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语言学概论 语言成份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的融合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语言学概论 语言的接触 文 西华大学 中文系 ⑧. 语言学概论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是语言接触的两 种结果,了解语言融合的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 式。
现代汉语 / 第四章 词汇 / 第六节 1 中文系 姚勤智 2008 年 11 月 15 日. × 2 一、什么是外来词?  外来词也叫借词。  是指从外族语言中借到现代汉语中的词。  模特儿、浪漫、干部、景气、克隆、香波、的确良。  人民的交往,文化的交流,贸易的往来,外族的入侵 都会影响着各个民族,语言是首先会受到影响的。
經歷護法運動的挫折,孫中山如何調整 反軍閥的策略? 要對抗軍閥,就先 要擴大革命的力量! 國民黨被袁世凱解散 (1912 年 ) 中華革命黨 (1914 年 ) 中國國民黨 (1919 年 )
红色的起点—— 北大红楼. 红色的起点—— 北大红楼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Good morning, everyone! Monday, May 7th, 2007
第七讲 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 外来文化和汉语外来词.
第四节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来源系统的七个基本方面
第三节 声 母 张 爽.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
第 4 章 民初政局與社會變遷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四、新文化運動 五、五四運動.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复习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潮流 灵石中学 易吉华.
第一篇、租界始末 1.吴淞江到苏州河的变迁 2.闭关锁国 3.租界的形成 4.土地“永租” 5.跑马场的三次变迁 6.国中之“国”
武林风《中外拳王争霸赛》 --诚征 代理商、承办方、运营商 快速提升企业品牌效应最佳活动方案
培训师的培训 为什么要培训? 培训内容及课程设计? 培训方式及过程控制的考虑? 反馈与总结?.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1915年) ——标志新文化运 动的开始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绪论 现代汉语概说.
亞洲(二)  ── 南亞、中亞與西亞.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的五种主要类型 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3、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
管理学 管理是科学, 也是艺术 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
第 2 章 第一級產業 歷屆 基測試題.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管建平.
第三节 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及其特点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全体基本词的总和。 基本词汇的特点
第八章 综合性语言学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了几门最重要的综合性语言学科的概况和主要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有:第一节:心理语言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心理语言学的三大流派、思维对语言的影响、言语生成的阶段和言语理解的过程。第二节: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兴起的原因、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差异、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确立共同语的依据、语料库加工的主要内容、语言信息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开课院系:人文学院中文系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3学分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陈独秀与《新青年》 “德先生”与“赛先生” “打倒孔家店”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睿立汉语- 推荐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 (总论) 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陈钦发.
专题讲座—— 现代农业发展 趋势分析.
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汉语语音的性质及记音符号 现代汉语声母、韵母的性质与特点 现代汉语声调及古今声调的变异 现代汉语音节的分析 现代汉语的音变现象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浅谈提高海防民办大学 非汉语专业生汉语发音策略 (以汉语基础一为例)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學校:桃園國小 班級:六年七班 組別:第六組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第三节 聚合规则 第四节 变换 第五节 语言结构的类型和普遍特征
                                                                                                                                                                
葡语入门 二 葡 语 语 音.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课程与编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张露茜(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回顾近代化的历程: 1840年,帝国主义的炮声, 惊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但是,
Unit1 What’s the matter? 单 位: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一中 授课人: 温 菲 (初中英语)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 Lesson 7 Arriving in Beijing.
管理信息结构SMI.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上课内容:自然拼读 上课时间:每周六晚19: :30 上课老师:尹岩老师 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 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汉语变音现象初探.
課題一 學術思想的發展 認識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概況: 1)先秦學術百家爭鳴(主要認識 儒、墨、道、法四派的學說概要) 2)漢武帝的尊儒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培育与未来 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会长 管焱彬.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双语例句搜索 句库+巨酷 Web: Beijing 2008.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形式语言学的战国时期 与 支配及约束理论.
Unit 4 Then and now 六年级.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语言学概论 语言成份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的融合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一节 语言成份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学概论 一、借词 第一节 语言成份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学概论 一、借词 1、借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 泵(pump) 可可(cocoa) 沙龙(salon) 拷贝(copy) 苏维埃 (Совет) 奥林匹克(Olympic) 戈壁(gobi) 蒙太奇(montage) 阿司匹林(aspirin)

