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法鼓人文講座 鬆的身體哲學 張小虹 2009年12月8日
鬆的概念 在鬆/緊的二元對立之外 以鬆致柔 經鬆而淡 由鬆入通 鬆/緊的二元對立 即 慢與快的二元對立 落伍與進步的二元對立
鬆的體悟 「體悟」︰經由身體操作而得的領悟,不只是大腦懂了,更是身體懂了 操作︰把拳頭緊緊握住,而後鬆開 「三點一線,六點共面」
Umberto Eco 安伯托·艾柯(1932-) 義大利學者,中世紀學家、符號學、作家 《玫瑰的名字》 《傅科擺》 《美的歷史》 第一個故事 艾教授的牛仔褲 Umberto Eco 安伯托·艾柯(1932-) 義大利學者,中世紀學家、符號學、作家 《玫瑰的名字》 《傅科擺》 《美的歷史》 《醜的歷史》
"Lumbar Thought" 塞不進去的牛仔褲 思考與身體意識 "Thought abhors tights." 第一個故事 艾教授的牛仔褲 "Lumbar Thought" 塞不進去的牛仔褲 思考與身體意識 "Thought abhors tights."
第二個故事 林先生的西裝 林語堂(1895-1976)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吾國與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京華煙雲》 Moment in Peking 《生活的藝術》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第二個故事 林先生的西裝 《論西裝》 领带: 「冬天妨碍御寒,夏天妨碍通气,而四季都妨碍思想,令人自由不得」 「穿西装者,必穿紧封皮肉的贴身卫生黑衣,叫人身皮肤之毛孔作用失其效能」,「里衣之外,必加以衬衫;衬衫之外,必束以紧硬的皮带,使之就范」 「中国衣服之好处,正在不但能通毛孔呼吸,并且无论冬夏皆宽适如意,四通八达,何部痒处,皆搔得着」
兩個圖像
栗山茂久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 左邊「氣囊男」 滑壽的《十四經發揮》(1341年) 身體鬆軟下垂,全身上下佈滿經脈穴位的名稱 右邊「肌肉男」 維薩里(Vesalius)的《人體結構七卷》(Fabrica,1543年) 身體結實壯碩,肌肉組織縝密、紋理清晰
中西身體圖像 一鬆一緊、一柔一剛、一平面一立體、一重心在下一提氣向上 一邊的重點是氣血與經脈,另一邊的重點是肌肉組織與結構 「中國養生人像的滿實來自於避免生命力因外流而損耗、抗拒精力與時間的流失。而肌肉人像的自主性則來自於自主行動的能力,以及由意志獨力造成、不受自然或機運影響的變化」
第一部電影 《臥虎藏龍》 “How FAT is Chow Yun-FAT?” 中年發福的身體?放鬆而寬大的身體? 不受地心引力牽制的大俠李慕白? 「竹林戲」的片段 (Ch. 25, 1:35分)
凌虛飛行的氣-身體 鋼絲,章子怡得八個人武行,周潤發至少要十二個,多時達二十人 當代電腦科技的發達,能用更粗的鋼絲、更強的吊重機也不會穿幫(電影後置作業時,可以在電腦軟體的幫忙下輕易抹去鋼絲) 中國文化想像中的「氣-身體」,不假輔具,凌空飛行
鬆柔的氣-身體 大俠周潤發既鬆又柔地站樁在竹梢之上,隨風擺盪,意守丹田,其鬆乃全身主要關節(脊柱、肩、肘、腕、髖、膝、踝)的放鬆,其柔乃全身肌肉的完全不用力(雙重的「失重」),以致於可以讓內氣鼓盪於鬆柔而寬大的身體容器。這鬆柔的身體所呼應的,正是「舉重若輕」的輕功,所要表現的正是剛柔相濟、虛實相應的(太極)武術。 鬆柔的身體 vs. 硬馬硬橋 神態從容的「內氣」vs. 剛猛躁進的「肌肉力」
第二部電影 侯孝賢的《咖啡時光》 2003年的《咖啡時光》乃應日本松竹映畫之邀,為紀念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誕辰百年之作,全片在日本(以東京為主)拍攝完成。 侯孝賢作者印記︰ 定鏡、長拍、遠景、空鏡、省略敘事等
鬆作為一種「平淡」 當代法國哲學家余蓮 (François Jullien) 《淡之頌》 老子《道德經》「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味」成為一種被指定、被限制的「實在」(actualized),「無味」則成為一種無法被指定而向各種變化敞開的「潛在」(the virtual) ;在此「味」指向對立與辯證,而「淡而無味」則指向無窮開放的聯繫與溝通。因而「味無味」不是矛盾語,正如「味」與「無味」不是二元對立,因為由「無味」到「味」的反復,正是「知微之顯」的過程
「味無味」的「知微之顯」 「真正的味道並不是一種粗生狀況,而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叫人越來越可以感覺得到,它越來越襲人。其結果是,自最矜持的狀態逐漸發展到最重大的臨現」(31)。 「只有在可感的事物之盡頭與不可見的事物之門檻上,平淡才出現。平淡與可感知的表象融在一起,只為了帶領我們和諧地超越表象,也就是說,表象在沈默中化解」(77)。
《咖啡時光》與寫「時」主義 陽子回到高崎老家的場景 (Ch. 2, 17分) 《咖啡時光》中的時間感,乃是讓時間成為光影變動中的感覺、運動與變化,讓時間成為一種質變的強度,而非鐘錶錶面的空間化、刻度的度量化。 透過各種反光倒影、屋裡屋外的自然光變化、建築物本身的透光性、開燈熄燈和日常生活作息來「感知」時間的流動,包括在榻榻米上睡著,或是半夜起身在廚房裡找食物。
觀音菩薩功德 以鬆致柔、經鬆而淡、由鬆入通 法鼓山祈願觀音殿的三方匾額 「入流亡所」 「大悲心起」 「觀世自在」 「入流亡所」出自《楞嚴經》,是觀音菩薩自我修證的境界;是入所修法門之流,而亡失了法門與自我中心,即是能所合一而進入能所雙亡的解脫境。「大悲心起」在諸觀音經、《大悲心陀羅尼》等,都說觀音以大悲心平等救濟一切眾生,故稱為「施無畏者」。「觀世自在」在《大日經》等可見到;觀音菩薩觀世間一切眾生的苦難音聲,尋聲救苦,遍應遍救,而以種種形象自在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