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儿窘迫 重点内容 ①定义; ②病因; ③病理生理; ④诊断依据; ⑤处理原则。. 一、定义: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多发在临产后,也可见于妊娠晚期。 二、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1) 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 ①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妊高征等 ②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主讲教师 刘晓丹 教授.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奶及奶制品. 鲜奶的营养价值 奶类主要包括牛奶、羊奶、马奶和水牛 奶等。 奶类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 成分,组成比例适宜,而且是容易消化 吸收的天然食品。 它是婴幼儿主要食物,也是病人、老人、 孕妇、乳母以及体弱者的良好营养品。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大象報告 製作:周泓宇圖片:姚勝騰、柯俊安資料:林岑祐. 大象的食物 大象吃青草、樹皮、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 物。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把樹連根拔起, 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讓樹木枯萎。 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使燎 原野火易於發生,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 樹平原。大象喜愛有樹的地方。從前大象.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老年性阴道炎 湘乡市人民医院妇科 湘乡市人民医院妇科 郭雨良. 病因 1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 水平低落或缺乏,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减少, 阴道内 pH 值呈硷性,杀灭病原菌能力降低。 同时,由于阴道粘膜萎缩,上皮菲薄,血 运不足,使阴道抵抗力降低,便于细菌侵 入繁殖引起炎症病变。另外,个人卫生习.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项目九 水产品活体贮运技术 项目九 活体贮运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市医疗机构常用物品 消毒方法及医疗废物处置 知识培训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得獎作品.
第一节 排尿护理.
蛋白质与维生素.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腰部劳损.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狗的種類 作者:麥澤洋.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膳食调查与评价 1.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建军.
婴幼儿喂养 儿科教研室.
牟 杰 (国家二级评茶师 助理讲师) 贵州省经济学校 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
愛錢又搞笑的日本警察 兩津勘吉.
项目十四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斑点叉尾鮰养殖 中国养殖信息网 鱼类养殖.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5折业绩分析.
防治高血压 护理新举措.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烟草栽培学 南平农校 杨志和.
和風酥炸黃金魚 1. 先將和風炸物沾醬調味料混和均勻,裝沾醬盅內。 公克 高麗菜碎 公克 康寶凱撒沙拉醬
牛品种介绍及繁殖技术 张金山 研究员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0一三年三月.
高血脂 CHENDEFANG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实验六 手工制香皂.
檢量線原理及製作 組員: 林冠永 曾文宸 温啟翔 史孟橙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5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课件.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一节 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第二节 运输前的准备和运输工具 第三节 活鱼运输的方法 第四节 食用鱼的运输
药物的体内过程.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
卫生监督协管技术 规范及要点 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 2015年4月.
歡迎來認識黃金獵犬 黃金獵犬的神祕小世界.
江苏省大丰市农广校.
蔬菜生产技术 茭白栽培.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自我介紹 大同國中 湯晴雯.
床上洗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一、病毒性鱼病 1、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 [症状]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 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 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 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 鳃常呈“白鳃”。 右上图:患出血病草鱼鱼种,剪去一侧腹壁,示肠出血。 右中图:患出血病草鱼鱼种,示口腔、上下颌、头部及眼出血。 右下图:患出血病草鱼鱼种,剥去皮肤,示肌肉出血。

1、草鱼出血病 [流行情况]该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足龄青鱼也受害,2龄以上草鱼有时也患此病。 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 (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 (4)发病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防一个疗程。

[治疗方法] (1)外泼药: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如二氧化氯0.02—0.03ppm,或漂白粉精0.5—0.6ppm,或三氯异氰尿酸 0.3—0.4ppm。 (2)内服药:每100kg鱼每天用0.5kg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都可以)再加0.5kg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 (3)每100kg鱼每天用40mL4%碘液拌饲投喂,连喂4天。

附:青鱼出血病 与草鱼出血病相似。体表充血不明显, 以肠道、肌肉充血较明显。 [治疗方法] 1、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 以肠道、肌肉充血较明显。 [治疗方法]     1、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 或不养双季鱼种。     2、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 枫香树叶0.25-0.5kg,研成 粉末,煎煮或开水浸泡过夜, 与饵料混合投喂,连服5天。并以敌菌灵0.6g/米3水或硫酸 铜0.7g/米3全池遍洒,两天为一个疗程。     3、发病季节,每亩水面水深1m,生石灰15kg/次, 溶水后全池遍洒,15-20天一次。

2、痘 疮 病 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 “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 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 [病原]疱疹病毒。 [病症]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 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 “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 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 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 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 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 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 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右上图患病鲤鱼背面观,为疾病早期。 右下图患病鲤鱼侧面观,疾病后期。

痘 疮 病 [流行情况] 此病不常见,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影响鱼的生长及降低商品价值,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同池混养的青、草、链、鳙、鳊及赤眼鳟不感染。该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网箱内。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g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3)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4)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3.鲤水肿病 [病原]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 [病症]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3.鲤水肿病 (2)慢性型 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鲤水肿病 上为健康鲤鱼 中为急性型病鲤 (示全身红肿、竖鳞) 下为慢性型病鲤(示 溃疡痊愈后形成的疤 痕)

鲤水肿病 [流行情况]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达50%以上。

(3) 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g个体,注射土霉素3mg。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严格清塘消毒,挖除污泥。 (3) 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g个体,注射土霉素3mg。 (4)每kg饵料中加土霉素1.8g做成颗粒饵料,每50kg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kg,连喂8天。 (5)用5ppm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症状] 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黄色粘稠物。 4、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病原] 病毒。 [症状] 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黄色粘稠物。  右图:患鳜鱼暴发性传染病的鳜鱼严重贫血,剪去一侧鳃盖及腹壁,示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流行情况] 病毒在鳜鱼体内可长期潜伏,在广东省(或南方省份)流行于5-11月。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将病变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到有大量六角形的病毒颗粒。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如注射灭活疫苗,不乱用药物,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待研究。