音译兼意译: 绷带(bandage) 引擎(engine) 模特儿(modele) 浪漫(romantic) 幽默 (humour)乌托邦(Utopia) 音译加汉语语素:啤酒(beer) 卡车(car) 卡宾枪(carbine) 芭蕾舞(ballet) 酒吧(bar) 高尔夫球(golf) 爱克斯光(X-ray) 华尔街(Wall Street) 冰激凌(ice cream) 霓虹灯(neonlamp) 借形:客观 过渡 东芝 VCD BASIC BP机 CD CPU WTO DNA GDP GRE MBA MTV OPEC Windows98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2、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的某个词移植进来。如: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telephone 德律风 电话 英 microphone 麦克风 扩音器 英 cement 水门汀 水泥 英 violin 梵阿铃 小提琴 英 science 塞因斯 科学 英 democracy 德谟克拉西 民主 俄 катюша 喀秋莎 火箭炮 俄 хлеб 裂巴 面包 俄 семинар 习明纳尔 课堂讨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3、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使意义和构词形式与原词相对应。如: 英 blackboard——黑板 英 football——足球 英 cocktail——鸡尾(酒) 英 horsepower——马力 英 honeymoon——蜜月 英 scapegoat——替罪羊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4、国际通用科技术语的借用 形态学 (英)morphology (法)morphologie (俄)морфология 生理学 (英)physiology (俄)физиология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控制论 希腊文——κυβερυητηζ 英文——cybernectics 法文——cybernetique 德文——Kybernetik 西班牙文——cibernetica 俄文——кибернетика 日文——サィバネティツクス (陈原《社会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5、汉语—日语词的借用 (英)background——(日)【背景】はぃけぃ——(汉)背景 (英)specimen,sample——(日)【標本】ひょぅはん——(汉)标本(《邵氏闻见录》:“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先后”。) (英)revolution——(日)【革命】かくめぃ——(汉)革命(《易 · 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语言学概论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语言学概论 1、音位的借用。如:侗语中的不送气音位,裕固语中复元音。 2、音节结构的借用。 3、构词规则的借用。 4、句法规则的借用。如:壮语中的“限定成份+受定成份”。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语言学概论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1、什么是语言融合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语言学概论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1、什么是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斯大林:“在融合的时候,通常是其中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发展,另一种语言则逐渐失去自己的本质而逐渐死亡。” 这是不同语言 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如春秋战果时期、两汉以后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合。 语言学概论

2、语言融合的作用 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 语言学概论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语言学概论 1、社会历史条件决定哪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 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语言成为胜利者。政治地位的高低不起决定作用。如鲜卑、契丹、女真、满等民族的语言被汉语所替代。

语言学概论 2、融合的客观条件 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晋书 · 匈奴传》:“前汉末,匈奴大乱,五单于争立,而呼韩邪单于失其国,携率部落,入臣于汉。汉…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 语言学概论

3、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1)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鲜卑族。 2)被迫融合——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如:女真族。 语言学概论

三、融合的过程 语言学概论 1、双语现象 2、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语言学概论 一、“洋泾浜” 1、什么是“洋泾浜”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语言学概论 一、“洋泾浜” 1、什么是“洋泾浜” “洋泾浜”又译“皮钦语”(pidgin)。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交际中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 洋泾浜原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上海辟为商埠以后,洋泾浜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集的地方。Pidgin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2、“洋泾浜”的特点 1)词汇量很小 2)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如:room——loom, all right——all light 3)语法规则十分简单 4)使用范围很小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洋泾浜歌曲 来是康姆去是谷(come ,go ) 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 是叫也司勿叫诺(yes, 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 ) 真崭实货佛立谷(fully good) 鞋叫靴(shoe),洋行买办江摆度(comprador) 小火轮叫司汀巴(steamer) 翘梯翘梯请吃茶(tea) 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烘洋山芋扑铁秃(potato ) 东洋车子力克靴(rickshaw) 打屁股叫班蒲曲(bamboo chop) 混账王八蛋风炉 麦克麦克钞票多(mark) 毕的生司当票多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 )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 爷要发茶娘卖茶(father, mother) 丈人阿伯发音落(father in law) 语言学概论

二、混合语 语言学概论 1、什么是“混合语” “混合语”是creole(克 里奥尔)的意译。语言形态与“洋泾浜”相同。它成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母语。如海地语、牙买加语。

