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掌握: 1、产褥期、子宫复旧、恶露. 2、简述产褥期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3、恶露的3种类型。 熟悉:1、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乳房的护理。 最终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应用整理护理程序,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护理。
第一节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一般为6周。 第一节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一般为6周。 [生理调适]: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产后产妇的机体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时的状态,称生理调适。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子宫是产褥变化最大的器官。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主要表现子宫体(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和子宫颈的复旧 子宫体下段→峡部;产后当日宫底平脐或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子宫降至盆腔内; 内膜修复:胎盘附着处需要6周,其它部位3周。 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子宫颈外口呈横裂型. 阴道及外阴:产后3周阴道皱襞出现,完全恢复需6周 盆底组织:盆底肌、筋膜减弱,部分撕裂 排卵:血液中高泌乳素抑制排卵,相对不孕
二、乳房的变化 垂体催乳素的作用下,产后2-4日开始泌乳 以后乳汁的分泌则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产褥期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垂体催乳素的作用下,产后2-4日开始泌乳 以后乳汁的分泌则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三、血液循环系统 在产后头3日内,由于子宫收缩及胎盘循环停止,大量组织液吸收,使血容量增加15~25%,特别是产后24小时,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预防心衰,2~3周恢复 高凝状态:形成血栓;减少出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2~4周降至正常;血红蛋白水平1周回升,白细胞产褥早期略高,1~2周恢复
五、泌尿系统:产后尿量增加,易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尤其产后12 小时内 六、消化系统:产后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1-2周恢复 七、内分泌系统:不哺乳女性月经复潮6-10周,10周后排卵;哺乳期月经复潮前仍有怀孕的可能,高泌乳素抑制排卵 七、腹壁:紫红色的妊娠纹变成白色妊娠纹和产后腹壁松弛,约需6~8周恢复。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美国心理学家Rubin将产褥期的心理调适分为三个过程: 依赖期:产后1~3天,产妇的很多需要要通过别人的帮助。喜欢分享分娩感受,较重视自身生理需求 依赖—独立期:产后3~14天,产妇出现较独立的行为,乐意学习新生儿护理技能。易产生轻度抑郁。 独立期:产后2周~1月,逐渐形成新的生活形态。
第二节 产褥期的护理管理 产褥期临床表现及问题 第二节 产褥期的护理管理 产褥期临床表现及问题 1、生命体征V/S:体温一般不超过38℃,产后3·4日出现泌乳热37.8-39 ℃,脉搏略缓慢,60-70bmp,产后1周恢复正常。呼吸减慢14-16次/分。 2、产后宫缩痛:一般发生在产褥早期,经产妇比初产妇明显,哺乳、使用缩宫素,3天逐渐减轻 3、恶露:产后随着子宫内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从阴道内排出称恶露。250-500ml
血性恶露:持续3日。含大量血液,色鲜红、量多 浆液性恶露:持续约10日。多含浆液,色淡红 白色恶露:持续2-3周。多含白细胞,色白,质粘稠 5、会阴切开创口:产后3-4日愈合 6、排泄:褥汗、泌尿增多和排尿困难、便秘。 7、乳头皲裂:表现乳头红、裂开、出血、疼痛。 8、乳房胀痛:触摸乳房有坚硬感。 9、体重减轻: 1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胀痛感,麻木。 11、疲乏
产褥期处理原则 护理评估 病史: 身体评估: 心理社会评估: 护理为主,治疗为辅。 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 生殖系统:子宫、会阴、恶露:正常无臭味,4~6周,血性持续3天,浆液性持续10日,白色持续2~3周。 排泄;乳房;母乳喂养;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评估:
护理诊断 便秘或尿潴留 舒适的改变 情境自我贬低 父母不称职 母乳喂养无效
护理目标 1、产妇表示舒适感增加 2、能正确表达喂养知识和技巧 3、能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积极参与 4、在护理孩子时表现出自信和满足
四、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卫生的休养环境 测生命体征2次/日 保证营养与睡眠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鼓励产妇适当活动,避免负重与蹲位
四、护理措施 排尿排便护理 4小时内协助下床排尿 热水熏洗外阴,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 针灸治疗;新斯的明1mg肌内注射,兴奋膀胱促排尿 以上无效,导尿1-2日 鼓励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 及早下床活动 肠蠕动良好者,术后6-8小时可渐进性进食
四、护理措施 子宫复旧 1.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宫缩与阴道出血情况,每30min至1h检查一次,每次检查前应排空膀胱。帮助产妇按摩宫底,促进恶露排出。 2. 24小时后,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检查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性质、量、有无气味。 3.若恶露量突然↑,颜色转红,出现血块,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有恶臭且子宫有压痛,汇报医生。
四、护理措施 会阴护理 1.仔细评估会阴伤口:红肿、分泌物 2. 会阴水肿者,产后24小时冷敷,24小时后热敷或红外线照射。严重者50%硫酸镁湿热敷 4.有伤口者取会阴伤口对侧卧位,术后3~5天拆线。 5.伤口疼痛剧烈或肛门坠胀者,应报告医生。 6.切口愈合不佳者,在产后7-10天起高锰酸钾坐浴。