二、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病原] 白皮极毛杆菌。 [病症] 发病时,尾鳍末 端有些发白,随病情的发 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 1.白皮病 [病原] 白皮极毛杆菌。 [病症] 发病时,尾鳍末 端有些发白,随病情的发 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 部躯干,蔓延的部分出现 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 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 不全,不久病鱼的头部朝 下,尾部向上,在水中挣 扎游动,不久即死去。

[流行情况] 此病传染性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养殖场的鱼种培育池,主要危害鲢、鳙鱼的夏花鱼种,夏花草鱼为次,流行季节以6~7月最盛。一般死亡率在30%左右。该病的病程较短,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对鱼种生产威胁较大。

[防治方法] (1)避免鱼体受伤。 (2)鱼种放养前或发病初期,可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水溶液浸泡鱼体半h,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用金霉素12.5g或土霉素25g。 (3)发病严重的鱼池,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g或五倍子2~4g,全池遍洒。

2.白头白嘴病 [病原] 由粘球菌引起的。 [病症]病鱼自吻端到眼前的一段皮肤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嘴张闭不灵活,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故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清楚地看到“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浮动,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不久就会出现大批死亡。

白头白嘴病 [流行情况] 为夏花培育池中最常见的严重鱼病之一,草、青、鲢、鳙、鲤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尤其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鱼苗培养20天左右以后,若不及时分塘,就容易发生此病,发病快,来势猛,我国华中、华南地区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合理放养和及时分塘。 (2)用1ppm漂白粉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2天。 (3)或用生石灰全池遍洒,每亩水面用15~20kg。 (4)用乌蔹莓(五爪龙)、硼砂合剂治疗,每立方米水用乌蔹莓5~7g、硼砂1.5~2g,每天洒药1次,连续3天,病情严重的应连续洒药6天。 (5)用五倍子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用药2~4g。 (6)用乌桕叶治疗。每立方米水用乌桕叶干粉6.25g,或鲜叶25g;用含2%的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min,全池遍洒。

3.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病症]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并常和烂鳃病及肠炎病并发。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广泛,而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 [防治方法]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漂白粉药液给鱼种浸洗半h左右,浓度是每立方米水用药5~10g。 (2)给病鱼投喂磺胺噻唑,其方法是每100kg鱼第一天用药10g,第二至第六天减半,用适量的面糊作粘合剂,拌入饵料中,做成药饵投喂。 (3)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g或五倍子2~4g。

4.疖疮病 [病原]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裂开,有时像把烂纸扇,病情严重的鱼肠道也往往充血发炎。

疖疮病 [流行情况] 此病在我国各养殖区都可发现,但发病数不多。主要危害青鱼。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防治方法]方法与赤皮病相同。对于患疖疮病的亲鱼,可在病灶部位抹浓的高锰酸钾或金霉素软膏消炎。

5.打印病 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 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 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 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 [病原] 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 [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 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 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 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 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 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 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 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 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 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 脏,病鱼随即死去。 上:患打印病的细鳞斜领鲴 下:患打印病的团头鲂

打印病 [流行情况]  近年来,此病已发展成为主要鱼病之一,主要危害鲢、鳙鱼、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在各个发育生长阶段中都可发病,尤其对鲢、鳙、团头鲂的亲鱼危害最大,发病严重的鱼池,其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此病在华中、华北较为流行,夏、秋两季流行最盛。

[防治方法] (1)避免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g,全池遍洒。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g,全池遍洒。 (4)每亩水面用0.75kg辣椒粉加水10~15kg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 (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注射,每kg鱼注射5mg,或注射四环素,每kg鱼注射2mg,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6.竖鳞病 [病原]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 [病症]病鱼体表用手摸去有粗糙感;鱼体后部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转,腹部向上,持续2~3天,即陆续死亡。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此病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养殖区常出现,有两个流行季节:一为鲤鱼产卵期,二是鲤鱼越冬期为主要流行季节。死亡率可达85%。 [防治方法](1) 应注意防止鱼体受伤。 (2)亲鲤产卵池在冬季要进行干池清整消毒。 (3)用链霉素腹腔注射,每尾用药3~6mg。 (4)每100kg水加捣烂的大蒜0.5kg,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 (5)用2%食盐与3%小苏打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分钟,或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7、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 [症状] 肠壁充血发炎,肛门红肿;2龄以上的大鱼患病严重时有腹水,肠壁呈紫红色。 右左图:患细菌性肠炎病的草鱼肠,剖开肠管,示肠内充满黄色粘液及肠壁充血。 右右图:患细菌性肠炎病的草鱼肠,剖开肠管,刮去粘液,示全肠充血呈红色或紫红色。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但要注意: 细菌性肠炎病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但要注意: 1、与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的区别,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内粘液较多;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内粘液较少。 2、与食物中毒的区别,食物中毒的病鱼,在肠壁充血的同时,肠内有大量食物,且是吃同一种饲料的鱼突然发生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 外泼含氯消毒药,用时每100kg鱼每天用肠炎灵10g拌饲,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5天。 [预防措施] 1、进行综合预防; 2、发病季节每月投喂中草药饲1-2个疗程,每100kg鱼每天用大蒜头500g,或干的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辣蓼(合用或单用均可)500g,或穿心莲2kg,粉碎后加食盐200g,拌饲投喂,连喂3天为1个疗程。 [治疗方法] 外泼含氯消毒药,用时每100kg鱼每天用肠炎灵10g拌饲,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5天。

8、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 右上图:患细菌性烂鳃病草鱼,剪去 鳃盖,示烂鳃(上)、健康草鱼(下) 右中图:患细菌性烂鳃病鳜鱼前半段,剪去鳃盖,示鳃烂。 右下图:患细菌性烂鳃病鲤鱼前半段,剪去鳃盖,示鳃烂。

[流行情况] 危害草、青、鳜、加州鲈、鳗、鲤、鲫等多种淡水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 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真菌寄生,看到有大量细长、滑动的杆菌,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2)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保持池水pH8左右; (3)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动1次。 [预防措施] (1)进行综合预防; (2)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保持池水pH8左右; (3)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动1次。 [治疗方法] (1)全池外泼含氯消毒药; (2)内服药饲4-6天,每100kg鱼每天5-10克磺胺-6-甲氧嘧啶拌饲投喂,第1天用量加倍。

