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 陳炯毓醫師 整理 最後更新2003/6/6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Advertisements

头颈部影像诊断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陆明. 头颈部 眼 耳 鼻窦 鼻窦 咽 喉 腮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第二十九章 医学原虫 一、教学目的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致病 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应用:疟疾的发作、复发、再燃及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机制和临床表现;疟原虫的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 :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的 红內期形态。 二、教学方法.
颈椎病.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的骨关节、 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 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 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好发 年龄为 40—60 岁。好发人群为长期伏案工作的 白领、电脑操作者和机关工作人员。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蕊蕊 2010 年 11 月. 一、何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又称群发性癔症,是一 种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的一种在临床上只 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没有任何可 以检出的器质性病变。意识不丧失,易受心 理暗示影响,使病情加重或减轻。
颈椎病.  概述  西医认识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  针灸治疗  预防调护 主要内容.
第六十八章 腰腿痛和颈肩痛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骼、骸骼、臀部等处的 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 症状。  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脚等处疼痛,有时伴 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CT 在人体各部位的临床应用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雷子乔.
1 不孕症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陶莉莉 2 目的要求 掌握不孕症定义和辨证论治 熟悉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熟悉不孕症的西医病因及诊断检查步骤 熟悉不孕症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的思路 和研究现状。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第 39 、 40 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与肿 瘤病人的护理 一、肾结核. 肾结核的流行病学 1. 多见于 20 ~ 40 岁青壮年 2. 男女之比 2 ∶ 岁以下的儿童少见 4. 单侧肾结核占 90% 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
第四节 关 格 第四节 关 格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科教研室 高昌杰 病 名 关格首载于《内经》,或指脉象或言 病机。《伤寒论》将小便不通和吐逆 为主症者称为关格。巢元方等则以大 小便俱不通为关格。至南宋时期,张 锐综合仲景与巢氏之说,提出关格病 上有吐逆,下有大小便不通。近代对 本病的认识逐渐统一于仲景,故本书.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郑州市骨科医院.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 些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一、腰痛定义 二、腰痛历史沿革 三、腰痛病因病机 四、腰痛范围 五、腰痛诊断 六、辨证要点 七、治疗原则 八、分型论治 九、其他疗法 十、复习思考题 十一、临床病案.
肺癌. 概述 w 定义  肺癌或称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 邪毒外侵,痰浊内聚,气滞血瘀, 阻结于 肺,肺失肃降所致,以咳嗽、咯血、胸 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部恶 性肿瘤。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概 述 张华.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香港基督少年軍第188分隊 安全章一/二級課程 第八講 傳染病! 2011年7月16日.
泌尿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泸医附院外科 杨昌美.
医疗纠纷的 防范和处理 医务部 林星方.
從能力指標談寫作教學 (第一階段) 梁 財 妹.
反思人类中心论 弱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与困境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新闻写作——通讯 主讲人:张萱
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民眾心目中的理想牙科服務 報告人:鄭信忠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北醫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脊柱结核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郑之和.
第四讲:创新思维方式 一、创新思维的方法 二、禁锢创新的心理状态及其排除方法 主讲:黄伟雄教授.
洗手 感染科詹雅涵感管師.
中学生普法教育.
子 宫 肌 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栾南南.
病例 中年女性,头痛伴发作性全身抽搐3年。 神志清楚,语利。双瞳等大等圆,右眼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对光反射欠佳,左眼内收、上视差,无眼球震颤。右侧面部针刺觉减退。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共济检查正常。右侧偏身针刺觉减退。皮下未触及结节。 辅助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尿蛋白(-)ESR:7.
绪论课: 物理学和人类文明.
便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传染病.
因應伊波拉病毒感染 醫療照護工作人員 個人防護裝備建議
腰痛的针灸治疗 渤海镇卫生院 金永坤.
病 毒 性 肝 炎.
第十章 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与期限.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
肺部大叶性肺炎 平山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康军.
痴呆 龙华医院 顾耘.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 息 价 值 的 判 断 宣汉县第二中学 彭长然 上课了.
病例分享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
经行头痛 中医妇科学教研室.
DONNING & REMOVING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for SARS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和防范 医务科 张海良.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十三讲 腹部损伤 铜仁职院医学院 杜开南.
急腹症相关CT解剖 天铁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哈尔滨市卫生统计 工作会议 哈尔滨市卫生局统计信息中心 2012年12月.
脊柱结核.
第2节 来 自 微 生 物 的 威 胁
农村地区常见非法行医 的调查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监管二处·陈罡
關於ORADUR®-Methylphenidate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二章 第五节 眩晕.
“落地”问题的探讨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 2012 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 冯博琴 ”
消化系统测试病例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专业.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婦癌、乳癌病友醫學講座 時 間 內 容 主 講 者 09:00~09:30 報到-相見歡 09:30~10:00 婦癌篩檢與手術照顧
「以人為本,關懷生命」-弘光科技大學推動「友善校園」策略與成效
覆蓋支架置入對於延遲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出血的治療 Covered stent placement for delayed 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 (PPH) Yu-Chen Wang, Yueh-Wei Liu Department of.
急腹症相关CT解剖 天铁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什麼是腎臟超音波] [適應症] [檢查流程] [檢查前注意事項] [檢查中注意事項] [檢查後注意事項] [併發症/禁忌症] [結語]
手部衛生 (Hand hygiene).
動物實驗組 訓練課程 (二) 報告者:王意菁.
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
台灣與世界 南台科技大學 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與世界 課程編碼 01D11503 系所代碼/名稱 00 / 共同科 開課班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雄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 陳炯毓醫師 整理 最後更新2003/6/6 放射線部SARS病人檢查注意事項 高雄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 陳炯毓醫師 整理 最後更新2003/6/6

