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 罗湖区中医院 张焕琨
艾灸疗法 一、概念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或以 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 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 位,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 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地的一 种方法。 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二、操作方法 (一)隔物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cm左右,锥体直径0.8cm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根据病情需要,灸3壮或5壮或7壮。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 烫时,可将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根据病情需要,灸3壮或5壮或7壮。
3.隔盐灸: 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根据病情需要,灸3壮或5壮或7壮。
(二)悬灸: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cm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盒灸等。
1.温和灸: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左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
2.雀啄灸: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5~10分钟。
3.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2-3cm,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
4.温盒灸: 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穴位或痛点)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部位上方的灸盒中,或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
三、适应证 常用于寒邪束表、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的感冒、鼻炎、咳嗽、胃脘痛、泄泻、风湿痹痛、眩晕、面瘫、颈肩腰腿痛、痛经、遗尿等病证。
四、禁忌证 (一)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者等禁用。 (二)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用。
五、注意事项: (一)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 泡,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 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 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要 保持疮面洁净。
五、注意事项 (二)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三)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 (四)灸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艾灸完毕后,应彻底熄灭灸火,防止再燃。
六、常见疾病的运用 (一)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 见外感疾病, *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 多, *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 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操作步骤: 1.主穴: 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 *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 *气虚加足三里; *身痛加大杼; *腹痛、腹泻加神阙。
操作步骤: 3.操作: 悬灸法或隔姜灸法,每次选取3~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至痊愈。 *提示: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1周。
(二)面瘫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证的病证, *又称为口眼喎斜。
操作步骤: 1.主穴; 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 *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 *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操作: 温和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 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 日1~2次,7~10次为1疗程。 *提示: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三)泄泻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操作步骤: *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 1.主穴: 天枢、足三里。 2.配穴: *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 *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 *脾肾阳虚者加命门、肾俞、脾俞、关元、神阙; *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3.操作: 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提示: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四)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症状。 *以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为主要症状。
操作步骤: 1.主穴: 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寒凝加归来、地机; *气滞加肝俞、太冲。
操作步骤: 3.操作: 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5~7天开始治疗,5~7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提示:本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五)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经常 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等引起的胃 脘疼痛。
操作步骤: 1.主穴: 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 2.配穴: *饮食内积配梁门; *肝气犯胃配太冲; *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 *脾胃虚寒甚配气海、关元。
3.操作: 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 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提示: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六)厥证 *厥证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 *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 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 氧所致的各种疾病。
操作步骤: 1.主穴: 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2.配穴; *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 *实证配合谷、太冲。
3.操作: 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 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提示:尽快找出发生厥证的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