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体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膳食选择行为存在密切联系。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疾病,乃至促进某些疾病的康复都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肥胖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肥胖的定义】 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使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 肥胖病也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 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 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 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
【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2)腰围(WC) 腰围为通过腋中线肋缘与髂前上棘间的中点的径线距离;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 男性>94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臀围为经臀部最隆起处部位测得的距离,腰臀比为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 外周性肥胖 2017/2/25 7
【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男性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100% 2)肥胖的判定标准: 肥胖度超过10%为超重;超过20%以上即认为是肥胖; 其中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取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在膳食方面,肥胖与下列两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摄食过多又称过食。由于摄取的食物过多,即摄入的能量过剩,在体内多余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11-13岁三个阶段。
【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2)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蔗糖、含糖饮料和甜点) 、高脂肪食物(包括烹调油)和进食速度过快。
【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3)其他因素 肥胖有高度遗传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肥胖双亲后代约70~80%发生肥胖,单亲肥胖后代约40~50%肥胖,正常双亲后代肥胖约10~14%。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强度低、运动减少、生活工作压力大等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减肥方法 1、过度节食 危害: 肌肉松弛 皮肤起皱老化 体力变差 反弹明显 低血糖昏迷
1、错误的运动方式 危害: 身体脱水 体力虚耗 精神萎靡 反弹明显
3、滥用减肥药 危害: 使代谢异常加快 甲状腺机能紊乱 心肌实质性损害 肾功能衰竭 神经性厌食症
4、甩脂机 危害: 胃肠不适 内分泌失调 胆汁返流 肾出血
5、抽脂 危害: 治标不治本 手术意外 色素沉着 术区皮肤凹凸不平、坏死 伤口感染 慢性疼痛 布兰妮抽脂手术留疤痕 为瘦身付巨大代价
6、手术切除部分胃组织 危害: 术后游离的胃出现萎缩 胃肠功能几乎丧失 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精神萎靡
【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肥胖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效果也大于治疗。一旦患了肥胖应从膳食管理,限制饮食着手,并鼓励和安排一定量的活动。
【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一般来说,合适的能量摄入量,即:每天应摄入的总能量(kcal) =理想体重(kg)×(20~25)(kcal/kg) 全天能量的分配:一日三餐,早餐30%、午餐40%、晚餐30%。开始减肥阶段,为解决饥饿问题,可在午餐或早餐中留相当于5%能量的食物.约折合主食25 g,在下午加餐。
【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1)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三大供能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蛋白质占总热能的20%,脂肪占20%,碳水化合物占60%。在蛋白质的选择中,动物性蛋白质可占总蛋白质的50%左右。动物性食品以鱼、虾等水产品、禽类和瘦肉为好。要减少烹调油,一天不超过25 g,适当增加粗杂粮限制甜食、含糖饮料。 2)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注意合理的食物选择和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制剂。
【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3)增加膳食纤维。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最好能保证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30 g左右,相当于500~750 g绿叶蔬菜和100 g粗杂粮中所含的膳食纤维。 4)戒烟酒。 5)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 6)烹调方法的选择。应选拌、炖、蒸、焖方法,忌煎、炸、烧、烤、熏等方法。
食物选择原则 高纤维的食物 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豆类 黄豆、四季豆、豌豆、鹰嘴豆、小扁豆、花豆、黑豆、绿豆、蚕豆等 人造黄油 固化程度越高,含量越高 干果类 坚果类 无花果、枣等 大杏仁、巴西果、花生、胡桃、椰果等 高脂肪的烘烤、煎炸食品 炸面圈、蛋糕、炸薯条、薯片等 水果类 黑莓、草莓、樱桃、李子、梨、苹果、猕猴桃、番石榴、香蕉等 氢化植物油 加工食品(饼干等) 蔬菜类 花椰菜、甜玉米、甜菜根、土豆、胡萝卜、绿叶蔬菜(菠菜、甘蓝等)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和奶 反刍动物体脂的4~11%,牛奶、羊奶脂肪的3~5% 粮谷类 全麦、大麦、黑麦、燕麦、荞麦等 2017/2/25 23