9.鲤白云病 [病原]是由恶臭假单孢菌及萤光假单孢菌引起。 [病原]是由恶臭假单孢菌及萤光假单孢菌引起。  [病症]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物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竖起,鳞片脱落,体表及鳍充血,肝、肾充血,鱼靠近网箱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不久即死。 右上:患病鲤鱼 右下:正常鲤鱼

[流行情况]流行于水温6~18℃,并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当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此病可不治而愈。养在同一网箱中的草、鲢、鳙、鲫鱼不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g,全池遍洒。 (2)每50kg鱼,用磺胺噻唑5g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续6天。

10、腐鳍病 [病原]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 [病症]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骨,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腐鳍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鳍的边缘呈锯齿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腐损,最后仅剩鳍条软骨外露。 右图患腐鳍病的泥鳅(背上为致命的杆菌)

腐鳍病 [流行情况] 许多饲养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可感染此病,尤以泥鳅发病率最高。 [防治方法] 选择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mL、赤霉素12.5微克/mL等药物浸洗病鱼。

11、水霉病 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 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 绵霉两属。 [病症] 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 [病原]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 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 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 绵霉两属。 [病症] 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 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 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 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上左为水霉  上右为绵霉 下为患病的鲢鱼

水霉病 [流行情况] 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防治方法] 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彻底清塘。 最好不要用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进池前用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孵化鱼卵时,每隔6~8h在孵化器中加孔雀石绿溶液一次,使孵化用水呈淡绿色,一直到鱼苗孵出为止,可以减少肤霉菌的感染和提高孵化率。粘性鱼卵也可用6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晨或傍晚,用每100kg水含孔雀石绿7~10g的溶液10~15kg泼洒在孵化箱附近的水面中,直至鱼苗孵出为止。

[防治方法] (4)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的鱼巢,前者浸洗2~3分钟,后者浸洗20分钟,均有防病作用。 (5)每亩水面用2.5~5kg菖蒲汁,0.5~1kg食盐,加入2~20kg人尿,全池泼洒。 (6)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遍洒。

12、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 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 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 细菌性传染病。 [病症] 早期病鱼的上下颌、口 腔、鳃盖、眼睛、鳍基和鱼体 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充血,有的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 腔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肠内没有食物而被粘液胀得很粗,鳔 壁充血,有的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但也有症 状不明显而突然死亡的,这是由于鱼的体质弱,感染病菌太 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病鱼表现为厌食、静止不 动,继而发生阵发性乱窜,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 患病鲢鱼(示鳃丝腐烂、头部体侧及鳍基充血)

[流行情况] 初发于江浙一带养鱼老区,80年代以后才蔓延至全国各养鱼区。每年3月-1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高峰期5-9月,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尤为严重,危害鲢、鳙、鲤、鲫、鲮及少量草鱼、青鱼。 [防治方法] (1)在鱼种下池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2)每亩水面用生石灰35~50kg对水全池泼洒,并用“鱼血散”、“出血康”等药物配成药饵投喂(药饵配法可见产品使用说明),连喂3~5天。  (3)优氯净0.3mg/L或漂白粉精0.2-0.3mg/L遍洒.

13、鲤鱼穿孔病 [病原] 柱形曲挠菌和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国内该病的发生近年来日趋严重,特别是鲤鱼主要养殖区,多有发生。池塘和网箱养鱼都可发生,但以网箱养鲤多见。10-20cm的鲤鱼种多发。该病的流行时间较长,春、夏和秋季皆可发生,水温在25℃以下时多发。发生该病的鲤鱼在没有形成穿孔时,较轻的有的可自愈,或经过治疗可治愈,但是一旦发生穿孔,不是死亡就是丧失商品价值。 [症状及病理变化]体表病变较轻者无明显异常。当病变严重时,病鱼则表现烦燥不安,不停地在水里作上下浮沉游动,有时作挣扎状的扭动。此时病鱼吃食下降,并在水面离群独游,从游动的鱼体上可见到发红的或溃烂而呈灰白色的病灶。

眼观病鱼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病鱼的体表,以开始的红斑到随后的皮肤和肌肉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和穿孔为特征。发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两侧、头后背侧、鳍条基部等处,以躯体两侧最多见。最初是在体表出现的黄豆大的红斑,这种红斑逐渐扩大,红斑处皮肤红肿、鳞片松动,基部充血。随后表皮糜烂,鳞片脱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着真皮也坏死溃烂露出肌肉,肌肉发生溃烂后留下坑状的溃疡灶。溃疡周围的组织充血发红、肿胀、鳞片竖起。已经形成溃疡的,最后多向穿孔发展,肌肉彻底坏死烂掉,穿通体壁,形成穿孔,暴露出体腔和内脏,水很快涌入体腔,引起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1.鱼种进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消毒鱼体。 2.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 3.以下内服与外用药结合治疗: 1)内服药物: 每100kg鲤鱼每天用鱼腥草100g、黄连10g、黄芩30g、千里光50g、金银花30g,煎汁,将药拌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

2)体外消毒: (1)漂白粉1ppm全池遍洒,连用3天。 (2)优氯净0.3ppm全池遍洒,连用3天。 3)浸洗药物: (1)食盐: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 (2)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15分钟。 4)涂抹药物: (1)四环素或金霉素消炎油膏涂抹鱼体患部。 (2)呋喃西林用凡士林调合,抹于鱼体患部。

13、鳃霉病 [病原] 属霉菌类的鳃霉。 [病状与诊断] 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由于菌丝体产生的孢子入水中与鱼体接触,附着在鳃上,发育成菌丝。菌丝向组织里不断生长,分枝,似蚯吲状贯穿组织,并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组织,堵塞微血管,使血液流动滞塞。鳃丝呈坏疽性崩解,坏死部位腐烂脱落处明显可见缺陷。

