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章 民國創建與民初政局
第一章 民國創建與民初政局 學習重點 了解民國初年政局的演變 認識民國初年的中外關係 探討軍閥政治的特色及五四運動的影響
第一節 民國建立與臨時約法 (一)民國成立 1.中華民國誕生 A.孫中山返國→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B.以「中華民國」為國號,以西曆取代陰曆 C.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元旦 計起 2.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新軍南下鎮壓 A.清廷重新起用遭罷黜的袁世凱 B.孫中山以臨時政府兵力薄弱讓位給袁世凱 C.袁在北京就職,臨時政府北遷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三歲即位,年號宣統。他於1912年2月12日退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 溥儀在國際法庭陳述民國成立及清帝退位
(二) 《臨時約法》 的頒布 1. 臨時政府原仿效美國採總統制 2. 宋教仁等人草擬《臨時約法》 3. 臨時參議院通過《臨時約法》 A (二) 《臨時約法》 的頒布 1.臨時政府原仿效美國採總統制 2.宋教仁等人草擬《臨時約法》 3.臨時參議院通過《臨時約法》 A.採內閣制-欲約束袁世凱 B.透過選舉,由國會多數黨領袖組織內閣 宋教仁
臨時參議院成立大會 蔡元培 黃興 蔡元培 黃興 孫中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南京臨時參議院院址
(三)議會政治的推動與挫折 1.宋教仁改組國民黨-民國元年8月 A.由同盟會聯合其他小黨改組而成 B.一再嚴詞批評袁政府 C.民國2年國會選舉大獲全勝 2.梁啟超主導進步黨 A.由立憲派合組而成 B.袁與進步黨合作壓制國民黨 青年梁啟超 進步黨成立大會 1913年5月29日,進步黨在北京磨盤院舉行成立大會。圖中文字為「進步黨成立會場外攝影」
3.宋教仁被刺殺-民國2年 A.國會選舉後,宋教仁將出任國務總理 B.此案涉及袁世凱 C.國民黨處理態度不一
4.二次革命 -民國2年 A.導火線:袁罷免三省國民黨籍督都 B.國民黨敗因:a.袁世凱兵符在握 b.討袁步伐不一 c.國內人心渴望和平 C.影響:a.北洋軍勢力達長江流域 b.袁由國會選為正式大總統 c.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 d.1913年,袁解散國會 袁世凱
2.稱帝步驟-民國4年 A.唆使楊度籌組「籌安會」鼓吹帝制 B.利用美籍顧問古德諾製造輿論 C.12月宣布接受帝位 (四)洪憲帝制 1.另訂《新約法》-實行總統制 2.稱帝步驟-民國4年 A.唆使楊度籌組「籌安會」鼓吹帝制 B.利用美籍顧問古德諾製造輿論 C.12月宣布接受帝位 D.民國5年改為洪憲元年 洪憲元年發行的 「中華帝國」銅元 袁世凱稱帝
3. 反帝制的勢力: A. 孫中山改組中華革命黨發起討袁革命 B. 梁啟超公開撰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反對 C 3.反帝制的勢力: A.孫中山改組中華革命黨發起討袁革命 B.梁啟超公開撰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反對 C.蔡鍔、唐繼堯在雲南發起「護國軍」討袁,獲 南方各省響應 D.列強及北洋軍的反對 4.1916年(民國5年)取消帝制→病逝 「中華帝國」國旗 「中華帝國」國徽
護國軍討袁路線圖
(五)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1.軍閥統治 A.省政權落入軍人手中,中央實權由北洋軍操控 B.肇因:袁世凱死後,北洋軍無人統合 北方軍閥三大派系:a.皖系-段祺瑞 b.直系-馮國璋 c.奉系-張作霖 南方軍閥派系:a.滇系-唐繼堯 b.桂系-陸榮廷 C.民初十餘年,南北陷入「軍閥統治時期」
皖系 段祺瑞 直系 馮國璋 奉系 張作霖 奉天人,早年 投身綠林, 安徽人,曾入北洋武備學堂習砲科,並到德國習軍事,回國在袁世凱手下練兵 1902年被清廷 收編,民國成 立後,崛起於 東三省 安徽人,曾入北洋武備學堂習砲科,並到德國習軍事,回國在袁世凱手下練兵 直隸人,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辛亥革命時曾率北洋軍赴武昌對付革命黨人