食物选择原则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g/100g)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mg/100g) 牛油 54.4 猪脑 2571 黄油 52.0 牛脑 2447 酥油 48.8 羊脑 2004 羊油 48.2 猪胆肝 1017 奶油 42.8 虾子 896 棕榈油 41.5 鹅蛋(黄) 704(1696) 猪油 41.1 鸭蛋(黄) 565(1576) 猪肉(肋条肉) 20.7 鸡蛋(黄) 585(1510) 动物内脏 280~500 植物固醇:谷固醇、豆固醇等 植物固醇含量较高的是: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等 谷类、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对较低,但食用量较大 杂粮如紫米、薏仁米、荞麦米、青稞、小米、玉米等的植物固醇含量较高,平均在60mg以上 应注意谷类加工加工越精细,植物固醇含量越低 2017/2/25 24
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 营养防治
与膳食营养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大多以肥胖、高血脂为共同的病因、病理基础,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调整膳食营养得到防治。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中风、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已成为威胁高血压人群生命的高危并发症。
1)诊断: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1.高血压的诊断和社区管理 1)诊断: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 正常高值: 舒张压<80mmHg。
2)高血压社区管理 血压测量及相应随访建议 分级/分类 ≥180 ≥110 Ⅰ级(轻度) Ⅱ级(中度) Ⅲ级(重度) 随访建议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随访建议 <140 <90 每年接受复查 140~159 90~99 1~2月内复查、接受指导 160~179 100~109 1月内多次复查、指导、治疗 ≥180 ≥110 立即修正治疗方案密切观察
(2)高血压与膳食营养因素的关系 1)钠 人群调查发现,随着食盐摄入量的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钠摄入量每降低100 mmol/日,高血压者的收缩压下降5.8 mmHg,舒张压下降2.5 mmHg;血压正常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各下降2.3 mmHg和1.4 mmHg。 50岁以上的人及家族性高血压者对盐敏感性较正常人高。过多摄入食盐还可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是老年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肥胖。成年人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出现高血压的趋势也增加,尤以20~40岁开始增加体重者危险性最大。 3)酒精。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 4)钾。低钾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如同时习惯高盐饮食对血压的影响更大。
5)钙。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压的升高作用。 6)镁。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素食者通常摄入的镁和膳食纤维含量高,其血压比非素食者倾向低。 7)脂类。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过多脂肪可引起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相继引起高血压。 8)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压。
(3)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 高血压的防治包括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及药物控制,以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高血压的日常调养法则可概括为以下32字: 饮食调理方面:平衡膳食、食物多样、低盐低脂、补钾排钠 生活习惯方面:规律作息、保持愉悦、戒烟少酒、适量运动
1)减体重。体重减轻10%为大多数治疗方案的目标。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吃饭要细嚼慢咽、少吃或不吃零食,如巧克力、炸薯片、甜点等。 3)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为宜。包括食盐、酱油、味精、咸菜、咸鱼、咸肉、酱菜等。 4)减少脂肪摄入量。减少食用烹调油,肥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丰富,应避免食用。
5)适量增加富含钾和钙的食物,最好每天至少食用250 ml奶。 6)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食用不少于500 g蔬菜和200 g水果。 7)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卒中的危险,而且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8)增加体力活动。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本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1.高脂血症的诊断 主要根据血浆(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进行诊断,见下表。
高脂血症的诊断指标 判断 血浆TC 血浆TG mmol/L mg/L 合适水平 <5.2 <2000 <1.7 <1500 临界高值 5.23~5.69 2010~2190 2.3~4.5 (1.7-2.25) 2000~4000 (1500-1999) 高脂血症 >5.72 >2200 >1.7 (>2.25) >1500 (>2000) 低HDL-C血症 <0.91 <350
(2)膳食营养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1)膳食脂肪和脂肪酸。高脂肪膳食可升高血脂,不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也不同。 ①饱和脂肪酸可以显著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②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同时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③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n-6的亚油酸和n-3的α-亚麻酸(ALA)以及长链的EPA和DHA。可使血浆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升高TG。 ④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HDL-C降低。
2)碳水化合物。进食大量糖类,缺乏纤维素的双糖或单糖类,可使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碳水化合物还可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3)膳食纤维。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更强,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燕麦、豆类、水果中。