[流行与危害] 此病在长江和西江流域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成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每年5月-10月的夏秋季节为此病流行季节,尤以5月-7月为甚。据多年积累的资料表明,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

[预防与治疗] 预防: (1)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可防止此病发生。 (2)培肥水质需施放沤熟的肥,不宜施生肥。    治疗: (1)在发病池内加注清水,改善水质。 (2)生石灰。以20-30mg/L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可降低池水中有机质含量,使水质转化并能消毒。 (3)漂白粉。以1mg/L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 (4)漂白粉。以1mg/L浓度全池泼洒,连用2天。

三、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一)隐鞭虫病 由隐鞭虫属的鞭毛虫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上引起。 [病原] 国内发现于鱼的隐鞭虫有10余种,危害鱼的有二种。 1.鳃隐鞭虫—虫体狭长,柳叶状。有二根鞭毛,一根为前鞭毛;另一根沿虫体表面伸离虫体后端呈游离状,称为后鞭毛。虫体中部有一个圆形的细胞核,细胞核的前面有一个卵圆形或圆形的动核。以纵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2.颤动隐鞭虫 虫体近三角形,前后鞭毛从虫体前端长出,波动膜不明显。胞核圆形,位于虫体中部稍前;动核棍棒状,在胞核前面。

[症状] 鳃隐鞭虫主要危害夏花草鱼,一般寄生于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造成鳃表皮细胞的破坏;产生的凝血酶引起血管发炎,血液循环受到障碍;鳃组织受到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使患病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病鱼体色发黑,消瘦,鳃瓣鲜红多粘液,严重时大批死亡。 颤动隐鞭虫对鲤、鲮等鱼的鱼苗和一寸以下的幼鱼有一定的危害,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幼鱼感染严重时,幼嫩的皮肤和鳃组织受损,影响其正常机能,从而影响病鱼的生长发育。病鱼日渐消瘦,体发黑,皮肤和鳃瓣粘液增多。

[诊断] 剪取少量鳃丝或刮取皮肤上的粘液,用显微镜检查虫体。 [预防方法] 1.鱼塘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 2.对入池前发现有隐鞭虫寄生的鱼种,用8ppm的硫酸铜水溶液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15~20ppm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2~4%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 3.流行季节,食场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 [治疗方法] 鱼池发生此病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ppm的浓度。

由漂游鱼波豆虫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上引起。 (二)鱼波豆虫病 由漂游鱼波豆虫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上引起。 [病原] 固定标本为背腹扁平的梨形;生活虫体呈卵圆形,背面稍突,腹面凹陷。腹侧面有一条纵的口沟,由口沟前端的生毛体长出二根或四根后伸的鞭毛。胞核圆形,位于虫体中央或稍前。以纵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在不良条件下可形成胞囊。

[症状] 本虫可寄生于多种淡水鱼,对幼鱼的危害更大;鱼愈小,愈容易发病,春花鱼种阶段最易受害。虫体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大量寄生时,引起病鱼皮肤和鳃上粘液增多,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粘液,呼吸困难。病鱼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丧失食欲,可引起苗种大量死亡。 [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隐鞭虫病。

患病的草鱼种(示体表盖了一层淡蓝色粘液感染区充血)

(三)艾美耳虫病 又称"球虫病",由艾美虫属的球虫主要寄生于鱼的肠壁组织内引起。 [病原] 艾美虫的形态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通常最容易见到的为卵囊阶段。卵囊呈球形或椭圆形,外包一层厚而透明的卵囊膜。发育成熟的卵囊内有四个孢子、一个卵囊残余体和1-2个极体。每个孢子内含有二个香蕉状的孢子体和一个孢子残余体。每个孢子体体内有一个胞核。艾美虫的发育只需一个宿主,在鱼的肠管、胆管等处的上皮细胞内进行,但较为复杂,包括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 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艾美虫已发现3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寄生于青鱼肠道内的青鱼艾美虫和住肠艾美虫。

[症状] 严重感染的青鱼体发黑,腹部膨大,鳃瓣苍白,游动缓慢,丧失食欲。解剖病鱼可见肠管变粗;肠壁发炎充血,形成溃疡,甚至穿孔;前段肠管的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严重感染时可引起1-2龄青鱼的大量死亡。 [诊断] 从病鱼前肠肠壁上刮取少量粘液或白色小结节内容物,用显微镜检查。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鱼塘轮养不同种类的鱼。 [治疗方法] 每10kg鱼用硫磺粉10g或碘0.24g(或2%碘酊12mL),拌料投喂,连用四天。

(四)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指粘孢子纲的一大类原虫,发现于我国淡水鱼的种类已有100多种,几乎每种鱼都有寄生,可侵袭鱼体内外各种组织和器官,为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 [病原] 粘孢子虫的每个孢子有1-7块(多为2块)几丁质壳片,两壳连接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称缝脊。有缝脊的一面称缝面,无缝脊的一面称壳面。大多数种类的缝脊是直的,少数弯曲成"S"状。每个孢子内有1~7个(典型种类为2个)呈球形、梨形或瓶形的极囊,通常位于孢子前端,有的种类位于孢子两端。极囊内有一根呈螺旋状盘曲的极丝。孢子内除极囊外充满胞质,胞质中有二个胚核,有的种类还有一个嗜碘泡。

[症状] 粘孢子虫在鱼体寄生、繁殖和形成胞囊,导致寄生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其正常机能,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一般以寄生在鳃、肠和神经系统的种类危害较大。现将重要的种类及所引起的鱼病列举如下: 1.疯狂病:由鲢碘泡虫寄生于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病鱼体色暗淡,极度消瘦,头大尾小,尾上翘;离群独游,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终至死亡。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感觉和摄食能力而亡。 慢性病鱼呈波浪形旋转运动,形似极度疲乏,无力游泳,食欲减退,消瘦。解剖病鱼可见肠内无食物,肝、脾萎缩,有的腹腔积水,鳔后室常萎缩成颗粒状,肌肉暗淡无光泽。从鱼苗至成鱼均可患此病,死亡率高。

