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老 子 選 李 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三 課 史記的文學特色與成就 史記的地位、價值 寫作方法.
Advertisements

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 童詩的寫作技巧. 一、童詩的寫作型式 1 .童詩要分行(一句一行) 2 .童詩可以分段.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比較與對照法 (配合四下 課業4 媽媽的變化 外貌描寫、對比).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第五冊 第十課 老子選─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老 子.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第十課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老 子.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WWE巨人 Big show.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9) 林榮澤 博士
老子選 (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二)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 (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人生經驗分享 - 做一個有用的人進而當一個社會領導- 魏綸武 ILITEK EE 80, TsingHua Oct., 2012.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歡 迎.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分享者: 鄭雅文老師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蘭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花 時 間.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年度第1學期 生物學與性別平等關係 講義下載網址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7971.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因數與倍數.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 遠離危險關係 ~ 打不是情, 罵不是愛 !. 警 訊 警訊一. 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警訊二. 占有慾 警訊三. 極端情緒 警訊四. 歸罪他人 警訊五. 言語暴力 警訊六. 冷漠 警訊七. 過去和現在的暴行.
彼此同心 (羅馬書12:15-17).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課 老 子 選 李 耳

題解 文體、主旨 《老子》版本 《老子》的思想以道為核心 《老子》內容 《老子》名稱由來 成書年代

本文選自《老子》第二、六十六、八十一等三章,各取其首句作為標題。 第一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以美惡、有無等對比,說明世間事物與概念,往往由一體兩面相對的關係中產生,唯有聖人取法天道,以無為的態度來面對,方能「為而不恃,功成弗居」。 第二則〈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強調謙下不爭的重要。以江海匯百川為喻,指出聖人善於處下,能虛懷若谷,故受眾民推崇,「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三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說明聖人之道乃真實不炫、木訥不辯、簡約不博,且不藏私,能竭力助人,則己將愈有、愈多。 《老子》一書文筆簡練,擅長以具體的事物、生動的譬喻來說明抽象的哲理;其句式多為韻散結合,音調和諧,善用排比、對偶、回文等手法,靈活多變,是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

老子的思想以道為核心 「 道」是萬物的本源。道不但「 先天地生」,而且是「天下母」,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既是「萬物之宗」,也是萬物的始源,是 「萬物之母」。其產生萬物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的特性是自然無為。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以其自身的矛盾運動,不靠外在其他的原因,永恆地運動變化著,以其自然而然的狀態為依據,不對萬物干預,讓萬物順應自然。因此,《老子》常被稱為「自然」哲學,「無為」政治。

道為萬物之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第四十二章)

道家思想 (1)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八十章) (2)無為而治: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五十七章)

道家思想 (3)絕聖棄智: 1.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老子十九章) 2.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老子第三章)

《老子》名稱由來 《老子》又稱《道德經》,這是取上篇第一句「道可道」,下篇第一句「上德不德」 , 「道」、 「德」二字而以為名。「經」本是儒家典籍的專用詞,其他各家的書,最多也只是稱為「子」而已,老子就是一直被稱為子的。到了漢代,崇尚黃、老之術,景帝覺得《老子》義理很深,於是改「子」為「經」,這是《老子》稱「經」的開始。後來,揚雄《蜀王本紀》說:「《老子》為關尹喜著《道德經》。」《道德經》的名稱便正式確立。。

《老子》篇章 《老子》的分章有三種;一是分八十一章,一是分七十二章,另一是分六十八章。 現在通行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都分為八十一章。但馬王堆漢墓中所發現的兩種帛書《老子》都不分章,而這兩種寫本都成於漢初,比現行的任何注本都早。 由此看來,帛書《老子》的不分章,應該是《老子》一書的本來面目。後人為了授讀方便,於上下篇之外,又分為若干章,一直流傳到今天。