4)矿物元素 ①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②缺钙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③缺锌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缺锌可升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补充锌后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④缺铬可使血清胆固醇增高.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5)维生素 ①维生素C促进胆固醇降解,降低血清TC水平;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加速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降解。 ②维生素E缺乏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①防治肥胖。一般健康人平均按30kcal/kg·日,根据劳动强度、体重以及其他因素调整能量供给标准。 (3)高脂血症的膳食营养防治 ①防治肥胖。一般健康人平均按30kcal/kg·日,根据劳动强度、体重以及其他因素调整能量供给标准。 ②减少钠盐。
(3)高脂血症的膳食营养防治 ③减少膳食脂肪 血脂正常者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25%,有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脂家族史者,应控制在20%。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mg。其中烹调油每天不超过25g,限制食用油煎炸食物。 摄入脂肪酸的比例控制在1(饱和脂肪酸):1(多不饱和脂肪酸):1(单不饱和脂肪酸)。
(3)高脂血症的膳食营养防治 ④控制单双糖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55%~60%,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限制甜食、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 ⑤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全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少于30g。 ⑥戒酒
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发病情况:本病在欧美国家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多于女,脑力劳动者多见
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作用是持续性的,冠心病随血压的升高而加重。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人患本病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冠状动脉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 2)高脂血症。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随着血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增加,死亡率升高。
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易患本病。 4)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引起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增加心脏负担,也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5)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重要合并症。糖尿病病人中本病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2倍。 6)吸烟。吸烟使冠状动脉和腹部大动脉的粥样硬化增加3~4倍。吸烟者由于冠心病等致死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5~9倍。
2.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1)脂肪。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包括摄入的总脂肪量和脂肪的脂肪酸结构。 膳食比例过大不仅是肥胖的原因,也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浆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有关。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都可以影响脂肪代谢,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和血栓。 摄入高胆固醇膳食是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2.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2)碳水化合物。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特别是过多摄入单双糖,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3)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4)低聚糖。低聚糖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益生菌生长、调节血脂和脂蛋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等。
2.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5)蛋白质。适量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对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预防作用。 6)抗氧化营养成分。维生素E、硒、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有利于维护心血管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3. 冠心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①禁烟酒。 ②能量。能量摄入要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或适宜体重,防止超重和肥胖。 ③脂肪。减少脂肪的摄入,脂肪占总能量的25%以下。限制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每日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300 mg以下,少食烹调油、肥肉是减少脂肪摄入量的主要措施。