2.饼形碘泡虫病:由饼形碘泡虫寄生于草鱼的肠道引起。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鱼体消瘦而死。解剖病鱼可见前肠粗大,肠管呈白色糜烂状,发病快,死亡率高。该虫还可侵袭鲤鱼肌肉,病鲤鱼体表高低不平,消瘦,严重时死亡。 3.野鲤碘泡虫病:由野鲤碘泡虫寄生于鲮、鲤、鲫鱼的体表、鳍和鳃等处引起。病鱼苗的体表和鳃瓣上有许多白色点状或块状的胞囊,鱼体消瘦发黑,游动无力,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4.异形碘泡虫病:由异形碘泡虫寄生于鲢、鳙鱼的鳃上引起。病鱼离群独游,消瘦,头大尾小,体表失去光泽,鳃瓣上有很多针尖大小的白色胞囊。

5、单极虫病:单极虫指单极虫属的粘孢子虫,我国已发现10种左右,常见的致病种类如鲮单极虫和鲫单极虫,特别喜欢侵袭鲤和鲫鱼的皮肤,在鳞片下形成瘤状胞囊。病鱼消瘦,体色较黑,竖鳞。 6、水臌病:由变异粘体虫寄生于白鲢所引起。虫体侵袭白鲢的各器官组织,形成白色胞囊,尤以腹腔的胞囊最多。病鱼瘦弱,腹部膨大,游动缓慢,平衡能力差。解剖病鱼可见体内各脏器间充塞有大量白色胞囊。 7、鲢旋缝虫病:由鲢旋缝虫寄生于鲢、鳙鱼的肌肉、皮下等处所引起。主要危害二龄鲢及鳙鱼。病鱼瘦弱,眼球突出,体表两侧、头及鳍基部有块状或粒状突起,严重病鱼死亡。解剖病鱼,可在肌肉中见到许多淡黄色、大小不一的粒状结节。

患碘泡虫病的鲤鱼的鳃上大量胞囊 上:黄颡鳍上的胞囊 下:鲤鱼体表的胞囊

[诊断] 剪取患部组织或刮取胞囊内容物镜检。 [预防方法]1、及早捞出病鱼,并深埋。 2、产卵池、孵化池和鱼种池应有独立的水源,不能和病鱼池水源相通。 3、每亩用125kg生石灰清塘。 4、鱼场的用具、渔具等应经常清洁消毒。 5、冬片鱼种在放养前采用500ppm的高锰酸钾液。 6.白链鱼苗、鱼种阶段,每半月遍洒5ppm粉剂敌百虫,可防治白链疯狂病。

[治疗方法] 1.用1‰的90%晶体敌百虫浸洗3-10分钟;同时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2-0.3 ppm浓度;对鲮鱼粘孢子虫病有一定疗效。 2.每1万尾鱼种或50kg吃食鱼用硫磺粉75g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8天。 3.对寄生于鳃瓣上的粘孢子虫,用2%食盐水浸洗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两次。

(五)斜管虫病 由鲤斜管虫寄生于多种淡水鱼类的鳃和皮肤上引起。 [病原] 虫体腹面观呈左右不对称的卵圆形,后端稍凹入;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平坦。背面前端左角上有一横列短刚毛。腹面纤毛线左侧为9条,右侧为7条,每条纤毛线上长着等长的纤毛。体内有一斜置的喇叭状口管、大小两个核和两个伸缩泡。繁殖以横分裂法进行,有性生殖营接合生殖。

[症状] 鲤斜管虫能寄生于多种鱼类,最敏感的是草、鲢、鳙、鲤、鲫鱼等的幼鱼。大量虫体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瓣时,刺激分泌大量粘液,使病鱼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薄膜,并影响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变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靠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死亡。 [诊断] 剪取鳃丝或刮取皮肤上的粘液,用显微镜检查虫体。 [预防]和[治疗方法] 见隐鞭虫病。

(六)小瓜虫病 又叫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 [病原]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大小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异。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纤毛,靠近前端腹面有一"6"字形的胞口,体中部有一香肠状或马蹄形的大核,球形的小核紧贴在大核上,不易辨认;胞质内还有很多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卵圆形或椭圆形,体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后端有一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卵圆形,小核球形。虫体以分裂法进行繁殖,发育只需一个宿主,在宿主体上形成的小囊泡内进行3-4次分裂,以后离开宿主形成胞囊,在胞囊内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幼虫,幼虫再侵袭宿主发育为成虫。

[症状] 各种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感染时,病鱼的皮肤、鳍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虫体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病鱼食欲减退,消瘦,游泳缓慢,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它物体磨擦,表皮糜烂。眼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眼睛发炎、变瞎。

[诊断] 用显微镜检查囊泡中的虫体。 [预防方法] 1.放养前彻底清塘,注意合理密养。 2.发现病鱼及时捞除。 3.引进或放养前,发现鱼有小瓜虫寄生时,采用5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30—60分钟效果较好,安全而有效。 [治疗方法] 每亩水深1m用0.25kg辣椒粉或鲜辣椒2kg,生姜0.5kg,水5kg,置锅中煮沸后,再煮10分钟,对水15kg,全塘泼洒,连续两天,即可治愈小瓜虫病。

(七)车轮虫病 由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的一些纤毛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上引起。 [病原] 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口面观呈圆碟状,运动时如车轮旋转样。虫体隆凸的一面为前面或称口面,相对而凹入的一面为后面或称反口面。口面有一向左或反时针方向旋绕的口沟,下接胞口和胞咽;口沟两侧各有一行纤毛,形成口带。反口面周围有长、短纤毛数圈,有的种类在纤毛之后常有一缘膜。反口面的中间为齿环和辐线环。在辐线环上方有一马蹄形的大核,一个长形的小核和一个伸缩泡。车轮虫以纵分裂法和接合生殖法进行繁殖。

[症状] 能致病的车轮虫有10多种,寄生吁各种淡水鱼、海水鱼的体表、鳃等处,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大量寄生时,由于虫体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在体部、鳃上形成一层粘液层,虫体密集处,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病鱼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以致死亡。 [诊断] 用显微镜检查虫体。 [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隐鞭虫病。

