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疾病 先天畸形 憩室 炎症 溃疡 肿瘤 消化腺疾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BL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肿瘤 鼻咽癌 肺 癌. BL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慢性胃炎.   定义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 常伴有上 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胃病:某些病因引发的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上 皮损伤和细胞再生,胃黏膜炎症缺如或很轻,宜 称为胃病。   分类 急性胃炎 胃炎 慢性胃炎 特殊胃炎.
一、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 一 ) 、外环境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已达 1000 多种 直接致 癌物 间接致 癌物 引起与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癌肿 以前致癌物形式进 入机体,经代谢、 转化形成活化的终 致癌物.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感染科.
肝硬化 ( cirrhosis of liver ). 1. 掌握肝硬化的定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2. 了解肝硬化的病因 3. 熟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4. 掌握肝硬化的并发症 5. 熟悉肝硬化的各项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和治疗及预后 教学要求.
组胚 PPL 讨论之肝硬化 主讲学生:日文一班 戈林燕. 导航 课外链接 肝硬化病理 肝硬化分类 临床病程及表现 肝硬化诊断 并发症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与肝癌之间关系 课本链接 : 掌握肝的结构及功能 肝细胞、 肝小叶、 肝的再生.
LOGO 案例分析: 男, 60 岁,因肝肿大 3 年,发热、消瘦 3 个月入院治疗。 现病史:患者 3 年前发现肝肿大,肝区隐痛,肝功能检查出 现异常,经治疗和休息有所好转,曾多次反复发作。近 3 个月 来,食欲减退,时有恶心,消瘦明显,精神差,并出现不规 则发热﹑腹胀﹑下肢水肿, 2 个月来皮肤黄染。去曾患肝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Cirrhosis of the liver 肝硬化. 教学要求 ☺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 ☺ 主要肝功能试验及有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肝硬化的治疗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护理评估 ☺ 常用护理诊断 / 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修改:张绘宇.
消化系统疾病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患的X线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肝硬化 (Hepatic cirrhosis)
病毒性肝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
胃癌新TNM分期(7th)的变化 (不适用于胃淋巴瘤、肉瘤、类癌).
项目7 消化系统疾病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 制作教师: 宋晓环.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病理学 第八版 李玉林 主 编 内民大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内 脏 学 第十章 腹 膜 Peritoneum 一、腹膜概述 二、腹膜的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上消化道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 胃癌.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第一节 胃肠道疾病 胃炎 胃溃疡 阑尾炎 胃癌、大肠癌.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胃 癌 (gastric carcinoma) 程 斌 学时数:2学时.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第4节 肝硬变 概念: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水 肿.
第 3 节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制作:于兰英.
Welcome.
第一节 胃肠道疾病 胃炎 胃溃疡 阑尾炎 胃癌、大肠癌.
第二章.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肝 硬 化 liver cirrhosis.
胃 癌 乐清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谢建亮.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消化道出血 诊断学症状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病理学 第八版 李玉林 主 编 内民大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实验 6, 肿瘤 (Neoplasia) 总菜单 切片: 1,胃腺癌 (Adenocarcinoma in stomach)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是指主要由致病微生物所致的子宫颈慢 性炎症性疾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胃大部手术方式 Billroth I Billroth II 胃肠重建基本要求: 胃切除范围不少于60% 胃溃疡病灶应切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方 法 检查方法: 循腔进镜 动作轻柔 避免暴力 仔细观察 不留盲区 必要时活检。.
第四十二章:门静脉高压症 门脉高压症四个重要的交通支*** 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胃冠状静脉、食道下端、奇静脉与上腔静脉相通;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肝 硬 变 (liver cirrhosis).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151期读片窗 医学影像中心 杨 健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主讲教师: 王曦.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疾病 先天畸形 憩室 炎症 溃疡 肿瘤 消化腺疾病

内容: 胃炎 溃疡病 胃癌 食管癌 大肠癌 病毒性肝炎 肝硬变 原发性肝癌 自学内容: 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 胰腺炎、非特异性肠炎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 1.急性卡他性胃炎——暴饮暴食 ——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2.腐蚀性胃炎——高浓度酸碱、腐蚀性化学剂 ——粘膜坏死、软化溶解 3.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金葡菌等化脓菌 ——弥漫性化脓性炎 4.急性出血性胃炎——服用药物、激素、酗酒 ——粘膜出血、轻度坏死

