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及对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 宇 2010年5月19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王钊 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的探讨. HBsAg 阳性率分布 ≥8% - 高 2-7% - 中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 5 种:甲型( HAV )、乙型( HBV ) 丙型( HCV )、丁型( HDV )、戊型( HEV )。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病毒性肝炎 中山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感染科 谢奇峰.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甲、乙、 丙、丁、戊型 -A 、 B 、 C 、 D 、 E )引起的一组 传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和 肝功能异常为其特点,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 症状感染多见。 甲、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科学认识肝炎 ,健康幸福生活 制作:.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病 毒 性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传染病疫情报告 年 7月.
乙肝检验临床意义.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第23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兰生®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第二十三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慢性乙型肝炎-严峻的挑战.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报告 二炮总医院消化科 李青山.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流行病学教研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乙型肝炎的防与治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医疗执法实践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医疗执法监督处 2010 ·03 黑龙江.
病毒性肝炎 香山衛生所 江國彬醫師.
传染性疾病与婚育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梅.
Hepatitis virus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
病毒性肝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
第29章 肝炎病毒 1.掌握HBV的形态结构,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肝脏病常用 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 诊断学科.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急性病毒性肝炎 贫血 肺结核
 病毒性肝炎☆ ☆ 塘厦医院 ☆ 陈 平 ☆ ☆ ☆.
乙肝病人如何看化验报告.
肺结核.
中国乙肝疫苗免疫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家瑜.
病 毒 性 肝 炎.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肝脏健康知识宣教 宣讲人:.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活动 武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
Safety At Your Hand 乙肝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 概述 病因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 治疗 预后 体现四早.
乙肝诊断检查.
糖尿病流行病学.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医院.
肝炎病毒.
北一女中家長會 會務報告 104學年度親師懇談會 105年3月5日 陳正忠.
病 毒 性 肝 炎 Viral hepatitis 主 讲 何步东
乙肝的诊断.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医学病毒学 Medical Virology 第21章 肝炎病毒 高等教育出版社.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virus 吴泽诚 赵柯夫 顾雨晨 叶子祥.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及对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 宇 2010年5月19日

主要内容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国家控制甲肝、乙肝、丙肝策略 甲肝、乙肝、丙肝控制现状 存在问题分析 策略与建议

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名称 发现 年限 核酸型 基因数 (bp) ORF 甲肝病毒 1973 +RNA 7472 1 乙肝病毒 1965 DNA 3200 4 丙肝病毒 1989 约10000 丁肝病毒 1977 -RNA 1700 戊肝病毒 1990 7200 3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及临床特征 名称 传染途径 我国 流行率 临床预后 疫苗 甲型肝炎 粪-口 80.90% 急性 良好 + 乙型肝炎 血 34.04% 慢性 丙型肝炎 <1%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17.20%

甲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临床特点 RNA核糖核酸病毒 只有1个血清型 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 感染后出现显性病例和隐性病例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症状(黄疸)出现前后2周 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终生免疫

传染源[显性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抗-HAV IgM阳性)] 甲肝的流行病学 水传播 传染源[显性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抗-HAV IgM阳性)] 食物传播 病毒由粪便排出 接触传播 血、垂直、MSM 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

我国甲肝年龄分布特征分析 Cui FQ, Hadler S, Zheng H,et al. Status of hepatitis A surveillance and vaccine use in China -1990–2007. J Epidemiol, 2009;19(4):189-195.

甲肝的防治策略 甲肝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接种 保护易感人群 建立监测系统,提高实验室诊断率 病人隔离治疗和消毒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饮食卫生、水源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接种 实施扩大免疫规划 应对突发甲肝疫情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控制措施—常规免疫 疫苗种类 接种对象 (月龄) 接种 剂次 接种部位 途径 甲肝减毒 活疫苗 18 1 上臂外侧 三角肌 皮下注射 1ml 甲肝灭活 疫苗 18, 24-30 2剂次间隔 ≥6个月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和生物制品司,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纳入儿童常规免疫服务。日内瓦,2001 年。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人及HBsAg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未免疫人群普遍易感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和生物制品司,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纳入儿童常规免疫服务。日内瓦,2001 年。

