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张春玉.  糖尿病  冠心病  高血压  痛风  甲状腺结节  心理健康.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COMPANY NAME 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徐琳琳. 内容提要 认识心血管疾病 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预防.
第一节 高血压的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 一、 定义 与分类 (一)简述 血压 (Blood pressure , BP)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 管壁单位面积产生的侧压力。 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目前绝大多数高血压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代谢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华西医院内分泌科 黄慧. 简史 1988 年 Reaven 将肥胖症、 2 型糖尿病 (或 IGT )、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胰 岛素血症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的现象 , 称为 “ X 综合症 ” 。
对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的 早期预防: 通过晚期预防来治疗还是评 估个人的风险? 第一部分 Professor John S Yudkin Professor of Medicin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Norwegian Postgraduate Course in.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 一 ) 营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营养的基础知识; 2 、知道正常体重的判断标准; 3 、知道饮食、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
2013 届高一学生课题申报表 如何均衡膳食 高一( 1 )班 组长:周艺廷 组员:陈肇晖 马俊豪.
第三节 临床营养概述 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良 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良 肥胖症 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营养与肿瘤 营养与糖尿病.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你知道吗 ?? 70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癌症 慢性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 慢性病.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学分析.
第三节 脂 质 本节点睛 一、脂质的功能 二、脂质的分类与组成 三、脂肪的营养价值 四、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五、脂肪的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肥胖与冠心病 Nathan Wong 翻译:李卫霞 校正:.
脂肪 与 健康 生计081 赵晶晶.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合理选择饮食.
常见慢性疾病的 营养指导与保健 时间:2014年3月20日 地点:图书馆会议室.
我们的组员: 高雨新、张浩然、 陈珩、荆尚玉、 刘子豪、同祎阳、赵雅昆、李紫藤.
高血压患者的食疗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杨海霞.
生命期与营养.
单位: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专业: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张玲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措施 目标 收缩压下降范围 6条 1.减重 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20-24kg/m2
食品营养学之- 膳食营养与健康 管 骁 上海理工大学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 肥胖、糖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华 琦.
第四章 营养与疾病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膳食、营养与肥胖 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 膳食、营养与肿瘤 营养与免疫.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全国推广项目指导组
午餐中的数学问题 东高地二小 燕云红.
小儿肥胖症 obesity.
Professor Dr. Jin BQ Dept. of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NJNU
孕产妇与婴儿膳食指导 之孕妇篇 主讲教师:吴建芬.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复旦大学校医院防保科 张一梅 健康院系行.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主講者:簡言竹 護士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 關心您
痛风的防治 与营养 成都中医药大学 营养师培训中心 金沈锐.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人数 挑食 偏食 爱吃肉不爱吃青菜 不吃早饭 有时间才吃早饭 暴饮暴食 口味偏咸 喜欢吃油炸的食品 以水果代替蔬菜 爱喝饮料.
第4章 第4节青春期营养 教学内容 1.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 2.营养需求 3.青春期饮食注意事项.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七节 维生素 一、概述 (一)共同特点 (二)分类: 1. 脂溶性维生素:VA、VD、VE、 VK。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BMI=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2
營養 營養師 陳姵蓉.
危险因素综合控制,防治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急性冠脉病症的病理机制 Nathan Wong.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第六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一、肥胖的定义、诊断和分类 (一)肥胖定义 肥胖是指机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及内分泌异常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一般成年女性,身体中脂肪组织超过30%,成年男性超过20%~25%,即为肥胖。

(二)肥胖的诊断的方法 (1)人体测量法 身高别体重 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 BMI)是估计体重分类的有效工具,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上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kg/m2)。 腰围和腰臀比 皮褶厚度 (2)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

表1 根据体质指数对超重和肥胖进行的分类 分类 儿童青少年(年龄别BMI百分比范围) 成年人(BMI kg/m2) 患病风险 体重低下 表1 根据体质指数对超重和肥胖进行的分类 分类 儿童青少年(年龄别BMI百分比范围) 成年人(BMI kg/m2) 患病风险 体重低下 低于第5百分位  18.5kg/m2 低 正常 第5百分位至小于第85百分位 18.5~24.9kg/m2 平均 超重 第85百分位至小于第95百分位 25.0~29.9kg/m2 增加 肥胖 I级肥胖 等于或大于第95百分位 30.0~34.9kg/m2 中等 II级肥胖 35.0~39.9kg/m2 严重 III级肥胖 ≥40.0kg/m2 非常严重

