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知识讲座 矿泉水消毒知识讲座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邓金花 广东省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蔡建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餐飲衛生與安全 第四章 病原性與細菌性 食品中毒. 學習目標 認識導致病原性與細菌性食品中毒 之菌種 了解細菌產毒之機制 學習如何避免病原性與細菌性食品 中毒.
Advertisements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造口病人护理新进展 凤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三凤. 玫瑰使者 什么是肠造口? 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 往往是 挽救、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治疗疾病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 于腹部表面,以排泄粪便,就是「肠造口」
Your company slogan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 062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 062. Your company slogan 菠萝的历史由来与功能 菠萝别名凤梨,是热带和亚热带名果,以营养丰富、香味浓烈、经济价值高而 著称, 原产南美洲巴西, 16 ~ 17 世纪传入我国。我国菠萝主产地为台湾、广东、福.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1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2 第一部分 脚手架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7 年 11 月 6 日,西安市南大街正在施工的 百货大厦西侧一个近 50 米长、 20 多米高的脚手架发生 倒塌。事故造成 3 女 1 男 4 人受伤。 分析原因:该项目经调查为非法工程,建设单位未.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公共场所重点监督检查要点及相关法律法规 张春林.
5 消毒与灭菌 5.1 常用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法 5.2 船舶常见传染病的消毒处理措施.
基层医疗机构 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与灭菌 金凤玲.
拥抱青春 健康美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 2015年9月14日.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环境分析中六价铬与总铬的测定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分析测试中心 主讲人:蔺凯 2011年9月28日.
综合实验 ----小鼠药学综合实验 欢迎您来到精彩的动物实验领域! 谢果.
第11章 健康教育与保健措施.
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编写要求保健食品企业检验环境设备
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企业所得税政策.
中医美容保健.
老年公寓专题研究及案例借鉴 天津中原地产投资顾问部 老年公寓专题研究及案例借鉴 天津中原地产投资顾问部
科粤版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教材理解 广西师大附外化学组 陈钜生.
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讲座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 提高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信用管理师协会执行会长 陈 文
班社会实践调查 ——大学生健康与运动状况调查.
第四章:生物科學與環境 第二節:生物資源.
諮商技巧與實務研討 主講人:蔡佩潔臨床心理師 .
按開憂鬱症的結 ---穴位玄機妙用 溫嬪容 醫師.
面試甄試準備要領 魯真 中興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夏秋季节 谨防肠道传染病 泉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鹏.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食品分析 实验.
第十章 酒.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情况介绍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彭弘雷 2014年12月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建军.
单元九 种猪常见疾病(4).
城区西北片区集中供热扩容工程 供热管理科 宋健敏.
公共场所卫生.
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二OO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食品的卫生管理.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消毒与灭菌.
指導老師:顏明賢 班級:四高四A 姓名:蔡富凱 學號:4971G003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 传染病中的应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俊 2003年7月25日.
第八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田丹.
2016年三甲复核一模二模检查反馈 医务部.
第四章 灭菌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黄家利.
草花播种技术 制作人:熊光武 班级:园林绿化09-1 学号:
学校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12月28日.
傷 仲 永 王安石 S 孫子潔.
垃圾食品與肥胖的關係 敏盛綜合醫院 陳美月 營養師.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2017/3/19.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管理 ---《消毒管理办法》宣贯
设计负责人:王云阳 设计指导教师:岳田利,高振鹏、史亚歌 彭帮柱,田晓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零六年十月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卫生监督协管技术 规范及要点 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 2015年4月.
医院消毒监督管理 厦门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传染病防治监督科.
第十二节 呕 血 与 便 血 一、呕血 ㈠概念:凡是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者称为呕血。.
校园建设中的节能与消防问题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姜长征.
「簡易水土保持申報書」 內容及送審流程之探討
产品使用说明标准和应用 冯 卫 2012年9月.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2下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业务培训 2019.
实验 细菌的染色 细菌的单染色法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芽孢染色 荚膜的染色.
化学需氧量 (COD)测定 陈璐 曹志羽 包健 陈美玲  李引 石川 吕虹玮.
2-1試樣中鐵(Ⅱ)之比色定量 R.-C. Jiang.
床上洗头.
105年教育部熱血老師翻轉學生「教育愛」座談會
柑橘皮中黄酮两种提取方法的探索 及含黄酮类饮料生产工艺改进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温晓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消毒知识讲座 矿泉水消毒知识讲座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邓金花 广东省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蔡建华

