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高考给我们设置了一个个高难的问题; 我们却要从中探索一条轻松的途径!
文言虚词巩固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学习方法: 1、阅读《世纪金榜》中有关虚词的知识点;圈点批注、熟记例句。 2、对照《世纪金榜》完成练习; 3、将典型例句抄写在《世纪金榜》相应位置。 4、运用“经典例句记忆法”,巩固记忆。
1、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 吾恂恂而起( ) 城入赵而璧留秦(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黑质而白章( )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 D B C A E
A、秦军灭滑而还 B、太后盛气而揖之 C、吾与而兄善 D、老妇恃辇而行 A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军灭滑而还 B、太后盛气而揖之 C、吾与而兄善 D、老妇恃辇而行 C 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 A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 A 表因果 其它表转折
(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4)良乃入,具告沛公 ( )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指出下列各句“乃”的意义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 ) (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4)良乃入,具告沛公 ( )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竟然 才 仅 才 你的 是
1、以上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1、以上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 D A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B 以啮人,无御之者 C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赵十余年 E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F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 注释:都表原因 因为
在 被 于 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3)况于将相乎 ( )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3)况于将相乎 ( )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 (6)长于臣 ( ) (7)赵尝五战于秦 ( ) 在 被 对于 向 从 比 同 跟
2、找出“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战于长勺 B 晋于是始墨 C 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D 上古竟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 C 2、找出“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战于长勺 B 晋于是始墨 C 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D 上古竟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 C 注释:表被动,其它为“在”
(1)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 观所谓石钟者( ) (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解释下列“因”的意义和用法 (1)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 观所谓石钟者( ) (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4)振声激荡,伺者因此觉之( ) (5)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6)今中国未闻有因变化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昌也( ) 因而 介词 于是 介词 趁着 介词 由 介词 趁着 介词 因为 介词
之 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他 代词 到 动词 取独 宾前标志 定后标志
D 2、下列句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顷之,烟炎张天 (3)请与王子往夺之国 2、下列句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顷之,烟炎张天 (3)请与王子往夺之国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A(1)(2) B(2)(4) C(3)(4) D(1)(3) D 注释: (2)无义(4)我
(1)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 (2)芙蕖则不然 ( ) (3)非死则徙耳( ) 解释下列“则”的意义 (1)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 (2)芙蕖则不然 ( ) (3)非死则徙耳( ) (4)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 (5)学而不思则罔( ) (6)《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 (7)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 (8)孔子,千古之则( ) 于是 却 就是 原来已经 就 就 是 榜样
A 2、下列句中的“则”与“良人出,则必餍酒肉 而后反”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而后反”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B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A 注释:表示结果 那么
为 1、解释下列句中的“为”字 (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 )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3)如姬为公子泣 ( )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 (5)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 被 替 对 给 因 呢
C 2、指出“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 为天下兴利除害 B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指出“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 为天下兴利除害 B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既解貂覆生,为掩护 C 注释:C表被动,其余是介词 替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 ) (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 ) 1、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 (1)不出火且尽( ) (2)兽相食,人且恶之( ) (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 ( )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 ) (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 ) 将 尚且 暂且 一面---一面 并且 况且
下列文句中,“且”作连词但用法 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 A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 A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河水清且涟漪 C C 尚且 其它都表并列 而且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寿夭而亡---- ( )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 (4)若是其甚与( ) 1、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 (1)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 )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寿夭而亡---- ( )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 (4)若是其甚与( )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 ) 连 如果 连 或 代 你们 动 像 动 如
乎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D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D为介词 其余为语气词
其 说出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 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其皆出于此乎?( ) 其孰能讥之乎?( ) 吾其还也。( ) 其若是,孰能御之?(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自己,第一人称代词 那个,远指代词 其中,指示代词 大概,表揣度的语气副词 难道,反诘语气副词 还是,祈使语气副词 如果,假设连词 是…还是,选择连词
焉 1、指出下列“焉”的意义 (1)焉有人君在位,罔民可为也( )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3)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4)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 (5)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 ) 哪 了 于之 哪里 于之
小练习 1、指出下列“也”的用法意义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2)金城千里,子孙万世之业也( ) (3)身死人首,为天下笑者,何也? ( ) (4)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 表判断 表陈述 表疑问 表感叹
小练习 解释下列“与”的意义 (1)与斗卮酒( ) (2)桓侯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 (3)颇与中国同俗( ) (4)何其爽与?( ) (5)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 )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 (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给予 结交 同 欤 呀 同 交往 欤 吗
2、找出“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B、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C、相如闻,不肯与会 (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B、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C、相如闻,不肯与会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D为 “给 ” 其它为 “ 同” D
小练习 1、写出下列“者”的用法意义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3)此五者,制胜之道也( )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3)此五者,制胜之道也( ) (4)轻辞古之夫子,难去今之县令者, 薄厚之实异也( ) 语助 舒缓 语助判断 代 总括 代---的原因
之乎者也藏玄机, 为其而以无所惧。 察一言而辨虚实; 通全句便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