语言学概论 2、洋泾浜与混合语的区别 洋泾浜使用的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的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混合语已经成为某一语言社团的唯一交际语,并且成为后代学习的母语。 语言学概论

三、国际辅助语 语言学概论 世界语(Esperanto)——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语法规则16条,词汇材料取自拉丁语言,部分采自日耳曼语和希腊语。语音用拉丁字母一母一音。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语音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一、语音发展的的研究 1、从地域的差异探索语音的发展 1)尖团合流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一、语音发展的的研究 1、从地域的差异探索语音的发展 1)尖团合流 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和齐齿、撮口二呼组合的音。如京剧中“祭”的读音。 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和齐齿、撮口二呼组合的音。如京剧中“基”的读音。

语言学概论 广义的尖团是指现代汉语中j、q、x声母字中来源于古代“精”母和“见”母的两组字。如: J—际祭济煎尖节井进浆聚焦 寄记计肩坚结景禁疆具交胶教 Q—妻千签迁亲清趣 欺牵铅谦钦轻去 X—西洗心星鲜线羡迅宣想笑小 希喜欣兴掀献宪训轩响孝晓 语言学概论

现代吴方言中尖团音由南到北逐渐合流,从宁波—上海—苏州三处方言的“基、祭,旗、齐,权、全”三组字的读音中可以看到地理上的差别。这些地域上的差别反映了时间上的发展序列。尖团的合流还和发音方法有关:清音和浊塞音先合流,浊擦音晚合流。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2)浊音清化 汉语全浊塞音和塞擦音声母一律变为同部位的清声母。如: 并母(平)皮、旁、盆、频——/ph/

语言学概论 2、利用文字的保守性探索过去的语音面貌和演变线索。 1)拼音文字。如: 英语light , fight , height——gh 2)从诗文的用韵中考察古音的痕迹 如: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崔颢《长干曲》) 3)从古代借词中去考察。如佛教借词、日语借词。 语言学概论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语言学概论 1、汉语语音的演变规律 1)浊音清化——浊塞音和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平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与相应的送气清音合并;仄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与相应的送气清音合并。 2)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 3)尖团合流。

2、语音演变规律的特点 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2)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时期起作用 3)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区域进行,并逐步扩散 语言学概论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语言学概论 1、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语音对应关系是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语言学概论 2、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3、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 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概论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一、 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如: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隐元年)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罕)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木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梁惠王上)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聚合规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 1、英语中名词的性已经消失 数的范围缩小至单数复数的对立 格只在人称代词中保留一部分 2、汉语中实词词类界限的进一步清晰化 量词的出现和丰富 构形语素 的出现(了、着、过) 前缀、后缀的出现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语言学概论 语法类推的特点是: 1、语法类推是一种结构规则类比推广的过程。 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逐次推进的。 3、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词语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 4、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新词的产生 新词的产生和现实中的新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如:quark(夸克) , cleenex(擦面纸) , xerox (复印), kodak(科达)。 2、旧词的消亡 由于旧事物的消失以及词汇系统的变化,都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如:顶戴、骧(后右脚白的马)。

二、词语的替换 语言学概论 1、什么是词语的替换 词语的替换指的是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改变。 2、词语替换的原因 1)社会因素。如:世—代,俸禄—薪水—工资 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见—看见,习—复习,熟习,习惯。

语言学概论 3、词语替换的特点 1)基本词汇中的词语更新缓慢。有的成了构词语素。 2)词语的替换不是孤立发生的。 3)词语替换的速度有快有慢。 语言学概论

三、词义的演变 语言学概论 1、词义演变的原因 1)现实现象的变化 如:坐、钟、皂 2)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 如:心、神、王 3)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快:愉快—迅速—锋利 4)组合关系的变化。如:赴,美。

语言学概论 2、词义演变的方式和途径 1)词义引申。如:张—帐—账—胀—涨 2)语音的改变巩固了词义引申的结果。如:好(上声—去声),种(上声—去声),(英)sit—set , long—length 3)语素 意义的相互吞并。如:国家、牙齿、诗歌、窗户,(英)daily paper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3、词义演变的结果 1)词义的扩大 如:江、河、菜。(英)to arrive 2)词义的缩小 如:瓦、丈人、臭。(英)deer 3)词义的转移 如:涕、走、池。(英)pen 语言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