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螺旋体(spirochete) 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八章 其他微生物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 菌的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诊断 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非细胞微生物 【知识目标】 1 .掌握病毒及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理 解病毒的增殖过程。 2 .了解噬菌体的检测方法及与发酵工业的关系。 【技能目标】 1 .学会识别噬菌体在发酵工业中造成的污染。 2 .学会噬菌体检测的方法并处理噬菌体的污染。
微生物及免疫學 主題十四: 螺旋體與放線菌 ( 共 18 題 ). D 01. 有關梅毒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A) 人是 唯一的自然宿主 (B) 可經性接觸、輸血、 胎盤傳染 (C) 青黴素的治療效果好 (D) 第三期的傳染力最高。 ( '01 專高) A 02. 和性傳染疾病有關,且目前仍然無法培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 16 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概念: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特点: 结构 : 外膜, 菌体最外层 内鞭毛,外膜与原生质体之间,与运动有关 柱形原生质体,似细菌基本结构, G- 菌 CW 二分裂繁殖 ; 抗生素敏感。 天津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三节 发酵工程简介 学习目标: 1、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知道)。 2、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 应用(A:知道)。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第10讲 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
普陀区税务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最新政策 货物和劳务税科 2013年7月.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进展与挑战 2014年5月28日 上海.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胡春秀.
先天梅毒诊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华山医院皮肤科 徐金华.
传染性疾病与婚育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梅.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制作粗糙、违背史实甚至常理的“抗战雷剧”,社会上也出现了一股“戏说”抗战剧的不良风气。
第四章 保税货物的通关(上).
黄芪多糖粉 ----控制细菌病毒复合感染的传染性疾病药物
神创造万物及人类.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浪漫 碰撞 蜕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德国波恩明斯特广场修建的贝多芬铜像( 1845年)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第19章 螺旋体(spirochete).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问题探讨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1.这两种叶形有什么区别?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英本1班 鞠申镅 汪晨茹 沈秋云 元文杰 段祺琪.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基因突变 授课人:羊金华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司法机关.
螺旋体(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下述3个属: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多为G+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复习:蛋白质的形成 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氨基酸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授课教师:王建友.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6章 螺旋体(spirochete) 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依靠位于胞壁和胞膜间的轴丝的屈曲和旋转使其运动,这与原虫类似。所以螺旋体是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1.形态 螺旋体细胞呈螺旋状或波浪状圆柱形,具有多个完整的螺旋。其大小(尤为长 度)极为悬殊,长可为5~250μm,宽可为0.1—3μm 。 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

2.结构 螺旋体的细胞中心为原生质柱(protoplasmic cylinder),外有2—100根以上的轴丝,又称轴鞭毛(axial flagella)或内鞭毛(endo flagella),现亦简称为鞭毛,沿原生质柱的长轴缠绕其上。原生质柱具有细胞膜,膜外还有由细胞壁和黏液层构成的外鞘(outer sheath),轴丝则夹在外鞘和细胞膜之间。 螺旋体具有不定形的核,无芽胞,核酸兼有RNA和DNA,以二等分横分裂法繁殖。

3.染色特性 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 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黄疸出血热群钩端螺旋体

4.培养特性 螺旋体的培养与细菌相似。有的较为困难,多数需厌氧培养。但钩端螺旋体的培养并不难,可 需氧生长。但有的螺旋体迄今尚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只能用易感动物来增殖培养和保种。

5.分类 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目下分为两个科,即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和钩端螺旋体科(Leptospiraceae) 。 螺旋体目与兽医学有关的属主要有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短螺旋体属和钩端螺旋体属

螺旋体的科和属 螺旋体科 脊膜螺旋体属(Cristispira) 不 - 短螺旋体属(Brachyspira) 不 - 螺旋体 引起人类疾病 病原体 螺旋体科 脊膜螺旋体属(Cristispira) 不 - 短螺旋体属(Brachyspira)     不      - 螺旋体属(Spirochaeta) 不 -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地方性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 雅司 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 品他病 品他密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流行性回归热 回归热疏螺旋体 地方性回归热 许多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伽氏疏 螺旋体,埃氏疏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科 细丝体属(Leptonema)     不       -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钩端螺旋体病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重要的螺旋体 名称 螺旋数 螺旋 其他特点 举例 疏螺旋体 3-20 不规则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名称 螺旋数 螺旋 其他特点 举例 疏螺旋体 3-20 不规则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 8-14 规则,细密 两端尖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钩端螺旋体 规则,更细密 两端钩状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第一节 疏螺旋体属 本属成员细胞呈螺旋状,长3—20μm,宽0.2—0.5 μm,每条菌体有3~10个不规则的疏松螺旋,每端有15~20根轴丝缠绕于原生质柱,并在细胞中部重叠。以螺旋状推进方式活泼运动。 微需氧或厌氧。高度适应经蜱和虱传播。