咱们菌菌旅行社的特点就是:线路多、速度快、不花钱。 消毒工作的意义 咱们菌菌旅行社的特点就是:线路多、速度快、不花钱。 医疗卫生 食品工业 日化行业 养殖与畜牧业 公众场所与家庭生活 ……

消毒及其相关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 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传播感染水平上的处理过程。

消毒及其相关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 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处理过程。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

消毒及其相关概念 防腐(antisepsis) 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消毒及其相关概念 杀菌效果(germicidal effect,GE)和杀灭率(killing rate,RT) GE用消毒后菌数比消毒前(或对照组)菌数减少的对数值表示;RT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率表示。

消毒的方法 物理方法: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清除病原及其它有害微生物。 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方法 物理方法 干热法(包括焚烧、灼烧、干烤):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消毒;  干热法(包括焚烧、灼烧、干烤):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消毒;  湿热法(包括蒸煮、巴氏消毒、流动蒸汽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  微波: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频率为2450MHz和915MHz两种;  红外线:波长0.77~1000um的电磁波;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275nm,最佳波长为253.7nm;

消毒的方法 物理方法 电离辐射:辐射源包括60Co的γ射线、高能电子束射线、X射线; 超声波:频率为20~200kHz的声波;  纳米光催化:纳米半导体材料配合紫外线照射;  等离子体: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和自由基等组成的聚合体;  过滤吸附: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洁净消毒处理;  自然通风:利用风力稀释微生物浓度。

化学消毒的主要特点 使用方便,无需特殊设备; 适用范围广,各种物品、空气、水、人体和环境等均可使用; 节约,一次性投资少;  使用方便,无需特殊设备;  适用范围广,各种物品、空气、水、人体和环境等均可使用;  节约,一次性投资少;  使用方法多样,可浸泡、擦拭、喷雾、熏蒸以及与物理因子协同等;  存在毒性、腐蚀性、有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按作用水平分)  高水平(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结核杆菌、亲水病毒、亲脂病毒(戊二醛、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  中水平(中效)消毒剂:除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外,可杀灭其他各种微生物(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等) ;  低水平(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杆菌和亲水病毒(季铵盐类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等) 。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按化学性质分) 醛类:甲醛、戊二醛等; 醇类:乙醇、异丙醇等; 酚类:苯酚(石炭酸)、甲酚皂溶液(来苏儿)等;  醛类:甲醛、戊二醛等;  醇类:乙醇、异丙醇等;  酚类:苯酚(石炭酸)、甲酚皂溶液(来苏儿)等;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等;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氧化型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杂环类消毒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  氧化型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杂环类消毒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  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聚六亚甲基胍等;  其他消毒剂:高锰酸钾、三氯生、乳酸、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等。

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污染程度(种类、数量)  处理剂量(浓度、时间)  作用温度和相对湿度  pH值  有机物  化学拮抗物质

理想消毒剂的标准 杀菌谱广,效果可靠,作用快速; 性能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 无毒无味,无刺激,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杀菌谱广,效果可靠,作用快速;  性能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  无毒无味,无刺激,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易溶于水,不着色,易去除,不污染环境;  不易燃易爆,使用安全;  受有机物、酸碱和环境因素影响小;  使用浓度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消毒剂选择的原则   消毒剂的固有特性;  消毒对象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存在状态;  消毒对象的理化特性和使用价值  合格供方及供应商评价。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 细菌繁殖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  细菌繁殖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等 ;  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  分枝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  细菌芽孢,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  朊毒(感染性蛋白质)。

常用消毒剂介绍 物化性质 杀菌机理 消毒特性 实际应用 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使用安全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具有强大的氧化能力,依靠其氧化能力杀灭微生物,大多可作为灭菌剂; 可分解为无毒成分,无残留毒性; 易分解,不稳定; 对物品有一定的漂白和腐蚀作用; 药液未分解前对人有一定的刺激性或毒性; 臭氧、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

臭氧(Ozone,O3 ) 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  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  1840年德国科学家舒贝因(Schonbein)在向幕尼黑科学院提出的报告里宣布发现了臭氧。

臭氧(Ozone,O3 ) 1866年,臭氧开始用作消毒杀菌剂; 1870年,美国首次用臭氧去除城市下水道的臭味和有害气体;  1866年,臭氧开始用作消毒杀菌剂;  1870年,美国首次用臭氧去除城市下水道的臭味和有害气体;  1906年,法国尼斯市建起世界上第一座臭氧处理自来水厂;  1973年,国际臭氧协会(IOA)成立。