<2%-低(占全世界人口<12%) 全世界慢性HBV感染地域分布 HBsAg 地方性流行 8%-高(占全世界人口45%) 2%~8%-中(占全世界人口43%) <2%-低(占全世界人口<12%)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 HBsAg: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但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 抗-HBs:HBV进入人体出现免疫反应,大约在感染6~12个月才会出现。疫苗也可产生此抗体。 抗-HBc:感染HBV后出现IgM型核心抗体(抗-HBc IgM ),抗-HBc IgG是既往受HBV感染的指标。 HBeAg:HBeAg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可向慢性发展,也提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 抗-HBe:抗-HBe阳性表明传染性减弱或消失,但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或携带者中,虽抗-HBe阳性,血循环中仍可检出HBV DNA。

慢性乙肝是严重的进行性疾病

China CDC:国家乙肝防治规划,2006年血清学调查结果 我国乙肝的血清流行病学 我国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为9.75%(约1.2 亿),人群HBV总感染率为57.63%。 2002年血清HBsAg携带率检测结果为9.09%。 2006年乙肝血清学流调结果: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9300万),较1992年显著降低,1992年以后出生儿童降低更为显著。 China CDC:国家乙肝防治规划,2006年血清学调查结果

1992年与2006年调查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比较 Liang XF, Bi SL, Yang WZ, Wang LD, Cui G, Cui FQ, 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 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Vaccine, 2009, 27:6550–6557.

分年龄报告乙肝病例的分性 年龄 2008年传染病大疫情系统

乙肝预防-控制工作历程 1979年和1992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2005年6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006年1月28日《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 2006年9月开展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上第一个预防 癌症的疫苗 -乙肝疫苗

国家乙肝控制策略 (一)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新生儿、儿童 成人 (二)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传染病防治法》和《献血法》 加强对介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 (三)依法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四)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 (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 防治规划总体目标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至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 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

预防控制策略 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依法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在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依法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建立完善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 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关于诊断-乙肝诊断标准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①近期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②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升高,或/和血清胆红素升高 ③ HBsAg阳性 ④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前HBsAg阴性 ⑤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诊断: ①+ ②+③+⑤或④ 慢性乙肝: ①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②慢性肝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 ③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或/和球蛋白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④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诊断: ①+④+②或③ ④ +②或③+抗-HBc IgM 阴性

调查医疗机构开展乙肝相关检测项目情况 检测项目 占同级医疗机构% 各级 省级 地级 县级 乡级 乙肝两对半① 100 94.7 93.8 96.8 ALT② 91.4 81.3 89.5 抗-HBc IgM③ 66.7 52.6 25.7 9.4 29.5 抗-HAV IgM④ 88.9 78.9 51.4 12.5 47.4 ①+② 75.0 87.4 ①+②+③ 6.3 28.4 ①+②+③+④ 3.1 27.4

2008年报告病例医院就诊时实验室检测情况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毒性肝炎报告现状 报告所有病毒性肝炎 信息化为基础,要求所有医院报告,包括乡卫生院 强制性报告,完整性较好 包含急性、慢性病例 存在重复报告 监测试点对乙肝报告现状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并积累了经验

全国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 Data from EPI review in 1997, 1999, 2004 and serosurvey in 2006 shows that the 3 dose coverage increased from 39% for children born in 1995 to 94% for children born in 2005, and timely birth dose rate from 29% in 1997 to 82% in 2005. Cui FQ, Wang XJ, Cao L, et al. Progress in Hepatitis B Prevention Through Universal Infant Immunization — China, 1997–2006. MMWR, 2007; 56(18): 441-445.

1992年与2006年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比较 成绩 Liang XF, Bi SL, Yang WZ, Wang LD, Cui G, Cui FQ, 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 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Vaccine, 2009, 27:6550–6557.