眉溪小车轮虫寄生在鳃丝上 患病的草鱼

(八)指环虫病 由指环虫属的单殖吸虫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 [病原] 虫体扁平,体长不到2毫米。前端有二对头器、相对排列成方形的四个黑色眼点。口在眼点附近,下接咽、食道和二根肠支,二肠支伸至体末端汇合成圈。体后端为一后吸器,其上有一对中央大钩、二根联结片和七对边缘小钩。雌雄同体,体内有雌、雄性生殖器官。我国发现的指环虫有300种以上,对饲养鱼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小鞘提环虫、坏锶指环虫、鲩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大钩指环虫等。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产出的虫卵附着在鱼的鳃上或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幼虫,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泳,如遇到适宜的宿主时,就附着到鱼的鳃上发育为成虫。大多数指环虫对宿主有强烈的选择性。

坏鳃指环虫

[治疗方法] 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2-0.3ppm;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2ppm。 2.用90%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0.24ppm。 3.病鱼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溶15-30分钟。

(九)三代虫病 三代虫属的单殖吸虫。 [病原] 三代虫的形态、大小与指环虫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头器为一对,无眼点,后吸器的边缘小钩为8对,咽由8个肌肉细胞分两部组成,二根肠管以盲端结束,身体中部有一椭圆形的胎儿,胎儿体内又孕育着下一代的胎儿。我国纪录的大致40种,饲养鱼类常见的有:鲢三代虫、鲩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等。 三代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产出胎儿,在水中漂游,遇到适宜一宿主,即附着上去开始营寄生生活。

[症状]态 三代虫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以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鱼体,利用头器的粘着作用在鱼体表或鳃上作尺蠖虫式运动,从而操作鱼体,刺激分泌大量的粘液。大量寄生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鱼体瘦弱失去光泽,游动不正常,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终至死亡。 [诊断] 剪取鳃丝或刮取 体表粘液用显微镜检查。 [预防]和[治疗方法]同 指环虫病。

(十)侧殖吸虫病 又叫闭口病,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于青、鲤、鲫鱼等鱼类的肠道前部引起。 [病原] 虫体小而扁平,近椭圆形,体表披有小棘。口吸盘位于亚前端,后接前咽、咽、食道和二根盲肠。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或稍后。雌雄同体,睾丸一个,位于卵巢之后,具阴茎囊;卵巢一个,卵黄腺位于虫体中部之后的两侧;子宫环绕于肠叉和体后端之间。雌雄性生殖管末端部具小刺,生殖孔位于虫体左侧中部。卵梨形,前端具盖。

本虫的发育需要纹沼螺、田螺和旋纹螺作为中间宿主。成虫在终末宿主鱼的肠内产出虫卵,卵随粪便排入水中,发育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发育为雷蚴、尾蚴,尾蚴可继续在螺体内发育为囊蚴,当鱼吞食了这种螺后,囊蚴在鱼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同时,尾蚴具有移行习性,可以从螺体内移出并集聚在螺的触角上,当鱼,特别是鱼苗吞食了尾蚴后,尾蚴不经囊蚴阶段而直接发育为成虫。鱼直接吞食尾蚴而发育为成虫为本虫的主要发育形式。

[症状] 日本侧殖吸虫寄生于青、鲤、鲫等多种淡水鱼类的肠道前部,大鱼一般无明显症状,鱼苗,特别是入池3天以内的早期鱼苗感染后,由于虫体堵塞肠道,影响鱼苗的摄食、消化,使之得不到维持生命必需的营养,造成衰竭死亡。病鱼苗体色发黑,闭口不食,鱼体瘦弱,生长停滞,游泳无力,并群集于池塘下风处。发病3-5天后可大批死亡。

[诊断] 采集病鱼肠中的虫体,染色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鉴定,也可用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螺蛳。 2.鱼塘加水时,进水处拦以密眼网,以防螺蛳进入。 3.鱼苗和夏花鱼种池,不要使用历年饲养成鱼的鱼池。 [治疗方法] 鱼种患病后,可用晶体敌百虫拌饲投喂,每公斤鱼每天0.3克,连喂6天。

(十一)鲤蠢绦虫病 由鲤蠢属的一些绦虫寄生于鲫、鲤鱼肠道内引起。 [病原] 虫体扁平,不分节。头部不扩大,前缘皱折不明显或光滑,颈很短。体内具有一套生殖器官,睾丸多,椭圆形,从头后不远处开始,分布至阴茎囊的两侧;卵巢“H”形,位于体后方;卵黄腺比睾丸稍小,部分分布在卵巢之后,大部分分布在卵巢之前。 发育中需颤蚓作为中间宿主,在颤蚓体腔内发育形成原尾蚴,当鱼吞食含有原尾蚴的颤蚓后即被感染,而发育为成虫。

[症状)] 严重感染时,患鱼肠道被堵塞,同时引起肠炎和贫血,有时可致病鱼死亡。病鱼腹部膨大,且较硬,最后不食死亡。解剖病鱼,可见前肠膨大成球形;剪开肠管,可见肠道被虫体堵塞,肠壁发炎。 [诊断] 剪开病鱼肠管,发现肠内有大量带状、不分节的绦虫;取虫体染色制片后用显微镜鉴定为鲤蠢绦虫,即可确诊。 [预防方法] 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虫卵和中间宿主。 [治疗方法] 国内尚无研究。

(十二)九江头槽绦虫病 由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的肠道引起。 [病原] 虫体扁平,带状,乳白色,长20-230毫米。头节心脏形,顶端有一明显的顶盘,两侧各有一个深的吸沟。颈节不明显。颈节之后由许多节片组成,前端节片宽大于长,成熟节片近方形,孕卵节片长稍大于宽。每个节片内有一套雌雄性生殖器官。 发育需剑水蚤充作中间宿主,卵随病鱼粪便落入水中,发育并孵出钩球蚴,在水中游泳,如被剑水蚤吞食,即在其体腔内发育为原尾蚴。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如被终末宿主鱼吞食,原尾蚴就在鱼的肠中发育为裂头蚴,再发育为成虫。