臭氧(Ozone,O3 )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常温高压下是一种不稳定的淡蓝色气体,很容易分解成氧气; 臭氧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仅次于氟,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臭氧(Ozone,O3 ) 半衰期短,臭氧水溶液4 ℃时半衰期为132min,10 ℃时为128min,20 ℃时为27min,30 ℃时为6min;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3倍,比空气大20倍; 遵守亨利定律(溶解度与体系中的分压和总压成比例); 在空气中含量极低,分压也极低,迫使水中臭氧从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逸出,使水中臭氧浓度总是处于不断降低状态。

臭氧(Ozone,O3 ) 杀菌机理:以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实现 杀菌作用。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使膜构成成 份受损伤而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臭氧继续渗透穿 透膜而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 透性,导致细胞溶解、死亡。

臭氧(Ozone,O3 ) 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作用  臭氧含量0.28ppm,30min可杀灭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9.97%, 0.25ppm,15min可杀灭空气中自然菌91%;  臭氧气体对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358mg/m3,作用5min,对物体表面的大肠杆菌可杀灭99%,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98%;  臭氧的水溶液有良好杀菌作用,浓度为1.0mg/L的臭氧水作用0.5m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100%。

臭氧(Ozone,O3 ) 对真菌的杀灭作用 真菌对臭氧的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强;  真菌对臭氧的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强;  8.0mg/L的臭氧水作用1min可完全杀灭水中的白色念珠菌;  12.5~23mg/L的臭氧气体熏蒸,作用20~30min,可杀灭黑曲霉、桔青霉、桃色拟青霉、蜡叶枝孢霉等真菌。

臭氧(Ozone,O3 ) 对细菌芽孢的杀灭作用  常温条件下,相对湿度70%,臭氧浓5.67mg/L,作用60min,可杀灭空气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99.10%;  12mg/L的臭氧水作用20min,可杀灭水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99.9%以上。

臭氧(Ozone,O3 ) 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国内外近年研究证明,用56.7 mg/m3 的臭氧作用20min可破坏HBsAg;  在血清中含臭氧4mg/L即可灭活其中的HIV;  0.25~0.38mg/L浓度的臭氧气体可完全灭活空气中的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同时可灭活表面上的轮状病毒和甲肝病毒。

臭氧(Ozone,O3 ) 对原虫的杀灭作用 臭氧对原虫及其卵囊有很好的灭活作用;  臭氧对原虫及其卵囊有很好的灭活作用;  研究表明,臭氧对病原性原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并且其作用比氯强50~100倍;  臭氧水能快速杀灭天然水中的兰氏贾第鞭毛虫、微小隐孢子虫及其虫卵,用1 0mg/L臭氧作用5min,可以灭活90%微小隐孢子虫卵。

臭氧(Ozone,O3 ) 应用  室内空气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水消毒(自来水、瓶装饮用水、医院污水等)  果蔬、餐饮具消毒

臭氧(Ozone,O3 ) 影响臭氧消毒效果的因素  浓度 是决定臭氧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臭氧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与其浓度有关,与接触时间关系不大,对于病毒和细菌芽孢,当余臭氧浓度达不到灭活剂量时,延长时间也不能提高杀灭率;  湿度 当臭氧消毒空气时,相对湿度较高,杀菌效果较好,相对湿度小于35%时,即使臭氧浓度较高,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率也很低,臭氧对干燥表面的细菌较难杀灭。

臭氧(Ozone,O3 ) 影响臭氧消毒效果的因素  温度 随着温度的增加,臭氧的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升高会使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反而会影响消毒效果;  有机物 可显著减弱臭氧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臭氧消毒可因有机物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而达不到要求的消毒效果。

臭氧(Ozone,O3 ) 臭氧的使用安全 臭氧的毒性主要来自对蛋白质和脂肪酸的氧化,从而损伤机体组织,吸入臭氧后,可引起呼吸加速、变浅、胸闷等症状,进而脉搏加速、头痛,严重时可发生肺气肿,甚至死亡,我国卫生部规定大气中臭氧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2 mg/m3 ; 人对空气中臭氧的可嗅知浓度为0.02~0.04mg/m3,动物试验表明,臭氧毒性的起点浓度为0.3mg/m3;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作用,可使橡胶和塑料制品变脆变硬,加速老化,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使织物漂白、褪色等。

