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张春玉.  糖尿病  冠心病  高血压  痛风  甲状腺结节  心理健康.
Advertisements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教研室 张 峰. 镇痛解热抗炎 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甾体类抗炎药) 抗炎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1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培训. 2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 A 30 ~ 50 % B 40 ~ 60 % C 60 ~ 80 % D 70 ~ 90 %
以非甾体抗炎药示例 (BNF).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效应的药物, 由于它具有类似甾体类(皮质激素)药物 的抗炎效应,故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它们的共同效应为解热、镇痛和抗炎。 它们的共同的作用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 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 于 T 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 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 老体弱慎防虚脱。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化构不同,但都 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G )合成,具有解热 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念 二、作用机理 三、药物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尔同舒TM 苯溴马隆片 Benzbromarone Tablets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表现为红肿与疼痛。甾体抗炎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是其抗炎、解热和镇痛的主要机制。除苯胺类以外,其他均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胶原组织疾病。
第九章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正确使用药物.
Chapter 6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SAIDs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痛药 Analgesic Drugs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艳美.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一.非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分类以及代表药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 吡咯酮类—保泰松 3. 芬那酸类—甲芬那酸
第35章 抗炎免疫药物的 临床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十五章 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章 解 热 镇 痛 抗 炎 药 antipyretic–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
解热镇痛抗炎药 2017/3/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研究进展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情境3.3(4)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疗护理.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和痛风药 ⑴ 概述 ⑵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3)抗痛风药.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复 习 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机制?.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非甾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药 物 化 学 第三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咳药.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炎症.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 四十四 讲 主讲教师: 李 晶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 四十五 讲 主讲教师: 李 晶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七单元 解热镇痛抗炎药.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国家骨干示范建设 特色校本教材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制药基础 III 药物化学 主编:李玉龙.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学时数:1学时
Antipyretic Analgesics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刘艳玲.
第十八章 中枢兴奋药 Central stimulants 提高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 大脑皮层 咖啡因 延脑呼吸中枢 尼克刹米
甲状腺激素.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hyperuricemia&gout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16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关于COX-2选择性抑制剂构效关系的探讨
解热镇痛药兼有抗炎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兼有镇痛和解热作用。少数药物如扑热息痛只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之作用。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一节 概述 ☆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本章所属的这些解热镇痛抗炎药虽然化学结构不同,但有共同的作用基础——抑制PG合成,为了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区别,将这类药物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NSAIDs药物的发展 1829年,Lerous从柳树皮中提取一种糖苷类解热物质; 1875年,水杨酸第一次用于治疗风湿病; 1893年,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Bayer 药厂合成aspirin,开创了NSAIDs发展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 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乙酸类等

主要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一、解热作用 【机理】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活性呈正相关。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二、镇痛作用 【特点】 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 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 3.作用机理: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作用部位在外周。

痛觉的 产生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解热镇痛药 组织胺、缓激肽 PG 感觉神经末梢 PGE1、PGE2、PGF2α 痛觉增敏 致痛 感觉神经末梢 PGE1、PGE2、PGF2α 致痛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风湿病的症状,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 【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COX)→PG合成减少,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膜磷脂代谢 膜磷脂 皮质 激素 PLA2 炎性刺激 花生四烯酸 LT 生理刺激 COX-1 COX-2 NSAIDs 中间体 PGE2 脂氧酶 生理刺激 COX-1 COX-2 NSAIDs 中间体 PGE2 PGI2 炎症介质 TXA2

COX-1 与COX-2特性的比较 COX-1 COX-2 生成: 固有的 需经诱导 功能: (生理学) 保护胃肠 妊娠时PG合成增加 生成: 固有的 需经诱导 功能: (生理学) 保护胃肠 妊娠时PG合成增加 调节PL聚集(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 PGE)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PG及 其他致炎介质,引 起炎症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一.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aspirin)

体内过程 ☆ 口服主要在小肠吸收; ☆ 分布于全身组织、关节腔及脑脊液; ☆ 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发生中毒时,可碱化尿液,加速肾排出。 体内过程 ☆ 口服主要在小肠吸收; ☆ 分布于全身组织、关节腔及脑脊液; ☆ 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发生中毒时,可碱化尿液,加速肾排出。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病人的轻、中度疼痛等。 2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病人的轻、中度疼痛等。 2. 抗炎抗风湿 作用较强,>解热镇痛剂量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po,3~4g/d)。 急性风湿热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药量近轻度中毒,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

3、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1)TXA2和PGI2是生理性对抗物,TXA2/ PGI2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2)前列环素(PGI2),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也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PGI2。 3)阿司匹林小剂量(人:30-50mg/天)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PGI2的生成无影响。大剂量阿司匹林(100-200mg/kg)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 使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时,用量不宜过大。 小剂量阿司匹林(40~50mg/日):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降低其病死率和再梗死率; 预防栓塞:心绞痛、血管形成术、有脑血栓倾向的一过性脑缺血等。