SARS病人的CT/MRI/Angiography檢查流程 由開單單位於開單後通知檢查室技術員有SARS患者要做檢查, 並通知工務室清潔工到檢查室(CT固定在plus 4, Sono在15室, angio在舊機做SARS患者) 找技術員報到 當技術員見到清潔工來到檢查室外面待命時, 即可通知開單單位送病人 要求病患必須有家屬或隨行人員陪同

常規檢查前的篩檢 填問卷(for epidemiologic criteria) 量溫度(for clinical criteria) OPD: 於本部, 到檢查室報到時填 Ward, ER: 在送檢單位填好 量溫度(for clinical criteria) OPD: 檢查手上有無印記 若無, 確定病人有口罩, 請病人回大廳量完再回來 Ward, ER:在送檢單位量好 最近十天內有無呼吸道症狀(respiratory illness) 咳嗽, 有或無呼吸困難

受檢病人分類 目的是依照危險程度(容易傳染的程度)將本部之檢查患者分類以便感染控制的進行並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與資源浪費

受檢病人分類 需高度警覺者 感染科已懷疑或診斷為SARS者 發燒38℃以上,原因不明 有或無一項以上的呼吸症狀 最近出現咳嗽 最近出現呼吸困難 接觸史(居住在台灣已符合epidemiologic criteria for exposure, 都當作有接觸史) 術前CXR發現有肺浸潤

受檢病人分類 需中度警覺 最近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 (>37.5 ℃) 有或無最近出現的呼吸道症狀 乾咳或 呼吸困難

受檢病人分類 低度警覺 最近沒有發燒 最近沒有咳嗽 有咳嗽,然而咳嗽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是十天內 其他內科疾病可解釋病人的發燒與咳嗽

對患者之重新分類 若中度警覺患者其術前CXR有浸潤現象者 若中度警覺患者其術後CT有浸潤現象者 檢查時改以高度警覺者對待 找清潔工待命 術後隔離衣物要換掉 若中度警覺患者其術後CT有浸潤現象者 該檢查室先不要接著做病人 淨空請清潔工消毒

對需高度警覺患者 著三級防護裝備 X光: 一律 portable CT/MRI: 依建議之SARS患者檢查流程 Sonography: 盡量建議改做CT 介入性治療: 醫師、護士、技術員標準穿著並戴上臉罩及病人也戴上外科口罩與臉罩 病人若呼吸困難,可先給nasal cannula再外加口罩 若病人咳嗽,最好外加臉罩 清潔工檢查前待命, 檢查後馬上消毒

對需中度警覺患者患者 著基本防護裝備 檢查前先check二天內有無CXR 若有,先請總醫師或當科住院醫師先看片,決定病人分類後再做檢查 若無,其申請單若為: X光-- 不管做哪個部位, 送一張CXR看片 CT--不管做哪個部位,送chest low-dose CT,做完通知總醫師或當科住院醫師看片

對需中度警覺患者患者 關於介入性治療與MRI: 可不用清潔工待命,隔離衣物可不用每個病人檢查完就換 盡量建議改做CT或其他檢查 標準穿著 介入性治療:著三級防護裝備(因檢查時間較長) 病人至少戴上外科口罩,有咳嗽則加上臉罩 可不用清潔工待命,隔離衣物可不用每個病人檢查完就換