致病性 对人和动物致病的主要有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只引致人的回归热)。 在兽医上较重要的还有鹅疏螺旋体、色勒疏螺旋体和钝缘蜱疏螺旋体。 鹅疏螺旋体引致禽的疏螺旋体病,色勒疏螺旋体引致牛和马的疏螺旋体病,钝缘蜱疏螺旋体引致牛地方性流产。

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Lyme)的病原体。 莱姆病最早于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故而得名,现已遍布全世界。 此病由硬蜱为传播媒介,主要感染人 和犬,此外牛、马、猫等也可感染,致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形态:疏螺旋体,两端稍尖,运动活泼 染色:革兰阴性,不易着染 培养:营养要求高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储存宿主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白足鼠,鹿 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也可能有其他吸血昆虫参与媒介。 致病物质有粘附素等侵袭力和内毒素。 所致疾病 免疫性

莱姆病 经3~30d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一个或数个慢性移行性红斑(ECM)。开始时为红色斑疹或丘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大的圆形皮损,外缘有鲜红边界,中央呈退行性变,故似一红环;也可在皮损内形成几圈新的环状红 圈 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

免疫性 能激发巨噬细胞等使之产生IL-1、IL-6和TNF等细胞因子;亦能活化补体替代途径,促使炎症的发生,既造成机体的损伤,但亦有对宿主有益的免疫防御作用。 伯氏疏螺旋体的抗原性比较稳定,在体内形成的特异性抗体是清除它们的主要免疫机制。

鹅疏螺旋体 又称鸡疏螺旋体(B.gallinarum),经蜱传播引起禽类(鸡、鸭、鹅、火鸡及多种鸟类)的急性、败血性疏螺旋体病,是本属中唯一对禽类致病者。 1891年由Sacharoff在前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病鸡血液中首次发现,现已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我国于1983年在新疆石河子也已发现此病。

回归热疏螺旋体 (B.recurrentis) 回归热是由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急起急退的高热,全身肌肉酸痛,1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重症可出现黄疸和出血倾向 回归热疏螺旋体引起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

奋森疏螺旋体 (B.vincentii) 与梭形梭杆菌寄居于人类口腔牙龈部。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则这两种菌大量繁殖,协同引起奋森咽峡炎、牙龈炎、口腔坏疽等。

二、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是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人类回归热的病原体。在疏螺旋体中能引起该病的螺旋体有两种:一种是以体虱为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性回归热的回归热疏螺旋体 ,另一种是以软蜱为传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归热的赫姆斯疏螺旋体

血液涂片 ×200

第3节 短螺旋体属 对兽医学有意义的有7种。 猪痢短螺旋体 :最常发生于8~14周龄幼猪。主要症状是严重的黏膜出血性下痢和迅速减重。特征病变为大肠黏膜发生黏液渗出性(卡他性)、出血性和坏死性炎症。

猪痢短螺旋体 形态结构及染色特性 菌体多为2~4个弯曲,两端尖锐,形似双燕翅状。 革兰阴性,维多利亚蓝、姬姆萨氏和镀银法均能使其较好着色。 形态结构及染色特性 菌体多为2~4个弯曲,两端尖锐,形似双燕翅状。 革兰阴性,维多利亚蓝、姬姆萨氏和镀银法均能使其较好着色。 可通过0.45μm孑L径的滤膜。 有两束7~13根周鞭毛。 严格厌氧 。

第4节 密螺旋体属 本属螺旋体长5~20pm,宽o.1~o.4pm,螺旋弯曲而致密,规则或不规则。每端有1根或更多根轴丝。对一般细菌染料不易着色,用镀银法较好。 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和细胞培养中培养。 本属成员包括引致人梅毒及相关疾病的苍白密螺旋体的3个亚种:苍白亚种、品他亚种和极细亚种。 与兽医学有关的只有兔梅毒密螺旋体及勃兰登堡密螺旋体。

兔梅毒密螺旋体 引致兔梅毒(rabbit syphilis),是兔的一种性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交配直接接触传染,但也通过污染的垫草、饲料及用具等传播。病变主要是生殖器及会阴部的疱疹、结节和糜烂,有时也侵及鼻孔和眼睑。 螺旋体细而长,在形态上酷似人梅毒的苍白密螺旋体。一般长6~14μm,宽约o.25μm,螺旋长度l~1.2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螺旋。活泼运动。