[症状] 九江头槽绦虫可寄生于草、青、鲢、鳙、鲮等鱼的肠内,主要危害草鱼,可致10厘米以下的草鱼种大批死亡。虫体夺取宿主营养;引起肠管炎症;堵塞肠管,影响食物通过;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贫血。病鱼表现鱼体发黑,瘦弱,不食,离群独游,漂浮水面,口常张开。剖开鱼腹,可见前肠膨大成胃囊状,剪开肠管可见肠道被虫体堵塞,肠的皱壁萎缩,肠壁发炎。

患病的草鱼种

[诊断] 剪开病鱼肠管见有大量窄长、带状、分节的绦虫,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鉴定为九江头槽绦虫,即可确诊。 [预防方法] 1.死鱼应及时捞出,并深埋于远离鱼池处;病鱼池用过的工具应消毒后再使用。 2.用500ppm的生石灰或50ppm的漂白粉清塘,杀灭池中的虫卵及中间宿主。清塘后切勿放入草鱼作"食水鱼"。

[治疗方法]  1.鱼饲料中加入1/10的晶体敌百虫投喂,连喂3-6天。  2.每100kg鱼每天用0.7-1kg硫双二氯酚(即别丁)拌入饲料投哏,连喂3天;如未完全治愈,则隔20天后再投喂一个疗程。

(十三)舌状绦虫病 由舌状绦虫属和双线绦虫属绦虫的裂头蚴寄生于鱼类的体腔内引起。 [病原] 两属绦虫的裂头蚴形态相似。虫体肥厚,白色的长带状,长数厘米到数米,宽可达1.5厘米。头节略呈三角形,身体没有明显的分节。舌状绦虫的裂头蚴在背腹面中线各有一条凹陷的纵槽;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在背腹面各有二条凹陷的平行纵槽,在腹面还有一条中线,介于这两条纵槽之间。 发育需二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末宿主。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鸥、秋沙鸭等吃鱼水鸟的肠道,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虫卵随鸟粪排入水中,孵出钩球蚴,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如被鱼吞食,原尾蚴在鱼的体腔内发育为裂头蚴。含有裂头蚴的鱼如被吃鱼水鸟吞食,裂头蚴即在水鸟的肠内发育为成虫。

[症状] 裂头蚴寄生于鲫、鲤、鲢、鳙、鳊、鲌等鱼的体腔。由于虫体较大,使病鱼腹部膨大,失去平衡;虫体的挤压和缠绕,使肠、性腺、肝、脾等器官受到压迫而逐渐萎缩,使其正常机能受到抑制、破坏,并引起贫血。病鱼腹部膨大,用手轻压有坚硬实体的感觉;常漂浮水面,缓慢游动,甚至在水面侧游或腹部向上;严重贫血,生长停滞,失去生殖能力;鱼体消瘦,终致死亡。有时裂头蚴可以从病鱼腹部钻出,直接导致病鱼死亡。解剖病鱼可见体腔内充满白色虫体。

[诊断] 解剖病鱼,在体腔内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虫卵及剑水蚤。  2.驱赶食鱼鸟类。  3.及时捞出并深埋病鱼、裂头蚴。  [治疗方法] 尚无有效方法。

(十四)嗜子宫线虫病 由嗜子宫属的线虫寄生于鱼的鳞片下、鳍等处引起。 [病原] 我国发现的种类较多,常见的如寄生于鲤鱼鳞片下的鲤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鲫鱼鳍上的鲫嗜子线虫和寄生于乌鱼鳍上的藤本嗜子宫线虫。其中鲤嗜子宫线虫的危害较大。 鲤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于鲤鱼鳞片下,血红色,长10~13.5厘米,呈两端稍细的粗棉线状。卵巢二个,位于虫体两端。粗大的子宫占据体内大部分空间,内充满虫卵和幼虫。雄虫寄生于鲤鱼的鳔内、鳔壁和腹腔内,虫体细如发丝,体表光滑,透明无色。

本种线虫为胎生,鲤鱼为终末宿主,萨氏中镖水蚤等大型剑水蚤为中间宿主。成熟雌虫钻破宿主皮肤,一部分虫体浸入水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体壁和子宫破裂,幼虫散落水中被剑水蚤吞食,在剑水蚤体腔中发育,剑水蚤被鲤鱼吞食后,幼虫钻到鲤鱼体腔中发育,雄虫寄生在鳔内、鳔壁和腹腔内,雌虫则移行到鳞片下发育成熟。

 [症状] 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鲤鱼。虫本寄生于鳞片下,同时经常蠕动,造成皮肤损伤,使鳞片隆起,皮肤发炎出血,进而引起水霉菌的继发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消瘦,虫体寄部位的皮肤肌肉充血发炎,鳞片隆起,有虫体寄生的鳞片呈现出红紫色的不规则花纹,揭起鳞片可见到红色虫体。

[诊断] 肉眼检查病鱼,可见寄生处鳞片有红紫色的不规则花纹,揭起鳞片可见到红色虫体。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幼虫。 2.防止把病鱼运到无病地区饲养,也不要把病鱼混入健康鱼群。 [治疗方法] 1.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6ppm浓度,能使虫体死亡、脱落。 2.医用碘酒或1%高锰酸钾涂擦病鱼患部,或2%食盐水溶液洗浴10-20分钟。

(十五)中华鳋病 由中华鳋属的一些壳动物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大中华鳋病又叫鳃蛆病,链中华鳋病又称翘尾巴病。 [病原] 中华鳋只有雌性成虫营寄生生活,幼虫及雄虫完全营自由生活。我国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二种: 1.大中华鳋:雌鳋身体细长呈圆柱状,长2.2~3.0毫米,略呈乳白色,分头、胸、腹三部。头部略呈三角形,上有一只中眼和五对附肢,第二触角变成强大的钩,用以钩在鱼鳃上。头部与第一胸节间有一假节。胸部六节,前五节各有一对游泳足;第六节为生殖节,在繁殖季节常挂有一对卵囊。腹部三节,在第一与第二、第二与第三腹节间各有一假节;第三腹节后面有一对尾叉,上有刚毛数根。 2.鲢中华鳋:雌鳋与大中华鳋的主要区别在于:虫体较短粗,全长1.9-2.7毫米,头部略呈菱形,头胸部之间的假节较不明显,胸节前四节较宽短,第五胸节很小。