對低警覺者 檢查人員著基本防護裝備 病人起碼要帶上外科口罩

感染控制— 病人因素 減少病人在本部停留的時間 盡量減少非必要的接觸 病人盡量不要說話, 口罩一定要戴好 送病人前務必檢查IV是否暢通 送病人前就請病人先去大小便 放射師於檢查室門口引導勤務人員至檢查室 盡量減少非必要的接觸 可以動就請病人自行躺到檢查床上 不能動的請人幫忙搬,最好要求有隨行人員 病人盡量不要說話, 口罩一定要戴好

三級防護裝備 要穿戴整齊 手套x2 頭套x2 N95口罩外加另一外科口罩 手術衣 連身隔離衣(兔寶寶裝) 防水隔離衣(必須搬病人或做檢查時穿) 臉罩(病人咳嗽而檢查時間長時, 也給病人戴 ) 鞋套

基本防護裝備 手套x2 頭套x1 綠色手術衣x1 N95口罩加外科口罩x1 腳套x1 臉罩

著裝順序 使用揮發性洗手劑(Steridal sol)洗手 帶上N95口罩 帶上兩層紙帽 戴外科口罩 穿鞋套 穿隔離衣們(之前已穿好綠色手術衣) 先穿兔寶寶裝 再穿防水隔離衣 戴第一層手套 戴第二層手套

脫除程序 前室脫掉外層(第一層)手套 脫外科口罩 脫帽子 脫隔離衣 脫鞋套 脫內層(第二層)手套 使用揮發性洗手劑(Steridal sol)洗手 出前室再一次使用揮發性洗手劑洗手

隔離衣脫除的建議 對高可疑的患者,檢查完就要換掉;懷疑有體液接觸或有近距離長時間的接觸,則建議洗澡 對可疑患者或低可疑患者,可不用每個換,但是建議下午要上班時,換一套新的穿

感染控制 有鍵盤的部分, 外面最好包覆保鮮膜, 檢查完就丟掉, 再以消毒水擦拭 檢查床上鋪單要足夠包覆病人 檢查室裡的東西越少越好 所有病人接觸過的東西, 不能丟的都要消毒 監督清潔工確實做好消毒工作

感染控制—工作人員 檢查時應整齊之防護穿著,最好戴臉罩 萬一於檢查中有或懷疑有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尤其是病人咳嗽、嘔吐時,應暫停檢查,請家屬或開單單位派人先暫時於檢查室照顧病人 檢查者應盡快將防護衣物脫去,至工作區內女更衣室對面(總醫師辦公室附近)之女廁盥洗,備有熱水、沐浴乳等

消毒 對需高度警覺者 對需中度警覺者 對低可疑患者 要清潔工待命 病人接觸過的東西能丟就丟, 不能丟就消毒 隔離衣物要馬上換掉 可不用清潔工待命 隔離衣物可不用馬上換掉 對低可疑患者 如常

消毒 每照完一個病患要擦拭機器外表,擦完後就可以做下一個病人了 擦拭以漂白水使用濃度0.5% 可以攜帶式噴霧器內裝調配好之漂白水噴霧後需全面潮濕後,再以不織布抹布擦拭 之後再以裝有清水之噴霧瓶噴拭抹布擦完後即可丟棄於病室內 乾布擦乾

消毒 一般而言, 對CT plus4, sonoroom 15, angioroom 舊機最好每日於開始作病人前消毒一次 (含地板及機器) 若有高可疑患者來做過檢查, 檢查完馬上就要消毒

其他注意事項—超音波 超音波探頭直接接觸病人, 很容易沾上病毒, 因此, 最好探頭可以用手套或保鮮膜套住以後再接觸病人. 每做一個病人就更換一次, 以避免經探頭(probe)感染下一個患者 對高懷疑或懷疑的患者, 若非得做超音波時, 盡量不要請病人吸吐氣照相

其他注意事項--N95 口罩 當要接觸病人時就要戴著, 最好上班就戴起來;若不太會接觸到病人,外科口罩就夠了 使用時外面再加一層口罩 兩層紙口罩 完成檢查或潮濕時就丟棄 寫上名字, 脫下後吊起來或裝在袋子裡 盡量不要接觸口罩的外側面,更不要接觸完再去接觸眼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