Treponema 苍白亚种(subsp.pallidum)→人类梅毒(性病) 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subsp.endemicum)→地方性梅毒 (T.pallidum) 极细亚种(subsp.pertenue)→雅司 品他密螺旋体(T.carateum)→人类品他病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螺旋体) T.pallidum subsp.pallidum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一、生物学性状 2.培养 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在家兔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繁殖慢,约30h才分裂一次 。 含3%~4%氧时生长最宜 。

一、生物学性状 3.抵抗力 极弱。 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41.5℃经1h死亡,在50℃时5min死亡;在血液中,4℃置3d后可死亡。离体后1~2h将死亡。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亦敏感,1%~2%石炭酸内数分钟就死亡。 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均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梅毒 免疫性 外膜蛋白---与宿主细胞粘附 透明质酸酶---利于扩散 宿主细胞纤维粘连蛋白覆于表面-免受宿主免疫细胞攻击 所致疾病---梅毒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 获得性 性接触传播 先天性 母体→胎盘→胎儿 免疫性 感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

获得性梅毒 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 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性极强,破坏性小 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一般4~8周后,常自愈。渗出液中有大量苍白亚种螺旋体。 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 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苍白亚种螺旋体血症,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扁平湿疣),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存在有大量苍白亚种螺旋体。 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的。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因动脉内膜炎所引起的缺血而使组织坏死。Ⅲ期梅毒损害也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皮肤、肝、脾和骨骼常被累及。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可危及生命。

Ⅰ期(初期)梅毒

Ⅱ期梅毒

Ⅱ期梅毒

Ⅲ期(晚期)梅毒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 苍白亚种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上腺等大量繁殖,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出生梅毒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2.显微镜检查 3.血清学诊断 Ⅰ期梅毒----硬下疳渗出液 Ⅱ期梅毒----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抗原(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 →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 方法:VDRL和RPR试验。适用于大量过筛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抗原(Nichols株螺旋体) →螺旋体特异抗体 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 常用方法:的有FTA-ABS试验和MHA-TP试验

四、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梅毒确诊后,宜用青霉素等药物及早予以彻底治疗

钩端螺旋体属 Leptospira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 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螺旋细密、规则,形似细小珍珠排列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 ,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型 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 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性状 2.培养 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 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若11~13℃能生长的为非致病的双曲钩端螺旋体。最适pH7.2~7.6,<pH6.5死亡,最高能耐pH8.4。 钩端螺旋体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 需氧或微需氧。

一、生物学性状 3.抵抗力 弱。 热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 0.2%来苏、1:2000升汞、1%石炭酸经10~30min被杀灭。 对青霉素敏感。 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一、生物学性状 4.分类 抗原分类 DNA分类 根据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将钩端螺旋体属进行血清群和血清型的分类。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型,其中有我国学者发现的37个血清型。 我国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至少有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是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 DNA分类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分为7个基因种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 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 细胞壁中含有的类似脂多糖物质。引起的病理变化与典型的内毒素相似,只是活性较低。 2.溶血素 波摩那型、犬型、七日热型产生溶血素,破坏红细胞膜而溶血。注射入小羊,可出现贫血、出血、肝肿大、黄疸和血尿。溶血素不耐热,56℃经30分钟失活。对氧稳定,可被胰蛋白酶破坏。有认为溶血素的本质是鞘磷酶C。 3.细胞毒性因子(CTF) 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存在,将之注射小鼠,可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症状与钩端螺旋体接种至金地鼠临死前的症状相同。钩端螺旋体无毒株不产生CTF。 4.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 56℃经30分钟被破坏。注射入家兔,可形成红斑和水肿。

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储存宿主 鼠和猪 传播途径 人与污染水或土壤接触,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经胎盘垂直传播 进入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及肝、肾、肺心及中枢神经, 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 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先形成钩体血症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疾病特点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 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细胞免疫为主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体检测 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 直接镜检 分离与鉴定 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育。 阳性标本在2周内可见培养液呈轻度混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则用已知诊断血清鉴定其血清群和血清型。   阴性标本:分离培养应连续观察4个月,仍无生长者。 动物接种 敏感方法,尤适于有杂菌污染的标本。 将标本接种于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3~5d后,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腹腔液;或3~6d取心血检查并作分离培养。 分子生物学方法

2.血清学诊断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以乳胶 (聚苯乙烯)或活性炭微粒为载体, 吸附钩端螺旋体可溶性抗原作为指示物 MAT抗体效价>1:300,炭粒凝集效价>1:8、乳胶凝集效价>1:2,可判为阳性。但若第2次采血测定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者,临床意义更大。

四、防治原则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 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