臭氧(Ozone,O3 ) 相关标准 CJ/T 3028.1-1994 臭氧发生器 GB/T 18202-2000 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早在1949年开始用于消毒,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并投入生产,70年代普遍推广使用;  早在1949年开始用于消毒,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并投入生产,70年代普遍推广使用;  过氧乙酸是一种酸性氧化剂,分子式C2H4O3 ,结构式CH3-CO-O-OH ,分子量76.0518;  无色透明液体,呈酸性,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比重1.226,沸点110℃ ;  不稳定,可自然分解,稀释(加水分解)、遇热(热分解、爆炸性分解)、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分解、催化分解)、碱性物质和有机物可加速分解。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杀菌机理 氧化作用 直接对细菌的细胞壁蛋白进行氧化使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破坏细胞的内外物质交换,致微生物死亡; 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过氧乙酸分子进入细菌体内,直接作用于酶系统,干扰细菌的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酸性作用 过氧乙酸的强酸性可改变细胞内pH值,破坏细菌的正常代谢作用.配合和增加氧化作用,直接损伤细菌,致细菌死亡。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消毒特性 高效广谱、杀菌快速;  高效广谱、杀菌快速;  用途广泛(可用于浸泡、刷洗、擦拭、喷雾和熏蒸等形式的消毒和灭菌,适宜对各种不怕腐蚀的物品的消毒处理);  符合环保要求(不残留有害物质,不污染环境);  在低温下仍具有强大的杀菌效力。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作用  过氧乙酸杀灭细菌繁殖体,需0.01%~0.5%溶液作用0.5~10min。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对真菌的杀灭作用 从大多数实验结果来看,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的过氧乙酸浓度,也能杀灭真菌;  从大多数实验结果来看,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的过氧乙酸浓度,也能杀灭真菌;  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若用5000mg/L 浓度,在5min内可杀灭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新生隐球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致病性真菌。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对细菌芽孢的杀灭作用  过氧乙酸对细菌芽孢的杀灭作用比对细菌繁殖体差些,但试验证明,也有高效的杀芽孢作用;  试验表明,蜡状杆菌、脂肪嗜热杆菌、枯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破伤风杆菌五种芽孢中,蜡状杆菌芽孢是抵抗过氧乙酸最强的一种,但此种芽孢暴露于3000mg/L过氧乙酸溶液中,3分钟可被杀灭。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试验证明,2000mg/L过氧乙酸溶液4~5分钟可杀灭骨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3、4、7型)、B病毒、科萨奇病毒B-3、艾柯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市售过氧乙酸的类型  二元包装;产品分A(冰醋酸)、B(过氧化氢)两液,分瓶存放,使用前按比例混匀,活化24~48h后使用。稳定性好,在室温下可贮存1~2年。  一元包装;浓度20%左右,含有0.1%左右稳定剂(8-羟基喹啉等)。使用前无需活化,但稳定性差。  “固体过氧乙酸”、“碱性过氧乙酸”(由四乙酰乙二胺与过碳酸钠二元包装组成)。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过氧乙酸通常的使用方法  浸泡(凡能耐腐蚀,可浸泡的小件物品或管道或人手均可采用此法消毒,一般使用浓度0.1%~0.5%);  喷淋(使用浓度0.1%~0.2%,接触时间1min以上);  喷雾(空气消毒通常采用2%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按8mL/m3气溶胶喷雾,作用60min);  熏蒸(按每立方米空间7mL计算,过氧乙酸原液置于玻璃或搪瓷容器内挥发)。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 浓度和作用时间: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浓度减半,消毒时间需增至原来的2~5倍; 温度:一般说来,温度越高过氧乙酸的杀菌力越强,在10~30 ℃间,湿度每升高10 ℃ ,杀菌作用增加1.2 ~ 5倍。但温度降至零下20℃ 时,仍有明显杀菌作用;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 湿度:喷雾或熏蒸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湿度在20%以下时,杀菌作用很弱; 有机物:有机物会降低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杀灭有20%血清保护的细菌繁殖体所需过氧乙酸浓度需增加4~ 15倍,而细菌芽孢需增加2~3倍 。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使用安全 慎用于地面消毒(对大理石和水磨石等材料地面有明显损坏作用);  慎用于地面消毒(对大理石和水磨石等材料地面有明显损坏作用);  高浓度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溅到眼内和皮肤上,如不慎溅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确保使用浓度(不稳定,随用随配,防止过期使用)。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 相关标准 GB 19104-2003 过氧乙酸溶液 GB/T 19105-2003 过氧乙酸包装要求 GB/T 19108-2003 过氧乙酸溶液 过氧乙酸含量的测定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1811年,汉弗莱·戴维先生用硫酸将氯酸钾酸化制造了二氧化氯,并把这种黄绿色的气体称为优氯;  1843年米隆用盐酸将氯酸钾酸化获得了氯气和二氧化氯混合气体;  1944年美国Niagara Falls水厂为控制水中由于藻类繁殖新产生的气味,率先采用二氧化氯获得成功,之后,迅速推广到全世界。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黄色的气体,具有类似氯气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性气味;  氯的分子量67.47,是自然界中几乎完全以单体游离基形式存在的少数化合物之一;  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二氧化氯气体溶于水形成黄绿色溶液,作为溶解的气体保留在溶液中,在阴凉处避光保存并严格密封非常稳定。