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五、微循环微循环 微循环概念与中医认识 功能:实现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1 、组成:七个部分.
Advertisements

第 2 节 血液循环 ( 第 5 课时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描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能力目标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舒缩活动作用下, 沿着心血管系统按一定的方向
第十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重点掌握※※ 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及心肌收缩力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熟悉※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了解 心功能评价.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要求: 1.掌握心肌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与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及影响.
物理诊断技术 张振华 精品课系列 NO-19 jpkc.czmc.cn.
心律失常.
第五章 血液循环.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律失常.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密闭的管道系统 实现血液的运输 物质交换等功能 肺循环+体循环 并联.
旧知回顾:心脏结构 1.心脏内部有个 腔,分别是: 2.心脏的内部只有 侧相通。 3.心室与 脉相连,心房与 脉相连。 4.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 ,其作用是: 5.在心脏处,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四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同 动 静 瓣膜.
抗高血压药概述.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能力单元八 心血管系统 8-1 心 脏 8-2 血 管 8-3 血 液 8-4 心血管生理.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麻醉与循环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教研室.
第七讲:过早搏动 一、早搏的定义 二、早搏的分类 三、名词解释 四、早搏的几种表现形式 五、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CHAPTER 4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治疗要点.
(Blood Circulation) 主讲教师:郭廖南
第四章 血液循环 CHAPTER 4 BLOOD CIRCULATION 邱春复 主讲
第九章 血液循环.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水 肿.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 仁济医院心内科 毛家亮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课时) 血液循环 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志毅.
第五章 血液循环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第四章 循环系统(三) 新课导入 正常血压是多少?.
第十节 液体的压强 德化大铭中学 赖呈炽 液体压强 内部压强 血 压 练 习.
病例 患者,男,45岁,干部。2天前出现头痛、头晕、 健忘等症状,测量血压150/95mmHg。 其他检查 无异常。 请问: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三节 血管生理 (vascular physiology).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血 液 循 环 第二节 血管生理.
CHAPTER 4 CIRCULATI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 四 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输送血液在体内流动的管道系统,称为血液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第一节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自身调节.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张雄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循环系统疾病【双语】 开课说明 华西医院心内科 李晨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节 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vity)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肌的电活动 工作细胞:心房肌 、心室肌 。 自律细胞: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存在于特殊传导组织中。

(一)工作细胞的电活动(心室肌) 图6-1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一)心肌电活动的离子基础 图6-2

心肌AP形态复杂 升降支不对(2期平台) 持续时间长 图6-3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自律细胞和自律组织 正常起搏点 窦性节律 (窦性心律) 早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早搏 正常起搏点 窦性节律 (窦性心律) 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 异位节律 早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早搏 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图6-4

图6-5

2.心肌的传导性 特殊传导组织(不同心肌组织间传递) 闰盘(缝隙连接)(心肌细胞间传递) 心肌细胞功能上是合胞体 房-室延搁 房-室传导阻滞 图6-6 特殊传导组织(不同心肌组织间传递) 闰盘(缝隙连接)(心肌细胞间传递) 心肌细胞功能上是合胞体 房-室延搁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3.心肌的兴奋性 图6-7

兴奋后兴奋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200~400ms)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 ●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心肌的兴奋性特点: 有效不应期长(200~400ms) 心肌不能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兴奋 期外收缩(早搏)代偿间歇

期外(前)收缩(早搏)和代偿间歇 图6-8

4.心肌的收缩性 表现为张力的增加和长度的缩短 兴奋-收缩偶联的Ca2+主要来自细胞外液 (兴奋-收缩脱偶联) 心肌收缩的“全或无”定律 心肌不发生强制收缩

(三)心电图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形成的原理 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心电图: 定义: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带心电变化的波形即心电图。 电变化总和(心电向量)。 组成:一般有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和T波、有时在T波之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