1)长期并规律性服用降低结肠癌(可能也包括直肠癌)风险。 2) 阻遏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3) 放射诱发的腹泻、驱除胆道蛔虫。 4. 其他 1)长期并规律性服用降低结肠癌(可能也包括直肠癌)风险。 2) 阻遏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3) 放射诱发的腹泻、驱除胆道蛔虫。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溃疡病禁用 2、凝血障碍: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及VitK 缺乏者禁用。 3、水杨酸反应:剂量≥5g/d,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甚至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等中毒表现。 急救: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某些哮喘患者服乙酰水杨酸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因PG合成受阻,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 肾上腺素无效。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禁用。 5、瑞夷(Reye)综合征: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时使用阿斯匹林退热,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预后不良。 6、对肾脏的影响:引起消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 1、血浆蛋白结合的置换--香豆素类抗凝药、磺酰脲类降糖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糖皮质激素 2、甲氨蝶呤、呋塞米等碱性药物合用时,由于竞争肾小管主动分泌的载体,增加各自的游离血药浓度.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扑热息痛, paracetamol) 非那西丁(phenacetin)

药理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强,与阿司匹林相似。抑制中枢PG合成酶。 2、不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和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 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代替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儿童病毒--发热、头痛,不诱发溃疡和瑞夷综合征。 本药不能单独用于抗炎或抗风湿治疗。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不良反应 治疗量、短疗程,不良反应很少。 长期大剂量,造成肾毒性,如慢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 过量中毒造成肝坏死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三.吲哚类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消炎痛)

特点 为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也能抑制磷酯酶A2和磷酯酶C。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强。 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者。 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 癌性发热。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不良反应】发生率30%-50%。 1、胃肠反应 2、CNS反应 25%-50%,头疼、眩晕、精神失常。 3、造血系统 粒细胞↓、血小板↓、再障。 4、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 【禁忌症】孕妇、儿童、机械操作人员、精神失常、溃疡病、癫痫、帕金森病、肾病、“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四.芳基酸类 甲芬那酸、氯芬那酸: 与同类药相比无优点,主要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布洛芬(ibuprofen): 主要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胃肠道反应小,易于耐受。其缓释胶囊称“芬必得”。

双氯芬酸diclofenac(双氯灭痛) 解热、镇痛、抗炎 在关节滑液中蓄积,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连续<1周。

五.烯醇酸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美洛昔康(meloxicam) 疗效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相似, 但不良反应较少。 氯诺昔康(lornoxicam) 对COX-2具有高度选择性。很强的镇痛抗炎作用。可激活中枢性镇痛系统,诱导体内强啡肽和β-内啡肽的释放而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

六.吡唑酮类 保泰松 (phenylbutazone)

特点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 ☆抑制PG生物合成。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常用解热镇痛药作用强度比较 药物 解 热 镇 痛 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 +++ +++ ++ 扑热息痛 ++ + - 药物 解 热 镇 痛 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 +++ +++ ++ 扑热息痛 ++ + - 布洛芬 ++ ++ +++ 消炎痛 +++ +++ +++ 保泰松 + + +++ 炎痛喜康 ++ +++ +++

解热镇痛药复方制剂 ①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 ②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可解除病人的疲乏感和嗜睡。 ③中枢抑制药苯巴比妥和巴比妥,与小剂量解热镇痛药合用呈现协同作用。 ④抗组胺药扑尔敏,可减轻感冒患者的头痛、鼻塞。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环氧酶-2,对COX-1无明显影响.

主要药物 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 尼美舒利等

抗痛风药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痛风 体内嘌呤代谢紊乱 血中尿酸过多 尿酸盐沉积于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引起粒细胞浸润,引起局部炎症和疼痛。 抗痛风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而产生治疗作用。 痛风急性发作主要采用秋水仙碱和NSAIDs 慢性痛风常应用丙磺舒和别嘌醇等。 2017年2月28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抗痛风药 秋水仙碱(coIchicine)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用药后数小时关节红、肿、热、痛即行消退,对一般性疼痛及其他类型关节炎无效。 它对血中尿酸浓度及尿酸的排泄没有影响,其作用是抑制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

抗痛风药 别嘌醇(allopurinol,别嘌呤醇) 别嘌醇为次黄嘌呤的异构体。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可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而生成尿酸。 别嘌呤也可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生成别黄嘌呤,但别嘌呤和别黄嘌呤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因此尿酸的生成减少。多用于慢性痛风。

抗痛风药 丙磺舒(probenecid) 本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有机酸的转运,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可用于治疗慢性痛风。 因无镇痛及消炎作用,故不适用于急性痛风。

yaolixue328@yahoo.cn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