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Advertisements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妊娠小便淋痛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 掌握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及 辨证论治。 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淋 证 一、概述 (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 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范围: 西医某些泌尿系疾病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 泌尿系结石,乳糜尿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癌等病, 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产后小便不通. 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 ,又称 “ 产后癃闭 ” 。多发生于产后 3 日内,亦可发 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 后多见。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淋证 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概说】 一、概念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 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 (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五脏风寒积聚 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 淋秘 ” ,将其病机归为 “ 热在下焦 ”
易黄汤 山药 芡实 白果 黄柏 车前子 药 易黄汤 功效 : 补脾益肾,收涩止带,兼清湿热 1. 山药 + 芡实 用量最大,甘平则补,涩则收,入脾胃 故能补脾益肾,收涩止带 白果 收涩而固下焦, 引山药、芡实入病所大 任脉之宫 黄柏 + 车前子 均有寒而能泻热, 黄柏长于泻下焦湿热 车前子利水通淋,清热利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病 例 讨 论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主诉:鼻塞流涕 1 周,眼睑浮肿 1 天 患儿,男, 9 岁,患儿扁桃体炎后 1 周,出 现双眼睑、颜面浮肿,解茶色尿,无发热, 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呕吐,无皮肤瘀斑瘀点。 少许鼻塞流涕,无腰腿酸痛解茶色尿,无夜 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纳寐可,大便调。舌 尖红,苔薄白微腻,脉滑数。查体:咽充血.
内科辅导. 肾系.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水肿.
水肿.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淋 证.
淋 证 主 讲:孙继武 彭思镇卫生院 2015年4月.
水 肿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 陈良金.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妊娠小便不通.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黄 疸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 丽 娟.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王 付 制 作.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名师垂教 小便淋涩已经数年.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同病辩证.
肾病综合征 儿科教研室.
子 肿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胡卫.
汗 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③病机分析:风袭皮毛,肺失宣降, 水泛肌肤 皮水 ①名称由来: ②脉证特点:其脉亦浮、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 ③病机分析: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停皮中。 正水 ①名称由来: ②脉证特点:腹部胀大,气喘,或伴身.
淋证 中医内科 陈良金.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泄泻.
利水渗湿药.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假如你是大夫... 刘×,26岁,住院号86274,10/20/99入院 主诉:停经8个月,胎动3个半月,下肢水肿1个月,头晕眼花3天。
急性肾小球肾炎 儿科教研室.
肾膀胱病证 淋 证.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水肿 (edema) 云南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 王清 目的要求 掌握水肿的诊查要点及辨证论治。 熟悉水肿的概念、范围及病因病机。 了解水肿的预防调护。
癃 闭 中内教研室 杨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二)历史沿革 淋之名,始见于《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称为“淋閟”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并在《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中进行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中藏经》出现对淋证分类的雏形: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 现在临床沿革有五淋。

(三)范围 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等,当临床表现为淋证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四)病因病机 1.病因:膀胱湿热;脾肾亏虚;肝气郁滞。 2.病机:实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虚证: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四)病因病机 3.病位:主脏在肾、膀胱,与肝、脾有关。 4.病性: 实证——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不利 虚证——脾肾不足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热淋——小便频、数、热、痛,尿色黄赤。 石淋——小便艰涩,尿中砂石,尿道疼痛,尿血。 气淋——小便涩滞,淋漓不尽。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血块。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 劳淋——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五)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总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五)辨证论治 3.具体治疗方法(实证) 膀胱湿热(清热利湿) 热灼血络(凉血止血) 砂石结聚(清热通淋排石) 气滞(利气疏导)

(五)辨证论治 3.具体治疗方法(虚证) 脾虚(健脾益气) 肾虚(补虚益肾)

(五)辨证论治 热 淋 [病因]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主方] 八正散加减。

(五)辨证论治 石 淋 [病因] 多由湿热煎熬尿液,结为砂石。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方] 石韦散加味。

(五)辨证论治 气淋实证 [症状] 以小便涩滞,淋沥不宣为证候特点。 [治法] 利气疏导。 [主方] 沉香散。 气淋虚证 气淋虚证  [症状] 以尿有余沥,少腹坠胀为证候特点。 [治法] 益气升提。 [主方] 补中益气汤加味。

(五)辨证论治 血淋实证 [症状] 尿中有血,或尿时夹有血块,疼痛满急 加剧,小腹涩痛。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症状] 尿中有血,或尿时夹有血块,疼痛满急 加剧,小腹涩痛。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主方] 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加减。 血淋虚证 [症状] 尿色淡红,疼痛涩滞不甚显著。     [治法] 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主方] 知柏地黄丸。

(五)辨证论治 膏淋实证 [症状] 小便混浊如泔水,尿道热涩疼痛。 [治法]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主方]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膏淋虚证 [症状] 以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 [治法] 补虚固涩。 [主方] 膏淋汤加减。

(五)辨证论治 劳 淋 [病因] 多是脾肾两虚,湿浊留恋不去而成。 [症状] 以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 止,遇劳即发为证候特点。 [病因] 多是脾肾两虚,湿浊留恋不去而成。  [症状] 以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 止,遇劳即发为证候特点。 [治法] 健脾益肾。 [主方] 无比山药丸加减。

(一)水肿的概念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历史沿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水肿》篇才讲其分为阴水、 阳水两大类。 《内经》中称为“水”,分为风、石、涌水。 《金匮要略》称“水气”,按病因、脉证分为风水、 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又根据五脏症候分为 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水肿》篇才讲其分为阴水、 阳水两大类。

(三)范围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出现的水肿,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四)病因病机 1.病因:阳水——风邪外袭,水湿浸渍,湿毒浸淫。 阴水——饮食劳倦,脾肾两虚。 2.病机:阳水——肺失通调,脾失健运。 阴水——脾肾两虚,气化无权。

(四)病因病机 3.病位:肺、脾、肾。 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 4.病性:阳水属实;阴水属虚。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风水泛滥水肿——眼睑浮肿,继则全身。 水湿浸渍水肿——浮肿按之没指,身体困重。 湿热壅盛水肿——皮肤绷紧光亮,烦热口渴。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湿毒浸淫水肿——小便不利,身发疮痍。 脾阳虚衰水肿——水肿按之凹陷,腹胀便溏。 肾阳虚衰水肿——腰以下肿甚,腰痛膝软。

(五)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阳水——发汗,利小便 阴水——健脾,温肾

(五)辨证论治 风水泛滥 [症状]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 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 便不利等症。 [症状]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 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 便不利等症。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主方] 越婢加术汤。

(五)辨证论治 湿毒浸淫 [症状]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 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 黄,脉浮数或滑数。 [症状]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 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 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主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五)辨证论治 水湿浸渍 [症状] 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 重,胸闷,纳呆,泛恶,起病缓慢,病程较 长,苔白腻,脉沉缓。 [症状] 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 重,胸闷,纳呆,泛恶,起病缓慢,病程较 长,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主方] 五皮饮合胃苓汤。

(五)辨证论治 湿热壅盛 [症状]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 热口渴,小便短赤量少,或大便干结,舌 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症状]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 热口渴,小便短赤量少,或大便干结,舌 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 分利湿热。 [主方] 疏凿饮子。

(五)辨证论治 脾阳虚衰 [症状]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 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 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 温阳健脾,利水消肿。 [主方] 实脾饮。

(五)辨证论治 肾阳衰微 [症状] 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 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 冷,怯寒神疲,面色白或灰滞,舌质淡胖, 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主方] 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