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二氧化氯具有易挥发、易爆炸的特点,不宜贮存,宜现场制取或制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二氧化氯中的氯是以正四价态存在,其活性为氯的2. 63倍;  二氧化氯分子的电子结构是不饱和态,但在水中却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这有利于二氧化氯在水中迅速扩散;  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氧化能力。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杀菌机理 二氧化氯在水中几乎100%以分子状态存在,易透过细胞膜,二氧化氯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电位高达1.5V,其ClO2分子结构外层存在一个未成对电子一活泼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通过强氧化性杀灭微生物; 通过渗入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细胞内,与细菌及其它微生物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氨基酸分解破坏,进而控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ClO2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透过性能,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硫基的酶,终止微生物的代谢从而灭活微生物。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消毒特性 高效(可杀灭包括各种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细菌芽孢及各种病毒); 快速(对一般细菌繁殖体和病毒只需数秒钟即可杀灭,一分钟可杀灭细菌芽孢); 在水中不形成三卤甲烷,还能起到沉淀铁锰离子的作用; 对水中的酚类物质、地表水中的藻类物质破坏作用强,能消除水中的异味。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作用  实验室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表明,5 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水溶液,作用10 min可完全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50 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1 min可完全杀灭污染在布片表面上的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对真菌的杀灭作用  100~250 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水溶液,作用1 min可完全杀灭水溶液中的白色念珠菌和毛癣菌;  350 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1 min可完全杀灭水溶液中的黑曲霉等霉菌。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对细菌芽孢的杀灭作用  实验室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表明,250 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水溶液,作用5 min可完全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在清洁的水中加入2 mg/L浓度的二氧化氯即可灭活水中的Polio病毒、柯萨奇病毒和F2噬菌体,250 mg/L浓度作用5min可灭活HBsAg。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应用 二氧化氯被广泛应用于纸张和纤维漂白、饮用水消毒、食品加工、肉类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灭菌与保鲜、工业冷却水和废水处理、日化行业消毒灭菌、临床医疗中的消毒灭菌、卫生防疫消毒、油脂脱色及面粉和大米加工中的漂白和杀菌、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消毒和防病治病以及水厂杀藻和控制生物污染和管道淤塞等。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应用 1985年,美国同意将二氧化氯作为食品加工设备消毒液; 1987年,广东省卫生监督部门批准二氧化氯可以用于食品消毒、保鲜、及食品设备、用具消毒等; 1987年,美国批准二氧化氯作为食品厂的环境消毒; 1988年,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将稳定性二氧化氯列入食品添加剂,作为面粉漂白剂用; 1988年,澳大利亚卫生部批准将二氧化氯列入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漂白剂用;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应用 1990年,上海卫生管理部门批准二氧化氯可以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以及水产养殖; 1992年,中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批准,二氧化氯可用于鱼类加工过程,控制杂菌、大肠杆菌等污染; 1996年,我国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中将稳定性二氧化氯列入食品添加剂中作为防腐剂,使用范围为果蔬保鲜、鱼类加工; 《食品添加剂 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化工行业标准(HG 3669-2000) 2000年6月批准颁布,2001的3月1日开始实施。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二氧化氯通常的使用方法  浸泡(凡能耐腐蚀,可浸泡的小件物品、瓜果蔬菜、管道、衣物、人手均可采用此法消毒,使用浓度10~200 mg/L );  喷淋:使用浓度250~500 mg/L ,接触时间30S以上;  擦拭:不能浸泡的大件物品或物体表面,一般使用浓度250 mg/L ;  熏蒸:空间消毒,使用活化后的原液。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应用举例 桶装水生产企业五加仑桶的消毒 生活饮用水消毒 食品加工企业管道、设备、容器的消毒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使用安全  质量浓度为548mg/L的二氧化氯,对小白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10000mg/kg,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 ;  2001年,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ClO2最大允许剩余浓度为0.8mg/L, ClO2-最大允许浓度为1.0mg/L,ClO3-浓度不作要求;  2001年,中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水中ClO2- 含量不得高于0.2mg/L ;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使用安全  重庆市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发布了一个重庆市地方标准《二氧化氯消毒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DB50/2-1997)。