第5节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钩端螺旋体种类很多 ,可分为两个种: 第5节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钩端螺旋体种类很多 ,可分为两个种:  问号钩端螺旋体 能引起人类和动物钩端螺        旋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双曲钩端螺旋体(非致病性 (即腐生性) 

一、生物学性状 (一) 形态与染色 螺旋盘绕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形似细小闪亮的珍珠串,运动活泼。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形。G-,但着色较难。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钩端螺旋体呈棕褐色 

(二). 培养和生化反应 钩端螺旋体是较易人工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常用Korthof培养基 (含10%兔血清、蛋白胨、磷酸缓冲液、pH7.4)培养经25~30℃培养1-2w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扁平、透明、圆形菌落。用复方明胶液体培养基培养5-7d可达生长高峰

第二期 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梅毒疹、淋巴结肿大,亦可侵犯骨、眼及中枢神经系统。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由于抗体产生,即使不治疗症状亦可在3w~3个月后消退。从硬性下疳至梅毒疹消失后一年之内称为早期梅毒,传染性强,但损伤性较小。

(三).抵抗力 对热和酸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4℃冰箱中可存活1-2w。 但在中性的湿土或水中能存活数月,这在钩端螺旋体的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四).分类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目前可按抗原构造和按DNA同源性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按抗原构造分类 根据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抗原、群特异抗原、型特异抗原性不同分类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问号钩端螺旋体有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型。我国常见的问号钩端螺旋体菌株有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 2.按DNA同源性分类 通过DNA杂交技术将主要的致病性分为6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方式 其中以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动物感染后多不发病,但钩端螺旋体在肾脏长期繁殖,并随尿不断排出,污染环境。人类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环境,螺旋体就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而感染。孕妇感染后,亦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偶有经哺乳传给婴儿者或经吸血昆虫传播而发病者 

内毒素样物质 类似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只 是活性较低 (  (二)钩端螺旋体致病物质 溶血素 类似磷脂酶作用,能破坏红细 胞膜而溶血 内毒素样物质 类似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只 是活性较低 细胞毒因子 将之注入小白鼠体内,可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

(三)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自皮肤粘膜眼结膜等侵入,在局部迅速繁殖,并经淋巴进入血液或直接进入血流,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患者出现高热、乏力、头痛、腓肠肌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有全身毛血细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微循环障碍,以及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由于所感染钩端螺旋体型别、毒力、数量及个体免疫状态不同,其病程的发展和临床症状的轻重有很大差异,表现为各种临床类型 。临床上常见的为:①黄疸出血型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出血、黄疸与肝肾损害等症状,又称外尔病 ;②流感伤寒型 早期有败血症,症状如流感或伤寒,但较轻,内脏损害较少,部分病人在退热后,可发生钩端螺旋体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或全血管内膜炎;也可有脑底多发性栓塞性动脉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超敏反应所致

(四)免疫性 病后或隐性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钩端螺旋体的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钩端螺旋体仅有部分或无抵抗力,故有再感染的可能性。病后1-2w随着特异性抗体的增加,调理作用的发挥,吞噬功能的增强,血流中的钩端螺旋体迅速被清除,但肾脏内的钩端螺旋体不易被清除,因此尿中排菌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而成为带菌者

(五).微生物学检查法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传染病混淆,因此微生物学检查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确诊甚为重要  1.病原体检测 发病10d内取血,1w后取尿,有脑膜刺激症状者需取脑脊液(CSF)进行检查  (1)直接镜检 将标本用差速离心集菌后作暗视野检查,或用Fontana镀银法染色镜检。还可用直接IF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查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检查标本接种于Korthof培养基中,25-30℃培养2-4w (或用复方明胶培养基培养5-7d)。如有生长,培养液变混浊,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无钩端螺旋体存在。如有,再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群和型

(3)动物实验 是分离钩端螺旋体的一种敏感方法。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豚鼠及黄地鼠。将标本注入其腹腔,一般3-5d后。取心血及腹腔液镜检和培养。死后剖检可见皮下和肺部有大小不等的血斑,在脏器中可查见有大量钩端螺旋体 (4)其他检测法 用同位素或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检查较培养法快速、敏感。此外,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可用于钩端螺旋体菌株鉴定、分型以及抗原变异的研究 

2. 血清学诊断 应采取病程早、晚双份血清。一般在病初及发病第3-4w各采一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也可采CSF检测

(六)防治原则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搞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保护水资源以及对易感人群进行多价死疫菌接种。接种的疫苗必须包括当地流行的钩端螺旋体主要血清型。国内试用钩端螺旋体外膜亚单位菌苗,有一定效果。今后可望生产基因工程高效全价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亦可用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