPV抗原或DNA有助于临床诊断。

第三节 梅 毒 syphilis

概 述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全身以小血管改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源:梅毒患者 传染途径:95%性传染,余为体液传染 感染第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有血清诊断价值和自愈倾向; 隐性梅毒:血清反应+/无病变或消失; 3.复发梅毒: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

基 本 病 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小血管周围炎:单核、淋巴和浆细胞围管性浸润,浆细胞浸润为特征性改变。 见于各期梅毒

闭塞性血管内膜炎

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

2.树胶样肿--梅毒瘤 肉眼:大小不一,灰白、质韧有弹性的病灶,似树胶样; 镜下: 结局:吸收,纤维化,器官变形,但绝少钙化。 中央:凝固性坏死,似干酪样坏死,但坏死组织中血管的弹力纤维存在; 周围:肉芽组织,并见多量淋巴和浆细胞浸润,类上皮和郎罕氏细胞少。 结局:吸收,纤维化,器官变形,但绝少钙化。 见于三期梅毒。任何器官,最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和睾丸。

后天性梅毒 分期: 一期、二期--早期梅毒 有传染性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累及内脏--内脏梅毒

第1期梅毒(硬性下疳)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3W左右,在侵入局部形成下疳(chancre)。 部位:阴茎冠状沟、龟头和阴囊,外阴、阴唇、宫颈等。 病变:常单个,局部形成充血的皮疹或水疱,破裂后形成质硬、边缘耸起的浅溃疡,直径1-2cm,因其质硬,故称之硬性下疳。无痛。1W后局部淋巴结肿大。 镜下:溃疡底部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结 局 及时治疗 →→ 痊愈。 不治疗 →→ 免疫反应 →→ 2-6W下疳多“自愈”,临床为无症状潜伏状态,螺旋体仍继续繁殖,可再度入血,进入2期梅毒。

2. 第二期梅毒--梅毒疹 感染后7-8周左右,潜伏体内病菌大量繁殖入血→→梅毒疹。 病变:全身广泛性皮肤粘膜梅毒疹。表现为口腔粘膜、掌心、足心处的斑疹、丘疹。阴茎、外阴、肛周呈现暗红色突起的平坦斑块――扁平湿疣。 镜下:为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伴淋巴、浆细胞浸润,可找到螺旋体。 全身LN肿大。病变可自行消退呈静止状态,血清反应阳性。治疗可阻止其发展。 传染性最强。

梅毒疹

扁平湿疣

3.第三期梅毒--内脏梅毒 常发生于感染后4-5年以上,可累及任何器官和组织。最常累及心血管(80-85%),其次为CNS(5-10%)。 病变以树胶样肿和瘢痕形成为特征,导致器官变形、功能障碍。

①心血管梅毒:潜伏期15-20年才发生病理损害,40-55岁之间发病。    梅毒性主动脉炎 →→ 主动脉瘤。    病变累及主动脉瓣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中枢神经系统梅毒:    脑膜血管梅毒 →→ 脑血栓、脑栓塞    麻痹性痴呆:脑萎缩 →→ 健忘、精神紊乱、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脊髓痨:脊髓后束变性、萎缩 →→ 闪电样痛,下肢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及消失,进行性共济失调等。 ③其它器官:肝梅毒→→分叶肝;骨梅毒→→骨折;鼻骨梅毒→→马鞍鼻。

三期梅毒--主动脉瘤

梅毒病变发展过程

先天性梅毒 垂直传播:受感染2-5年的孕妇,胎儿受感染率最大。 1. 早发性先天性梅毒:   <2岁胎儿、新生儿:流产、死胎、早产,广泛大疱、大片剥脱性皮炎   婴幼儿:火石肝、白色肺炎、马刀胫、马鞍鼻 2. 晚发性先天性梅毒:   >2岁幼儿,5-7岁出现症状。    间质性角膜炎、楔形齿、神经性耳聋--梅毒三联征。马刀胫、马鞍鼻。

梅毒牙 马刀胫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第四节 艾 滋 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艾滋病--以T细胞免疫缺陷伴机会性感染和(或)继发性肿瘤为特点的性传播疾病。

发 病 情 况 全球2000年5800万感染者,死亡2200万人,比二战死亡人数还多,1981年首次报道:美国(1997)25-40岁,男性第一位死因,女性第三位死因。 我国1985-1989年为传入期(从国外传入);1989年以后为播散(感染急剧上升);现在为流行期(在普通人群存在)。2000年HIV感染2.6万人,发病880人,死亡436人,总人数已达40万人。河南省文楼地区,输血感染30余人死亡,HIV阳性1300余人。 2006年1月,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组织共同公布了新的关于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测数字---中国有感染者65万。