图6-10 图6-9

图6-1 图6-11

二、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 的心律平均每分钟75次。

心动周期 图6-12

图6-13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 1.心房的兴奋和收缩 2.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慢速射血期) 3.心室的舒张(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三)心动周期与心电图、心音的关系 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可以分别通过心脏的电活动周期(心电图)和机械活动周期(心动周期)来划分:心室收缩期是心电图中的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也是二尖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分别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和结束。

图6-14

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在正常情况下,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摄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种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反映了心脏搏动的效能。 心指数:把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称心指数。 影响因素:心率、心肌收缩力、静脉回血量。

(二)搏出量的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心室肌初长度与心肌收缩力的关系 图6-15

第二节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 血压与血流动力学 动脉血压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流 微循环与组织液的形成 淋巴循环

图6-16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图6-17

二、血流动力学和血压 血压:血管壁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为帕或千帕,主要影响因素有心血管系统中的血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血管阻力。 血流动力学: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的力学。血流动力学涉及到血压、血流阻力、血流量和血量等生理概念。

三、动脉血压 有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图6-18

图6-19

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动脉管壁弹性、血管血量。 动脉脉搏:由于心脏是一个间歇泵,心室射血入动脉是间断的,这就造成了每一心动周期内动脉容积和动脉血压的一系列变化,使得动脉随心动周期而搏动。在浅表动脉处,可以用手在皮外按摩到这种搏动,即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流 1. 静脉血压:包括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2.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称为中心静脉压;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内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血 心脏的舒缩活动 重力与体位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五、微循环与组织液的形成 (一)微循环系统 微循环通路 图6-20

三条通路及其生理意义: 直捷通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到微静脉的通路。能承受较大的血流压力,血流线速度较快,物质交换功能有限,骨骼肌中较多。 真毛细血管网:后微动脉横向分出许多毛细血管,他们彼此联通成网状,穿插于个细胞间隙,是真正的交换血管,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充分,是营养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直接通联的一种短路血管,平滑肌收缩时,吻合支关闭;平滑肌松弛时,吻合支开放。调解体温。

组织液的形成:组织液由血浆滤过产生,毛细血管的滤过和重吸收的动力来源于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由四个因素决定(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影响因素:微血管压力的调节、微血管阻力的调节(血管平滑肌肌源性调节、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内皮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血流量自身的调节)。

图6-21

六、 淋巴循环 1.淋巴液的生成: 在血液和组织液的交换过程中,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量与重吸收回毛细血管的液体是不相等的。正常情况下,滤出的液体量中大约90%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其余大约10%则进入毛细血管成为淋巴液。 意义:平衡、回收组织液蛋白质、运输脂肪、防御屏障等作用。

2.淋巴液的回流:当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内皮细胞收缩封闭内皮细胞的空隙,同时淋巴管收缩或受到挤压,将淋巴管液推向前进。从毛细 淋巴管到较大的淋巴管,管内的压力从低到高逐渐递增。淋巴管舒张时,可使舒张部位的管内压略低于收缩部位或静息部位;当淋巴管收缩时,又可使收缩部位的管内压略高于舒张部位或静息部位。淋巴管中的单向瓣膜,是淋巴液不能倒流。这些都保证了淋巴液在淋巴管中从低压到高压逆向流动。 生理意义:调节血浆与组织间的液体。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一、 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2.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 (二)心血管中枢 包括脊髓心血管运动神经元、延髓心血管中枢(缩血管区、舒血管区、心抑制区)、皮层下丘脑通路等。

图6-22

(三)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减压反射) 2.心肺感受器反射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图6-23

图6-24

二、体液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血管升压素 4.血管活性物质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调节 图6-25

三、局部血流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或局部体液因素,对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直接决定于微循环血管床开放的程度及其血流量的大小。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静息状态时,绝大多数小血管能保持一定程度紧张性收缩,这种现象称为血管平滑肌的肌源性自身调节。肾血管中这种调节非常明显。

第四节 器官循环 一、冠状循环 二、脑循环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