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 四、自动体外心脏除颠器(AED)及其使用 (一)心脏电击除颤的原理 心脏电击除颤,简称除颤(defibrfllation), 是使除颤器在瞬间放出的电流通过心脏,以终止心脏所有的心电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跳。 (二)AED使用方法 ♦解开患者胸前的衣服,擦干净患者胸部。 ♦把AED放在患者身旁,将AED的两个电极片(按照使用提示)贴在患者左下胸和右上胸部位皮肤上。 ♦打开AED的电源开关。提醒现场所有人,包括抢救者自己不要接触患者,等待AED分析心律。 ♦若AED显示“建议电击”,应再次大声提醒现场所有人不要接触患者,并确认没有人接触患者。 ♦按下“电击”键除颤。 ♦电击除颤后应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持续2分钟后由AED分析心律。 ♦若AED显示“不需电击”,应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持续2分钟后由AED分析心律。 ♦在患者尚未恢复知觉或专业医务人员尚未到达前,应重复心肺复苏和AED的交替使用。
第二章 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与生存链 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现场基本抢救技术。基本生命支持的目的是使患者尽早恢复其自主心肺功能。 生存链包括“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环节。前三个环节为基本生命支持的内容。 二、心跳骤停的现场判断 ♦意识突然丧失,对呼唤、拍打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呼吸停止。 ♦口唇、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血压测不到。 ♦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约持续数秒)的四肢抽动和大小便失禁。 注意:前两项是判断心跳骤停的主要指征,具备这两条即可判断患者已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释心肺复苏。
第三章 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 一、上腹部冲击法和胸部冲击法介绍 1.上腹部冲击法(又称海氏法,Heimlich maneuver) 解救方法如下:(图示6) ♦救护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上腹部,让患者上身向前倾。 ♦救护者一手握拳,将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掌紧握握拳手,两手用力向患者腹部后上方冲击式挤压,约每秒钟冲击一次,可连续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 ♦如异物未被排出,可重复上腹部冲击动作。 2.胸部冲击法(压胸法) 如患者是孕妇或由于肥胖不适宜使用腹部冲击法时,救护者可按压患者胸骨下半段(避免压迫剑突)。连续按压5次后观察效果,无效时可重复进行。 如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并对患者施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 二、婴儿(1岁以下)现场急救方法 确定患儿发生了气道异物阻塞,如患儿不能哭、咳嗽,甚至不能呼吸,救护者可采取拍背或胸部冲击法解救。 (一)拍背法(图示7) 将患儿身体俯卧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头部向下。救护者用手支撑患儿的下颏及胸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患儿背部的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5秒钟)。如异物未被排出,可采取胸部冲击法。 (二)胸部冲击法(图示8) 将患儿身体仰卧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头部向下。救护者用手支撑患儿的头部及颈部,用另一只手两指在患儿的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下方,连续按压5次后,检查口腔,用手取出阻塞物。如无效应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继续重复进行。
第四章 创伤现场救护四项技术 一、止血 (一)出血常见症状 1.外出血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 血液从伤口涌出。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缓慢渗出。 2.严重出血 发生严重的外出血或内出血时,伤员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并增快,感觉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甚至发生休克及昏迷。 (二)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直接压法 ♦检查伤口是否有异物。 ♦如伤口无异物,将敷料铺在伤口上然后用手直接压迫,如无敷料,可用洁净的手帕等物代替。 ♦注意压力必须是持续的,不可时紧时松,否则不能达到止血效果。 2.间接压法 如伤口内嵌入较大异物(如刀子、玻璃碎片)或在直接压法无效时,应在伤口四周施压,可将大量敷料置于异物周围并包扎固定,达到止血效果。 3.抬高伤肢 如果是四肢出血,在可能情况下,将伤处抬高至心脏位置以上,可减慢出血速度。 4.固定伤处 避免活动,可减慢出血速度,协助止血。
第四章 创伤现场救护四项技术 (三)、止血带法 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 A、止血带结扎法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带、后头约16cm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两指挟,顺着肢体往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带止血,而现场又无橡胶止血带时,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带、线绳或麻绳等。用布止血带止血时,放平入环,拉紧固定。用线绳或麻绳止血时,可绞紧固定。 B、.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止血带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如使用不当可造成肢体坏死,慎用。 (2)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3)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4)要扎得松紧合适,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 (5)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松2~3min;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结扎部位超过2h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6)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用止血带止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置,防止出血处远端的肢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