标准规定出厂水中二氧化氯残留量大于0.05 mg/L,管网末稍水二氧化氯残留量大于0.02 mg/L;  2005年,《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规定,用ClO2进行消毒时,水中ClO2-含量不得高于0.7 mg/L ;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使用安全  二氧化氯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200mg/L溶液对不锈钢无腐蚀,对铜、铝中度腐蚀,对碳钢重度腐蚀。二氧化氯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空气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刺激呼吸道,应采取必要的通风设施和防护手段;  空气中ClO2允许排放限值0.3 mg/m3。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 相关标准  HG 3669-2000 食品添加剂 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  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含氯消毒剂 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一类化学消毒剂; 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 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与其有效氯含量呈正比,使用浓度均按有效氯含量计算; 二氧化氯、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氯铵T、漂白粉、氯化磷酸三钠……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别名漂白水,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无机含氯消毒剂,在消毒方面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工业次氯酸钠水溶液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有氯气味,含有效氯10~13%;  次氯酸钠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和热都会加速分解,避光密封保存有利于其稳定性;  次氯酸钠在水中迅速生成次氯酸[HOCl],是主要杀菌成分。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杀菌机理: 次氯酸钠的杀菌机理主要基于次氯酸,次氯酸钠水解出次氯酸,次氯酸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分子量很小,易扩散到带电荷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使菌体蛋白质被氧化,而至细菌死亡; 此外,氯及次氯酸分解产生的新生氧也能氧化菌体蛋白质; 氯还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向外渗漏,导致细菌死亡。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作用  常温下,用50 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作用3 min,可以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9.9 %以上,10 min可完全杀灭。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对真菌和结核杆菌的杀灭作用  次氯酸钠对真菌的杀灭效果受pH影响明显,在pH小于7的条件下,2.5 g/L有效氯作用5 min可完全杀灭白色念珠菌,pH大于8时,需要5 g/L有效氯作用5 min;  在清洁条件下,125 mg/L有效氯次氯酸钠作用10 min可杀灭抗酸杆菌,在含有机物条件下, 1 g/L有效氯次氯酸钠水溶液作用10 min可杀灭悬液内杆菌。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对细菌芽孢的杀灭作用  采用载体法,500 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作用15 min,可以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99.9 %以上,1000 mg/L作用15 min,杀灭率可达100 %。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100 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作用10 min,可以灭活HIV、Polio病毒和HAV;500 mg/L作用5 min可灭活纯化HBsAg。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优点 可杀灭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易受有机物和酸碱度的影响; 对物品有漂白、腐蚀作用; 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应用 水的消毒:饮用水、生产用水、游泳池水、污水; 工器具、设备:100~300 mg/L ; 手消毒:50~100 mg/L ; 脚池消毒: 250~300 mg/L 。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使用安全 次氯酸钠不稳定,应避光、密封保存,消毒液应现用现配; 次氯酸钠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注意避免对金属器械的影响; 次氯酸钠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不应用作有色织物的消毒 ; 消毒时若有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 。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使用安全 次氯酸钠有一定的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刺激性作用。其释放的氯可引起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空气中氯气达到3.5 mg/L时,可嗅到氯味;4 mg/L时,停留1h可引起中毒。作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7 mg/L。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 相关标准  GB 19106-2003  次氯酸钠溶液  GB 19107-2003  次氯酸钠溶液包装要求