民初軍閥割據勢力圖
2. 南北分裂 A. 段祺瑞掌實權: a.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實為國務總理段祺瑞主政 b 2.南北分裂 A.段祺瑞掌實權: a.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實為國務總理段祺瑞主政 b.民國6年,段主張參加一次大戰→與黎及國會對抗 → 段被黎解除職務→段部屬宣布獨立 B.張勳復辟 a.原為調停,卻脅迫國會, 擁清廢帝溥儀復位,遭段討逆 b.復辟失敗,段卻不恢復國會 「辮帥」張勳 民國6年,張勳乘府院之爭 率五千辮子軍入京,擁溥儀 復辟,後遭段祺瑞討平
C.民國6年-「護法運動」 a.起因:孫中山不滿段祺瑞毀法 b.南方軍閥各為私利,非真心支持 c.孫採「聯軍閥制軍閥」策略,但成效不佳 D.民國11年-陳炯明兵變:與孫理念不合 a.孫中山-堅持北伐統一 b.陳炯明-掌廣東實權,主張聯省自治 E.民國12年-曹錕賄選總統事件 粵系軍閥。因理念 與孫中山不合,於 民國11年攻擊廣州 總統府,孫脫逃後 展開討伐行動,陳 炯明逃往香港 陳炯明
第二節 民國初年的中外關係 (一)中、俄、外蒙交涉 第二節 民國初年的中外關係 (一)中、俄、外蒙交涉 1.俄對外蒙之野心 A.於辛亥革命時煽惑外蒙獨立:建大蒙古國 B.民國元年「俄蒙協約」:取得在外蒙的練兵、領事裁判、河流航行等特權。 2.民國3年「恰克圖會議」 A.簽署「中俄蒙協約」 B.俄國承認中國對外蒙的宗主及領土權;中國承認外蒙的自治地位及俄蒙協約所取得權利
(二)中、英、西藏爭議 1.英國為印度殖民母國,連帶對西藏有野心 2.清廷與西藏: A.川軍鎮壓西藏,促達賴十三世轉而親英 B.英支持達賴十三世進兵對抗 3.武昌革命後的中國與西藏: A.袁世凱令川、滇組征藏軍,連敗藏軍 B.英以中英外交關係威脅袁停兵 C.「西姆拉會議」草約→僅承認中國宗主權 D.中拒絕承認草約,中國、西藏關係緊張
(三)中、日二十一條交涉 1.日本對中國野心: A.與俄密約:南滿、東蒙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 B.從袁政府取得修建滿蒙鐵路特權 2.民國4年,二十一條要求: A.一次大戰,日進佔德國在山東租借地 B.5月9日,強迫袁簽條約,史稱「五九國恥」 3.中國人強烈不滿,激化為全國反日運動
袁世凱簽署日本要求之文件
(四)五四運動 1.起因: A.列強協議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利權 2.民國八年「巴黎和會」: A.受制於列強已與日密商,中國未能收回山東權利 B.北京軍閥政府亦與日協議山東交換問題 2.民國八年「巴黎和會」: A.受制於列強已與日密商,中國未能收回山東權利 B.以北京大學為首的學生於天安門廣場遊行, 要求 取消二十一條要求,受軍警拘捕 C.風潮擴大,上海以罷課、罷市、罷工響應
3.結果: A.北京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B.中國代表團拒簽對德和約以示立場 4.影響: A.中國民族主義抬頭,對北伐行動影響甚鉅 B.學生運動蓬勃發展,成為日後國共兩黨政治動 員利器 C.知識分子推行「新文化運動」
(五)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列寧於1919年成立「共產國際」,將革命重心東移 2.知識分子投入共產界: A.原因:a.蘇俄的「對華外交宣言」放棄對華利益, 贏得好感 b.對軍閥及列強失望,被社會主義理想吸引 B.陳獨秀、李大釗「以俄為師」 陳獨秀 李大釗
3.發展: A.共產國際派代表魏金斯基來華,組共產主義小組 B.民國十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 共正式在上海成立,陳獨秀為最高領導人 C.民國十四年五卅慘案後,逐漸取得各地工人運動 發展的領導權
「共和不適於中國國情」論 「(中國)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由專 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 良好結果...中國將來必因總統繼承問題『釀成 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 獨立...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製為宜,此殆 無可疑者也。」 ── 古德諾,〈共和與君主論〉
