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藥效存疑 難遏肝患
適逢10月乃德國啤酒節,這陣子大小食肆的啤酒推廣活動更為頻密,吃飯消遣期間,即使非酒客,也難免會喝上一兩杯,偶爾淺嘗當然無傷大雅,但對於嗜酒者,身體日積月累地攝入酒精,若不懂控制分量,隨時可致患上酒精性肝病。港人每年的總耗酒量一直有增無減,酒精傷身問題,實不可忽視,而坊間號稱具解酒護肝作用的補充劑,成效存疑且副作用未明,醫生絕不建議服用。
主要分為三大類 根據腸胃及肝臟科醫生姚志謙指,酒精性肝病是病毒性肝炎以外,其中一類最普遍的肝病,「酒精性肝病較常見於西方國家,因為始終西方人的喝酒量普遍較中國人多。不過,可能中國人先天體質可承受酒精的分量不及西方人,故即使喝酒分量未及西方人多,亦較易導致患上酒精性肝病。」姚醫生解釋。
逐步演變成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最後惡化成為酒精性肝硬化,可威脅生命安全。
酒精性脂肪肝,顧名思義是指肝臟多了脂肪積聚。以一單位酒精相等於一罐啤酒或一杯紅酒計算,男性只要連續一個月每日攝取四單位以上酒精,而女性則為兩至三個單位,已經有機會患上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又有機會轉化成急性或慢性酒精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成因通常是患者在短時間內大量喝酒。
人體只要直接飲用約一至兩公升酒品,已可直接對肝細胞造成毒害,使肝酵素由正常約三十度上升至過千度,更有可能會造成急性肝衰竭,嚴重者甚至可致命。因此,千萬別於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尤其是酒精濃度較高的烈酒,如大量飲酒後出現昏迷現象,這情況下必須盡快求醫。
慢性酒精性肝炎則由長年累月的酒精積聚而造成,一旦確診,如治理不當,數年後更可能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雖然暫時未知酒精性脂肪肝轉化成酒精性肝炎的成因,但不排除與遺傳和新陳代謝有關。」姚醫生補充。
市面成藥功效不足信 酒精性肝病對人體健康影響甚大,那麼利用藥物又是否可作預防?姚醫生強調,暫時仍未有西藥可減少酒精對肝臟引致的損害,而市面上的健肝藥物,包括聲稱可短時間內降低酒精影響力,甚或可保護肝臟免受酒精毒害的成藥,均未有確實的臨床驗證,證明其效用,且最大問題是未知其可引致的副作用影響有多大,因此絕不建議市民服用。
停酒為最有效方法 那麼到底有甚麼方法可預防酒精性肝病?姚醫生指,停酒是唯一最有效的方法,「曾經有位嚴重肝硬化的病人,在停酒後也可以重過正常生活,其存活率亦不見得較正常人低。」姚稱。 如果平日有喝酒需要,例如應酬較多,姚醫生建議要平均分配當日的喝酒量,並避免空肚喝酒,以免酒精吸收得更快,亦應避免短時間內大量喝酒,盡可能控制於半小時至一小時喝一單位的酒,亦可用水將酒溝淡。
酒精性肝疾病症狀 1. 酒精性脂肪肝:大部患者均無明顯徵狀,即使有亦只為輕微的上腹痛。 2. 急性酒精性肝炎:黃膽、發燒、 腹痛、小便呈茶色、眼黃、 作悶作嘔。
3.慢性酒精性肝炎:會有輕微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欲不振、容易疲倦等,但因症狀不明顯,可能要驗血方能確診。 4. 酒精性肝硬化:眼黃、小便茶色、食欲不振、消瘦、腹脹、腳腫等。男患者甚至會缺乏男性荷爾蒙,引致性欲低下、睪丸萎縮、乳房脹大,以及體毛減少。
其他常見肝病 •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現時已發現的六種病毒性分類為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甲和戊型肝炎是經進食不潔食物而感染,其他類型則為經血液及體液傳染。
• 膽汁性肝病:由於膽囊發炎或膽管阻塞,導致肝臟排出的膽汁不能順利運送到十二指腸,膽汁因而積存於肝臟內,導致肝細胞受損。
• 肝硬化:持續性的肝炎(尤其乙型肝炎)、長期酗酒、脂肪肝、膽汁性肝病等,均有機會造成肝硬化,令肝細胞逐漸纖維化(結痂),肝臟表面堅硬會阻礙肝臟血液及分泌的流動,因而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正常肝臟 肝硬化
• 肝性腦病變:在末期肝功能衰竭下,肝臟分解阿摩尼亞的功能減退,令阿摩尼亞經血液流至腦部,破壞腦部神經,可致神智不清、失憶及昏迷等嚴重併發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