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及Swan-Ganz导管的应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外科休克 ( shock )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第一节 概 述  休克 (shock)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 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 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 起的综合征。 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 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胸腔穿刺术 重医大附一院呼吸内科 刘煜亮. 胸腔穿刺术 ► 胸腔穿刺的目的是明确胸腔内有无气体、血液 或其他积液,并明确气胸的压力、积液的性状 等,抽吸之可减轻对肺脏的压迫,促使肺膨胀。 胸腔穿刺术为胸外伤等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之一,方法简单可靠。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第八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监护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ICU 周锦华.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第六节 风湿性心瓣膜病.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危重症患儿血流动力学监测 周雪贞.
第八单元 排泄护理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经典与创新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王天龙.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心脏检体诊断学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检体诊断学实验室.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心脏检查 (CardiacExamination)
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分析仪 心功能参数的临床应用 杭州高联康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兵团农一师医院 石河子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 罗仁
血流动力学监测 Hemodynamic monitoring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实验20 鱼类的循环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循环系统 circulation system.
急性右心衰 安徽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课时) 血液循环 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大 纲 要 求 了解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了解上腔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汇集范围; 掌握上肢、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和汇入部位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急诊科 赵钢.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杨艳敏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损伤性休克。
第十八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麻醉学教研室.
外科休克 shock 九院临床医学院 张 伟.
ICU重症患者 血流动力学监测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于丽天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安徽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 临床应用 山东省立医院 李刚.
第五节 颈区.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血流动力学监测 hemodynamic monitoring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心 heart 一、位置与外形 (一)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在胸骨中线右侧。 前方——肺、胸膜、胸骨体下部、 左侧第4、5肋软骨 下方——膈的中心腱 后方——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肩、臂部手术 ——锁骨区局解 主讲:何洪阳.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心静脉置管及Swan-Ganz导管的应用 刘宏伟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外周静脉条件差 需要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 需要输注特殊药物 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 需要快速补充容量

(二)禁忌证 绝对禁忌:穿刺部位感染、静脉血栓形成 相对禁忌:凝血功能障碍

二、穿刺置管方法 (一)颈内静脉 解剖 穿刺方法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外方,颈总动脉的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头肌锁骨头内侧缘的深面、颈 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深面,它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成人的颈内静脉较粗,当扩张时直径可达2cm。

前路:平卧、头低,头略转向对侧,操作者的左手中、示指在中线旁开约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确认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

中路: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一个三角,称胸锁乳突肌三角,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在三角形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2 ~3横指作为进针点,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

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在此部位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穿刺时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柄上窝方向前进。

(二)锁骨下静脉 解剖 穿刺方法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3~4cm,直径1~2cm,由第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向外上方开放的角叫静脉角。

锁骨下静脉的前上方有锁骨,后方则为锁骨下动脉,动、静脉之间由厚约0.5cm的前斜角肌隔开,下方为第1肋,内后方为胸膜顶。

锁骨下入路:平卧、头低、肩部垫高,头转向对侧并挺露锁骨上窝。于锁骨中点或锁骨中内1/3交点下缘约1cm进针。针尖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针体30度过皮肤估计达锁骨后缘再压低紧靠锁骨下缘徐徐推进。

锁骨上入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针干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在冠状面针干保持 水平或略向前偏15°指向胸锁关节前进,通常进针1.5~2.0cm即可进入静脉。

(三)股静脉 解剖 穿刺方法

股静脉为腘静脉向上的延续,由收肌腱裂孔处起始,通过收肌管及股三角,终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的后方,再向上即移行为髂外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股神经居外、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居内。偶见变异是股静脉在股三角内位于股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患者平卧,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微曲,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cm处,触摸股动脉博动,确定股动脉走行。方法是左手食、中、无名指并拢,成一直线,置于股动脉上方。以股动脉内侧0.5cm为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针体与皮肤成30°~45° ,方向与大腿纵轴一致,一般进针深度2~5cm。

三、中心静脉压监测 正常值: 5~12cmH2O 影响因素 波形分析

病理因素:CVP升高见于心力衰竭、房颤、输液过量、张力性气胸、慢性肺部疾患、心包填塞等。CVP降低的原因低血容量、周围血管扩张等。

药物因素:快速输液、应用血管收缩药,CVP明显升高。用扩血管药物或心功能不全患者用强心药后,CVP下降。

正常波形:3个正向波a、v、c和2个负向波x、y。右心房收缩压(a波)与舒张压(v波)几乎相同,常在3mmHg~4mmHg以内,正常右心房平均压为2mmHg~6mmHg。

a=心房收缩 c=三尖瓣关闭,向后凸出 v=心房充盈,心室收缩

异常波形: ①a波抬高和扩大:右心室衰竭、三尖瓣狭窄和返流、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及慢性左心衰,容量负荷过多。 ②v波抬高和扩大:三尖瓣返流。 ③a波、v波均抬高:心包填塞、限制性心包疾病、高血容量。 ④呼吸时CVP波形:自主呼吸吸气时,压力波幅降低,呼气增高;机械通气时随呼吸变化显著。

四、护理与拔管 (一)护理要点: 每天更换敷料,并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 每天用肝素水冲洗导管1次。 每天更换输液器。 确保连接管牢固,注意预防空气栓塞。 (二)拔管: 穿刺部位炎症、疼痛,不明原因发热,应拔除。 不需要时拔除,拔管后注意局部消毒、稍压迫。