慢性胃炎 1.慢性表浅性胃炎 部位:胃窦部 病变 肉眼:弥漫性、多灶性或局限,粘膜充血水肿伴点状出血或糜烂 镜下:粘膜浅层(粘膜层的上1/3),淋巴、浆细胞浸润为主,上皮坏死脱落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变: 肉眼(胃镜): 粘膜皱襞变浅,呈细颗粒状 1)灰色; 2)萎缩变薄的粘膜与正常粘膜界清; 3)粘膜下血管分支可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 镜下: 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或囊性扩张,淋巴、浆细胞浸润 上皮化生——幽门腺或假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 *不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癌变关系密切

慢性消化性溃疡 chronic peptic ulcer 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 胃—胃小弯、胃窦部;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或后壁

慢性消化性溃疡 chronic peptic ulcer 肉眼: 胃— 常为一个、圆或椭圆、Ф<2.5cm;边缘整齐如刀切,底部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呈倾斜形漏斗状 十二指肠— 比胃溃疡小而浅,Ф<1cm

慢性消化性溃疡 chronic peptic ulcer 镜下: 溃疡底部4层从内至外为: 1.炎性渗出层:白细胞、纤维素 2.坏死组织层 3.肉芽组织层 4.瘢痕组织层

慢性消化性溃疡 chronic peptic ulcer 结局及合并症: 1.愈合 2.幽门狭窄 3.穿孔 4.出血 5.癌变

病因 1.胃液的消化作用 正常粘膜的防御屏障作用受损(粘液膜和完整的上皮)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

病因 2.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十二指肠溃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液分泌↑↑ 胃溃疡:迷走神经功能↓→胃蠕动↓→食物潴留→胃窦G细胞→胃泌素分泌↑↑→胃酸↑

病因 3.遗传、血型、HP感染 *急性溃疡 *急性应急性溃疡

胃癌 carcinoma of stomach 死亡率:第一、二位 好发年龄:40~60岁 性别:男>女 好发部位:胃窦部沿小弯侧

胃癌 carcinoma of stomach 组织发生: 1.胃腺颈部的干细胞 2.肠上皮化生 3.不典型增生

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定义: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 浸润深度 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病变 肉眼 1.隆起型protruded type,Ⅰ型:显著隆起,可呈息肉状

病变 肉眼 2.表浅型superficial type,Ⅱ型:较平坦,隆起不显著 表浅隆起型 superficial elevated type,Ⅱa型 表浅平坦型 superficial flat type,Ⅱb型 表浅凹陷型superficial depressed type,Ⅱc型:癌性糜烂

病变 肉眼 3.凹陷型excavated type,Ⅲ型:溃疡周边型

病变 镜下 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进展期胃癌 定义: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以下者均属进展期胃癌

病变 肉眼 1.息肉型或蕈伞型polypoid or fungating type

病变 肉眼 2.溃疡型ulcerative type

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病变 肉眼 3.浸润型infiltrating type 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癌组织弥漫浸润时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

病变 镜下 1.腺癌 2.髓样癌 3.硬癌 4.粘液癌:印戒细胞、胶样癌

扩散途径 1.直接扩散 2.淋巴道转移 3.血道转移 4.种植性转移:Krukenberg瘤

食管癌 carcinoma of esophagus

食管癌 组织发生 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开始→异型增生→原位癌→癌 好发年龄:>40岁,尤60岁 高发区:河南省林县

食管癌 病因 饮食因素:过热过硬、亚硝胺、真菌 环境因素:缺钼 遗传因素

食管癌 好发部位:食管中段>下段>上段

早期癌 癌组织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钡餐:食管基本正常或管壁轻度局限性僵硬 镜下:原位癌、粘膜内癌。 组织类型为鳞癌

中晚期癌 肉眼: 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 镜下: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腺棘皮癌

扩散 1.直接浸润 2.淋巴道转移 3.血道转移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无症状或哽噎感 中晚期:吞咽困难→恶病质 浸润生长→穿孔→并发症

大肠癌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好发年龄:老年 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

大肠癌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病因: 环境因素:高营养底纤维少消化残渣的饮食 遗传因素:APC基因的丧失或突变

病理变化 肉眼: 1.隆起型: 隆起息肉型、盘状型 2.溃疡型: 局限溃疡型、浸润溃疡型 3.浸润型: 环状型 4.胶样型

病理变化 组织类型: 1.乳头状腺癌 2.管状腺癌 3.粘液腺癌 4.印戒细胞癌 5.未分化癌 6.腺鳞癌 7.鳞状细胞癌

Dukes分期 A期:癌组织限于粘膜层,未穿至肌层,未累及淋巴结。 B期:癌组织已至肌层,或扩延到肠周组织,未累及淋巴结。 C期:已有淋巴结转移。 D期:远隔器官转移。