雌鳋产出虫卵,经数天或十多天孵出无节幼体,在水中营自由生活,经四次蜕皮成为第五无节幼体,再蜕皮一次成为第一桡足幼体,蜕皮四次成为第五桡足幼体,再经一次蜕皮即成为幼年鳋。以后雌雄鳋在水中交配,交配后的雄鳋仍留在水中自由生活至死,而雌鳋则侵袭到宿主身上过寄生生活,并且身体长大数倍。

[症状] 中华鳋以长大的第二触角长期插入鳃丝,造成机械性损伤,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躁不安;同时伤口又为微生物的侵入打开了门户,可导致鳃丝的局部发炎,甚至化脓。鳋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组织,使口器部位的鳃丝表皮破坏,细胞松散,附近微血管亦被破坏,有时使鳃丝末端弯曲变形、贫血。 大中华鳋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病鱼在水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或不食,体发黑;严重时或并发其它病时,呼吸困难,离群独游,或停留近岸水体中,不久死亡。揭开鳃盖,可见许多带有卵囊的雌鳋挂在肿胀发白的鳃丝末端上,形似白色小蛆。 鲢中华鳋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鲢、鳙鱼,病鱼常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日久鱼体瘦弱死亡。 [诊断] 肉眼检查病鱼鳃,发现虫体,必要时可用显微镜进行虫种鉴定。

[诊断] 肉眼检查病鱼鳃,发现虫体,必要时可用显微镜进行虫种鉴定。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死幼虫。 2.用不同种类的鱼进行隔年轮养。 3.不引入有中华鳋幼虫的池水,不放入患中华鳋病的鱼。 4.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浸洗鱼种20~30分钟,每立方米水中放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 5.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在食场挂袋。

[治疗方法]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7ppm。 2.敌百虫粉剂(2.5%)和硫酸亚铁合剂(1.2:0.2)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4ppm浓度。 3.敌百虫粉剂(2.5%)全池遍洒,使池水呈2ppm浓度。 4.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用药0.3-0.5克。

(十六)锚头鳋病 由锚头鳋属的一些甲壳动物寄生于鱼的皮肤、鳃、鳍、眼、口腔等处引起。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 [病原] 锚头鳋只有雌性成虫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我国发现的有10多种,其中常见而又危害较大的有三种: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鳙、鲢等鱼的体表和口腔;鲤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等多种鱼类的体表、鳍和眼;草鱼锚头鳋,寄生于草鱼的体表、鳍基和口腔。

雌鳋产出虫卵,卵在水中经数天孵出第一无节幼体,经四次蜕皮后成为第五无节幼体,再蜕皮一次成为第一桡足幼体。第一桡足幼体蜕皮四次,成为第五桡足幼体,此时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性第五桡足幼体寻找合适寄生的宿主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在水中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虽仍能在水中自由游动,但必须到鱼体上营暂时性寄生生活,摄取营养,否则就不能蜕皮发育,而在数天后死亡。

[症状] 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鳗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鳗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诊断] 用肉眼检查病鱼,发现虫体。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定虫种。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150kg。 2.用不同种的鱼进行轮养。 3.在锚头鳋繁殖季节,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5ppm,间隔二周一次,连续2-3次。 4.鱼种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

[治疗方法] 1.高锰酸钾浸洗病鱼,病草鱼,在水温15-20℃时用20ppm,水温21-30℃时用10ppm,浸洗1.5-2小时。病鲢、鳙鱼,水温10℃以下用33ppm,10-20℃时用20ppm,20-30℃时用12.5ppm,浸洗1小时。 2.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3-0.5 ppm浓度。如鱼种感染的多为童虫,可在半月内连续施药二次;如多为壮虫,施药一次即可;如多是老虫时,可以不下药。

(十七)钩介幼虫病 由一些蚌类的幼虫,即钩介幼虫寄生于鱼的鳃、嘴部、鳍和皮肤上引起。 [病原] 虫体略呈杏仁形,有二片几丁质壳,每瓣壳片的腹缘中央有一个鸟喙状的钩,钩上有许多小齿;背缘有韧带相连。从侧面观,可看到闭壳肌和四对刚毛。在虫体中央有一根细长的足丝。 蚌的受精和发育在母蚌的外鳃腔里进行,受精卵发育为钩介幼虫后离开母蚌漂浮于水中,一旦和鱼体接触,就寄生在鱼体上,吸取鱼体营养进行发育、变态,成为幼蚌;然后破包囊而沉入水中,营底栖生活,长大为蚌。

[症状] 钩介幼虫能寄生于各种鱼类,但主要危害草、青鱼。该幼虫用足丝粘附在鱼体上,用壳钩钩在寄生部位,引起周围组织发炎、增生,形成包囊而将幼虫包在其内,包囊外观呈乳白色或米黄色小点状。本病对饲养5-6天的鱼苗和体长1.7-2.7厘米的夏花鱼影响较大,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里时,使病鱼丧失摄食能力而饥饿死亡。寄生在鳃上时,因妨碍呼吸,使鱼窒息死亡。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可取包囊用显微镜检查虫体。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杀死蚌类。 2.鱼苗及夏花鱼培育池内不能混养蚌,进水须经过滤(尤其是在进行饲蚌育珠的单位及附近),以免钩介幼虫随水带入鱼池。 [治疗方法] 1.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ppm,根据病情每隔3~5天泼洒一次。 2.病初,用人工摸蚌法彻底清除池中的蚌类,或将病鱼转到没有河蚌的鱼池饲养,均可使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