(二)肥胖的诊断的方法 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专家组根据体重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建议中国人BMI≥24为超重,BMI≥28 为肥胖。 2002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三、肥胖的分类 1.遗传性肥胖 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肥胖,其家族往往有肥胖史。 2.继发性肥胖 主要是由于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其他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如库欣综合征,下丘脑性肥胖。 3.单纯性肥胖 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二、肥胖发生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生理因素 (三)膳食、生活方式及社会因素

表2 膳食、生活方式与体重增加和肥胖的证据强度 证据强度分级 增加危险性的因素 令人信服的证据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大量摄入微量营养素含量低的能量密集型食品 很可能的证据 能量密集型食品和快餐店的大力促销活动; 大量饮用加糖的软饮料和果汁; 不良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妇女) 可能的证据 大块的食物; 大量摄入家庭以外制作的食物(发达国家); “严格节食/不停反悔”的进食模式 不充足的证据 乙醇

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一)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1.对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对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 (二)肥胖对成人健康的危害 1.肥胖、向心性肥胖以及体重增加均可增加2型糖尿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性,降低肥胖将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2.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一些癌症如乳腺癌(绝经妇女中)、结肠、十二指肠、食道、胃、肝、肾及其他器官癌症和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肥胖仅能部分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 3.肥胖还可引发生活质量下降、教育程度较低、社会歧视、成婚率下降以及对自身形象不认同等问题。

表3 肥胖病发生其他疾病的危害 高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3) 中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2-3) 轻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1-2) 2型糖尿病 表3 肥胖病发生其他疾病的危害 高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3) 中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2-3) 轻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1-2)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癌症(子宫内膜癌,大 肠癌,乳腺癌) 胆囊疾病 高血压 性激素分泌异常 血脂异常 骨关节炎 多发性卵巢囊肿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痛风 腰背痛 呼吸困难 增加麻醉危险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母亲肥胖引起胎儿缺陷

五、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一)优先考虑预防婴幼儿和儿童肥胖症 1.针对婴幼儿 1)提倡纯母乳喂养; 2)喂液体食物时避免使用加糖和淀粉的食品 3)指导母亲接受孩子调节能量吸收的能力,而不是吃完盘子里的全部食物; 4)确保摄入所需的适当微量营养素,以促进最佳的身高增长。

(一)优先考虑预防婴幼儿和儿童肥胖症: 2.针对儿童和青少年 1)提倡活跃的生活方式; 2)限制看电视的时间; 3)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4)限制高能量、微量营养素含量低的食物(如包装快餐)的摄入量; 5)限制加糖软饮料的摄入量 改变环境,加强在学校和社区的体力活动,同时提供选择健康食物的必需信息和技能。

(二)针对预防肥胖与超重的建议 1.预防肥胖的建议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膳食调整和控制总能量摄入是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基本措施。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达到推荐供给量,以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 (2)增加体力活动: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重,特别是从事久坐职业的人,为了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加,多数日子里或每天要进行45-6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二)针对预防肥胖与超重的建议 2.肥胖的治疗 (1)膳食治疗:可分为低能量膳食(≥800kcal/d)和极低能量膳食(800 kcal/d)。通常低能量膳食是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减少约500kcal/d,以达到每周减少0.5~1kg体重。 (2)体力活动:坚持体力活动(剧烈运动超过30 min/d,或中等运动超过1 h/d)有利于维持减重效果。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BMI≥30,或BMI≥27但伴有肥胖综合症的患者。 (4)手术治疗:通过对肥胖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达达限制食物的摄入量或限制进食并降低吸收。手术指征为 BMI≥40,或BMI≥35但伴有肥胖综合症的患者。 (5)行为管理:

一.概述 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第二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述 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发达国家死因排序第一,占1/31/2;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死亡占人口总死亡数40%

危险因素 Ø 高胆固醇血症 > 5.72 mmol/L Ø 高血压  2  3倍 Ø 吸烟  2  3倍 16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脂类  饱和脂肪酸(SFA) Ø <10个碳原子、>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 血液胆固醇含量 Ø 棕榈酸(C16:0)、豆蔻酸(C14:0)、月桂酸(C12:0) 血液胆固醇  Ø 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可增强血小板凝集,促进血栓形成 17

单不饱和脂肪酸(MFA) Ø 油酸(C18:1,n-9) 血LDL胆固醇 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单不饱和脂肪酸(MFA) Ø 油酸(C18:1,n-9) 血LDL胆固醇  Ø 膳食脂肪以橄榄油为主的希腊克特里岛居民,尽管 膳食脂肪约占总能量40%,但冠心病却很少见 Ø 橄榄油、茶油中油酸含量很高(80%) 18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亚油酸(C18:2,n-6) 花生四烯酸(C20:4,n-6) 血胆固醇  LDL HDL 血小板凝集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EPA(C20:5,n-3) DHA(C22:6,n-3)  血胆固醇 LDL HDL -亚麻酸(C18:3,n-3) 血三酰甘油  血小板凝集  19

反式脂肪酸 Ø 反油酸(C18:1,n-9) 血LDL胆固醇 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反式脂肪酸 Ø 反油酸(C18:1,n-9) 血LDL胆固醇   食物胆固醇 Ø有反馈调节机制,但不完善。 20

2.总能量 能量过多  肥胖  HDL-C ,血脂   动脉粥样 硬化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总能量 能量过多  肥胖  HDL-C ,血脂   动脉粥样 硬化 3.碳水化合物  蔗糖、果糖  血三酰甘油   膳食纤维  结合胆酸  血胆固醇  促进排泄 21

4.蛋白质  动物蛋白  血胆固醇  大豆蛋白  血胆固醇 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4.蛋白质  动物蛋白  血胆固醇  大豆蛋白  血胆固醇    5.维生素、矿物质  维生素E、维生素C :抗脂质过氧化 22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 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据估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只要增加5mol/L,脑血管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可增加50%80%。 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发生障碍,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堆积  微量元素铬(Cr) 缺铬可引起脂类代谢的紊乱,补充铬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3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 1.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Ø 膳食脂肪占总能量20%25% 饱和脂肪酸<总能量10%;胆固醇 < 300mg/d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饱和脂肪酸<总能量 7%; 胆固醇 < 200mg/d Ø多用鱼类和禽类,少用肉类和蛋类 以植物油替代动物脂肪 24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 2.控制能量摄入 食物摄入的总量不要太多,避免吃得过饱,防止 能量摄入过多而造成肥胖。 3.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 膳食脂肪   肥胖 碳水化合物   血中三酰甘油  碳水化物占总能量55%65% ;单糖和双糖 <10%; 膳食纤维 > 25g/d 25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 4.动、植物蛋白合理调配 5.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 Ø 大量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 Ø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 Ø 生物类黄酮(槲皮黄酮、异黄酮等) Ø 降血脂、抗血凝成分(香菇、木耳等) 6.限制钠的摄入量 WHO: <6g/d 26

7.少饮酒,多饮茶 Ø 适量饮酒 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 7.少饮酒,多饮茶 Ø 适量饮酒  高密度脂蛋白(HDL-C) 大量饮酒  心律紊乱和心肌损害、肝硬化 能量   体重  Ø 茶多酚  血清胆固醇  三酰甘油  抗氧化 8.建立良好的膳食制度 定时定量进食、少食多餐,避免餐后高血脂 冠心病患者可因饱餐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6%以上) 27

第三节 营养与高血压 一.概述 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常伴有心、脑、肾、视网膜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收缩压 ≥140 mmHg (18.7 kPa) 舒张压 ≥ 90 mmHg (12.0 kPa)

一.概述 人类平均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一般从40岁开始高血压明显增多。  1991年我国曾对 >15岁的95万人进行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 。  中国人平均血压和高血压发病率还呈现北方高于南方的现象。 29