四、护理措施 乳房护理 1.常规护理 2.乳房硬结与疼痛的护理 挤空乳房 3.乳头皲裂的护理 擦洗乳房 4.退乳与乳汁不足的护理 不宜哺乳者应尽早退乳:限制汤类食物;停止吸吮及挤奶;采用雌激素、生麦芽、溴隐亭退乳。 乳汁不足者应注意营养、睡眠,保持精神愉快,必要时可用中药。 产后尽早哺乳;哺乳前热敷按摩乳房;两次哺乳间冷敷、佩戴乳罩;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哺乳次数,借助吸奶器;饮食清淡; 可服用散结中药。 哺乳前湿敷乳房;正确的哺乳姿势,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婴儿口中;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乳晕上;严重时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 第一次哺乳前用温水将乳头与乳晕清洗干净。以后哺乳前均用毛巾擦净乳头与乳晕。每次哺乳应吸尽双侧乳房,挤出残余乳汁。 正确的含乳姿势
五、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母乳对婴儿的好处 营养、免疫(IgG、SIgA,铁蛋白溶菌酶、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促进胃肠道发育、神经系统发育 、成年后代谢性疾病患病几率 2.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 密切亲子关系,不易排卵、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减少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消耗多余脂肪,促进心理健康 3. 母乳对家庭的好处 4. 母乳对社会的好处 五、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食指轻压婴儿下颌取出乳头
五、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指导: 2.喂养姿势正确; 3.哺乳完毕,正确取出乳头; 4.哺乳完毕,轻拍婴儿背部, 以防溢乳。 1.尽早哺乳、按需哺乳; 2.喂养姿势正确; 3.哺乳完毕,正确取出乳头; 4.哺乳完毕,轻拍婴儿背部, 以防溢乳。 食指轻压婴儿下颌取出乳头
四、护理措施 1.促进舒适,建立良好关系。 2.母婴同室,培养母子亲情。 3.指导护理,优化家庭形态。 心理护理
五、健康教育 运动锻炼指导 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加强及恢复,防止尿失禁、子宫脱垂;保持健康体形;预防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便秘。
五、健康教育 出院指导 产妇于产后42天携带婴儿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 性生活指导: 产后4周内禁止性生活。 产褥期禁止性生活;产后6周要指导产妇选用正确的避孕措施。 产后4周内禁止性生活。 产后复查内容:一般检查,子宫复旧情况,盆底肌肉的托力,有无阴道壁膨出、张力性尿失禁,腹部或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乳房有无炎症、乳头皲裂及喂养情况。 出院指导
护理评价 1、没有出现产褥期并发症 2、产后恢复良好 3、没有出现不适应行为 4、新生儿体重增长理想
第四五六节(自学) 泌乳素和催产素的作用 母亲抱奶体位要点 什么叫C字形托乳法 托乳常见问题 含接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婴儿是否吃饱 母乳的保存方法
巩固练习 1、初产妇,从分娩后第二天起,持续3天体温在37.5℃左右,子宫收缩好,无压痛,会阴伤口红肿、疼痛,恶露淡红色,无臭味,双乳软,无硬结。发热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会阴伤口感染 B.乳腺炎 C.产褥感染 D.上呼吸道感染 E.乳头皲裂
2、指出在哺乳中,错误的措施是( ) A.可取坐姿或卧姿 B.每次哺乳不一定要吸空 C.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 D.乳汁淤积应报告医生 E.乳胀者哺乳前热敷、按摩乳房 3、张女士接受产褥期保健知识宣教后,向护士复述的内容中,错误的是( ) A.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 B.产后10h内排尿 C.自然分娩产后4-6h可下床活动 D.经常擦浴,勤换衣裤 E.卧室清洁,注意通风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足月新生儿:孕龄达到37周至不足42周,体重≥2500克出生的新生儿。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表现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足月新生儿:孕龄达到37周至不足42周,体重≥2500克出生的新生儿。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表现 1、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 2、循环: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断,肺循环开始;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 3、消化:哺乳后易发生溢乳;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较好 4、泌尿: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5、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波动
6、免疫: 7、皮肤粘膜:薄嫩,易受损伤而发生感染;牙龈粟粒点 8、生理性黄疸:发生于出生后2-3日,持续4-10日后消退 9、生理性体重下降:6-9%,不超过10%,7-10天恢复 10、乳腺肿大及假月经:
正常新生儿的行为特征 1、睡眠和觉醒 2、感觉 3、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 : 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至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我国,7%~10%,新生儿死亡和伤残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 孕妇因素: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吸烟、吸毒;年龄 胎盘和脐带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 分娩因素: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产程中药物使用不当等。 胎儿因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呼吸道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呼吸道;胎儿宫内感染等。
临床表现 胎儿宫内窘迫:首先出现胎动增加、胎心率增快、胎心率≥160次/分;晚期则胎动减少(<20次/12h), 甚至消失,胎心率减缓,胎心率<100次/分,严重时心脏停搏,排出胎粪 窒息程度判定:Apgar评分 并发症:中枢神经、呼吸、心血管、泌尿、消化系统
复苏:ABCDE 通畅气道:(15~20s)保暖,摆体位,清理呼吸道 建立呼吸:触觉刺激-拍打足底,摩擦婴儿背部;正压通气 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药物治疗: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
新生儿沐浴操作——沐浴+脐部护理 1、新生儿沐浴前,取下纱布,脐部可用清水洗 2、每天沐浴后,用消毒干棉签蘸干脐窝,酒精消毒残端、脐轮和脐窝 3、保持脐部干燥,尿布上端勿遮盖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