3. 冠心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④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主食除米面外,鼓励多吃各类杂粮,限制蔗糖和果糖的摄入。 ⑤蛋白质。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约占总能量的15%。适当增加食用大豆及制品的频率。 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 g为宜。 ⑦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⑧防止情绪波动。
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临床特点为突然昏倒、意识不清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智力障碍等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1. 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增高均可增加脑出血或脑梗塞的危险性 2)冠心病 3)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肯定危险因素 4)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都是危险因素 5)吸烟 6)饮酒
2. 营养防治 1)大力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两级预防,尤其重视一级预防 2)合理膳食,防治超重和肥胖 3)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 4)对高危人群和家庭重点宣传和指导,建立膳食营养监测档案,帮助制定饮食营养防治计划,定期随访
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因长期高血糖、糖尿,患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三多一少)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酸碱平衡失调,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糖尿病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合并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病变,外科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坏疽及术后创面长期不愈合等。但早期多无症状。
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项 目 项 目 静脉血糖 空腹(mmol/L) (口服葡萄糖75g)餐后2h(mmol/L) 正常人 <6.1 <7.8 糖尿病人 ≥7.0 ≥ 11.1(或随机血糖) 糖耐量减退(IGT) <7.0 7.8~11.1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 6.1~7.0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2)肥胖 (3)年龄 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均有遗传性,Ⅱ型更强,中国人属于Ⅱ型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80%的糖尿病患者有肥胖的病史,我国调查资料显示,超重者糖尿病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5倍。超重和肥胖者均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3)年龄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快。
糖尿病的病因 (4)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5)吸烟 (6)运动减少 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不仅是肥胖和高脂血症的饮食营养原因,这样的饮食习惯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5)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易发生血红蛋白糖化,同样的体重指数,吸烟者内脏脂肪量、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高于不吸烟者。 (6)运动减少 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发病的原因,也是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分型 Ⅰ型糖尿病: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病情较重,“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因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在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对胰岛素敏感。
Ⅱ型糖尿病 此型占世界糖尿病病人的90%,我国占95%。 病人的体内有一定水平的自身胰岛素,主要是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作用不正常,称为胰岛素相对不足。本型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和老年人,起病较缓,病情较轻,症状隐匿或无,病情较稳定,对胰岛素不敏感,可靠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来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此型占世界糖尿病病人的90%,我国占95%。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病人已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同时查任意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 ≥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饮食营养防治原则 1.适宜的能量摄入量,防治肥胖 全天适宜能量计算公式: 总能量=标准能量供给×理想体重 不同劳动强度能量供给参考表(kcal/kg/日) 劳动强度 举例 消瘦 正常 肥胖 卧床 20~25 15~20 15 轻体力劳动 职员、教师、售货员 35 30 中体力劳动 学生、司机、外科医生、电工 40 重体力劳动 农民、建筑工、搬运工、舞蹈演员 45~50
糖尿病的饮食营养防治原则 2.膳食三大营养素比例合理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总能量的20%~25%,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其中优质蛋白质(包括大豆蛋白)不少于30%;经常选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 3.膳食纤维每天摄入量不少于30g 4.增加富含VC、VE、VB1、VA和钙的食物,必要时服用制剂