(一)病原和发病机制 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单链RNA病毒。      分HIV-1和HIV-2二型,AIDS在各地主要由HIV-1引起,HIV-2在西非地区流行。HIV-1被分为A-H及O共9个亚型。 目前我国已有HIV-1、HIV-2及其8种亚型存在。

gp120病毒编码的糖蛋白--外膜蛋白 gp41--跨膜蛋白 p17 p24核心蛋白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HIV主要存在宿主的血液,精液,子宫、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 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70%):同性恋、双性恋男性占60%,目前异性性传播 >3/4 ②静脉注射毒品(18%) ③输血或接受血制品(1%) ④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哺乳、粘膜接触等⑤器官移植、职业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Gp120--HIV外膜蛋白120  发 病 机 制 HIV感染CD4+T细胞:       HIV-gp120 + CD4+T细胞膜上CD4R+趋化因子受体CXCR4 →→ HIV-RNA进入细胞内 →→ 反义DNA →→ 双链DNA →→ 与宿主基因整合 →→ 潜伏(前病毒) →→ 被TNF、IL-6激活、复制 →→ 入血 →→ CD4+T细胞破坏。 HIV感染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10-50%被感染HIV-gp120 + MC-CD4R + 共受体CCR5 →→ HIV进入细胞 HIV-Ab+(树突、MC)-Fc受体 →→ HIV进入 →→ 大量复制 →→ 储存、释放。

HIV感染的机制 TNF,IL-6 T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CXCR4 作为共受体 巨噬细胞 CCR5作为共受体

CD4+T细胞消减可导致: 淋巴因子产生减少 CD8+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降低 巨噬细胞溶解肿瘤细胞、杀灭胞内寄生菌、原虫的功能降低 NK细胞功能降低 B细胞不产生抗体 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影响造血细胞分化

(二)病 理 变化 1.淋巴组织的变化     早期: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有较多浆细胞;电镜及ISH显示HIV位于滤泡树突C、巨噬C、及CD4+C。     中期:副皮质区CD4+T细胞进行性减少,代之浆细胞浸润。     晚期:一片荒芜,LC几乎消失殆尽,仅有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残留;伴继发感染。 胸腺、脾脏也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

2.继发性感染: 多发性机会感染是本病特点之一。    2.继发性感染: 多发性机会感染是本病特点之一。 感染范围广泛:以中枢NS(70%)、肺、消化道受累最常见。       肺结核,卡氏肺孢菌肺炎(70-80%);弓形虫、新隐球菌脑炎或脑膜炎;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瘤空泡病毒 →→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AIDS时常见机会感染 病原 常见 部位 常见临 床表现 病变特征 原虫 卡氏囊虫 肺 肺炎 肺泡腔扩张呈囊状,有的融合,囊内充满泡沫状或嗜酸性渗出物。间质性肺炎 刚地弓形虫 CNS 眼 心 CNS肿块 视网膜炎 心肌炎 CNS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坏死性脑炎。其他脏器为坏死,见到病原体

病原 常见部位 常见临床表现 病变特征 霉菌 白色念珠菌 口咽、食道 鹅口疮、食道炎 假膜性炎,化脓,肉芽肿 新型隐球菌 CNS、淋巴结、血、尿、肺、骨髓 脑膜炎、肺炎、播散性感染(霉菌血症) 病灶内见大量隐球菌,反应轻,偶见肉芽肿 荚膜组织胞浆菌 肺、淋巴结、眼 肺炎、视网膜炎、播 肉芽肿伴凝固性坏死 骨髓、脾、血 菌性感染(霉菌血症) 曲菌 肺、脑、血 肺炎、脑肿块、播散性感染(霉菌血症) 凝固性坏死,化脓,好侵犯血管,可有肉芽肿

病原 常见部位 常见临床表现 病变特征 细菌 鸟型结核 分枝杆菌 淋巴结、骨髓、血 淋巴结炎,全血细胞 大片泡沫细胞。抗酸染 脾、肝、肺、胃肠、皮肤 减少症、肺炎、肠炎、播散性感染(分枝杆菌血症) 色细胞内分枝杆菌阳性 病毒 巨细胞包 涵体病毒 (CMV) 播散性、肺、肾上腺、眼、CNS、胃 肺炎、视网膜炎、脑炎、肝炎、肠炎等。 组织坏死,细胞内典型病毒包涵体或核酸存在 肠、淋巴结、男性生殖器 肾上腺功能不全。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3.恶性肿瘤: Kaposi肉瘤(30%) 淋巴瘤

Kaposi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管增殖性疾病。近年自AIDS出现以来发病率明显增高,1/3的AIDS病人有Kaposi肉瘤。Kaposi肉瘤可局限于皮肤和/或粘膜,也可累及内脏。研究表明Kaposi肉瘤来源于内皮细胞,部分可能来自淋巴管内皮。Kaposi肉瘤呈多中心性,身体不同部位肿瘤并不是由一个原发肿瘤播散来的。 组织学上Kaposi肉瘤主要有毛细血管样结构(血管裂隙)和梭形细胞构成。可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着常见。有时可有一定数目的炎症细胞。

(三)临床病理联系 1.潜伏期:数月-10余年。 2. 临床分三大类:   A类:急性感染、无症状感染、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B类:免疫功能低下,AIDS相关综合征、继发细菌病毒感染、淋巴瘤;   C类:免疫缺陷,各种机会感染、继发性肿瘤、神经系统症状。

(三)临床病理联系 3. AIDS病程分三阶段:  ① 早期(急性期):感染3-6周后出现咽痛、发热、肌痛,2-3W后可自行缓解;   ② 中期(慢性期):无明显症状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皮疹等。  ③ 后期(危险期):免疫缺陷,持续发热、乏力、消瘦和腹泻,各种机会感染、继发性肿瘤、神经系统症状。血液:淋巴细胞(CD4+)↓

四、结局:  预后差,抗HIV治疗: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疫苗。齐多夫定、拉米夫定、IDV联合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