醇类消毒剂 研究和使用较早的一类消毒剂,杀菌作用随着醇类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 属于中等水平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 作用较快、无色、无腐蚀性、基本无毒、廉价易得 ; 常用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

乙醇(Ethanol,Alcohol ) 又称酒精,分子式C2H5OH ,分子量46.07,是研究和使用较早的一种消毒剂;  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易挥发,易燃烧,液体比重为0.8129,沸点78.5℃ ,闪点9 ~ 11℃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乙醇(Ethanol,Alcohol ) 杀菌机理:   杀菌机理: 使蛋白质变性 乙醇作用于细胞首先起到脱水作用,乙醇分子进入到蛋白质分子的肽链环节,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 破坏细菌细胞壁 乙醇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渗透到菌体内使细胞破坏溶解; 破坏微生物酶(尤其是脱氢酶和氧化酶)系统,阻碍细菌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

乙醇(Ethanol,Alcohol ) 消毒特性 乙醇对组织与无生命的物品有良好的消毒作用,特别适合皮肤消毒。主要用于杀灭细菌繁殖体; 作用较快,性质稳定,无腐蚀性,基本无毒; 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受蛋白质影响较大,作用浓度较高。

乙醇(Ethanol,Alcohol ) 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  75%的乙醇,5min内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60~99%乙醇5min内可杀灭湿布片上的大肠杆菌,但当该菌被干燥以后,获得同样结果,则仅需50 ~ 60%乙醇。

乙醇(Ethanol,Alcohol ) 对真菌孢子的作用  75%的乙醇1~2分钟可抑制自然感染头发上的奥杜安氏小孢子菌的生长,若这种抑制达到100%时,则需接触1小时;  70~96%乙醇都具有杀死真菌孢子的效力。

乙醇(Ethanol,Alcohol ) 对细菌芽孢的作用  乙醇对细菌芽孢几乎没有作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偶尔可检出细菌芽孢。

乙醇(Ethanol,Alcohol ) 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 浓度:常规消毒使用的乙醇为75%(V/V),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杀菌作用降低; 有机物:乙醇遇蛋白质可使之变性凝固,形成保护层而影响杀菌作用; 温度:温度升高,杀菌能力随之加强,但不明显。

乙醇(Ethanol,Alcohol ) 应用 皮肤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乙醇(Ethanol,Alcohol ) 使用安全 一般使用浓度勿超过80%; 物品表面消毒前,应尽量清除表面沾附的有机物; 浸泡处理时,勿使物体带有过多的水分,以免稀释药液降低消毒效果; 保存时,应放于带盖容器中,防止有效成份挥发而影响效果。

乙醇(Ethanol,Alcohol ) 使用安全 用于消毒情况下,对人无毒,但个别人员对乙醇敏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红斑;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800 mg/L(1500 mg/m3); 对一般物品无特殊损害作用,但可溶解醇溶性涂料。

乙醇(Ethanol,Alcohol ) 配制 市售乙醇,若按体积计算浓度为95 %,按重量计算,浓度为92.3 %,现配制75 %(V/V)乙醇,方法如下: 95%乙醇75 mL,加蒸馏水至总体积为95 mL即可。

乙醇(Ethanol,Alcohol ) 相关标准  GB/T 394.1-1994 工业酒精  GB 10343-2002 食用酒精

醛类消毒剂 醛类化合物中,最早作为消毒剂的是甲醛,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均可用于灭菌; 腐蚀性小,可用于金属器械 ; 主要缺点是刺激性和毒性; 甲醛、戊二醛、邻苯二甲醛……

含碘、含溴消毒剂 碘伏:碘与表面活性剂(PVP、聚乙烯醇等)及增溶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是一种优秀的皮肤消毒剂,在医院消毒中应用广泛; 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溶于水形成次溴酸(和次氯酸),杀菌力强,在水产养殖、工业水处理、泳池消毒等领域应用广泛。

酚类消毒剂 应用较早,种类较多,但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却有限,国内较常用的仅有煤酚皂(来苏儿)、氯二甲酚; 性质稳定,生产简易; 有特殊气味,杀菌能力有限,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长期浸泡可使纺织品染色,并损坏橡胶物品; 随着新型消毒剂的不断出现,加之酚类消毒剂本身固有的缺点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应用已越来越少。

双胍类消毒剂 性能稳定、无刺激性、腐蚀性低、使用方便,主要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难溶于水,一般制成醋酸盐、盐酸盐或葡萄糖酸盐使用; 属低效消毒剂,杀菌能力有限,对结核杆菌、真菌、细菌芽孢仅有抑菌作用,不能灭活乙肝病毒; 主要应用的是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聚六亚甲基胍等。

季铵盐类消毒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通式为R1R2R3R4NX; 季铵盐在低浓度下即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属低效消毒剂; 性质稳定,易于贮存,腐蚀性小,刺激性小 ; 使用较多的是洁尔灭(苯扎氯铵、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和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

其他消毒剂 4-异噻唑啉-3-酮; 环氧乙烷; 氯羟二苯醚(三氯生,玉洁新) ; 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  …………