扩散蔓延 局部扩散: 肿瘤浸润至浆膜后,可直接蔓延到邻近器官: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腹膜、腹后壁等。可引起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

扩散蔓延 淋巴道转移: 病变附近淋巴结(结肠上、旁、下) →肠系膜淋巴结→胸导管→锁骨上淋巴结

扩散蔓延 血道转移: 肝、肺、骨等处

扩散蔓延 种植性转移: 癌组织穿透浆膜后,可播散至腹腔形成种植性转移 常见部位:膀胱直肠陷窝、直肠子宫陷窝

病理与临床联系 右侧结肠癌:右下腹肿块,易破溃、出血或继发感染,有贫血、消瘦等 左侧结肠癌 :易环形狭窄,引起肠梗阻,表现腹痛、腹胀、便秘等。大便次数增多、粘液血便等

病理与临床联系 检测血清CEA(癌胚抗原)的意义: 患者血清中CEA水平增高,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故血清中检出CEA不能作为确诊结肠癌的依据,但测定CEA有助于观察癌肿的消长,如切除肿瘤后CEA↓,以后再度上升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病毒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病因: 传染途径: HAV、HBV、HCV、HDV、HEV、HGV 经口—甲型、戊型; 经血—乙型、丙型、丁型

基本病变 变质 肝细胞变性、坏死 ①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②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 嗜酸性小体 ③点状坏死 ④溶解坏死

基本病变 渗出 炎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基本病变 增生 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①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②间质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③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普通型肝炎 黄疸型 无黄疸型 慢性普通型肝炎 慢性持续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重型肝炎 急性 亚急性

急性普通型肝炎 肝细胞广泛变性 水变性->肝窦变窄 ①病变:变性为主,坏死轻微 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小体) 肝细胞广泛变性 水变性->肝窦变窄 嗜酸性变 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小体) 点状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伴炎细胞浸润

急性普通型肝炎 ②临床病理联系: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肝大、肝区疼痛 肝细胞坏死,-->血SGPT ↑,黄疸

急性普通型肝炎 ③结局: 痊愈;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普通型肝炎 慢迁肝 慢活肝 肉眼 肝体积大,表面光滑 肝体积大,颗粒状,质较硬 镜下 变性坏死轻,界板完整 变性坏死严重,界板破坏- 慢迁肝 慢活肝 肉眼 肝体积大,表面光滑 肝体积大,颗粒状,质较硬 镜下 变性坏死轻,界板完整 变性坏死严重,界板破坏- Kupffer细胞增生, *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 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 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汇管区纤维增生少 纤维增生明显形成纤维间隔 结局 恢复,慢活肝 肝硬变

慢性普通型肝炎 轻度,中度,重度

慢性普通型肝炎 *碎片状坏死:肝小叶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灶状坏死、崩解 *桥接坏死: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相互联接的肝细胞坏死带

慢性普通型肝炎 毛玻璃样肝细胞

急性重型肝炎 爆发型肝炎 起病急,病程短,发展迅速,死亡率高

急性重型肝炎 镜下: 肝细胞大片弥漫性坏死, 网状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小叶内、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 小叶周边可有胆管增生

急性重型肝炎 肉眼: 肝体积缩小,质软,包膜皱缩 切面黄褐色或红色,小叶结构消失,——急性黄(红)色肝萎缩

急性重型肝炎 转归:多数短期内死亡,少数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死因: 肝性脑病 消化道大出血

亚急性重型肝炎 镜下: 肝细胞大片坏死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网状支架塌陷,胶原化,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 小叶内外炎细胞浸润 小叶周边细小胆管增生,有胆汁淤积

亚急性重型肝炎 肉眼: 肝体积缩小,表面皱缩不平,病程长或重者表面可形成大小不等结节 质地较硬,切面坏死区呈土黄色,结节区呈黄绿色。

临床病理联系 1 肝肿大、肝区疼痛、压痛 2 血清转氨酶升高 3 黄疸 4 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等

临床病理联系 5 出血:见于重型肝炎 6 肝性脑病: 肝功能衰竭—肝脏解毒能力↓→血氨升高→神经系统症状

发病机理 肝炎发生与人体免疫有关,特别是乙肝与人体对病毒的细胞毒性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

攻击表面附有病毒抗原的肝细 胞→肝细胞损伤 乙肝病毒(Dane颗粒)→侵入机体→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以“出芽”方式由肝细胞释放入血→在肝细胞膜上留下部分病毒抗原成分→病毒入血→被T、B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发生免疫应答 致敏T细胞— 细胞免疫 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 杀伤肝炎病毒 攻击表面附有病毒抗原的肝细 胞→肝细胞损伤