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1.钠 70年代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食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食盐摄入量  高血压发病率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基摩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4g,几乎没有高血压患者。 日本北部居民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26g,高血压发病率高达38%,其中1/2死于脑卒中。

2.钾  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流行病学研究都发现钾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钾的摄入量较高时高血压发病率较低。低钠高钾膳食的降压作用更为明显。  可能与钾能激活钠泵,促进钠的排出,以及减弱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3.钙  不饮牛奶的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饮用牛奶者,而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  美国全国健康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每日钙摄入量低于300mg者与摄入量为1200mg者相比,高血压危险性高23倍。  关于膳食钙对血压的影响,目前还有争议,但多数研究者认为低钙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32

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4.脂肪酸  研究表明,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都有利于降低血压。  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也可使血压下降,如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群,经常食用主要含油酸的橄榄油,他们的高血压发病率就较低。  -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临床干预实验已显示鱼油有降压作用。

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5.氨基酸  膳食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较高时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较低。  牛磺酸是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已发现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作用。

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6.酒精  适量饮酒可能对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有利,但不管饮酒多少,对于高血压却只有不利作用。  据估计,美国约有10%的高血压是由于过量摄入酒精造成的,尤其是中年男子。  研究显示,平均每天饮酒量相当于纯酒精50g左右,即可引起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升高。然而现已证实,即使少量酒精也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35

三.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限制钠盐摄入量、控制体重、限制饮酒 三.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限制钠盐摄入量、控制体重、限制饮酒

三.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1. 限制钠的摄入量  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代谢研究发现,健康成人钠的需要量仅为每日200mg,相当于0.5g食盐。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盐摄入量上限为6g/d。而我国人民食盐的摄入量较高,平均在1015g/d。故应培养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三.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 限制能量摄入量是控制体重的主要膳食措施, 尤其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 2. 限制能量摄入量,控制体重  在4060岁男性中,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1.9倍。  减肥可使高血压发生率减少28%48%。  限制能量摄入量是控制体重的主要膳食措施, 尤其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

三.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3.增加钾、镁、钙和优质蛋白的摄入  中国膳食中除钠盐较多外,钾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低 于西方国家。从尿镁排出量推测,中国膳食中镁的摄 入量也不充足。  膳食中钾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和豆类。 Ø 高钾低钠的食物有黄豆、赤豆、绿豆、毛豆、蚕豆、 豌豆,各种水果以及马铃薯、冬瓜、大白菜、卷心菜、 山药等浅色蔬菜。 Ø 深色蔬菜也含有丰富的钾,但钠含量较高。

4. 限制饮酒量  高血压患者每日饮酒量应限制在相当于25g酒精以下,最好不要饮酒。而茶叶有一定的利尿和降压作用,可适当饮用。 三.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4. 限制饮酒量  高血压患者每日饮酒量应限制在相当于25g酒精以下,最好不要饮酒。而茶叶有一定的利尿和降压作用,可适当饮用。 40

第四节 营养与糖尿病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障碍,表现为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高血糖症,以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可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 11.1mmol/L(200mg/dl)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 11.1mmol/L(200mg/dl) HbA1c ≥ 6.5%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障碍、病毒感染、牛乳喂养、药物及化学物等; 遗传易感性、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过多、肥胖、胎儿及新生儿期营养不良、中老年、吸烟、药物及应激(可能的)。

营养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简单糖与膳食纤维 血糖反应与不同食物的血糖指数(GI) 适量原则 大豆蛋白的作用 高脂膳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

营养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续) 酒精 矿物质:钙、镁、铬、锌、铁 维生素: 抗氧化维生素 维生素B族 体力活动 作用 注意事项

糖尿病综合治疗 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营养治疗的重要性 营养治疗目标 通过平衡膳食摄入与胰岛素(内源性或外源性)或降糖药物的作用,达到并维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纠正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营养治疗建议 能量 碳水化合物 限制总能量,超重者减重 根据DRIs,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 不推荐长期极低能量膳食(每日低于800kcal) 建议供能比50%~60% 推荐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 不必严格控制简单糖 不推荐饮酒