《老子》成書年代 《老子》的成書年代:勞思光先生總結各家討論認為: 《道德經》散韻結合,文章自然成韻,雖和問答體有所不同,但這未必能看出其與問答的語錄體有先後之別。 《老子》思想在《莊子‧天下篇》之前已形成,而今本《道德經》,最晚在韓非子以前已成書而流傳於世。

作者 生平簡介 從史官到隱士 《老子》自成一格 韻散結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生卒年不詳,約與孔子同時或更早。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掌管圖書典籍。後見周朝衰敗,遂萌生歸隱之心,著《道德經》五千餘言,出關而去,莫知所終。 老子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歷代通行的老子分上下兩篇,共八十一章,其書言「道德」之意,故名《道德經》。老子的思想以道為核心,認為道是萬物的主宰與根源,主張自然無為、柔弱不爭、致虛守靜、反璞歸真,其思想對後世的政治、哲學與文化影響深遠。

從史官到隱士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孔子問禮於老聃 約與孔子同時或更早:孔子見老子的事,除本傳外,《孔子世家》也有記載: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

關於孔子見老子的事情,是歷來爭論激烈而沒有結果的問題 除《史記》外, 《禮記‧曾子問》, 《莊子》的〈天地〉、 〈天道〉、〈天運〉、 〈田子方〉、〈知北遊〉諸篇,《呂氏春秋》 當染都有記載,但內容也互有出入。 關於孔子見老子的事情,是歷來爭論激烈而沒有結果的問題 孔子

《老子》自成一格 一般文學史著作都將《道德經》歸類為古代散文,或稱之為「哲學散文」。但是細究起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它實是獨具一格,難以歸類。 諸子之書,多非本人自著,乃弟子後學所積錄纂輯其師說的記言體,或間記行事。獨有《老子》純言哲理,沒有問答,沒有老子生活記事,但雖是哲學專著,卻又不類論述體。可以說,《老子》具有先秦諸子散文都不具備的文體特徵。加上《老子》的文句可以押韻,故稱其散文固可,稱其為韻文或哲理詩似亦可。

《老子》自成一格 事實上《老子》很多章都是散文與韻文的組合,故其體裁是散文、韻文、詩的三合一。這是《老子》自造的體裁,在先秦散文中可謂獨樹一格。

韻散結合 《老子》創造了一種韻散結合的文體,類似近代所說的散文詩。句子大體整齊,錯落有致,自然成韻,不拘一格,給人一種語重心長而又自由隨興的感覺。 關於《老子》用韻問題,學者曾指出, 《老子》用韻既有與詩經相同之處,又有和楚辭近似的地方,可見它是綜合南北文化的產物。另外,《老子》的韻語是不能入樂的,其多數文字還是不押韻的散體。

課文 第一則 第二則 第三則

(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第二章)

「天下皆知」二句:天下都知道什麼是美,那麼醜的概念就產生了。斯,則。惡,音ㄜˋ,指醜。已,通「矣」。 有無相生:有和無是相依而生的。 難易相成:難與易是相對而成的。 長短相形:長與短是相較而顯現的。 高下相傾:指尊高與卑下是相對而存在的。 音聲相和:發音和回聲是相互應和的。 前後相隨:前和後是相互跟隨而來的。

聖人:指道家能體現自然之道的理想人物。 無為:順其自然而不妄為。 不言:指不需言教、不發號施令。 萬物作焉而不辭:指讓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干涉。辭,有發號施令之意。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生養萬物而不占為己有,化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指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名聲功績不會磨滅。

【語譯】 天下都知道什麼是美,那麼醜的概念就產生了;天下都知道什麼是善,那麼不善的概念就產生了。所以有和無是相依而生的,難與易是相對而成的,長與短是相較而顯現的,尊高與卑下是相對而存在的,發音和回聲是相互應和的,前和後是相互跟隨而來的。因此能體現自然之道的聖人,用順其自然而不妄為的態度來處理世事,對人民不需言教、不必發號施令。讓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以干涉。生養萬物而不占為己有,化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功業成就而不居功,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名聲功績不會磨滅。