肝硬变 定义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替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以及血液循环途径的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变。

肝硬变 分类 病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胆汁性,寄生虫性 病变:小结节性,大结节性,混合性,不全分隔性 综合(病因、病变、临床表现):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色素性肝硬变

门脉性肝硬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活肝 2 慢性酒精中毒:乙醇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3 营养缺乏:胆碱、蛋氨酸缺乏经脂肪肝后发展为肝硬变 4 毒物中毒:砷、四氯化碳、磷等

门脉性肝硬变

病理变化 肉眼: 早期—体积正常或略增大 后期—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 表面: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大小一致(φ<0.5cm)。 切面:圆形、椭圆形小结节,结节周围纤维间隔较窄,宽窄较一致。

病理变化 镜下 1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增生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割、包饶成大小不一,圆或脱椭圆形肝细胞团。 2 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坏死

病理变化 镜下 3 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出现两个以上中央静脉,假小叶内有时可见汇管区 4 纤维间隔窄,内有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

结局 早期、中期:相对稳定状态 晚期: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消化道大出血 原发性肝癌

临床与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 正常肝血液循环: 肝A→小叶间A → 肝窦→ 中央V→小叶 门V→小叶间V 下V →肝V

形成原因 小叶下V和肝内门静脉分支受压(窦后阻塞) 肝A与门静脉之间异常吻合支 窦周纤维化使肝窦闭塞,中央A玻璃样变 肝内血管网减少→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

门静脉高压所属器官静脉回流受阻 脾肿大 胃肠淤血、水肿 腹水—晚期肝硬变的重要表现之一 侧枝循环形成

门静脉高压所属器官静脉回流受阻 腹水形成机制 门脉高压肠及肠系膜淤血水肿cap内压力, 血管壁通透性   水分、血浆蛋白漏出 肝细胞受损 合成白蛋白+消化不良 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肝灭活作用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破坏 水钠潴留 肝窦内压力 液体自窦壁内漏出 部分自肝被膜漏入腹腔

门静脉高压所属器官静脉回流受阻 侧枝循环形成 食道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变常见死因之一 脐周静脉丛曲张→海蛇头现象 直肠静脉丛曲张→痔拴形成→破裂,发生便血

临床病理联系 2.肝功能不全——肝实质反复破坏的结果 )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出血倾向 )白蛋白合成减少→低蛋白血症, 白/球比例倒置 )黄胆: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其毛细胆管胆栓形成所致 )肝性脑病:常见死因

坏死后性肝硬变 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1 肝炎病毒感染:由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来 2 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

病理变化 肉眼: 体积缩小(左叶明显)重量减轻,质地变硬 表面:结节较大,φ=0.5-1cm,且大小不一 纤维间隔较宽,且宽窄不一

病理变化 镜下: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大小相差悬殊,大的假小叶内可见到完整的肝小叶 纤维间隔较宽,宽窄不一,其中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比门脉性明显

临床联系 病程短,肝功能障碍明显,癌变率高 门脉性者,门脉高压现象明显

原发性肝癌

病因 1 肝硬变: 2 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反复损伤、再生,经异型性增生→癌变 肝癌合并肝硬变的类型:坏死性>门脉性 肝癌病例HBsAg阳性率高 肝炎病毒→肝炎→肝硬变→肝癌

病因 3 化学致癌物: 黄曲霉素,亚硝胺类 4 寄生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感染和在胆管内寄居刺激胆管上皮增生→胆管上皮癌

病理变化 1 早期肝癌 定义 大体 瘤体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的原发性肝癌 球形或分叶状,灰白色质较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坏死出血

病理变化 2 晚期肝癌 肝体积明显增大,癌组织可局限于肝的一叶,也可弥漫于全肝,并大多合并肝硬变

病理变化 2 晚期肝癌 大体 1)巨块型:较少合并肝硬变 2)多结节型:最常见。多合并明显的肝硬变。 3)弥漫型:少见,常发生在肝硬变基础上。

病理变化 2 晚期肝癌 镜下 1)肝细胞癌: 2)胆管上皮癌: 3)混合细胞性肝癌: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癌两种结构

扩散 肝内蔓延 肝内转移:沿肝内门静脉分支播散→肝内转移结节 肝外转移:淋巴结转移-肝门淋巴结、上腹部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 血道转移-沿肝静脉→肺、骨、肾上腺、脑等 种植性转移-腹膜、卵巢表面

临床病理联系 肝区疼痛:肝肿大→肝包膜紧张 黄胆:癌组织压迫,侵入胆管或肝细胞胆量破坏 门脉高压:肝癌合并肝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