六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 地区 检测 人数 HBsAg 抗-HBs 抗-HBc 阳性 (%) 龙江 440 6 1.4 349 79.3 8 1.8 桃江 514 9 363 70.6 28 5.4 无为 422 4 0.9 272 64.5 14 3.3 电白 420 16 3.8 280 66.7 27 6.4 宁蒗 415 6.5 168 40.5 62 14.9 库车 428 139 32.5 13 3.0 合计 2639 66 2.5 1560 59.1 143 张宁静, 等.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调查 , 中国计划免疫,2007,13(4):324-327 .

10696名大学生HBsAg和抗- HBs检测结果 年度 体检 人数 HBsAg 抗-HBs 五项 阳性 % 阴性 2004 3629 221 6.09* 1386 38.19** 2022 55.72*** 2005 3660 178 4.86 1471 40.19 2006 54.81 3407 197 5.78 1396 40.97 1814 53.24 合计 10696 596 5.57 4253 39.76 5842 54.62 李为群,长春大学2004~2006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14(4):329-331.

乙肝控制今后的方向 充分发挥免疫预防为主的策略 针对重点人群 提高免疫覆盖率 新型疫苗的研发 健康教育,改变危险行为 规范临床抗病毒治疗 加强医源性感染的控制 做好疾病监测 对防治效果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评价 安全性、效果 持久性

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2007年不同地区吸毒人群HCV和HIV抗体阳性率(%) 吸用海洛因人群 2007年不同地区吸毒人群HCV和HIV抗体阳性率(%) 地区 调查人数 HCV HIV 阳性人数 阳性率 广西 3000 2564 85.5 546 18.2 云南 3600 2519 70.0 596 16.6 新疆 1616 53.9 856 28.5 合计 9600 6699 69.8 1998 20.8

急性丙肝的诊断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不适等。 曾接受过血液制品或其它人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临床表现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 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HCV RNA阳性。

慢性丙肝的诊断 流行病学史 曾接受过血液制品;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临床表现 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清ALT、AST升高, 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HCV RNA阳性。

丙肝的转归 慢性丙肝患者易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在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病人中间,肝硬化的发病率达到了9.2%和15.29%。 丙肝导致的沉重的疾病负担通常要在感染20年后出现。

防控丙肝的难点 丙肝起病隐匿,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都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 75%—85%的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为肝硬化和肝癌。 同时,目前没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丙肝传播主要通过输血、血液透析、静脉吸毒等方式。此外,文身、不洁的口腔科诊疗等操作,也有可能传播丙肝。

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丙肝高危人群包括: 有偿献血者、特别是有献血浆历史者; 1995年前使用过血液制品者; 静脉吸毒者; HIV感染者,有不安全性行为者; 血液透析或介入性治疗患者; 接触丙肝病毒的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

丙肝的治疗 早发现,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近2/3的丙肝患者是可被治愈的。 由于症状不明显、丙肝检测检查项目常被忽视等原因,导致不少丙肝患者贻误了治疗时机。

国家丙肝控制政策 1993年开始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 1998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自1985年以来,丙肝一直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研制成功丙肝诊断试剂盒 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肝的控制现状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可供预防 我国人群中静脉内滥用毒品、不安全的性活动、器官移植和介入性检查及治疗等增多,传播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 2003~2008年我国丙肝报告的病例数逐年增加,在法定报告的27种传染病中,由2004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08年第七位。 发病率上升不等同于感染率增加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炎症坏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同时感染 ( coinfection ):指HBV与HDV的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 ( superinfection ):指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HDV。 ALT伴/不伴总胆红素的双相升高:在疾病的急性期出现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的升高,经过一定时间后,ALT和总胆红素逐渐下降至较低水平,这时无明确诱因再次出现ALT的升高或伴总胆红素的升高,使ALT和总胆红素呈现两次升高(双峰),此即为双相升高。ALT和总胆红素的双相升高可见于急性HBV和HDV的同时感染。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坏死为主的肠道传播性疾病。 患者主要为成年人,病死率较高,尤其孕期最后3个月的妊娠妇女患病后,病死率可达10%~39%。 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粪便垃圾污染的水或外出就餐,到戊型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1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

Thanks Wangyu@chinac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