(二)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二句:所有河流都流往江海,因為它善於處在卑下的地位。百谷,猶言百川。說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此處「王」有歸往之意。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想要位居萬民之上,必須言語謙虛,甘居卑下。 處上而民不重:位居萬民之上,而人民不感到負擔。重,累、負擔。 處前而民不害:身居萬民之前,而人民不覺得受到妨害。 天下樂推而不厭:天下人民樂於推崇而不厭棄。

【語譯】 江海所以能成為許多河流歸往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卑下的地位,所以能讓眾多河川匯聚。因此能體現自然之道的聖人,想要位居萬民之上,必須言語謙虛,甘居卑下;想要作為人民的表率,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後面。因此聖人位居萬民之上,而人民不感到負擔;身居萬民之前,而人民不覺得受到妨害,所以天下人民樂於推崇而不厭棄。因為聖人不和人爭,因此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真實的話不華麗。信,真實。 善者不辯:善於言談的人不巧辯。 知者不博:指通曉大道的人不刻意追求廣博的知識。 聖人不積:指聖人不藏私、不為己積聚。 既以為人己愈有:儘量幫助別人,自己擁有得更多。既,竭盡。為,音 ㄨㄟˋ,幫助。 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的法則是有利於萬物而不使其受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指聖人的法則是有所奉獻而不與人爭。為,音ㄨㄟˊ,作為,有施予之意。

【語譯】 真實的話不華麗,華麗的話不真實。善於言談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於言談。通曉大道的人不刻意追求廣博的知識,追求廣博的知識的人不通曉大道。聖人不藏私也不為己積聚,儘量幫助別人,自己擁有得更多;儘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上天的法則,是有利於萬物而不使其受害。聖人的法則,是有所奉獻而不與人爭。

深度鑑賞 寫作技巧 內容賞析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本章的論述有三層:起四句為第一層,是由兩對排句構成的。莊重提出「美惡」、「善不善」兩對矛盾,展示大用中的主要矛盾。 老子全書中,「美」字出現九次, 「惡」字出現七次,「善」與「不善」共出現五十二次。然後在最後一章再提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將「美」與「不美」、「善」與「不善」,作了總結性的論述,而歸根於「聖人之道」與「天之道」。於此可以見出「道」的體與用關係。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故有無相生」以下六句為第二層,用六個單排句展示在日常物象中的普遍矛盾。這裡的「有」與「無」,應引起重視:「有」在「無」之前,表示它不是本體論中「有生於無」的「有」,而是「天下之物生於有」的「有」 。在六個矛盾對立之中,六「相」 字後,分別綴以「生」、 「成」、「形」、 「傾」、「和」、「隨」等動詞,把矛盾雙方的演變、變易、互變的形態,生動的呈現出來,這些語句已是接近詩歌的地步了。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末八句為第三層,復歸到本體,總束全章。以 「 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二句,概括聖人所處之事與所行之教。 本章用「故」及兩「是以」構成章法的完整性,並層遞以進,逐步鎖緊,加強闡釋至美無美,至善無善的道理。呼應了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的旨意。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 此章分三層:首三句為第一層,說的是江海為百川所匯歸的原因。原文的「百谷王」 也有百川之主的意思,《荀子‧正論》: 「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 要成為百川之主必須「善下」,也就是能「處眾人之所惡」。 善下,不僅是江海為百谷王的原因,而且是本章的理論核心。江海善下,故為百川之王;聖人善下,故為萬民之王。善下二字,結上起下,通貫全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民」以下七句為第二層,說的是聖人以謙下的態度施政的效果。 末二句為第三層,讚揚謙德的無爭。聖人含謙德以治天下,無為而化。無為之為,天下將不見己,還有什麼可爭的呢? 此章運用比、興手法:先從江海發興,以江海的善下,比況聖人「言下身後」的謙德,並以「上」、「下」、「先」、「後」四字運轉於其間,使形象更加鮮明,說理尤為透闢。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本章最大的藝術特色,是將真、善、美三者同時並提。「信言」即真言;「不美」 即真美。老子於信之外,仍提出「其精甚真」 (第二十一章)、「質真若渝」(第四十章)、「其德乃真 」(第五十四章),可見其對「真」字的重視。 六經中無「真」字,孔子僅提出盡善盡美。此處真、善、美之提出,實為中國哲學史之首創。此三字,既可作此章之藝術總結,亦可作全書的藝術概括。