糖尿病的饮食营养防治原则 5.进食要定时定量,要和药物相配合,预防低血糖 6.禁烟酒,忌食含单双糖的点心和饮料 7.合理选择食物烹调方法,忌煎炸和熏烤食物 8.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饮食治疗,树立抗病信心,要学会应用食物交换份法和熟悉常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就是指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因此,一般来说只要一半的食物从高血糖生成指数替换成低血糖生成指数,就能获得显著改善血糖的效果。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含糖低的水果与主食 水果中含糖较低的有:苹果、西瓜、梨、桔子、猕猴桃等。 水果中含糖较高的有:香蕉、红枣、荔枝、柿子、山楂等。 含糖较低的主食有:荞麦、玉米、高粱、粟米等。
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 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症状 关节炎:一般发作部位为大姆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夜间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据统计,痛风病人 20 %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 100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与痛风关系密切的膳食营养因素 (1)肥胖。 (2)高脂肪膳食,可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 (3)高嘌呤饮食,增加外源性嘌呤,升高血尿酸。 (4)饮酒,抑制肾脏排泄尿酸。 (5)饮水不足。 (6)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水杨酸、滥用泻药等。
常见的诱发加重因素 激烈运动、酗酒、缺氧、受凉、体重减轻过快、间断性饥饿减体重等。
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 (1)限制总能量,防治超重或肥胖 总能量一般按20~25 kcal/kg·日.肥胖者减少能量摄入应循序渐进,防痛风急性发作。可按阶段减少,每阶段减少500 kcal,并与实际活动消耗保持平衡,使体重逐步达到适宜体重。切忌减得过快,否则易导致机体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与尿酸相互竞争排出,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促使痛风急性发作。较安全的减体重速度是每周减轻0.5~1 kg。
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 (2)多食用蔬菜、水果 如鲜果汁、马铃薯、甘薯、海藻、紫菜、海带等。 (3)合理的膳食结构 在总能量限制的前提下,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5%,不宜过多。脂肪占总能量小于25%,其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约为1∶1∶1,全日脂肪包括食物中的脂肪及烹调油在50 g以内,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注意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 (4)液体摄入量充足 液体摄入量充足增加尿酸溶解,有利于尿酸排出,每日应饮水2000mL以上,约8~10杯,伴肾结石者最好能达到3000mL,为了防止夜尿浓缩,夜间亦应补充水分。饮料以普通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鲜果汁、菜汁、豆浆等为宜。 (5)禁酒 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 (6)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或一餐中进食大量肉类常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要定时定量.也可少食多餐。注意烹调方法,少用刺激调味品,肉类煮后弃汤可减少嘌呤量。 (7)选择低嘌呤食物 一般人膳食摄入嘌呤为600~1000 mg/日,在痛风急性期,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150 mg/日以内,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一般将食物按嘌呤含量分为三群,供选择食物时参考:
1)第一群:含嘌呤较少,每100 g含量小于50 mg。 ①谷类、薯类。大米、小米、糯米、大麦、小麦、面粉、通心粉、面条、面包、馒头、麦片、白薯、马铃薯、芋头等。 ②蔬菜类。白菜、卷心菜、芥菜、芹菜、青菜叶、空心菜、芥兰菜、茼蒿菜、韭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丝瓜、西葫芦、菜花、茄子、豆芽菜、青椒、萝卜洋葱、番茄、莴苣等。 ③水果类。橙、橘、苹果、梨、桃、西瓜、哈密瓜、香蕉、菜果汁、果冻、果干、果酱等。 ④乳类蛋类。鸡蛋、鸭蛋、皮蛋、牛奶、乳酪、酸奶等。 ⑤硬果及其他。猪血、猪皮、海参、海蜇皮、海藻、红枣、葡萄干、木耳、蜂蜜、瓜子、杏仁、栗子、莲子、花生、核桃仁、构杞、茶、咖啡、巧克力、可可、油脂(在限量中使用)等。
2)第二群:含嘌呤较高,每100 g含50~150 mg。 ①米糠、麦麸、麦胚、粗粮、绿豆、红豆、花豆、豌豆等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②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兔肉、鸭、鹅、鸽、火腿、牛舌等。 ③鳝鱼、鳗鱼、鲤鱼、鳕鱼、鲑鱼、黑鲳鱼等鱼类、虾、龙虾、乌贼、螃蟹、鲜蘑、芦笋、四季豆、鲜豌豆、菠菜。
2)第三群: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 g含150~1000 mg。 猪肝、牛肝、牛肾、猪小肠、脑、胰脏、白带鱼、白鲇鱼、沙丁鱼、风尾鱼、鲢鱼、鲱鱼、鲭鱼、小鱼干、牡蛎、蛤蜊、浓肉汁、浓鸡汤及肉汤、火锅汤、酵母粉。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宜选用含嘌呤少的食物,以牛奶及其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细粮为主。在缓解期,可适量选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如肉类食用量每日不超过120 g,尤其不要在一餐中进食过多。不论在急性或缓解期,均应避免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类、浓鸡汤及鱼汤等。
肿瘤的膳食营养防治