化学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 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使用浓度及计算方法,加强配制的准确性(C浓:V浓=C稀:V稀);  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  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使用浓度及计算方法,加强配制的准确性(C浓:V浓=C稀:V稀);  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期限不得过期使用(多数化学消毒剂经稀释后其稳定性急剧下降,应现配现用);  防止消毒剂污染(中低效消毒剂使用过程消毒液可能检出微生物);  评估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消杀效果。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微生物杀灭效果评估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6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菌株选择 细菌繁殖体中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  细菌繁殖体中肠道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  空气中细菌: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8032  细菌芽孢: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ATCC 9372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菌株选择  致病性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和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ATCC 16404  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Poliovirus-Ⅰ)  根据消毒剂特定的用途或试验特殊需要,还可增选其他菌、毒株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会受到被消毒表面的类型、与被消毒的接触时间以及相关设施中的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消毒剂的生产供应商一般采用标准方法规定的微生物做效力评价测试,而这些实验菌株可能与用户实际环境中的微生物有较大差别。因此,消毒剂使用企业可用从自己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来测定消毒剂对这些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原理 将定量的指示菌悬液加入消毒剂溶液中,作用一定时间。经中和剂去除残留的消毒剂影响后,定量接种于平皿上,倾注培养基,经培养后计算其菌落数。与未经消毒剂作用的对照菌液平皿计数相比较,计算出杀菌率。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材料 1、消毒剂 2、指示菌 3、培养基 4、中和剂 5、稀释液 6、电动混合器 7、恒温水浴箱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材料 1、消毒剂 2、指示菌 3、培养基    4、中和剂    5、稀释液    6、电动混合器       7、恒温水浴箱       8、秒表       9、分度吸管及试管等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准备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准备 1、菌悬液的制备:取菌种第三代~第十四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随后,用5.0ml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使细菌悬液均匀。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准备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准备 2、中和剂鉴定试验(观察所用中和剂是否对测试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对试验用细菌以及其恢复期培养是否有害或不良影响 )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步骤 (1)用无菌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液配制试验用菌悬液,浓度为1×108~5×108cfu/ml。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步骤 (1)用无菌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液配制试验用菌悬液,浓度为1×108~5×108cfu/ml。 (2)将消毒剂用蒸馏水稀释至待测浓度,置20℃±1℃水浴备用。 (3)吸取试验菌液0.5ml,加入含消毒剂溶液4.5ml的试管中,迅速混匀并立即计时。 (4)待试验菌液与消毒剂相互作用至预定时间,吸取0.5ml菌药混合液,加入4.5ml经灭菌的中和剂中,迅速混匀。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5)中和10min后,进行系列10倍稀释,分别吸取1.0ml样液(原液、稀释液),按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测定存活菌数,每管样液接种2个平皿。 (6)同时用稀释液代替消毒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 (7)细菌营养体试验样本在37℃温箱培养48h,观察最终结果;细菌芽孢试验样本在37℃温箱培养72h,观察最终结果;真菌试验样本在30℃温箱培养48~72h,观察最终结果。 (8)试验重复3次,计算各组的活菌数,计算杀菌率。

消毒剂的效果评估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消毒效力评价:用杀菌率或杀灭对数值表示消毒剂杀菌能力。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消毒效力评价:用杀菌率或杀灭对数值表示消毒剂杀菌能力。 杀灭对数值 (GE)=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No)-试验组活菌浓度对数值(Nx) GE=logNo-logNx 杀菌率(KR)=[(对照组平均活菌数-试验组活菌数)÷对照组平均活菌数]×100% KR=[(No-Nx)/No]x100%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25oC 4.5 ml 消毒剂 加 0.5 ml 菌悬液 预定的接触时间 中和10min 0.5 ml 存活细胞 计数 (至少含细胞 1.0 x 108 cfu/ml) 预定的接触时间 中和10min 0.5 ml 存活细胞 计数 计算 杀灭率 15 30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 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先发现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产生抗性。 微生物对消毒剂产生抗性必然导致消毒的失败。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耐药性)是指某种对消毒剂的常用浓度不再敏感的菌株出现,也指那些在能杀灭或抑制绝大部分该种细菌的消毒剂浓度下不能被杀灭或抑制的菌株的出现。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 细菌对消毒剂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1)细菌的天然耐药性(生化结构形成的耐药性):某些菌株具有特殊的结构,从而起到消毒剂屏蔽作用,产生天然耐药,如外膜蛋白、脂多糖等。 (2)耐药性获得的遗传学途径:细菌可通过获得质粒、转座子或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对消毒剂的耐药性。 (3)耐药性获得的酶学途径:这个途径是基因途径的延续,即细菌的耐药基因可产生某些酶,使消毒剂降解而表现出耐药性。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或最小杀菌浓度(MBC)与标准菌株的MIC或MBC对比来判定微生物有无对某种消毒剂产生抗性。 防止产生耐药性的关键:保证所用消毒剂有足够的剂量,避免单一种类、低浓度消毒剂的长期连续使用。

OK,谢谢您的参与!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pena2001@163.com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