梁啟超以筆討袁 「夫立憲與非立憲,則政體之名詞也;共和與非 共和,則國體之名詞也。吾儕平昔持論,只問政 體,不問國體。故以為政體誠能立憲,則無論國 體為君主為共和,無一而不可也,政體而非立 憲,則無論國體為君主為共和,無一而可也。國 體與政體,本截然不相蒙。謂欲變更政體,而必 須以變更國體為手段,天下寧有此理論? 」 ── 引自: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二十一條內容分為五號: 第一號四條是占有山東全省; 第二號七條係攫取南滿、東蒙權利; 第三號二條規定漢冶萍公司中日合辦; 第四號一條關於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 讓他國; 第五號七條則是全面控制中國的政治、財政及 軍事。 日本後來迫於英、美壓力,將條件略作縮減, 放棄第五號後半部全面控制中國的條款。
一篇論文裡的關鍵詞有:中日關係、山東問題、 胡適、巴黎和會。這篇論文討論的主題最可能 是: (A)庚子拳亂 (B)五四運動 (C)瀋陽事變 (D)七七事變 【101.學測】
(B) 試題解析: 題幹提供的關鍵詞中,中日關係與四個選項皆有關連,但後三個關鍵詞僅直接聯繫五四運動。山東問題是巴黎和會(1919)期間中日兩國角力的主題,和會對山東問題的處理不公導致五四運動的發生,五四運動將民初新文化運動帶入高峰,胡適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推動者。
有位外交官參加一次國際和會,原本期望大會能對 戰費、領土等議題作出公正明智的處置,但會中的 決議卻令他失望。他表示:許多代表運用詭辯來掩 飾他們的報復行為;強索巨額賠款;又屈從於強權, 不能公正處理領土問題。這位外交官批評的是: (A)維也納會議中,戰勝國對拿破崙的安排 (B)凡爾賽和約中,協約國對同盟國的處置 (C)慕尼黑會議期間,希特勒對捷克的脅迫 (D)九一八事變後,國際聯盟對事件的處理。 【100.指考】
試題解析: (B) 一次大戰後的巴黎和會中,德國因為被視為禍首而被 要求領土割讓與鉅額賠款,其中又以法國的要求最激 烈,和約充滿報復主義色彩。 (A)維也納會議以正統及補償原則處理歐洲秩序,並未 對法國提出賠償;(C)慕尼黑會議無戰費、賠償問題, 德國要求的是捷克的領土割讓,不能算是報復行為; (D)九一八事變無賠款問題,國聯有派員調查,只是無 制裁能力。
教科書往往反映當代的時局與世變。某一時期,小學課 本中有一個單元名稱為「一個惡魔」,說「帝國主義是 什麼?帝國主義是一個惡魔。他一隻手裡是算盤,一隻 手裡是武器。他有兩副面孔,打算盤的時候,他的面孔 好像很和善,但是,使用武器的時候,他的面孔就變得 兇惡無比了。」還說:「他恐怕人家不如他的意,就想 同人家訂不平等條約。」這應當是哪個時期的課本? (A)新文化運動時期 (B)對日抗戰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臺灣戒嚴時期 【101.學測】
(A) 試題解析: 關鍵字是題幹的帝國主義和不平等條約,只有民初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還受不平等條約的威脅。
李大釗論俄國革命 ── 引自: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與上述之各國(英、法、德)相較,則俄國文明 之進步,殊為最遲,……俄國對於歐洲文明之關係遂 全成孤立之勢。正惟其孤立也,所以較歐洲各國文 明之進步為遲;亦正惟其文明進步較遲也,所以尚 存向上發展之餘力。……俄羅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 人心變動之顯兆,實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 變動之顯兆。……吾人對於俄羅斯今日之事變,惟有 翹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傾耳以迎其建於 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羅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適應此 世界的新潮流。 」 ── 引自: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