对于肿瘤的发病原因,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但是流行的观点是肿瘤的发生既有自身的遗传原因,也有环境原因。遗传因素主要是影响机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70%。③生育和性行为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约有35%的肿瘤主要与经常吸烟、饮用过量的烈性酒有关,包括部分的肺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以及部分膀胱癌;约有45%的肿瘤与营养因素有关,这是指膳食中摄入的热量、脂肪过多,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如维生素A、食物纤维等)所造成的,如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卵巢癌、宫体癌和乳腺癌,有人把这些原因引起的肿瘤称为“生活方式癌”。人们预料,通过使饮食合理化,可减少1/3的肿瘤;通过使人们减少吸烟、不喝烈性酒,可使肿瘤再减少1/3。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提示,肿瘤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由此可见,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饮食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膳食营养不仅具有潜在的预防肿瘤作用,某些营养素还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等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膳食营养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1)脂肪 膳食中脂肪与肿瘤的关系可能是研究最彻底的因素。目前一致的看法是高脂肪促进结肠癌、直肠癌、睾丸癌、卵巢癌及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调查结果说明前列腺癌与摄入高脂肪膳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与肺癌、胰腺癌有关。脂肪酸中应限制的是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1、膳食营养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2)蛋白质 国外学者发现动物蛋白及膳食总蛋白的摄取量与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呈正相关。认为牛肉、猪肉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不同种族调查也认为动物蛋白的摄取量与乳腺癌、子宫癌和前列腺癌有关。在平时的膳食中不可能食入纯化的蛋白质,人们在摄入动物蛋白质的同时,也摄入了脂肪等其他成分,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1、膳食营养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3)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起保护作用,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吸收有害、有毒及致癌物质,促进肠蠕动,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时间,防止化学物质诱发肿瘤。降低肿瘤的发病危险。肿瘤发生常常同时存在低膳食纤维饮食的因素。 (4)维生素A 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的摄入量与肺癌、胃癌、食管癌、膀胱癌、结肠癌呈负相关。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病人血液中的维生素A水平均降低。
1、膳食营养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5)维生素E 维生素E能够阻断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能力,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限制过氧化物和环氧化物在体内的生成,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维生素E在防止乳腺癌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缺乏时,与肺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有关。 (6)维生素C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能够对抗多种致癌物质。缺乏时,与食道癌、喉癌、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1、膳食营养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7)硒 硒元素是强抗氧化剂,与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人们发现硒摄入量与白血病、结肠癌、直肠、胰腺、乳腺、前列腺、胆囊、肺和皮肤等部位的肿瘤成负相关。 (8)其他营养素 缺乏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2、铁、锌等与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联系。
2、食物中有抗肿瘤作用的非营养成分 (1)类黄酮 存在于蔬菜、水果、硬果、大豆中。 (2)多酚类 主要分布在蔬菜、水果中。 (3)皂苷类 大豆中含量丰富。 (4)有机硫化合物 主要存在于葱蒜类食物中。
3、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 致癌作用的物质 (1)糖精 食用糖精过量可能引起膀胱癌。 (2)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存在于包装材料内,可引起胃、中枢神经系统和腺体癌。 (3)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霉变的谷类、花生、玉米和牛奶中,不仅能导致食管癌、胃癌发生,而且能导致癌中之王肝癌的发生。
3、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 致癌作用的物质 (4)亚硝胺 亚硝胺存在于储存过久和腐烂的蔬菜、腌制、熏制食品中,与胃癌、食管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5)丁烃茴香醚 丁烃茴香醚是油脂和饼干加工使用的保护剂,可致消化道癌症。 (6)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存在于熏烤食品中,可引起多部位的癌症。
4、膳食预防肿瘤的基本方法 (1)能量摄入要和体力活动平衡,防止超重和肥胖。 (2)选择食物要多样化,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3)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摄入量不少于500 g。 (4)减少摄入精制谷类和糖类食物,增加粗加工米、面及杂粮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摄入总能量适宜比例为45%~60%。 (5)经常适量食用大豆及其制品。
4、膳食预防肿瘤的基本方法 (6)经常适量食用鱼虾和禽类,蛋白质摄入量占膳食总能量的15%。 (7)减少畜肉类食用量,每天摄入量不超过80 g。 (8)控制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25%,合理选择植物油。 (9)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减少食用腌制和香肠类食品。 (10)不吃霉变食品,科学储存和冷藏食物,不吃冷藏和储存太久的食物。
4、膳食预防肿瘤的基本方法 (11)食物烹调防过高温、焦糊化,不吃熏烤食物,少吃油、煎、炸食物。 (12)戒烟限酒。 (13)购买大市场或有信誉的生产企业的食品,尽量减少摄入被农药、化肥、微生物污染的食物。 (14)合理服用营养补充剂。 (15)加强体育运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