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一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1. 支配的结构 平滑肌、心肌、腺体 骨骼肌 交感神经 一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1. 支配的结构 平滑肌、心肌、腺体 骨骼肌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纤维 只有一种 2.所含纤维种类 节前神经元 节前纤维 3.所含神经元数目 2个神经元 1个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 节后纤维 4.分布形式 神经干形式 神经丛 分支 效应器 5.髓鞘 薄髓(节前纤维)、无髓(节后纤维) 粗的有髓纤维 6.是否受意志控制 否 是
(一)交感神经部 低级中枢: 脊髓T1(C8)~L3(L2)中间带外侧核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 每侧19~24个 交感干 1 组成 节间支 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 周围部 神经丛 白交通支 交通支 灰交通支 椎旁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支 交感神经丛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交感干
2.交通支 (1)白交通支: 起自中间外侧核,随前根出脊髓,进入交感干,是节前纤维。 (2)节前纤维的三种去向: 1)终止于相应椎旁 神经节,换神经元 2)上升或下降: T1—6 上升 C1—3 T6—10 上升或下降 T11—L3下降 腰骶部交感神经节 (3)穿椎旁神经节 终止于椎前节换神经元
(3)灰交通支: 起自交感神经节,是节后纤维。 (4)节后纤维的三种去向: 1)经灰交通支 (31对)脊神经 血管、汗腺、竖毛肌 2)形成神经丛(伴动脉及分支) 分支 脏器 3)交感神经节 分支 脏器
3.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 (颈上、中、下神经节)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颈神经 颈上神经节 2)经动脉丛,伴动脉的分支 交通支 咽丛 3)咽支形成咽丛 颈中神经节 分布至头颈部腺体、立毛肌、血管、瞳孔开大肌 颈下神经节 动脉丛 4)心上、中、下神经形成心丛,分布于心脏及大血管 心上、中、下神经
(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经灰交通支 12对胸神经 胸腹壁 T1—5 分支 肺丛、心丛 分支 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 腹腔丛 T5(6)~9 内脏大神经 腹腔神经节 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 T10—12 内脏小神经 主动脉肾节 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内脏大神经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腹腔神经节 肺丛 主动脉肾节 心丛 交通支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腹腔丛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3)腰部交感干神经节:(共4对) 灰交通支 5对腰神经 分支 分布至下肢血管、汗腺等 腹主动脉丛 L1—2(3) 节前纤维 腰内脏神经 肠系膜下丛 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 腰内脏神经 节后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下肢
(4)盆部交感干神经节: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灰交通支 (6对)骶尾神经 下肢、会阴 分支 分支 加入盆丛 盆丛 奇神经节
交感神经分布总结 ■T1-5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椎旁节→节后纤维→头、颈、胸 腔脏器与上肢的血管、汗腺、立毛肌。 ■T5-9→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内脏大神经 椎前节→腹腔实 ■T10-12 →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内脏小神经 质性脏器及结肠左区以上的消化管。 ■ L1-3 →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椎旁节或椎前节→结肠左区 以下的消化管。
(二)副交感(神经)部 1.组成 (1)低级中枢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神经节: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2)周围部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器官
颈胸脏器、腹腔的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2.颅部副交感神经 (1)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神经节 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颈胸脏器、腹腔的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Ⅲ Ⅶ
Ⅸ Ⅹ
3.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2~4副交感核 盆内脏神经 盆丛 盆内脏神经 神经节 盆丛 结肠左曲以下肠管和盆腔脏器
(五)、交感与副交感区别: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1.中枢部位: T1-L3侧角 脑干、S2、3、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 椎旁、椎前节 器官旁、内节 3.节前、节后神经元 1个节前神经元 许多节后神经元 较少 4.分布范围 广泛 不广泛 5.对同一器官的作用 互相协调、 4侧角 互相拮抗
a.视器、泪腺 扩张瞳孔、提睑 缩瞳孔 b.支气管、肺 扩张、抑制分泌 收缩,促进分泌 c.心、血管 心率↑、冠状A扩张 、收缩力↑ 心率↓、收缩力↓ d.胃肠 蠕动抑制 蠕动↑ e.膀胱 括约肌收缩,尿道内口关闭 逼尿肌收缩、 尿道内口开放 f.皮肤 汗腺分泌↑ 竖毛肌收缩 〔-〕?
三、内脏感觉神经特点 1.痛阈较高: 强烈活动产生内脏感觉(饥饿、膨胀) 2.定位性差 3.对拉、胀、冷、热敏感,节割不敏感 内脏器官、心血管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脊神经节 脑神经节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盆内脏神经 脑干孤束核 脊髓后角灰质
Referred pain 牵涉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