語文天地 老、莊思想比較 儒道法三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層遞 錯綜 象徵

老子 莊子 時代 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 生卒年不詳,與孔子同時而年長於孔子。 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 商丘)人。 生卒年不詳,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 經歷 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孔子至周,曾向老子問禮。 曾任蒙之漆園吏。 楚威王曾聞莊周賢,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遭其拒絕。

老子 莊子 著作 及 注疏 著《道德經》一書。 共八十一章,五千餘字,分上、下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合稱《道德經》。 今傳最早注本為魏 王弼的《老子注》 著《莊子》一書。共三十三篇,含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等三部分。 現存為晉郭象注本。

老子 莊子 思想 主張 倡「自然」、「無為」之說。以「道」為本,萬物皆生於道。以「德」為用,萬物都得之於道而成物。道法自然。修身上主張守柔不爭。政治上要求當政者「清靜無為」。 戰國以降,法家結合老子之學,形成所謂「黃老治術」,影響中國政治至為深遠。 魏晉南北朝時,成為思想主流,對當時的社會有極重大的影響。 道法自然,以「道」為本,一切順應天地自然之理,萬物齊一,反璞歸真。強調逍遙、忘我,追求心靈境界的恣縱與自由,反對後天的人為造作。 魏晉南北朝時,成為思想主流,對當時的社會思潮與士人生活有極重大的影響。

老子 莊子 歷史 地位 皆是先秦諸子中道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 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與《莊子》、《周易》並稱 「三玄」。

儒家之理想世界 《禮記‧禮運》:天下為公之大同世界 《論語‧公冶長》說明孔子淑世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孟子‧梁惠王》:「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道家之理想世界 《老子》:自然無為,小國寡民 《莊子‧馬蹄》篇:「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係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法家之理想世界 《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為勇。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

桃 花 源 小 國 寡 民 共 同 主 張 理想的 社會型態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一切布置,皆是恰如其分。人民悠遊其間,怡然自得。 人格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和諧自在、樸實無垢

桃 花 源 小 國 寡 民 共 同 主 張 理想的政治哲學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遺世獨居、避免貪念、自在自適

問題討論 美惡的概念 何謂「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美言」絕對「不信」嗎?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如何闡釋?

一、老子認為美惡是相對的概念,你是否同意?請就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你的看法。

答:美依伴醜而生,這是老子的意見。雖說概念的形成,是因比較而起,但我們也應思考審美活動是否可能僅為純粹的心靈直覺,而不參雜理性的思維在其中。例如繪畫中的「黃金分割比例」、色彩學中的「色相分析」、音樂中的「和絃規則」,有些並不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如我們面對大自然壯麗雄偉的美景、觀賞震撼人心的戲劇或舞蹈表演,當情感直接流露時,那也是一種美感,只是它們並不是在比較中得到的。

二、所謂「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謂「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你對老子這類主張的看法為何?