五、并发症与防治 感染 心律失常 出血和血肿 气胸、血胸 神经和淋巴管损伤 气栓 血栓 血管及心脏穿孔

Swan-Ganz 导管又称漂浮导管,是由不透X线聚乙烯制成,主要应用于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判断心脏功能,外周血管舒缩状况、肺循环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客观参数,对于危重病人救治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肺动脉导管的发展 1929年Forssmann左前臂静脉导管 1949年报道肺毛细血管“嵌压” 1953年Lategola和Rahn在实验室带气囊导管 1970年Jeremy Swan与William Ganz合作研制带气囊导管应用于临床

(一) 术前PAC 检查 (二) 围术期PAC 应用 1. PAC用于目标导向治疗(Goal-directed therapy) 2. PAC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3.PAC在高危、重症手术病人麻醉中的应用 4.PAC 在ICU/CCU病人中的应用

注意的问题:不仅仅是关于PAC使用与否或对PAC数据的解释;除非结合已知能改善预后的特定治疗计划,否则没有什么监测手段能改善预后。

临床应用 操作方法 适应症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一、临床应用 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其改变的意义 1.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5~1.2Kpa(5~12cmH2O)。 流障碍。 CVP过高:可由于输血、输液过多 或存在心功能不全所致。

2.右房压(RAP): 正常值:0~0.7 Kpa(0~5mmHg)。 RAP下降:血容量不足。 RAP升高:右心衰竭、三尖瓣狭窄或关 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 包积液、心肌病。

3.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平均压1.3~2.4 KPa(10~18cmH2O)。 PAP升高: 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或关闭 不全、肺心病、肺栓塞、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症。 PAP降低:血容量不足、肺动脉口狭窄。

4.肺动脉楔嵌压(PAWP): 正常值为0.7~2.1 KPa(5~16cmH2O)。 PAWP可以反映肺静脉压,间接反映左心 房压力,是了解左心室功能的确切参数。 左心衰竭及二尖瓣狭窄时,PAWP常超过 2.1 Kpa。

5.心输出量(CO): 正常值:5~6L/分钟。 其与回心血量、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 心率等因素有关。

6.心脏指数(CI): 正常值:每分钟2.6~4.0L/m2。 用以抵消病人身材大小的差别,有利于不 同个体进行比较。 公式: CO(L/min) CI= BAS(m2)

7.心博量(SV): 正常值:60~90ml/每博。 与回心血量、心脏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 等有关。 公式: CO(L/min)= SV × HR(次/min)

8.心博指数(SVI): 正常值:45~75ml/m2/每博。 以抵消病人身材大小差别,利于不同 个体比较。 公式: SVI=C I / H R

9.外周总阻力(SVR) 正常值:每分钟1300~1800dyne/cm-5。 与外周血管(动脉)壁弹性及舒缩状 态等有关。

10.肺总阻力(PVR): 正常值:每分钟150~250 dyne/cm-5。 与肺动脉弹性及其舒缩状态等有关。

二、操作方法: 1.器材设备:Swan-Ganz导管

2.仪器设备: 心电监护仪、除颤起博器、全套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氧气、气管插管等。

3.物品准备: 消毒无菌单 血管穿刺针及扩张管1套, 注射器和消毒传感器等。

4.药物准备: 2%利多卡因,肝素,生理盐水500ml。 急救药物主要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多巴酚 丁胺、酚妥拉明、尼可刹米、地塞米松、 西地兰,心律平等。

5.放置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的插入多采用静脉穿刺法, 也可采用静脉切开法。 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 股静脉进入。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对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氧合功能改变或存在可能引起这些改变的危险因素的情况

应用Swan-Ganz导管的指征 肺水肿的鉴别诊断——指导液体量的管理 休克的鉴别诊断——调节肺水肿时的液体平衡 肺动脉高压——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前负荷 心包填塞——维持少尿型肾衰患者液体平衡 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指导休克治疗 右室梗死——指导血容量的调整和液体复苏;调节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的用量等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是在导管经过的通道上有严重的畸形 如:右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瓣或三尖瓣狭窄、肺动脉严重畸形、法四等

有下述情况时慎用 急性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动脉内膜炎 心脏束支传导阻滞,尤其是完全左 近期频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活动性风湿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缺氧 严重出血倾向 心脏及大血管内有附壁血栓 疑有室壁瘤且不具备手术条件者

四、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并发症 气囊破裂 心律失常 肺栓塞 局部感染和静脉炎

气胸 静脉痉挛 导管扭曲 其他如寒战、发热、休克、心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等。

注意事项 导管尖端应为位于左心房同一水平。 导管最佳嵌入部位应在肺动脉大分支。 呼吸影响PAWP。 导管维护。

病人是否具有放置PAC 指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肺动脉导管临床应用指南》 病人是否具有放置PAC 指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病人的健康状态;特别是ASA IV 或V级和有很大可能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发生的高危病人应该考虑PAC 的使用;

B.特定外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风险;那些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心脏、血管、肾脏、肝脏、肺脏或大脑损害危险性增加的外科方法,PAC 的放置可能会使这类手术病人受益;

C. PAC 放置的条件和人员特征(医生是否受训,技术支持等)。对上述方面的综合判定,将直接影响特定病人PAC放置的适应症,以达到特定病人从PAC监测中受益最大化,即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病人转归;同时使PAC 监测给病人所带来的危险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