营养治疗建议(续) 蛋白质 脂肪 不建议高蛋白饮食 推荐多选用植物蛋白及乳清蛋白 肾功能良好者建议供能比10%~15% 蛋白尿患者应限制摄入量,低于0.8g/kg体重 脂肪 供能比应低于30%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低于10% 限制胆固醇摄入 推荐单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含量丰富的食物

营养治疗建议(续) 矿物质 维生素 膳食是最好的来源 有心衰者应减少钠摄入 不建议大量补充硒 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患者注意补充 避免过量摄入铁和铜等促氧化元素 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D3 不建议常规大量补充抗氧化维生素 B族维生素

营养治疗建议(续) 植物化学物 甜味剂 膳食结构 植物甾醇酯或甾烷醇酯 左旋肉碱…… 适量糖醇类或非营养型甜味剂 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可用于减重 推荐地中海饮食

特殊状态下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儿童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社区宣教、筛查、发现高危人群、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 预防并发症 减少残疾和死亡 营养干预是各级预防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第五节 营养与痛风

一、痛风的定义、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痛风的定义 2.痛风的诊断 3.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痛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 (一)临床表现 1. 按病因分类 (1)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2)继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2. 按症状分期 3.痛风病的肾脏病变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三、痛风的饮食防治措施 目的: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浓度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一)营养原则 “三低一高”:即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低能量摄入;低脂低盐饮食;增加摄入水量。

(二)营养治疗 1.急性痛风症营养治疗 (1)限制嘌呤 (2)限制能量 (3)适量蛋白质和脂肪 (4)足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5)供给大量水分 (6)禁用刺激性食品

(二)营养治疗 2.慢性痛风症营养治疗 给予平衡饮食; 禁食含嘌呤较多的食品; 限量选用含嘌呤在75mg/100g以内的食品; 坚持减肥,维持理想体重; 限制脂肪摄入; 平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少用食盐和酱油。

第六节 营养与免疫性疾病

一、概 述 (一)营养缺乏与感染 1.营养缺乏导致对感染敏感性增加 2.感染加重营养不足 (二)营养不足与免疫功能 1.营养不足对代谢影响 2.营养不足对免疫功能影响

二、营养素与免疫功能 (一)蛋白质与免疫功能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 1.对淋巴器官的影响 2.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3.对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影响 4.对补体系统及吞噬细胞的影响 5.对溶菌酶及铁结合蛋白的影响

(二)脂肪酸与免疫 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免疫 2.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免疫反应的机制 高浓度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饮食脂肪能影响抗体形成; 饮食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缺乏必需脂肪酸,常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下降; 摄人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饮食脂肪也能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免疫反应的机制 改变淋巴细胞膜流动性; 影响前列腺素和磷脂酰肌醇的合成。

(三)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1、维生素A与免疫 维生素A对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重要辅助作用,能提高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能力。 (1)黏膜表面局部免疫 (2)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 (4)细胞因子 (5)维生素A与肿瘤

(三)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2.维生素E与免疫 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细胞分化,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1)免疫器官发育 (2)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

(三)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3.维生素B6与免疫 维生素B6缺乏对免疫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比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时的影响更为严重。 (1)对淋巴组织的影响 (2)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3)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三)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4.维生素C与免疫 缺乏时免疫功能降低。 (1)提高吞噬细胞活性 (2)参与免疫球蛋白合成 (3)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和免疫因子产生

(四)微量元素与免疫 1.铁 (1)免疫器官 (2)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 2.锌 锌缺乏引起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萎缩,含锌的免疫系统酶类活性受抑制,并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生异常。

(四)微量元素与免疫 3.铜与免疫 铜缺乏可能通过影响免疫活性细胞的铜依赖性酶而介导其免疫抑制作用。 4.硒与免疫 硒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

三、营养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定义 (二)治疗 1.病因治疗 2.免疫增强和免疫替代 3.控制感染

(三)常见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原因 (1)蛋白质丢失 (2)营养不良 (3)病毒感染 (4)恶性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