答:若以權謀的心態來看待老子以上的這些話,便不免流於算計、巧詐,韓非子中的喻老、解老兩篇正是以這種角度來看待老子的。只是道家 老子提出這些論點時,是將其放置在自然無為的前提下,因為天道自然不爭,所以人亦應無為不爭,而且老子還嚮往小國寡民的社會,強調應少私寡欲,要去驕、去奢、去泰。從這些主張來看,老子書中的「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說法,實無權謀心態。(以上提供一般的說法供老師參考。請同學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你認為「信言」絕對「不美」、「美言」絕對「不信」嗎?請提出你的觀點。

答: 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則非棄美矣。」已明白告訴我們,其實老子之言是精妙精美的。以此來推論,言語文字是否為「信」,關鍵不在形式,而在內容、文意、精神。所以我們可以重新理解老子的這句話:語言文字應以信實為最高原則,文辭是否精美為其次;而我們絕不可以為了文辭的精美,卻犧牲了信實的精神。

四、老子認為:「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對你的生活與學習有何啟發?

答: 樂於助人,不管拿出去的是金錢、物資、時間或精神,總會得到回報。這樣的回報不一定是實質上的,也可能只是對方的一句感謝的話。甚至對方並無機會說一聲謝謝,但我們至少得到心靈的愉悅與滿足,還有累積了個人的經驗,而整個社會也因為我們的付出,遂能更進步、和諧,最終這些正面的發展成果,終究會降臨到我們自己身上。

補充教材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老子》名言、成語 《老子‧二十二章》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褔、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老子名言 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二十二章》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十八章》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二十四章》 知止所以不殆。《老子‧三十二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 柔弱勝剛強。《老子‧三十六章》 知足不辱。《老子‧四十四章》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第四十五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第五十六章》 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第七十三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第七十九章》

老子成語 天長地久:天地永恆無窮的存在著。語出《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後用以形容時間悠遠長久。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功成身退:功業成就後,就退休歸隱。 柔能克剛:柔弱能克服剛強。 被褐懷玉:身穿粗布衣,而內懷寶玉。比喻賢能之士,隱藏其才能,不為人知。比喻有真才實學而身處寒微的人。

寵辱不驚:得寵或受辱皆不動心。指將得失置之度外。 大器晚成:本指大的器具非一朝一夕可完成。語出《老子‧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後引申指一個人的成就較晚。 禍福相倚:禍與福常相因而至,往往福因禍生,而禍中藏福。 報怨以德: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哀兵必勝:語本《老子‧六十九章》:「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指受壓迫的一方,因懷有悲憤的情緒,必能克敵制勝。 自知之明:語本《老子‧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優缺點,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外圓內方:外表溫和好相處,內心方正有主見。 小國寡民:國家小,百姓少。語出《老子‧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後常用為自謙之詞。

安居樂業:謂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上天的法網雖寬大稀疏,但絕不會縱容作惡的壞人。語出《老子‧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比喻犯法者難逃國法制裁。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公正,惟降福於善人。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

〈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曲:屈,委曲。 枉:彎,屈。 窪:低下的位置。 

敝:破舊。 一:樸也。抱一,持守著一種正道。 式:法式,模範。 自見:自現,自顯於眾。 明:彰明。 彰:昭明。 伐:誇耀。自伐,自誇有功。 有功:顯現出其功勞。 矜:驕傲。 長:與人相處長久而沒有紛爭。 誠:實在。全,保守。 歸:當作歸趨。

【語譯】 委曲反而能夠保全,彎曲反而可以再申直,在低下的位置反而可以得到盈滿的好處,破舊反而能夠得到新的事物,因為少反而可以得到,事物多了反而會產生迷惑。因此聖人持守著一種正道,做為天下的模範。不自我表現,反而能夠顯明;不自以為是,因此能夠看得清楚;不自誇有功,反而能夠顯現出功勞;不自我驕傲,因此與人相處能夠長久而沒有紛爭。因為聖人不和人家有紛爭,因此天下人沒有人能夠與他爭執。古人所說:「委曲反而能夠保全」的言論,難道是假的嗎?實在應該保守住這句話而把它當做歸趨。

好站連結 古雅臺語人-老子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_loa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